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郑凯  张绍增  王养民  衡玲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6):3586-3587,F003
目的:通过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探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23例癌旁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并计数MVD。结果:膀胱癌组织中的MVD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级、分期密切相关(P&;lt;0.01.F=25.6l,29.72)。肿瘤复发组MVD显著高于无复发组(P&;lt;0.01,t=3.20)。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高:MVD病例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MVD的病例(P&;lt;0.05,x^2=26.65)。结论:MV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独立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82基因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其正常黏膜中CD82mRNA的表达。结果:CD82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在正常膀胱黏膜的表达(P<0.01),且随着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CD82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D8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下调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浸润及淋巴转移有关,有望成为评判膀胱肿瘤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及微血管密度(MV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21例慢性膀胱炎、13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中COX-2进行检测,同时对上述标本中微血管进行计数。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70.9%,慢性膀胱炎及正常膀胱组织COX-2表达均为阴性。低分化、侵润性、有淋巴转移以及复发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VD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P〈0.05),但COX-2表达及MVD与肿瘤的数量、大小无关(P〉0.05)。结论COX-2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复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膀胱移行细胞癌COX-2表达与肿瘤间质微血管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不同类型及不同分期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survivin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增殖及凋亡发生之间的关系,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治疗及康复介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0-03/2004-09在遂宁市人民医院病理科证实膀胱移行细胞癌55例,病理分级:Ⅰ级组22例,Ⅱ级组10例,Ⅲ级组23例(其中TNM分期T1期12例,T2期25例,T3期12例,T4期6例。应用免疫)组化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avidinbiotinper-oxidasecomplex,SABC)法进行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表达的定位和半定量检测,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TdT-mediatedbiotindUTPnickend-labeling,TUNEL)进行细胞凋亡率的检测。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Ⅰ,Ⅱ,Ⅲ级组survivin表达平均灰度值为(0.547±0.124,0.598±0.112,0.601±0.097),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114±0.034)(t=2.875~3.657,P<0.01)。不同分期组survivin表达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3.547~5.458,P<0.01),其中T4期表(达程度最高0.634±0.875。肿瘤细胞凋亡指数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增高,增殖指数/凋亡指数比值同样随着肿瘤分期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alectin-3蛋白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山东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84例,所有患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中泌尿系统肿瘤病理学和诊断学的标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alectin-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分析Galectin-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及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初发以及复发肿瘤中表达阳性率的差异。 结果Galectin-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66.67%,56/8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表达阳性率(7.69%,4/52)(χ2=17.65,P<0.01);病理分级为G2(68.75%,22/32)和G3级(94.12%,16/17)的低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的Galectin-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病理分级为G1级(42.86%,15/35)的高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表达(χ2=2.39,P<0.05);Galectin-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在临床分期为T3期时高达100.00%(12/12)(χ2=10.44,P<0.01);Galectin-3蛋白在复发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69.23%,18/26)高于初发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62.07%,36/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05)。 结论Galectin-3可作为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和评估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中livin表达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患者复发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l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6.4%(42/55),而正常对照组中无1例呈阳性表达(P<0.01);livin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初发和复发显著相关(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转移与否、肿瘤数目无关。结论:liv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复发密切相关,livin蛋白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和评判术后高复发风险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方法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制成病理切片后,采用SP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MVD、VEGF的表达。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中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VEGF在不同的病理分级、分期中有不同的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MVD高于对照组,且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有关。结论VEGF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Livin蛋白在人正常膀胱组织及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正常上尿路上皮组织切片及58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及中Livi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Livin蛋白在正常上尿路上皮组织中无表达,而在移行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0.3%。Livin蛋白在不同性别、年龄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分期及分级的组间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45个月(平均29.3个月),肿瘤患者中共有27例出现局部或膀胱复发,总复发率为46.6%,其中Livin表达阴性组3年估计无瘤复发生存率为49.5%,而Livin表达阳性患者3年估计无瘤复发生存率为30.1%,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4)。结论 Livin在正常上尿路移行上皮组织中不表达,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Livin的表达与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分期、分级密切相关,与肿瘤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淋巴管新生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进  白进良  纪鹏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2494-249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和D2-40阳性表达的淋巴管密度(LV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和5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VEGF-D和LVD。