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军  江腊梅 《齐鲁药事》2007,26(11):697-698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接种后异常淋巴结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2006年收集的10例患儿BCG接种后出现异常淋巴结反应,淋巴结病理诊断均为结核病。9名患儿接种BCG 3~7个月后无结核中毒症状,生长发育正常;另一名患儿接种6个月后,诊断为全身广泛性的播散症。结果10例患儿在全身抗结核的同时给以局部治疗。结论提高BCG接种的质量和最大限度减少并及时处理BCG接种后异常反应,是BCG接种工作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Topaloglu等报道了1例加强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后发生视神经炎和脊髓炎的患者;在另1病例中,Read等发现加强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后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已知破伤风抗毒素滴度与加强接种后副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存在着相关性,并已有几个病例报告。通过测定血清中保护性抗毒素抗体可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破伤风类毒素的加强接种。作者系用ELISA及TR-PIA法测定了5858  相似文献   

3.
BCG接种已列入扩大的免疫规划,并在发展中国家广泛开展,但新生儿接种BCG的效果还不十分清楚。鉴于儿童结核病大多是由于家庭内接触感染造成的,作者选择了与新近发现的肺结核患者接触的1506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从回顾性调查中,根据BCG接种疤痕和接种记录确定是否作过BCG接种,  相似文献   

4.
由于分枝杆菌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流行越来越严重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结核病高发区对新生儿进行卡介苗 ( BCG)接种。尽管 BCG已广泛应用 ,但其效力仍有争议。 BCG接种疤痕常用来作为 BCG接种或有效接种的替代标志。因此作者对 BCG接种疤痕与临床及免疫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作者将 1 997~ 1 998年在非洲马拉维 Li-longwe中心医院就诊的 4 97例成人发热病人和 2 4 5例急性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病史登记、血培养、疟原虫血涂片检测、HIV抗体检测及一系列免疫学检测 ,对每个研究对象的所有淋巴细胞进行分析 ,并用未刺激…  相似文献   

5.
许多国家通过反复接种卡介苗(BCG)来预防结核病和麻风,但对其效果尚缺乏评价.将死麻风杆菌加入BCG中也许能提高其预防麻风的效果.为此作者在马拉维北部卡龙加地区进行了1次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价接种单剂、双剂BCG或BCG加死麻风杆菌预防结核病和麻风的效果.在1986~1989年间,作者随机给无BCG疤痕者接种BCG(27904人)或BCG加死麻风杆菌(38251人);随机给有BCG疤痕者接种安慰剂(23307人)、第2剂BCG(23456人)或BCG加死麻风杆菌(8102人).于1995年5月调查接种后5~9年间麻风及结核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由于分枝杆菌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流行越来越严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结核病高发区对新生儿进行卡介苗(BCG)接种。尽管BCG已广泛应用,但其效力仍有争议。BCG接种疤痕常用来作为BCG接种或有效接种的替代标志。因此作者对BCG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确保新生儿安全接种卡介苗 (BCG)的措施 ,并提高接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出生新生儿BCG接种情况。结果 16 383例新生儿BCG接种 16 316例 ,接种率达 99.6 0 % ,抽样检查阳转率达 99.4 9%。结论对保持高水平BCG接种率 ,加强BCG计划免疫管理 ,巩固实现无不当注射BCG目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研究铝吸附和非吸附白喉-破伤风类毒素(DT)加强免疫后的IgE应答情况及IgE与副反应之间的关系。 作者用双盲法随机将104名(男68,女36)10岁学龄儿童分为两组:一组51人,接种铝吸附DT;另一组53人,接种非吸附液体DT。104名儿童均于婴儿期接种过3×0.5ml的吸附DT。吸附DT含30Lf/ml白喉类毒素和7.5Lf/ml破伤风类毒素。于上臂外侧三角肌处深皮下接种。分别于接种前和接种4周后采血,用改良Phadebas RAST检测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IgE,>0.1 Phadebas RAST单位(PRU)/ml者判为阳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在无结核病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的Karimui地区,用BCG菌苗预防麻风的效果.作者于1963年至1979年间,对5356人随机接种BCG或盐水.BCG接种组2707人,对照组2649人.接种用ECG来自日本BCG实验室.接种对象于1963年作第1次接种,  相似文献   

10.
《广东药学》2010,(4):I0003-I0003
本研究旨在明确再次接种卡介苗(BCG)能否降低儿童的总体死亡率。2871例19m~5y的儿童人组,入组时对结核菌素呈低或无反应性,且无严重疾病。随机接种BCG疫苗或不接受接种(对照)。主要终点为死亡率危险比。试验最终因BCG组大量儿童死亡而提前终止。在随访期内,有77例儿童死亡,与对照相比,再次接种BCG危险比为1.20;有250例儿童首次入院,接种与未接种组入院发生率比值为1.04;  相似文献   

