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官明  陈礼刚  顾应江  官禹 《广东医学》2007,28(7):1123-1124
目的 探讨在显微手术条件下切除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总结178例颅底肿瘤的经验,讨论颅底不同部位手术入路特点,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尽量保护颅底、颅内重要结构,减少并发症.结果 前颅窝底肿瘤13例,全切13例;中颅窝底肿瘤107例,全切63例,次全切37例,死亡7例;后颅窝肿瘤58例,全切40例,次全切15例.结论 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相对于不同颅底部位的肿瘤,针对特殊的解剖结构而选择.合适的入路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 分别经眶上、翼点、眉间、颞下和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肿瘤18例,内窥镜辅助的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肿瘤4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锁孔入路相关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具有创伤小、脑牵拉损伤轻、术后恢复快的优点,适合于病灶范围相对局限的颅底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颅底沟通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术中采用激光显微外科技术,通过颅面联合入路,耳前颞下入路、鼻侧切开入路、后枕项部正中入路、双侧颞下入路切除不同的颅底沟通瘤11例,并行颅底重建。结果:全切7例,近全切2例,大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半导体浙江显微外科治疗颅底沟通瘤提高了手术全切除率和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和鞍区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颅底和鞍区病变的显微手术技术和效果.方法:采用经眉弓皮肤切口,做3.0 cm×2.5 cm包括眶缘及部分眶板在内的额下骨窗;应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和鞍区肿瘤28例.结果:28例肿瘤全切26例,2例垂体瘤行次全切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24个月,全切肿瘤无复发.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同时能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并能有效地处理前颅底和鞍区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显微外科在颅底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8例颅底脑膜瘤患者根据肿瘤所在部位采用一侧或双侧额部入路,改良翼点入路,耳后岩骨小脑幕入路等手术途径分析予以切除,术中应用Diomed60型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并结合显微外科技术,结果 全切14例,次全切4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半导体激光显微外科施行颅底脑膜瘤手术提高了肿瘤全切率和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对前颅底肿瘤实施显微手术时,手术入路的选择和颅底重建的原则.方法 回顾性总结前颅底肿瘤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借助术前影像学(CT和MR)资料,准确评估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和周边组织受累情况等,从而选择合理且熟悉的手术入路.术中尽可能在显微镜辅助下对肿瘤进行微创切除,降低术后致残率和病死率.并根据肿瘤切除后颅底结构的缺损程度决定相关的修复方案.结果 85例患者中经冠状开颅(包括半冠)入路的26例.经改良翼点入路的38例,经额眶入路的13例,经额、鼻窦联合入路的9例.肿瘤镜下全切除的79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有8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无手术死亡病例.13例患者的肿瘤发生远期复发,其病理性质以恶性为主.所有颅底脑膜缺损的患者匀在一期重建,采用自体肌腱膜或人工脑膜加生物胶进行严密修复.对小于3 cm的颅底骨质缺损一般不实施重建,有5例患者的骨性缺损大于3 cm,采用了人工材料(硅橡胶为主)进行重建.全部患者中有4例在术后发生短暂的脑脊液漏,均通过保守治疗而愈合.结论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和周边组织的受累情况选择适当的入路,对肿瘤患者实施微创切除并在一期进行必要的颅底修复是治疗前颅底肿瘤的有效方法 .手术入路应尽量有利于病灶切除,并降低术后致残率和病死率,颅底重建时必须恢复硬脑膜的严密性,维持颅底组织的良好支撑,同时不干扰对肿瘤的术后复查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技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率84.8%,无死亡病例。总体效果良好。结论翼点入路是显微切除颅底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202例颅底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肿瘤切除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肿瘤全切除134例(66.3%),次全切除53例(26.2%),部分切除15例(7.5%),死亡6例(2.9%).结论 颅底肿瘤手术难度和风险都很大,选择有利于肿瘤最佳显露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娴熟的显微外科操作技巧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的关键,应在将病人生存质量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9.
温小华 《中外医疗》2013,32(7):64-64,66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经颅底入路切除中颅底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26例中颅底肿瘤患者,采用经翼点或其扩大入路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观察术后及随访效果,并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的患者有19例,肿瘤大部分切除的患者有4例,肿瘤部分切除的患者有3例,无手术死亡的病例。随访的20例患者中,全切除患者中有4例复发,其中1例已经死亡。结论在显微镜下经翼点或其扩大入路进行手术是治疗中颅底肿瘤的常用方法。其不仅能够在手术中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还能够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底岩骨斜坡区表皮样囊肿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入路、切除技巧及神经保护方法等。方法:21例岩斜区表皮样囊肿患者中,11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7例采用颞枕经小脑幕入路,4例采用颞枕枕下乙状窦后幕上下联合入路手术。结果:肿瘤全切8例.肿瘤次全切13例。术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者8例,较术前明显好转者4例,基本同术前者8例,死亡1例。结论:手术入路的选择应取决于肿瘤的起源和累及部位;保护神经功能的关键是应用显微技术囊内切除肿瘤后锐性分离包膜,在与神经血管粘连紧密处留部分包膜,不强行剥离。  相似文献   

11.