结果:VEGF-D在15例正常膀胱黏膜中表达均为阴性,淋巴转移阳性组与淋巴转移阴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转移阳性组LVD明显高于淋巴转移阴性组(P<0.01)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0.01)。另外,VEGF-D与LVD之间存在正相关(rs=0.747,P<0.01)。结论:VEGF-D阳性表达及LVD值的高低与膀胱移行细胞癌转移密切相关,并且VEGF-D可能促进淋巴管的新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丝氨酸/精氨酸富集剪接因子1(serine/arginine-rich splicing factor 1,SRSF1)和凋亡蛋白抑制因子Livin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46例,取手术切除癌组织46份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癌旁正常组织10份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SRSF1和Livin阳性表达情况,分析SRSF1和Livin阳性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秩相关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SRSF1和Livin阳性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SRSF1、Livin阳性表达率(80.4%、82.6%)均高于对照组(10.0%、30.0%)(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组肿瘤复发者SRSF1、Livin阳性表达率(92.6%、96.3%)高于未复发者(63.2%、63.2%)(P0.05),SRSF1、Livin阳性表达率在肿瘤是否单发、分化程度、TNM分期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SRSF1和Livin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662,P0.001)。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Livin、SRSF1呈高表达,且与患者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癌旁组织中hTR、hTRT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 6 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hTR、hTRT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6 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癌旁组织中hTR、hTRT基因的阳性表达分别是 2 1%、2 5 % ;10例复发者癌旁组织中hTR、hTRT基因阳性表达分别是 7例、8例 ,无复发的 5 1例中hTR、hTRT基因阳性表达分别是 6例、7例 ,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癌旁组织中hTR、hTRT基因的表达 ,可作为判断肿瘤的复发潜能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15例腺性膀胱炎和2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MP-9的表达情况,并以8例正常膀胱组织作对照. 结果 MMP-9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不表达或微量表达,在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 结论 MMP-9在膀胱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膀胱移行细胞癌AgNORs,DNA的形态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IBAS-2000型图像分析系统,对8例慢性膀胱炎的移支上皮细胞、2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瘤细胞AgNORs、DNA形态参数(面积、周长、最大径,最小径,形状因子)及相对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为:慢性膀胱炎与膀胱癌Ⅰ级各参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膀胱炎、膀胱癌Ⅰ级分别与膀胱癌Ⅱ级各参数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膀胱炎、膀胱癌Ⅰ级、Ⅱ级分与膀胱癌Ⅲ级各参量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Ki 6 7抗原和cyclin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法检测 14例正常膀胱粘膜 (正常对照组 )、4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 )组织中Ki 6 7抗原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Ki 6 7抗原阳性率为 5 2 % ,对照组为 7.2 % ,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随肿瘤病理分级增加 ,Ki 6 7抗原阳性率增加为 89.6 0 % ,cyclinD1阳性率为 5 8% ,对照组为 0 (P <0 .0 5 ) ,随肿瘤病理分级增加 ,cyclinD1阳性率降低为 11.3% ,Ki 6 7抗原与cyclinD1的表达呈负相关 (r =- 0 .38,P <0 .0 1)。结论 :Ki 6 7抗原和cyclinD1能较准确地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 (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ofthebladder ,BT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 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 10例正常膀胱粘膜、5 0例BTCC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icrovasculardensigy ,MVD) ,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 5 0例BTCC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为 72 % ,MVD为 4 .4~ 13.4个 /高倍视野 ,平均值8.94± 2 .0 8,10例正常膀胱粘膜VEGF的表达均为阴性 ;MVD0 .6~ 1.6个 /高倍视野 ,平均值 1.2 0± 0 .35 ;②浸润型肿瘤组较表浅型肿瘤组MVD高 (P <0 .0 1) ,G2 和G3 级肿瘤组较G1级肿瘤组MVD高 (P <0 .0 1) ,高MVD组较低MVD组复发率高 (P <0 .0 5 ) ;③浸润型肿瘤组较表浅型肿瘤组VEGF阳性表达率高 (P <0 .0 1) ,G2 和 (或 )G3级肿瘤组较G1级肿瘤组VEGF阳性表达率高 (P <0 .0 1) ,VEGF阳性表达组BTCC复发率高 (P <0 .0 1) ;④VEGF阳性表达组MVD高 (P <0 .0 1)。结论 :①BTCC中VGEF的表达以及MVD与正常膀胱粘膜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征性 ;②VEGF的表达以及MVD与BTCC分期、细胞的分级、复发相关 ,VEGF、MVD均为较理想的预测膀胱癌复发的标志物 ;③VEGF表达与MVD相关 ,VEGF能促进BTCC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组织蛋白酶D(CD)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生物学行为间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33例BTCC及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D抗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正常膀胱移行细胞均呈弱阳性表达,BTCC组肿瘤细胞强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单发与多发、初发与复发之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CD表达与BTCC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CD通过降解天然屏障在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关系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道48例腺性膀胱炎,显微镜下分为4种类型:(1)移行上皮型,(2)肠上皮型,(3)前列腺上皮型,(4)移行一前列腺上皮混合型。其中20例(41.67%)先、后或同时发现有膀胱移行细胞癌。作者认为,腺性膀胱炎常见于慢性炎症性病灶和肿瘤组织的周围,故慢性炎症和肿瘤的刺激可能是腺性膀胱炎产生的重要原因。文章强调,在诊断腺性膀胱炎时,要进一步排除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联合检测诊断膀胱癌的价值。方法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100例(TCCB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均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尿脱落细胞表达,比较2组检测结果。结果 TCCB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尿脱落细胞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检出率。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联合检测对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中树突状细胞 (DC)浸润及其表面分子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12例BTCC病例 (浅表性癌Ta 1期 5例 ,浸润性癌T2~ 4期 7例 ;高中分化癌G1~ 2 4例 ,低分化癌G3 8例 )和 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树突状细胞CD1a、CD80及CD86的表达 ,并分析CD1a、CD80及CD86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在BTCC和正常膀胱组织中CD1a阳性树突状细胞的数量没有显著差别 ,但在BTCC组织中DC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下调 ;②在BTCC中CD1a阳性DC的数量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 (P >0 .0 5 ) ,但DC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与BTCC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BTCC组织中DC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下调可能是BTCC发生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