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特征(附80例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白大衣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特征,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测量白大衣高血压80例、高血压病Ⅰ级80例和正常血压60例的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对其均值、负荷值、昼夜节律和变异性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白大衣高血压组的诊室血压均值高于高血压病Ⅰ级组诊室血压均值(P<0.01),白大衣高血压组白昼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昼夜血压类型比率均介于正常血压组和高血压病组之间(P<0.01,<0.05),白大衣高血压组动态血压各时段变异性明显高于高血压病组和正常血压组(P<0.01,<0.05),高血压病组亦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结论:白大衣高血压是血压异常状态,降低其变异性和负荷值,调整昼夜节律是防治白大衣高血压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在参加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的开滦离退休员工中整群抽取年龄≥60岁的2814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符合入选标准者2464人,分析其中754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达标(诊室血压140/90mm Hg)和24h动态血压达标(24h平均血压130/80mm Hg)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不达标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754例中,诊室血压达标率19.2%(95%CI16.4%~22.0%),24h动态血压达标率33.6%(95%CI30.2%~37.0%)。诊室血压达标的14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24h动态血压达标率为51.0%(95%CI42.9%~59.1%),男性、体质量指数(BMI)是24h动态血压不达标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2.942(1.155~7.498),1.195(1.031~1.386)。诊室血压不达标的60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24h动态血压达标率为29.4%(95%CI25.8%~33.0%),男性、诊室收缩压、BMI是24h动态血压不达标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679(1.125~2.506),1.030(1.019~1.042),1.067(1.007~1.13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达标率低,男性、BMI、诊室收缩压是影响24h动态血压不达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诊室血压与动态血压负荷关系。方法选取不同血压水平受试者90mmHg组,≥90mmHg组(≥95mmHg(轻、中度高血压))组,比较其诊室血压水平与对应的动态血压负荷值(血压负荷界值定义白天140/90mmHg、夜间120/80mmHg)及其相关性。结果入选53例成年(18岁)正常血压及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其中男37例,女16例,平均年龄53.7±8.7岁。坐位舒张压(DBP)90mmHg者(组1)31例,≥90mmHg者(组2)22例,其中≥95mmHg者16例。血压负荷:舒张压:组1的血压负荷为17%-29%(组间P0.01)。组2的为75%-84%。组3的为86%-91%。组2与组3比较P0.05。②收缩压:组1的血压负荷为33%-53%(组间P0.01)。组2的为75%-88%。组3的为76%-90%,与≥90mmHg比P0.05。诊室血压与其血压负荷的相关性(CC:相关系数):.舒张压:组1的CC为0.70-0.76,组2的为0.50-0.70。组3的为0.08-0.57。②收缩压:组1的为0.78-0.86,组2的为0.54-0.68,组3的为0.35-0.57。结论血压水平与血压负荷成正相关;轻中度血压与血压负荷相关性对临床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4,(5):I0001-I0002
<正>缩小高血压年轻与老年患者血压控制的差距:NHANES 1988-2010年从1984年到2013年,联合国家委员会(JNC)推荐所有成年人高血压目标血压值140/90mmHg或更低。≥60岁(老年)患者主要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多数临床试验收缩压目标150mmHg,而不是140mmHg。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评估年轻人(60岁)和老年人血压均控制140/90与老年人150/90的变化。调查对象为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测调查(NHANES)1988-1994年,1999-2004年,2005-2010年3个阶段中≥18岁的成年人。从1988-1994年到2005-2010年,血压140/90的达标率在老年人(31.6%-53.1%,P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影响因素及动态血压特点。方法82例发病在7天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记录患者住院诊室血压及24 h动态血压。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诊室血压升高;24 h动态血压平均值≥130/80 mm Hg、日间平均值≥135/85 mm Hg、夜间平均值≥125/75 mm Hg为动态血压升高。结果既往高血压病史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诊室血压升高有影响(P<0.05)。有高血压病史者平均诊室血压(146.02±18.89)/(86.36±11.52)mm Hg,无高血压病史者平均诊室血压(136.22±14.63)/(82.61±11.86)mm Hg,二者收缩压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表现为夜间血压负荷增加,24 h平均血压于发病后4~5天明显升高,6~7天降低。诊室血压升高与诊室血压正常比较,血压形态均以非杓形和反杓形为主,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诊室血压升高与高血压病史有关,急性脑卒中随发病时间延长,血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白大衣高血压(WCH)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51例新近确诊的WCH患者被随机分为运动组(26例)和WCH对照组(25例),运动组接受了有氧运动锻炼训练(等速平地步行,2次/d,50~80 min/次,持续3个月);WCH对照组未进行运动训练。两组患者在确诊时和3个月后分别进行了诊室血压(OBP)和24h动态血压(ABPM)检测。结果:两组患者首次检测各项OBP和ABPM指标无显著差异(P均>0.05);3个月后运动组OBP和ABPM各指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WCH对照组,OBP[OSBP:(132.54±17.60)mmHg比(143.68±20.35)mmHg、ODBP:(89.12±18.39)mmHg比(92.75±17.24)mm-Hg],ABPM[mSBP:(121.57±20.86)mmHg比(128.06±19.45)mmHg、mSDP:(76.24±15.28)mmHg比(84.55±17.31)mmHg和dSBP:(124.27±22.50)mmHg比(130.85±24.61)mmHg、dSDP:(77.95±18.42)mmHg比(82.36±17.59)mmHg],P<0.05~<0.01。结论:有氧运动可显著降低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7.
