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滋阴补肾理气养血汤治疗黄褐斑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秀琴 《河南中医》2004,24(9):53-53
黄褐斑是发于面部色素斑,为淡褐色到淡黑色的色素斑,呈多发性,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表面光滑,无炎症及脱屑,多对称分布于暴露出的面部,尤以额、颧、鼻及上唇为多。鼻及颧部皮疹常融合成蝶形。色素随季节、日晒、内分泌变化等因素可稍有变化,往往经久不退。本病病因不甚明了。可能与妊娠、内分泌失调、日晒、服避孕药、某些疾病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黄褐斑俗称"蝴蝶斑"、"肝斑",以发生于面部的对称性褐色色素斑为主要特征,多发于颧颊两侧、鼻两侧及前额下部。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主要与日晒、长期使用激素类化妆品和服用药物、内分泌失调及遗传性因素等有关,中医认为该病多为肝郁气滞、  相似文献   

3.
从气血论黄褐斑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面部,呈浅褐色、褐色或浅黑色斑,表面光滑无鳞屑,形状不规则,多呈对称性蝴蝶状、点片状散布于面颊两侧,以眼部下外侧多见,亦分布于前额、颧、眉、鼻、上唇、口周、颏等处,边缘清楚或呈弥漫性,一般无自觉症状。由于发生于面部,且较难褪去,与面部正常肤色成鲜明对比,影响患者容貌美观及人们的审美心理。现将其病因病机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其病损为黄褐色或咖啡色斑片,形状不同,大小不等,表面光滑无鳞屑,好发于颧、鼻、额及口周围,常呈对称性分布.个别患者可波及整个面部,有时可互相融合,状如蝴蝶.本病多发于孕妇或月经不调的妇女,皮损于日晒后可加重,部分患者可伴有其他慢性病,困扰着女性.2010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加辨证论治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小静 《中医研究》2012,25(10):36-37
面部皮炎是一种发生于面部的过敏性疾病,女性多见,病程长短不一,病因复杂,多与日晒、花粉、化妆品、激素不良应用等有关.本病诊断容易,但因病因不清、影响因素众多,且易复发,故治疗较棘手.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中药配合外用药物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疗效,从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疗及预防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6.
黄褐斑俗称肝斑、妊娠斑、故又称“面部色斑”,男女均可发病,以青年女性多见,本病对称发生,一般多发生在面部,特别是双颊部、额部、鼻部及口周,皮损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呈淡褐色或黄褐色。边缘清楚或不清楚,互相融合连成片状,表面光滑无鳞屑,日晒后可使色素加深,有的患者可在月经前加重,无自觉症状,慢性经过,但影响美观。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本人用中西药治疗黄褐斑,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面部发生黄褐斑片为特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属中医"黧黑斑"范畴,该病主要发生于青年妇女,对面容影响较大,常见的诱发因素为:日晒、妊娠、劣质化妆品、遗传、某些慢性疾病、口服避孕药、皮肤微生态失衡以及情志失调等.是皮肤科的疑难病症之一,近年来中医对黄褐斑的治疗研究有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本病多见于孕妇,未婚男女亦可罹患,部分患者可伴有内分泌失调或其它慢性病。皮损由浅褐至深褐色不等,常呈蝶形对称分布于颜面。局部无自觉症状,日晒后加剧,患者常因影响美观而十分焦虑。中医对本病记述较早,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称"皯黯";隋代《诸病源候论》称"面黑皯",并对病因、  相似文献   

9.
桃红四物汤治疗面部黄褐斑3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面部黄褐斑在中医文献中又称黧黑斑,是指颜面部出褐色或淡黑色斑块,平摊于皮肤上,抚之不碍手的一种皮肤病。多呈对称分布,以面颊部较常见,遇日晒可加重皮损。  相似文献   

10.
黄褐斑,是后天形成的一种非炎性、发生于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黎黑皮干黯,又称肝斑。黄褐斑的形成较为复杂,常好发生于颧、颊、额、鼻及口围,皮损呈淡褐色或棕褐色斑片,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多见对称,也有发于单侧。笔者采用远端取穴针刺为主,配合局部围刺,治疗黄褐斑5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门诊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0岁,最大4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0年。均否认由化妆品使用不当、药物过敏、日晒等引起。肝郁型28例,脾虚型15例,肾虚型7例。诊断标准:见表1。表1 黄褐斑诊断标准分度皮损颜色皮损面…  相似文献   

11.
<正>黄褐斑(chloasma)是一种色素代谢障碍引起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皮损多见于面部,以颊部、颧部及鼻、前额和颏部为主。本病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占97.90%。有资料显示,约有70%的被调查者认为美容的最大障碍之一是面部雀斑、黄褐斑、老年斑的形成。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因素、日晒、妊娠、化妆品使用不当、口服避孕药及抗癫痫药等均为本病的主要诱  相似文献   

12.
1病例资料患儿,男性,11个月,因"面部斑丘疹5个月,四肢红色斑丘疹伴鳞屑4个月"于2012年3月10日初诊。患者出生6个月后,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面部少量红色斑丘疹,初时外院以"过敏"治疗,曾用外用药膏(具体不详)涂抹无效。数周后出现短暂发热至38.5℃,面部皮疹逐渐扩大成蝶形斑块,边界不清,日晒后红斑更明  相似文献   