11.
在白喉类毒素接种 1 0年后加强 1针是否可获得足够的保护作用 ,有无必要再加强第 2针 ,作者就此在德国、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进行了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加强接种的对象为 1 6~ 6 0岁完成 3针白喉类毒素初免的、最后 1次接种距此研究1 0年以上的健康人群。接种用类毒素为成人用吸附型白喉类毒素或白喉 -破伤风类毒素(Td) ,两种类毒素均含白喉类毒素 2 IU/ml。所有 41 5名受试者于 0天加强 1针 ,其中2 0 3名受试者于第 1针加强后 4周再加强第2针。分别于第 1针接种前、第 1针接种后 4周、第 2针接种后 4周采血 ,用 VERO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12.
破伤风类毒素在应用过程中有时出现不良反应,初次注射以荨麻疹为主,加强注射则出现局部红肿、有剧痛。作者对一组偶然接受过量(50Lf)类毒素加强接种的16名军人,进行体格检查和抗体测定,探讨过量类毒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性质和严重性。同时,给20名军人加强接种5Lf破伤风类毒素(常规用量)作为对照。接种的类毒素来自耶路撒冷Rafa药厂。  相似文献   

13.
作者将表达和分泌结核杆菌 30 k Da主要分泌型蛋白的重组卡介苗 ( r BCG30 Conn、r BCG30 Tice)的效力与亲代 BCG进行比较。  将 2 50~ 30 0 g雄性豚鼠分成 5组 ,每组约 2 0或 2 1只 ,对照组皮内接种 PBS,4组实验组分别皮内接种 1 0 3CFU 亲代 BCGConn、 BCGTice及 r BCG30 Conn、 r BCG30 Tice。亲代 BCGConn和 BCGTice表达低水平的内源性 30 k Da分泌型蛋白 ,分别为1 .0 0和 1 . 1 0单位 ,而 r BCG30 Conn 和r BCG30 Tice高表达的蛋白水平分别为其亲代株的 2倍和 6倍 ,即分别为 2 .0 3和 5.98单位。接种后 9周 ,…  相似文献   

14.
许多研究证明,新生儿接种 BCG 对结核病有明显防御作用。而在印度,认为新生儿接种诱发免疫能力差,通常在出生3个月后接种 BCG。由于新生儿接种有许多优点,因此作者比较了新生儿和3月龄婴儿在接种BCG 后的细胞免疫应答(CMIR)。。  相似文献   

15.
作者鉴于南印度 BCG 接种现场效果的失败,可能由于该地区非典型分枝杆菌普遍感染的影响,因此提出两点假设:一、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对结核保护效果可能与 BCG接种的结果一致;二、非典型分株杆菌感染可影响 BCG 的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地广泛用卡介苗(BCG)预防结核病已有半个多世纪。在发达国家中,由于结核病的发病率下降,有的国家除对有选择的高危人群外,已放弃了BCG的接种。有些作者认为,新生儿的接种能明显导致幼儿和青年白血病及肿瘤发生率的下降。所以,任何国家在放弃BCG接种之前,应充分考虑菌苗的各种可能的有益效果。1935年BCG首次作为免疫刺激剂用于癌症的治疗。1970年Davignon等第一次提出该菌苗能减少接种儿童随后发生白血病。在魁北克,该试验指出15岁或15岁以下的儿童接种卡介苗后其白血病的死亡率为未接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照试验,研究了缅甸麻风高发地区儿童接种BCG预防麻风的效果。从麻风发病率高、并未接种过BCG的人群中挑选0~14岁没有麻风体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分为BCG组和对照组。每个儿童均皮内注射2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 RT23,2~4天后观察反应。BCG组儿童在三角肌区皮内注射0.1ml冻干BCG。BCG来自英国Glaxo实验室,批号为F20J和F53H,设前者为Ⅰ组,后者为Ⅱ组,两组均设对照组。对照组儿童均不注射安慰剂。通过测量接种浪痕大小,并在接种后8—10周重复结核菌素试验,来估价BCG接种反应,每年随访收集病例。麻风病例确诊主要通过检查全部皮肤表面、疑似皮损感觉试验(包括组肢试验),周围神经触诊、检查麻痹、畸形和溃疡等临床症状,并在患者的适当部位及疑似皮损处  相似文献   

18.
卡介苗(BCG)预防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在我市各种预防用生物制品不良反应中发生率仅次于百白破混合制剂.为了提高BCG接种质量,杜绝接种差错发生,现将我市1990~2002年BCG接种后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和事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79年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公布关于BCG免疫接种的报告以来,许多作者陆续发表了关于儿童BCG接种效果的报道。本文综合了有关结核病控制策略和BCG效力研究的最新资料,并对BCG接种对象、剂量和途径作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结核病高发的发展中国家,通常建议多针接种卡介苗(BCG)。反复接种可能相当程度地改变结核菌素皮试反应和结核病感染的诊断结果。为此作者研究了纯化蛋白衍生物(PPD)硬结大小与BCG接种针次间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