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狐(盛)病首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盛)阴阳毒脉证治第三》:“狐(盛)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盛),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一般认为,本病为感受湿热毒邪,以咽喉、前后阴溃疡为特征,但其中的具体病机却少有论述.笔者在分析甘草泻心汤药物组成的基础上,总结出狐(盛)病的病机为湿热夹杂相火、气虚内生阴火,杂合肆逆为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病疗效显著,已为医家公认。据文献报道所见多系急性发作,鲜有涉及远期疗效者。笔者用甘草泻心汤合重剂板蓝根治疗本病31例,随访3~12年,其中有较详细记载者13例,现将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3例中,男11例,女2例;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42岁;工人5例,农民6例,干部2例。初次发病到就诊时间在1年以内者5例,2年以内者5例,3年以内者2例,3年以上者1例。治疗前发作次数最少7次,最多20余次。各部位发作次数:口部21次,眼部16次,外阴10次,皮肤6次。其中发于舌的10人次,唇10人次,口腔8人次,结合膜12人次,虹膜睫状体6人次,角膜2人次,阴茎7人次,阴囊6人次,肛门3人次,女外阴4人次。治疗方法1.急性发作期:(1)100%板蓝  相似文献   

3.
黄敏  杨坤杰 《河南中医》2005,25(11):8-8
《金匮要略》诊治杂病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认为疾病证候的产生,都是整体功能失调,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应。从这一观点出发,提出了根据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书中对疾病的病因、发病和每一种病的理法方药均有详略不同的阐述,直到今天,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兹就其对狐[或虫]病的辨治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狐蜮病首见于《金匮要略》,是指以口腔、咽喉、前后阴溃疡为主证的疾病。《金匮要略·百合狐蜮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指出:"狐蜮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蜮,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此后,历代医家多尊仲景之说以甘草泻心汤为治疗狐蜮病的基本方剂,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也多从虫毒入手。笔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甘草泻心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查阅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以及临床医家对慢性肾衰浊毒病机的认识,依据《金匮要略·百合狐或虫病脉证治》中狐或虫病的脉证特点,对运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慢性肾衰进行验证。结果:使用甘草泻心汤并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满意。结论:《金匮要略》关于狐或虫病的辨证及治疗方法对当今临床仍有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使用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甘草泻心汤善治白塞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塞氏病(BD)又译名为贝赫切特病,是一种慢性炎性系统性血管炎,它可累及所有形态及管径的血管。以反复的口腔粘膜溃疡、外阴溃疡、皮肤损害和眼病变为主要特征,并可累及关节、肺、中枢和胃肠系统。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患者多为年轻人(25-35岁),男性比女性为0.77:1,男性病情比女性严重。白塞氏病的确切病因迄今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7.
“狐惑”是以咽喉、阴部的溃蚀以及目赤如鸠眼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最早记载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其临床特征相当于西医病中的白塞氏综合征。白塞氏综合征(Behcet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葡萄膜炎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的三联征。其可涉及全身多种器官和系统,如皮肤、黏膜、血管、关节、消化道以及中枢神经等。其病因迄今尚不明确,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临床常多用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及中成药等治疗[1-3]。  相似文献   

8.
“异病同治”是张仲景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诊疗疾病过程中执简驭繁的理论基础。“异病同治”的前提是病机相同,根据疾病发展过程中病证的异同可以将异病同治分为“异病同证同治”和“异病异证同治”。《伤寒杂病论》中治疗狐惑病和心下痞都应用甘草泻心汤,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理论特点,掌握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病和心下痞的应用机理可以扩大甘草泻心汤“异病同治”的范围,为临床高效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狐惑病浅探     
<正>中医学对狐惑病的研究渊源流长。《金匮要略》对狐惑病的论述堪称经典,其曰: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  相似文献   

