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例小肠出血病因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冉志华  沈谋绩 《中华消化杂志》1996,16(2):66-68,T000
对50例经小肠钡灌、动脉造影、核素造影、小肠镜等单项或多项诊断手段以及手术证实的各种小肠疾病所致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30例小肠肿瘤中良性21例,恶性9例,占60%;其中以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为最多见;小肠非特异性炎症、溃疡8例,占16%;Meckel憩室7例,占14%;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3例,克隆病1例,其他1例。40例患者行小肠钡灌,28例与手术相符,包括19例小肠肿瘤,6例  相似文献   

2.
小肠出血和推进型小肠镜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出血和推进型小肠镜检查吴云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20025从十二指肠第二段至回盲瓣的小肠出血约占消化道出血的3~5%(1)。由于小肠全长5~6米,常用食管胃十二指肠镜只能插至十二结肠第二段,结肠镜经回盲瓣仅能插入末端回肠20~30cm...  相似文献   

3.
小肠出血临床上较少见,据文献统计约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1%~5%。小肠的解剖特点及相对贫乏的现代检查手段,使小肠出血之诊断颇为困难[1]。本文总结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68例,现将其诊断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48例,女20例;年龄11~67岁,平均42.8岁;病程6d~7年;黑便60例,暗红血便8例,腹痛28例,腹部肿块19例,贫血68例,消瘦、体重减轻36例,低热24例。68例小肠出血的病因及部位见表1。表1 68例小肠出血病因及部位病因例数   出血部位空肠  回肠肿瘤…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小肠肿瘤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原发性小肠肿瘤缺乏特征性症状,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误诊率高。现对我院1990~1997年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4例小肠原发性肿瘤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64例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为2.5~79岁,平均51岁,62.5%属50岁以上。二、临床表现不等程度的腹痛43例(67.2%),由2日至3年,腹部肿块20例(31.3%);梗阻性黄疸19例(29.9%),主要见于十二指肠乳头部癌;出血:反复黑便或柏油样便18例(28.1%),少数为血便;肠梗阻9例(1…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979~1993年资料完整的100例小肠镜检查进行了总结,其中隐源性出血58例,慢性腹泻24例,疑有占位12例,腹痛6例,总检出率为21%。隐源性出血组中,明确诊断的有13例,占22.4%;其中AVM3例,占23.1%。其它引起出血的原因还有十二指肠钩虫病,克隆病、溃疡、肿瘤等,证实小肠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本组病例共发现小肠克隆病5例,肿瘤5例,Whipple氏病1例。证实小肠镜对炎症性肠病,十二指肠远端肿瘤的诊断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文也对操作经验,操作时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还对当今小肠镜的发展及临床应用作了回顾。  相似文献   

