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源性溃疡出血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消化性溃疡被称为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HU),近年来,随着急诊内镜的广泛开展,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中,HU的因素已被认识和重视。我院1996年5月至2001年5月共收治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198例,其中HU并出血42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一、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2.
庄桂凤  李淑萍  曾俊涛 《山东医药》2008,48(19):135-136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PU)也称为肝源性溃疡(HU),临床较多见.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860例肝硬化患者,经胃镜证实HU 183例(21.3%),现对其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HU)又称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HU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血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三大原因之一,仅次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胃粘膜病变出血,在临床上易误诊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998年5月~2001年12月,我们应用奥美拉唑联合心得安治疗HU4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源性溃疡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早在1934年,就有学者提出了肝源性溃疡的概念(Hepatogenic ulcer,HU),它是指继发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消化性溃疡。目前该病的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约为正常人群的2—3倍,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20%-30%,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仍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是HU发病的基础,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就国内外近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源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勇 《山东医药》2009,49(28):112-112
肝硬化引起肝源性溃疡(HU)的发生率为非肝硬化的2.5倍,在肝硬化患者中其发病率为18.6%。HU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性溃疡,常误诊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EVB)出血。我们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奥美拉唑(洛赛克)联合奥曲肽对HU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硬化患者常常并发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和肝源性溃疡(HU),但有关PHG及HU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表皮生长因子(EGF)是胃黏膜重要的保护因子,对其在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的含量以及与PHG、HU的关系研究,目前报道甚少。故我们对60例肝硬化患者胃黏膜EGF含量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奥美拉唑联合心得安治疗肝源性溃疡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为5.4%~23.8%,是正常人群的2~3倍,临床又称之为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ulcer,HU)[1],由于其症状不典型以至于常被延误治疗.2000年10月至2003年1月,我们对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43例患者作了临床观察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肝源性溃疡的发病情况,提高对肝源性溃疡的临床诊断意识,鉴别肝硬化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还是肝源性溃疡。方法215例肝硬化病人均行肝脾B超、化验肝功能、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和胃镜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15例肝硬化病人伴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44例(20.5%),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31例(70.5%)。胃镜检查时发现7例肝源性溃疡(HU)有活动性出血,占15.9%。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15例,占34.1%。结论肝源性溃疡发病率高,其中以DU为多,胃窦溃疡次之。溃疡的发生与肝功能减退及门脉高压明显相关。溃疡发生后易并发出血,临床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难鉴别,早期胃镜检查是最可靠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综合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晓芳  刘谦  王冰 《山东医药》2009,49(5):109-109
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出血原因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EGVB)、肝源性溃疡(HU)和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临床治疗棘手。1999年以来,我科收治肝硬化患者186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81例,经综合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源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被称为肝源性溃疡 (Hepatogenic ulcer, HU)。本文对我院收治的 32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发现 48例 HU,现回顾性分析。   1.一般资料 48例均为住院病人,男 41例,女 7例,平均 45岁。病程 l~ 22年,平均 9. 1年。 48例均有肝硬化病史,其中 3例有分流术史,全部病例均经 B超、 CT、核素扫描、生化或组织学检查,溃疡经胃镜证实。   2.临床表现本组资料中上腹部规律性疼痛 6例,隐痛、胀痛 20例,反酸、嗳气 26例,呕血、黑便 25例,黄疸 12例,腹水 22例,脾大 28例,意识障碍 2例,少尿 l例。…  相似文献   

11.
