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玉翠  晏文  瓦庆彪 《贵州医药》2003,27(3):207-207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TEN)发病急 ,病情重 ,死亡率高居药疹之首。早期诊断、及时抢救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均非常重要。1 临床资料例 1,患者女 ,2 8岁 ,干部。因全身红斑水疱伴灼痛 1天于 2 0 0 0年 10月 1日入院。入院前 3天因感冒口服去痛片和四环素等药物 ,数小时后面部及躯干出现红色斑点 ,皮疹渐增多并波及四肢 ,部分皮疹出现水疱 ,同时出现眼结膜充血及口腔糜烂 ,伴发烧、头痛、全身不适。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及其它慢性病史。体查 :T4 0 6℃ ,P12 0次 min ,R2 2次 min ,BP110 / 75mmHg ,急性病…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9岁。因口腔糜烂、全身反复出现薄壁松弛性水疱3年,加重20天入院。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起疱破溃疼痛,反复发作。在外院以“口腔炎”治疗;1月后腰部皮肤出现米粒大的水疱,皮损渐增多,遍及全身。既往健康,个人及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T39℃,P102次/分,R24次/分,BP15/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 ,5 4岁 ,主因全身泛发性水疱 ,伴渗出 ,疼痛 16d入院。 2 0d前患者自觉全身乏力 ,自行口服“抗菌优” ,症状未减轻 ,于胸背及双下肢出现弥漫性红斑 ,几日后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松驰性水疱 ,伴疼痛 ,渗出明显 ,口腔内出现水疱伴疼痛 ,体温高达 39℃ ,在院外诊断为“药物性皮炎” ,给予“氢化可的松 2 5 0mg及补液治疗” ,体温降到 38℃左右 ,口腔、胸背部及双下肢红斑、水疱、渗出未减轻。入院查体 :体温 37.4℃ ,脉搏 10 0次 /分 ,呼吸 2 0次 /分 ,血压 17/10 .5kPa。一般情况尚好。皮肤巩膜无黄染 ,颌下淋巴结肿…  相似文献   

4.
患女,6岁,因服卡马西平后致发热、全身皮疹2天入院。入院前曾在某医院诊断“夹腿综合症”,口服卡马西平100mg,每日2次,连服9天。1天前发热,体温38℃,颜面、颈部皮肤散在红斑、灼热,未重视。今体温升至39.4℃,头、面、颈部红斑、水疱增多,并迅速遍及全身,部分水疱融合成大疱、疼痛伴胸闷、气促、畏光,视物模糊而来院急诊。否认药物过敏史。既往未服过此类药物。检查:体温40℃,脉搏12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7/10kpa急性病容,神清,精神差。全身皮肤遍布暗红色斑疹、大疱。以面、颈、  相似文献   

5.
吡罗昔康致重症多型红斑型药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70岁。因左下肢膝、踝关节疼痛,于2003年12月8日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吡罗昔康20mg,1次/d口服。服药10d后,患者头面、四肢、躯干部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并形成水疱,水疱易破,自觉疼痛,体温升高至38℃。未就诊,未予任何治疗措施,继续服用吡罗昔康。12月25日,患者因皮疹加重并累及黏膜来院就诊。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36.2℃,HR76次/min,R17次/min,BP120/80mmHg。患者全身皮疹密集,水疱、大疱破溃后有清液渗出并露出鲜红色的糜烂面,呈对称分布,以头面部、四肢末端为重。舌面、口腔颊黏膜可见红斑糜烂、上下唇黏膜、双眼黏…  相似文献   