6.
推进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通过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4月至11月,对34例疑为小肠出血患者行推进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结合手术和病理做出病因诊断。结果在34例患者中30例发现病灶,检查总体阳性率为88.2%。4例阴性患者中,1例内镜抵达空肠中段,3例抵达回肠中下段。30例阳性患者中,血管病变7例(占20.6%,位于空肠1例,空回肠3例,回肠3例);小肠肿瘤11例(占32.4%,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位于十二指肠2例,空肠5例,回肠4例。肿瘤性质分别为:间质肿瘤3例,脂肪瘤1例,平滑肌瘤2例,血管瘤2例,嗜铬细胞瘤1例,Kaposi型血管内皮瘤1例,腺癌1例);克罗恩病4例(占11.8%,位于空回肠部);其他8例。结论小肠血管病变、小肠肿瘤及小肠克罗恩病为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最常见病因;推进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是一项安全、直观、可靠、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检查方法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检查方法在不同小肠小血方式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77例小肠出血病例,01~03年为A组与04~07年为B组,比较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的检查方法对各种类型的小肠出血确诊率以及评估应用价值。结果男:女为1.57:1,平均年龄(48.18±20.53)岁。B组小肠出血的诊断率明显高于A组,71.1%(32/45) vs40.6%(13/32)。各种检查方法对小肠出血的确诊率依次为小肠镜诊断率最高,为70%(14/20);胶囊内镜为53.8%(7/13);血管造影41.0%(9/22);小肠核素26.7%(8/30);小肠气钡12.2%(5/41)。本组胶囊内镜诊断显性出血高于隐性出血(5/5vs1/3),小肠镜检出病例为急性大出血和慢性显性出血共14例高于胶囊内镜(7例)和其他检查的总和(11例)。结论胶囊内镜与双气囊小肠镜应用提高了小肠出血的确诊率,把握检查时机(活动性出血期)进行检查可明显提高小肠出血的确诊率。所以根据小肠出血方式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才能既经济、迅速且提高小肠出血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74例小肠出血患者的病因分析及诊断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小肠出血的病因,并对其检查方法进行评价,以提高对小肠出血这一少见病的认识。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10年来确诊的74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病因以小肠肿瘤最为多见(44.6%),其他依次为憩室(23.0%)、血管疾病(16.2%)及炎症(16.2%)。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开展较普遍,检查阳性率为76.3%(29/38)。血管造影、核素扫描、小肠镜、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开展尚不普遍。各种检查均有其缺陷。结论 小肠出血病例中,小肠肿瘤为常见病因,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于小肠出血的诊断是应用较广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血管造影和小肠镜检查对小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34例胃、结肠镜检查阴性的消化道出血病人分别予血管造影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证实为小肠出血并分别行介入和手术治疗.结果 19例(67.9%)血管造影发现病灶,14例(93.3%)小肠镜确诊.其中16例介入治疗,15例手术治疗,均成功止血.结论 血管造影和小肠镜检查互 补为小肠出血的有效检查方法,介入和手术治疗为止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血管异常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血管异常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因血管异常所致下消化道出血15例的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以血便、黑便为主,8例入院时贫血,2例有休克。经钡餐、纤维内镜、血管造影多项检查,最终经手术或病理确诊。7例肠镜检出阳性5例,10例肠系膜动脉造影检出8例。血管病变与出血灶位于小肠占66.7%、右半结肠20.0%,合并回肠结肠病变13.3%。全组13例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次数1.7次。手术及病理证实血管发育不良7例,动静脉畸形4例,门脉高压相关肠血管病变2例。结论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早期肠镜检查与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及诊断。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对控制出血有效,复发再出血率低。  相似文献   

11.
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出血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影象及病理特点,提高小肠出血的确诊率。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2007年2月手术确诊的23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总结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腹部CT、小肠气钡造影、血管造影、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间质瘤的检出率。结果手术确诊的23例小肠间质瘤患者中,有15例(65.2%)并发消化道出血,其中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50.2岁(38~69岁),血红蛋白中位数为57 g/L,60%的患者曾接受输血治疗;腹部CT检出率为69.2%(9/13),小肠气钡造影率为77.8%(7/9),血管造影为88.9%(7/8),小肠镜为100%(8/8);15例并发出血的小肠间质瘤患者黏膜面均有溃疡形成,间质瘤直径中位数为3.5 cm,85%的间质瘤直径≤5.0 cm;良性5例,低度恶性8例,恶性2例;另8例无并发出血间质瘤直径的中位数为8.4 cm,均为恶性间质瘤。结论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累积出血量较大,多表现为反复出血;双气囊小肠镜和血管造影较腹部检查CT敏感,尤其对于直径≤2.5 cm的间质瘤。  相似文献   

12.
钱珍华  刘恒辂 《胃肠病学》2002,7(2):105-106
小肠出血的检查方法很多,由于出血方式的不同,选择的方法也各异。 一、隐血出血 1.内镜检查:为无内镜检查禁忌症者首选,排除上消化道和结肠出血。推测小肠出血时,可采用推进式小肠镜检查十二指肠远侧段及空肠近侧段崛氏韧带下60 cm)的出血病变。阳性率为13%~46%。另一种小肠镜称探针式(探条式),随肠蠕动推进,6~8h到达回盲部,对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的诊断率为26%~50%,因检查所需时间长、设备昂贵、患者有一定痛苦,临床应用较少。 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很有价值。但其价格昂贵,操作者需一定的临…  相似文献   