动态血压监测表明12~21%轻型高血压是白大衣性高血压;在正常血压者诊所血压值与白昼动态血压值相接近,但在高血压者诊所血压值高出大约0.5~ 2/0.4~1.2kPa:靶器官损害严重程度与血压较大波动有关。(1kPa=7.5mmHg)  相似文献   

8.
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高血压病人预后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确定动态血压是否比诊室血压能更好地预测经治老年高血压患靶器官的损害。方法:根据24小时收缩压(SBP)的水平将69例病人分为3组(<130mmHg、130-139mmHg,≥140mmH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组患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后两组。结论:24小时SBP>130mmHg和/或PP≥60mmHg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患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正>临床上,医生通过非诊室血压(包括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和诊室血压这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来识别4种类型的血压状态:(1)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均正常为血压正常;(2)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均高于正常为持续性高血压;(3)诊室血压高于正常,动态血压正常为白大衣高血压;(4)诊室血压正常,动态血压高于正常为隐匿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MH)。而隐匿性高血压最早是在1991年由Devereux和Pickering提出的"白大衣正常血压",并定义为诊室血压正常而24 h动态血压监测异常的高血压。目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航海人员(包括水下和水面作业)中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变化特征.方法选择偶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的37例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行24 h ABPM, 并与94例血压正常的航海人员(<140/90 mmHg)对比观察.结果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24 h平均SBP和DBP、白昼或夜间平均SBP和DBP,白昼或夜间SBP和DBP负荷值,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高血压患者夜间SBP和DBP均值下降>10%(>10 mmHg);水下作业组的高血压患者白昼或夜间SBP和DBP负荷值高于水上作业组.结论本组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均显示杓型高血压,可能与轻、中度高血压(35/37)较多有关;水下作业组高血压患者负荷值升高明显,提示水下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等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易产生增压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比较白大衣性高血压(WCHT)、隐蔽性高血压(MHT)和持续性高血压(SHT)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水平的变化与差异。方法入选的受试者包括:MHT(诊室血压140/90mm Hg,白天动态血压≥135/85mm Hg,MHT组,n=120)、WCHT(诊室血压≥140/90mm Hg,白天动态血压135/85mm Hg,WCHT组,n=158)及SHT(诊室血压≥140/90mm Hg,且白天动态血压≥135/85mm Hg,SHT组,n=186),以同期年龄与性别比例匹配的正常血压者(诊室血压140/90mm Hg,且白天动态血压135/85mm Hg)为对照组(n=140)。检测和比较各组受试者hsCRP和cfPWV水平的变化与差异。结果WCHT、MHT、SHT的cfPWV[WCHT组(7.23±0.76),MHT组(7.55±0.78),SHT组(9.78±0.94)比对照组(6.28±0.65)m/s]和hsCRP[WCHT组(5.29±0.54),MHT组(5.82±0.56),SHT组(8.48±0.87)比对照组(3.22±0.36)mg/L]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SHT组hsCRP和PWV水平高于WCHT和MHT组(均P0.05),但WCHT和MH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cfPWV呈正相关(r=0.344,P0.01)。结论不同类型血压者的hsCRP和cfPWV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可带来明确获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推荐,普通高血压患者的目标血压应<140/90mmHg(1mmHg=0.133kPa);伴有合并症及其他风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如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或靶器官损害等,其目标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  相似文献   

13.