6.
1例79岁男性患者,因尿路上皮癌、肺转移癌于2020年1月19日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疗程9个月.2020年4月患者躯干四肢陆续出现散在红斑丘疹、水疱伴瘙痒,对症治疗后皮疹仍反复消退及出现.约20 d前皮疹逐渐加重,蔓延至全身,广泛水肿性红斑、水疱及血疱,大疱松弛、糜烂,伴瘙痒和明显疼痛.入院后查皮肤病理诊断为大疱性类...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80岁。因"渐进性全身红斑、大疱、糜烂2天半"于2011年7月6日急入院。患者入院前2天半因腿部、后背部起散在小红斑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病毒感染予静滴阿昔洛韦、克林霉素,剂量不详,连用3 d,但皮损无好转,反而全身开始起密集红斑,迅速变成大疱,糜烂,停静滴药物,无特殊对症治疗,急送我科住院治疗。病程中皮损有瘙痒、发热,最高体温39.8℃。既往有高血压、脑梗塞病史,长期服用相关药物,无过敏史。入院查体:T 38℃,P 86次/分,R 21次/min,Bp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1岁6个月。因流涕口服SMzco每日2次,每次1/3片,第3d出现寒战,呕吐、烦躁、发热,同时胸背部出现充血性红斑水疱,向头面、四肢扩散,渐融合。检查:体温39.5℃,脉搏120次/分,呼吸44次/分神萎,烦躁,头面、颈后、颌下均见大片红斑及大疱,水疱剥脱处可见鲜红色糜烂面。双眼睑水肿,睑缘糜烂,睑结膜充血,球结膜水肿及角膜浑浊。鼻、唇、颊粘膜以及舌、牙龈均溃烂。躯干及四肢满布大块红斑,出血性大疱及脓疱疹,数处表皮剥脱。手足部皮疹密布,  相似文献   

9.
卡马西平致严重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43岁。于2001年11月28日入院。9d前在外院诊断为“脑萎缩”,用卡马西平100mg tid治疗。3d后患者先于颈项部、面部出现红色斑疹,很快波及全身,但以躯干及两股内侧为甚,伴有高热,不伴咳嗽、气喘和腹痛。次日红斑呈紫红色并融合成片,继而红斑上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疱皮易擦破,露出烫伤样创面。3~5d后,口腔粘膜、眼结膜糜烂。喉头轻度水肿,躯干部大片表皮脱落。入院前曾在外院及本院内科治疗6d,因皮肤损害面积大,感染严重,转入我院。入院查体:T 39.4℃,R 32次·min~1,P 148次·min~(-1),BP 120/83mmHg。患者燥动不安,检查治疗不配合。全身皮疹面积约95%,皮疹呈深红色及暗红色斑片,大小不等,互有融合。在红斑基础上有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疱液浊亮,触痛明显,有脓性分泌物。表皮松解,创面基底红润,呈浅Ⅱ度烫伤样皮肤改变。Nikolsky征(+)。口腔、舌唇粘膜糜烂,有浆液渗出。创面及血培养均为大肠杆菌,药物敏感试验提示对头孢曲松钠及氧氟沙星敏感。诊断:卡马西平致严重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  相似文献   

10.
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3岁,体重72Kg。因三叉神经痛口服卡马西平0.3g·d-1治疗。1周后患者发现躯干、四肢等处出现散在红斑,稍痒痛,继而口腔糜烂,眼结膜充血,同时伴畏寒、高热、头痛、咽痛、吞咽困难等。于1998年7月26日来医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有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及环丙沙星过敏史。入院时查体:T40℃,P80次·min-1,R18次·min-1,BP135/80mmHg(1mmHg=0.133Kpa)。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患者全身泛发钱币大小散在圆形水肿性红斑,边界清,部分红斑中央有水疱或大疱,约黄豆至蚕豆大小,疱壁松弛,尼氏征(+),少数已破溃糜烂,部分皮疹相互融合成片…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40岁 ,因全身起丘疹伴头痛、咽痛 5d入院。患者曾因扁桃体炎自服米诺环素片 (成都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批号 990 60 1) 0 .2g ,bid ,3d后 ,双手腕出现散在淡红色小丘疹 ,边界清楚。第 4天又服 0 .2g ,共 1.4g ,阴囊、阴茎开始出现红斑 ,病情逐渐加重 ,继而四肢出现大疱 ,波及全身 ,以手足大疱为重 ,皮疹大致对称分布 ,水疱尼氏征 ( ) ,伴灰褐色素沉着斑 ,双眼睑粘合 ,有分泌物 ,口腔粘膜大片糜烂 ,阴茎、阴囊大片糜烂、渗液。急诊科以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收入院。患者精神差 ,急性病容 ,眼结膜、巩膜充血…  相似文献   