刘坤  张虹  吴宇平  王光辉  吕杨成 《四川医学》2013,(12):1807-1808
目的 总结在鼻内镜辅助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 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对21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7例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行手术切除,对颅底缺损区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结果 28例肿瘤全切22例(78.6%),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其中良性肿瘤8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20例,2年生存17例,3年生存14例,5年以上存活8例.结论 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辅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颅底缺损区,肿瘤切除安全彻底、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颧颞入路对中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中颅窝脑膜瘤 9例 ,颅咽管瘤、脑膜肉瘤及神经鞘瘤各 1例 ,采用颧颞入路手术 ,取下颧弓以扩大中颅窝底视野。对肿瘤长入后颅窝者 ,切开小脑天幕 ,切除天幕下肿瘤 ,对向前颅底及眶内生长者 ,以扩大的颧颞眶入路手术。结果 中颅底肿瘤全切 6例 ,次全切 3例 ,大部切除 3例。肿瘤残留与肿瘤侵犯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脑干受浸润有关。结论 颧颞入路可有效地适用于中颅底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颧颞入路对中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中颅窝脑膜瘤 ,颅咽管癌、离膜肉瘤及神经鞘瘤各1例,采用颧颞入路手术,取下颧弓以扩大中颅窝底视野,对肿瘤长入后颅窝者,切开小脑天幕,切除天幕下肿瘤,对向前颅底及眶内生长者,以扩大的颧颞眶入路手术。结果 中颅底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3例,大部切除3例,肿瘤残留与肿瘤侵犯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脑干受浸润有关。结论 颧颞入路可有效地适用于中颅底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 1 8例颅底脑膜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经验 ,探讨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在气管插管全麻下采用相应恰当的手术入路 ,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 ,妥善处理肿瘤与血管、神经、静脉窦及脑干的关系 ,分块切除肿瘤。结果 :全切肿瘤 1 6例 ,近全切除 2例 ,术后附以放疗。治愈 1 6例 ,占 88.89% ,术前脑疝术后肢体偏瘫未恢复 1例 ,1例术后 1 8d因气管黏膜脱落呼吸衰竭死亡 ,病死率 5 .5 6%。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提高颅底脑膜瘤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暴露充分 ,严密止血 ,正确处理肿瘤与重要组织的关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前颅窝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与颅底重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及颅底重建的方法 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颅窝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嗅沟区(32例)和鞍结节区(37例)二组,不同部位的肿瘤选择相对适宜的手术入路,术中尽量全切肿瘤,必要时行颅底重建术.结果 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该组Ⅰ级切除9例(13.04%);Ⅱ级切除50例(72.46%);Ⅲ/Ⅳ切除10例(14.49%),12例患者术中行颅底重建术.肿瘤全切除85.51%,次全切除14.49%,残余肿瘤术后行γ刀治疗,无手术死亡、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12~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肿瘤的全切除率与肿瘤部位有关,嗅沟区肿瘤的全切除率较高(93.75%).结论 根据肿瘤部位及侵袭范围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适时予以必要的带蒂帽状腱膜或骨膜瓣进行颅底重建,可达到较好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林宜生  漆松涛  戴学军 《广东医学》2000,21(11):947-948
目的 探讨巨大下斜坡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方法。方法 对16例下斜坡巨大脑膜瘤患者在全麻下经外侧枕下入路显微直视下分块切除肿瘤,术后加强监护及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 肿瘤全切12例,次全切4例,镜下全切率达75%。后组颅神经保留率90%,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3a,疗效满意。结论 经外侧枕下入路符合解剖生理要求,能充分暴露手术野,较全面切除肿瘤,降低手术病死率,可作为下斜坡肿瘤的首选入路。  相似文献   

17.
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切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和颅底重建的方法。方法:采用经额鼻筛眶入路、经额颞眶颧入和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暴露肿瘤,予于显微手术切除。结果:17例该部位肿瘤施一微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3例。手术结果良好,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前中颅底内外沟通瘤应根据肿瘤位置、侵犯范围选择适当手术入路,充分暴露病灶,有利于广泛切除肿瘤。颅底重建是避免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颅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显微镜直视下手术切除10例颅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嗅沟脑膜瘤3例,蝶骨嵴脑膜瘤、中颅窝底脑膜瘤、桥小脑角脑膜瘤各2例,颞叶天摹脑膜瘤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3例.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术后2个月全部病人症状改善.9例获随访、2a脑膜瘤复发1例.结论选择好手术入路和运用好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颅底脑膜瘤的全切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佘磊  张恒柱  张宪 《吉林医学》2010,(24):4127-4128
目的:探讨蝶骨嵴脑膜瘤分型、手术切除方式、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表现、显微外科手术入路及治疗结果的临床资料。结果:显微镜下肿瘤全切18例,次全切6例,大部分切除1例,无死亡,术后颅内高压、视力下降、偏瘫等症状减轻。结论:精确的手术入路及熟练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可以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经验和技巧,以提高肿瘤全切率和面神经的保留率,预防并发症.方法对32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的手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的全切率为93.3%(30),面神经解剖保留为90.7%(29),无死亡病例.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切除听神经瘤的安全有效入路;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局部显微解剖学基础知识是术中面神经保留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