10.
甘草泻心汤合甘草锌胶囊治疗复法性口腔溃疡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学的口疮、口靡、口疡等范围,《金匮要略》称之为“狐惑病”,该病治疗比较困难,易反复发作,甚至长期不愈,成为顽固性口疮,常影响饮食、睡眠和工作。笔者自1997年8月-2002年6月,应用经方“甘草泻心汤”结合“补锌法”治疗3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狐惑病首载于东汉著名医学家张机(字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此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症状为口、眼、肛(或外阴)溃烂,并有神志反应的综合征,相当于西医的白塞病(Behcet Disease,BD)。狐惑病迁延日久,对患者的精神、生活造成极大困扰。目前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提高狐惑病的总治愈率、降低治疗后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山西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马文辉教授根据狐惑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等,发现寒热错杂证兼夹湿热蕴结证是狐惑病长期、反复发作的主要因素,并且是狐惑病发作最常见的证型。马文辉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在甘草泻心汤的基础上加苦参、土茯苓治疗狐惑病疗效更佳。文章结合案例,介绍马文辉教授三部六病验方甘苦泻心汤治疗狐惑病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联合替吉奥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46例用甘草泻心汤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对照组46例单用替吉奥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生活质量、临床证侯、生存率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临床证侯、生存率等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联合替吉奥能提高食管癌患者近期疗效,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半夏泻心汤证病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春生  符思 《新中医》2006,38(12):74-75
半夏泻心汤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关于该方证的病机自清代医家柯韵伯《伤寒来苏集》提出“寒热之气互结”观点后,医家凡言半夏泻心汤大多沿袭柯氏之说,包括目前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所选用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方剂学》教材。也有学者对“寒热互结”之说提出质疑,认为寒与热不可能在同一层次、同一位置、同一脏腑出现,提出“胃虚湿热”观点。笔者认为,以“寒热互结”诠释半夏泻心证虽非谬也,但浅尝辄止,只以寒热言病性,未以脏腑定病位,即没有将寒与热落实到具体的脏与腑,这不仅影响对方证的正确理解,易造成纷争和质疑,也势必影响该方的灵活运用。笔者结合多年来的临床体会,提出半夏泻心汤证是脾寒与胃热互结,为太阴与阳明合病。兹不揣知识肤浅,略陈管见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大量的古代文献,对经典名方“大黄[庶虫]虫丸”的方药组成进行了分析,并以药测证,提出了应用大黄[庶虫]虫丸的病机关键:“虚”与“瘀”,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狐惑病探微     
陶晓萍 《河南中医》2004,24(10):3-4
“狐惑”一证,首见于《金匮要略》,原文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相似文献   

16.
1产后暴利害张某,女,25岁,1984年10月18日初诊。主诉:泄泻稀水伴干呕、心下痞满10天。患者10天前在某医院分娩第一胎时,因置人性胎盘产时大出血而行子宫全切术,术后又不慎感邪,遂下利稀水,日行7次~8次,肠鸣腹痛。尤感心下痞满,心烦不安,干呕不欲食,精神疲惫,形体消瘦,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苔黄厚腻,脉虚细。辨证属产后脾胃虚弱,寒热错杂。冶宜调中补虚,寒温并施。处甘草泻心汤加味:炙甘草12g,红参6g,干美10g,黄连5g,黄警10g,制半夏10g,大枣20g,白术12g。日1剂,水煎服。2剂后大便转稀据,日行3次,肠鸣腹痛、心下…  相似文献   

17.
刘云鹏主任医师为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年逾90高龄,业医70余年。学宗仲景,擅用伤寒、金匮诸法治疗妇科及内科杂病,继承而有创新。笔有幸跟随刘师侍诊,收获颇多。特介绍刘师以甘草泻心汤加味治愈狐惑病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8.
<正>甘草泻心汤出自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原方用作治疗狐惑病,随着医学的发展,治疗范围渐渐拓宽,同时,现代医家对本方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现将近年来甘草泻心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综述如下。1临床研究狐惑病是一种因湿热虫毒所伤,临证以目赤、咽喉及前后二阴腐蚀溃疡为特征的疑难杂病,颇似现代医学的白塞病,因  相似文献   

19.
狐惑病,与现代医学的眼、口、生殖器综合症即白塞氏综合症很相似,在祖国医学属疑难杂症。现将笔者治疗狐惑病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本病病因《金匮要略》曰:“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日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子阴为狐。”《千金方》曰:“狐惑由温毒使然也。”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湿热内蕴、化火成毒、热毒上熏口与眼,则口、舌、咽、眼部溃  相似文献   

20.
胡建军  李计海 《河南中医》2010,30(7):691-692
以龙胆泻肝汤、甘草泻心汤加减辨证施治62例白塞氏病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