13.
黄褐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面部发生黄褐色斑片为特征的色素流着性皮肤病,俗称“蝴蝶斑”、“孕斑”,属中医“黧黑斑”范畴。该病主要发生于中青年女性,影响美容。常见的诱发因素为日晒、妊娠、劣质化妆品、遗传、某些慢性疾病、口服避孕药、皮肤微生态失衡及情志失调等,但真正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西医局部治疗黄褐班无特效药物,中医外治疗法效果明显,中药外治机理研究初步开展,兹将有关中药外治疗法文献综述如下。1中药面膜李燕丽等[1]采用中药霜剂面膜治疗黄褐斑、雀斑208例。配方(重量%计):马齿克提取液3,当归提取液2.5,辛…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燕晨 《河北中医》2005,27(1):70-72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常见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其主要表现为颜面部出现局限性淡褐色或褐色斑片 ,境界清楚 ,表面光滑 ,呈对称性分布 ,似蝶状又称蝴蝶斑。严重者可蔓延至前额、口唇等处 ,日晒后症状可加重 ,男女均可发生 ,以中年女性较多 ,经期及孕期加重 ,属中医学面尘、肝斑、黧黑斑、妊娠斑、晦黯等范畴。本病发生的机制 ,传统医学认为与肺、肝、脾、肾等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有关。如《灵枢·经脉篇》曰 :“血不流则髦色不泽 ,故其面黑如漆柴者。”又如宋·《太平圣惠方》谓 :“夫面黯者 ,由脏腑有痰饮 ,或皮肤受风邪 ,致气血不调 ,则生黑。”…  相似文献   

15.
祛斑小验方     
<正>很多女性日晒后皮肤出现黑斑,笔者用柠檬及黄瓜联合治疗,配合精心护理,疗效可靠,现介绍如下。若面部出现日晒后的黑斑,可将牛奶敷在脸上轻轻按摩,2~3 min后皮肤收缩;再用柠檬片敷面,黑斑就能逐渐变淡;然后把黄瓜片捣碎拌上葛根粉、蜂蜜敷在面部,每次5~8 min,3~5次后即可消除日晒形成的黑斑。夏天的时候,阳光是皮肤最大的天敌,阳光中的紫外线加速肌肤中黑色素的作用,造成色素沉着,不仅会  相似文献   

16.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症,又称“口眼歪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无明显季节性,多发病迅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  相似文献   

17.
李燕红 《河北中医》2014,(3):476-478
黄褐斑是一种面部出现褐色斑的色素异常性皮肤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特点是面部对称性色素斑,无自觉症状,常于日晒后加重。中医文献中又称之为黧黑斑、面皯、面尘。由于黄褐斑发于面部,影响面部美观,给部分患者带来了严重的思想负担。现代医学对此病尚无满意疗法,而中医药在黄褐斑的治疗上有其独特的特色与优势。现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母女同患结缔组织病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亲吴某,42岁,因“反复面部双手红斑3 a,加重伴发热、肌痛5 d”于2005年11月17日来我院就诊。3 a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手及面颊部出现红斑,日晒后加重,就诊于四川省某医院,查“ANA( ),RNP/sm( ),抗ds-DNA( )”,诊断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予“阿塞松片,每天6片”、“薄芝片3片,日3次”等治疗,红斑渐消退。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畏寒,面部有蝶形水肿性红斑,四肢关节肿见:面部和鼻梁部有蝶形水肿性红斑,颜色紫红,双手呈紫癜样皮损,四肢末端为甚,双耳廓以及口腔黏膜有散在溃疡。实验室检查:WBC 3.0×109/L,HGB 98 g/L,抗核抗体( )1∶1…  相似文献   

19.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中医称粉刺、肺风粉刺等,是青春期常见的面部皮肤病,近些年来中年妇女亦多见。其特点是主要发生于颜面,也可见于胸、背及肩部,偶尔也发生于其他部位;呈针头或米粒大小,甚至大如绿豆之丘疹,严重者可发生巨大脓肿,几乎皆有黑头及油性皮脂溢出,可挤出粉渣样物,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而炎症性皮疹可以引起触痛及疼痛。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失于正确治疗,可造成面部萎缩性瘢痕或瘢痕疙瘩性损害而影响美观。  相似文献   

20.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其病损为黄褐色或咖啡色斑片,形状不同,大小不等,表面光滑无鳞屑;好发于颧、鼻、额及四周围,常呈对称性分布。个别患者,可波及整个面部,有时可互相融合,状如蝴蝶。本病多发于孕妇或月经不调的妇女。皮损于日晒后可加重,部分患者可伴有其它慢性病。祖国医学对本病记述较早。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称之为“(皮干)(黑曾)”,明《外科正宗》称“黧黑斑”,清《医宗金鉴》称“黧黑(黑干)(黑曾)”。后世亦有按其颜色、形状特点、病因等而称为“褐斑”、“蝴蝶斑”、“肝斑”。名称较多,但均系从不同角度对本病认识而命名的。笔者于199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