13.
消化道复合声学造影诊断小肠疾病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应用消化道复合声学造影检查可疑小肠疾病患者67例,对照X线全消化道钡餐、内镜及病检结果,探讨复合声学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本组67例,男40例,女27例,年龄18岁~78岁.临床表现:腹痛和(或)腹胀痛23例,腹部包块待...  相似文献   

14.
小肠出血诊断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和分析小肠出血诊断问题。方法:对52例经动脉造影、核素扫描、小肠钡灌等1项或多项检查及手术证实的小肠出血进行分析、结果:良性病变(82.7%)多于恶性病变(17.3%)。良性病变中以平滑肌瘤及血管病变为主,以便血而无呕血及特异性消化道症状为其临床特点。小肠钡灌可提高诊断率,但其应用受急诊检查条件差,插管困难等影响,本组仅作2例,ECT可以做为血管造影的预先检查项目。结论:本组血管造影21例,17例阳性,占81%,对小肠平滑肌瘤和血管病变确诊率高。对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仍未能发现病变者应慎重考虑是否切除肠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双气囊小肠镜(DBE)与胶囊内镜(CE)对小肠出血性病变检出率、病因诊断率和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10月~ 2010年10月收治的可疑小肠出血患者138例,其中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74例,另行胶囊内镜检查64例.2种检查方法分别由专门医师单独操作、诊断,最后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性病变检出率(91.89%)和病因诊断率(81.08%)均显著高于胶囊内镜(分别为79.69%,64.0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气囊小肠镜对可疑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率明显优于胶囊内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肠出血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9  
小肠出血约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1%~5%。尽管内镜和影象诊断的水平不断提高,但小肠出血的诊断仍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全国肠病研讨会(1996年6月在江西共青城召开),将小肠出血的诊断作为研讨会的重点是很有意义的。小肠出血的原因,国外文献报道以血管畸形最多见(70%~80%),小肠肿瘤仅占5%~10%。我国多数文献报道小肠出血的病因中,最常见的是小肠肿瘤(22.2%~60%)。南昌地区资料表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小肠出血病因中分别占27.3%和23.3%。良性肿瘤中以腺癌性息肉、平滑肌瘤为主;恶性者以平滑肌肉瘤、腺癌及淋巴…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我科1992/1996诊治小肠出血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5岁~62岁,平均408岁.排鲜红大便4例,暗红3例,褐色1例,黑色6例,大便隐血阳性2例,伴呕血2例.血红蛋白51g/L~102g/L,平均76g/L.伴腹块1例,休克2例....  相似文献   

18.
0 引言小肠长度占全消化道的70%-75%.与胃肠道其他部位出血相比,小肠出血虽然不常见,但也并非罕见.自1994年起,我们对15例临床上高度怀疑小肠出血的患者,急性期或择期进行了血管造影检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奥曲肽治疗小肠出血1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药物治疗小肠出血的报道较少。我院用奥曲肽注射液 (瑞士山德士制药厂生产 ,商品名为善宁 )治疗了 11例小肠出血的病人 ,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对象和方法11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5例 ,女性 6例 ;最大年龄 6 4岁 ,最小年龄 2 4岁 ,平均 48岁 ;其中患高血压病 2例 ,糖尿病 3例 ,脑血管病 1例。所有病例均常规行胃镜及结肠镜检查 ,排除上消化道及结肠出血。 5例采用吞线试验 ,1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 ,6例行手术探查。出血部位 :十二指肠降段 1例 ,空肠 6例 ,回肠 2例 ,不详 3例。出血原因 :平滑肌瘤 2例 (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方法 1999-07/2003—02间26例小肠出血病例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查找出血原因小肠腺癌14例,平滑肌肉瘤1例,血管畸形及血管瘤4例,小肠多发性憩室4例,回肠异位胰腺1例,溃疡性回肠炎1例,克罗恩病1例。结论 小肠出血的病因以恶性肿瘤较多,占57.7%,良性疾病占4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