12.
患儿 :男 ,4岁。因皮疹伴发热 3d于 2 0 0 0年 6月 2 5日入院。入院前 2周曾患感冒 ,经治疗后症状消失。 6月 2 2日晚左颈部突然出现风团样皮疹 ,伴极度瘙痒 ,搔抓后皮疹扩大 ,中央出现水疱。次日皮疹遍布全身 ,以躯干部为甚 ,皮疹呈多形性 ,部分皮疹有水疱和大疱 ,伴高热。曾在当地诊所按“水痘”给予抗病毒治疗 3d无效 ,病情加重 ,出现双眼红肿 ,口腔溃烂 ,不能张口进食 ,遂来我院治疗。既往体健 ,无药物过敏史。查体 :T39.6℃ ,热性重病容 ,精神差。全身皮肤可见对称分布的多形红斑、斑丘疹、疱疹和大疱 ,多数红斑中呈青紫色 ,疹间皮肤…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7岁。主因全身皮肤瘙痒伴红斑,大疱9 d入院。患者因“三叉神经痛”自服卡马西平治疗3周后,口腔内出现血疱并逐渐扩大、破溃、糜烂,当时诊断“药疹”,停用卡马西平,用泼尼松30 mg/d,效果不佳。停药3 d,躯干皮肤出现小片状红斑,逐渐向全身发展,出现大疱。不伴有发热,无腹  相似文献   

14.
赵小魁  陈茁  杨万石 《中国医药》2012,7(2):245-245
患者男,42岁.因腰椎骨折、骨盆多发骨折于2011年8月16日收入院,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术前各项化验无明显异常,入院第3天在局部麻醉下行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球囊后凸成形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头孢美唑抗感染治疗3d.因患者骨折部位疼痛,故给予赖氨匹林0.9~1.8g入壶静脉滴注,1次/d,共14 d.术后第10天患者出现高热,体温高达40℃,颈部及躯干部见大量斑丘疹,化验血白细胞减低,2.8×109/L.次日患者仍发热,体温39.7℃,予赖氨匹林退热,四肢出现大片斑丘疹,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静脉滴注.术后第12天患者全身大片斑丘疹,呈暗红色,融合成片,口唇较多水疱,直径1 ~2 cm,张口困难,双眼睑、外耳道见较多黄色浆液性渗出物.继续予抗过敏治疗,皮疹进一步加重,散在大疱,有渗出、糜烂.双眼睑皮肤大疱样改变,睑缘糜烂,睁眼受限.阴囊部皮肤水疱破溃、糜烂.血白细胞1.8×109/L,谷丙转氨酶64 U/L,谷草转氨酶54 U/L,乳酸脱氢酶412 U/L,心肌酶344 U/L.请全院多科室会诊,考虑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赖氨匹林的药物不良反应可能性大,结合病史,诊断: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双眼Steven-Johnson综合征、继发性白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94岁。因"全身起红疹5d"于2012年9月26日入住我科。患者于9月21日到22日因右股骨颈骨折疼痛口服洛芬待因片(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批号081105)3次,每次2片。9月22日晚患者臀部、外阴出现水肿性红斑,红斑上见水疱,无明显自觉症状。9月23日患者背部、双大腿也出现类似皮损。部分水疱破溃后形成大片的糜烂面,有触痛。遂到外院就诊,诊断不详,给予"停用洛芬待因,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及维生素注射液静滴"治疗2d,未再有新发皮损,原有糜烂面较前略有干燥。为求进一步诊治,转至我科住院治疗。患者既往有大疱性类天疱疮病史20余年,入院时仍口服泼尼松片15 mg qd,无药物过敏史。入院体检:T 36.9℃,P 94次/min,R 21次/min,BP116/61 mmHg,一般情况可,被动体位,平车推入病房,右髋部、右大腿肿胀,见大片瘀斑、压痛。专科情况:背部、臀部、外阴、双大腿内侧见片状水肿性红斑或暗红斑,部分红斑上见核桃大小薄壁水疱、血疱,部分破溃后形成大片糜烂面,见渗出及痂皮。入院检查:血常规WBC4.19×109·L-1(4.00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 ,34岁。以口腔粘膜破溃 ,全身皮肤红斑、水疱形成 2天为主诉于 2 0 0 0年 1 2月 1 9日就诊我院。病前院外因泌尿道感染口服卡力 0 .2 /日及维生素 B6,用药第 1 2天出现眼红、眼痛 ,口腔粘膜破溃伴颜面部红斑、瘙痒 ,2天后红斑渐向躯干、四肢发展 ,并出现大小不一水疱 ,散布全身 ,部分溃破 ,疼痛明显 ,住我院治疗。平素体健 ,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体检 :T38.3℃ ,P1 1 8次 /分 ,R2 1次 /分 ,BP1 8.5/1 0 .5k Pa。表情痛苦 ,神志清楚、倦乏。全身皮肤见形状不一红斑 ,部分糜烂 ,触痛明显 ,散在多个大小不一水疱 ,部分破溃有水样…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78岁,因眼、口腔粘膜糜烂,全身皮肤起红斑2天于1999年12月入院.2天前,患者因发烧(T38.4℃)、全身不适、咽喉肿痛,自服"百乐来"2片,次日出现双眼潮红肿胀,分泌物多,口唇、咽、舌出现水疱并糜烂,全身皮肤出现园形和椭园形水肿性红斑、丘疹.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体查:T38.5℃,P100次/分,R22次/分,BP18.6/10kPa,急性病容,双眼睁开困难,睑缘潮红,有淡黄色分泌物及痂附着,结膜充血;咽部充血,咽后壁、两侧颊粘膜、唇、舌潮红肿胀,上有散在数十个粟粒大小鲜红色糜烂面;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11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无肿大.  相似文献   