心得安治疗肝源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称为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ulcer,HU),其发生率为非肝硬化者的2.5倍。在肝硬化者临床组中其发病率为18.6%,尸检组中为17.7%[1]。HU主要危险是并发出血。HU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三大原因之一,仅次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胃粘膜病变出血,临床上易误诊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为了探讨HU临床特点,我院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应用心得安治疗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50例,观察了心得安对HU预后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50例均为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肝源性溃疡(HU)患者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前列腺素E2(PEG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HU患者30例及肝硬化非HU、慢性胃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各40例,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取胃窦及胃体黏膜组织各1块,用ELISA及RIA法分别检测EGF及PEG:含量.结果 (1)HU患者胃黏膜EGF、PGE2含量明显低于肝硬化非HU患者.(2)HU患者胃黏膜EGF、PGE,含量明显低于慢性胃炎及NUD组,而后两者无明显差异.(3)HU患者胃黏膜EGF、PGE2含量与肝功能分级无关.结论 (1)HU患者胃黏膜防御屏障减弱.(2)HU患者胃黏膜EGF、PGE2的降低参与HU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患者胃黏膜前列腺素E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胃黏膜前列腺素E2(PGE2)及意义。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60例及慢性胃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各80例,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取胃窦及胃体各1块黏膜组织,用RIA法检测PGE2含量。结果(1)肝硬化组胃黏膜PGE2含量明显低于慢性胃炎及NUD组。(2)在肝硬化患者中,胃黏膜PGE2含量门脉高压胃病(PHG)组明显低于非PHG组,肝源性溃疡(HU)组亦明显低于非HU组,而与肝功能分级无关。结论(1)肝硬化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弱。(2)肝硬化胃黏膜PGE2的异常参与PHG及HU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肝源性溃疡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硬化并消化性溃疡有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之称。本文对我院1981~1993年收治的65例肝源性溃疡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与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硬化时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病变的发生率较一般人群显著增高[1] 。现已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 (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 ,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Hp在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中的作用。一、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 :以 1990年 1月~ 1999年 4月间在我院住院接受胃镜检查的肝硬化病人为研究对象 ,同时除外患有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近 2周内有服药史的病人。共有 496例肝硬化病人被纳入研究 ,其中男 413例 ,女 83例 ,年龄 2 2~ 76岁 ,平均 48 5岁。另外 ,选择同期在我院经胃镜和…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称为肝源性溃疡 (HU )。 1998年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 ,我们对 32例经胃镜检相证实的 HU患者应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 ,并观察其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HU患者 32例 ,男 2 6例、女 6例 ,年龄 2 1~ 6 8岁、平均 40 .75岁。乙肝后肝硬化 2 7例 ,酒精性肝硬化 3例 ,胆汁性肝硬化 2例 ;肝功能 Child’s分级 A级 8例 ,B级 19例 ,C级 5例。十二指肠球溃疡 2 1例 ,胃溃疡 11例 ;溃疡直径3~ 30 mm。临床表现以上腹痛为主 10例 ,呕血、黑便 7例 ,返酸 4例 ,余 11例表现为消化不良。对照组为同期收住院的消化性溃疡 (P…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肝硬化组656例,对照组600例,接受胃镜检查,采用血清学方法,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染色进行Hp检测。结果 肝硬化组Hp感染率为70%,对照组为71%。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肝硬化组中Hp阳性患者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上消化道出血率均高于Hp阴性组。结论 在肝硬化患者中Hp感染可能与消化性溃疡,门 脉高压性胃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门脉高压与肝源性溃疡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年来 ,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中 ,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NVB)的因素逐渐被认识。本文总结了近 4年来 15 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 ,发现肝源性溃疡 (HU )占有一定比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4月间本院收治并确诊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 15 6例 ,男 114例 ,女 4 2例 ,年龄2 5~ 81岁 ,平均年龄 5 3.5岁。全部病例均行胃镜检查 ,并同时取胃窦粘膜各 2块 ,分别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学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 (HP) ,两项均阳性者诊断为HP感染 (HP阳性 )。检查前均未…  相似文献   

19.
心得安辅助治疗肝源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探讨小剂量心得安对肝源性溃疡愈合的影响。肝源性溃疡124例,观察其发病年龄、溃疡部位、腹痛情况、临床表现、合并出血率、溃疡愈合率等特点。随机分为治疗组,用心得安+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用维生素B6+奥美拉唑治疗。另设单纯性消化性溃疡为对照2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肝源性溃疡发病年龄较单纯性消化性溃疡晚10年,溃疡部位以胃溃疡居多、合并出血率高,心得安可明显提高肝源性溃疡愈合率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医生已十分熟悉.但随着急诊胃镜的开展,我们发现许多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并非此因,而是由于急性胃黏膜病变和消化性溃疡所致,我们且称之为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09年12月,对收治的54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内镜检查,发现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5例(46.3%).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