夜间血压是一种比觉醒或24h血压平均值更有效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因子。通常应用比较诊室和觉醒状态时血压的不同来评估诊室和动态监测在诊断白大衣性和隐蔽性高血压的差异。该研究评估夜间血压对白大衣性和隐蔽性高血压的预后价值。方法: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龄老年人血压变化特点。方法抽取100例≥80岁高龄老年人进行健康问卷调查、诊室和动态血压监测及常规生化检测等。按照中国高血压指南(2010年)推荐诊断标准分析老年人血压状况。结果高龄老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占78%(78/100),居于首位,其中新发现高血压患者人数占38.5%(30/78)。白大衣性高血压11例(11%),隐蔽性高血压31例(31%)。隐蔽性高血压组与持续性高血压组的24 h动态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高于血压正常组和白大衣性高血压组,而夜间血压下降率低于血压正常组和白大衣性高血压组(均P0.05),隐蔽性高血压组收缩压、脉压和收缩压负荷低于持续性高血压组(均P0.05);白大衣性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72例(72%)高龄老年人夜间血压升高,78例(78%)血压昼夜节律呈非杓型曲线模式。结论高血压在高龄老年人中的患病居于首位,而夜间血压升高和非杓型节律模式是高龄高血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动态血压及诊室血压评价慢性肾脏病(CKD)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就诊的225例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收集并分析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实验室检查及血压资料。结果 (1) 诊室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均随着肾功能恶化,血压达标率下降。其中诊室收缩压达标率CKD5期较CKD1~2期下降有统计学意义(18.3%比36.6%,P<0.05),动态血压监测平均血压、日间收缩压、夜间血压达标率CKD5期较CKD1~2期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CKD1~2期患者动态血压高血压检出率高于诊室血压高血压检出率(79.6%比61.3%,P0.038),而CKD5期患者动态血压高血压检出率低于诊室血压高血压检出率(83.5%比93.0%,P0.029)。结论 (1) 随着肾功能恶化,CKD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逐渐降低;(2)仅使用诊室血压评价CKD患者血压是否达标及昼夜血压达标情况存在不当,推荐CKD合并高血压患者使用动态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6.
<正>高血压是全球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危险因素,世界上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口患有高血压,而中国将近有两亿高血压患者。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脑卒中和微血管疾病,肾病与视网膜病变。在美国心脏协会(AHA)2017学术年会上,AHA公布了新版美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被定义为≥130/80 mmHg,血压120~129/80 mmHg为血压升高,130~139/80~89 mmHg为1级高血压,≥140/90 mmHg为2级高血压。高血压分为原  相似文献   

17.
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血清TNF-α、sIL-2R、IL-6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 IL- 2 R)与白细胞介素 - 6 (IL- 6 )水平 ,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标法 (EL ISA)测定原发性高血压组 (EH组 ,32例 )、白大衣高血压组 (30例 )及正常血压组 (30例 )血清 TNF-α(ng/ L )、s IL - 2 R(k IU / L )、IL - 6 (ng/ L )水平 ,并测量诊室血压及2 4h动态血压 (ABPM)值。结果 :1诊室血压参数 :EH组及白大衣高血压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 (P <0 .0 1 )。ABPM参数 ,EH组平均日间、平均夜间、平均 2 4h SBP及平均 2 4h DBP均明显高于白大衣高血压组及正常血压组 (P<0 .0 1 )。EH组平均日间、平均夜间 DBP高于白大衣高血压组及正常血压组(P <0 .0 5 )。2 EH组血清 TNF- α,s IL- 2 R,IL- 6水平均高于白大衣高血压组 (P <0 .0 5 )和正常血压组 (P <0 .0 1 )。白大衣高血压组 s IL- 2 R,TNF- α及 IL- 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 (P <0 .0 5 ,<0 .0 1 )。结论 :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介于 EH者与正常血压者之间 ,反映白大衣高血压时机体已产生免疫调节与自身保护 ,提示白大衣高血压是介于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之间的临床状态 ,应视为 EH早期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白大衣效应的发生率及其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 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10例自愿参加本研究.受试者自测1周家庭血压,根据诊室血压与家庭血压情况进行分类:未治疗患者分为白大衣性高血压(n=38)和持续性高血压(n=66);已治疗患者分为已控制高血压(n=131)、白大衣未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自动诊室血压测量(AOBPM)、诊室血压测量(OBPM)、家庭血压测量(HBPM)以及动态血压测量(ABPM)测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方法:入选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8例,通过OBPM、HBPM测量血压及心率,获得诊室心率和家庭自测心率,分析白大衣高血压患者(n=169)和非白大衣高血压患者(n=359)的诊室心率和家庭自测心率的差异及心率白大衣效应(诊室心率-家庭自测心率)。169例患者接受OBPM、AOBPM、HBPM、ABPM四种不同测量方式,其中51例退出,共118例纳入统计,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4种方法所测心率的差异。对心率白大衣效应的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诊室心率高于家庭自测心率[(74.07±9.99)次/min vs.(69.36±9.12)次/min,P<0.05],心率白大衣效应为4.71次/min。(2)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比非白大衣高血压患者更明显[(6.80±10.43)次/min vs.(3.72±8.35)次/min,P<0.05]。(3)对118例患者用4...  相似文献   

20.
白大衣性高血压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人们测得的血压值除与自身的血压水平有关外,还受到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有不少病人在医生测血压时血压升高,而当离开医疗环境回家自测血压时,血压降至正常。随着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的应用,发现有的病人在医院测得血压上升,而ABPM测血压则为正常,这种血压称之为白大衣性高血压(white-coathypertension,WCH)。1 WCH的发生率[1~2]白大衣性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SBP)一般比正常高2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DBP)较正常高10mmHg左右。1995年,Verdecchia等监测未经治疗的1333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ABPM,结果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