18.
刘玉笰  肖尹  李敬  关杨  韩凤娴  毛舒和 《天津医药》2004,32(11):710-711
患者女,34岁。因周身红斑、水疱、糜烂、渗出伴瘙痒3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1年7月10日收入院。患者20d前因头面、躯干和四肢红斑、水疱、大疱、糜烂及结痂伴口腔黏膜糜烂,自觉瘙痒、疼痛入日本某医院住院治疗。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基底层上方棘层松解性水疱,疱腔内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及少数棘层松解细胞,真皮浅层水肿,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示细胞间IgG沉积;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桥粒芯糖蛋白141.9ku。诊断:寻常型天疱疮。治疗:倍他米松0.9mg/d(相当强的松7.5mg),氨苯砜100mg/d,躯干、指、掌部仍有水疱、血疱及大疱。入院第5天加至强的松30mg/d,皮疹面积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19.
9121病例报告例1,女,8岁,因发热3d,皮疹2d入院。入院前3d因感冒发热服用安乃近1片(0.5g),2d前患儿全身出现红色皮疹伴水疱,唇、口腔、眼、外阴均受累。半月前因感冒发热曾服用安乃近后颜面及躯干出现少许红色皮疹,停药后皮疹消失。入院查体:T37.8℃、P90次/min、R20次/min,急性重病容,神清,皮疹广泛,全身分布,头面、躯干、四肢及掌趾广泛对称性发病,为针尖、米粒、绿豆至指盖大,鲜红、暗红至紫红色丘疹、红斑及斑丘疹,部分皮疹中心可见水疱,右颊部及躯干上部可见大疱,疱液黄微混,眼结膜充血…  相似文献   

20.
1例77岁男性因左下肢带状疱疹疼痛口服氨酚待因片(Ⅰ)1片/d,连续20 d,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仅1次,之后躯干、四肢出现暗紫红斑、水疱,伴疼痛,3 d后红斑面积变大,水疱增多,部分融合成大疱,尼氏征阳性,触痛阳性;口腔黏膜弥漫性潮红,无糜烂,皮损逐渐加重波及全身,诊断为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而住院治疗。住院后第2天口唇、口腔黏膜糜烂,停用可疑药物氨酚待因片(Ⅰ)、布洛芬,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60 mg·d-1,ivd,枸地氯雷他定片8.8 mg·d-1,po,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d-1,po,进行抗炎、抗过敏;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和复方黄柏液适量外用预防感染,碳酸钙预防骨质疏松,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酸护胃等治疗。第6天患者口唇结痂大部分脱落,口腔黏膜糜烂面基本愈合,躯干及四肢水疱均干燥、结痂,无新起皮疹,药疹明显好转,第7天临床痊愈出院。考虑本次出现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与氨酚待因片(Ⅰ)和布洛芬缓释胶囊使用后引起的药物变态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