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法对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制备气虚血瘀证模型 ,然后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组、活血组、益气活血组。给药后 ,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 1 ,3,7d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各治法组均有显著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P <0 .0 5或P <0 .0 1 ) ,各治法组间比较 ,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法改善脑缺血模型鼠的血液流变性可能是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复制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探索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含量的动态变化特点. 方法:选用Wistar大鼠,采用饥饿、疲劳、寒湿、惊恐、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方法复制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复制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2 h分别再灌注1,3,7 d,观察缺血侧额顶叶皮质、海马脑组织及血浆cAMP、cGMP含量变化.结果:模型鼠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和脑组织cAMP含量均显著升高,cGMP含量均明显下降,血浆cAMP以3 d最高, 脑组织、血浆cGMP和脑组织cAMP以1 d最低. 结论: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基本符合气虚血瘀证特点和现代医学脑缺血再灌注后环核苷酸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复制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l,3,7d。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缺血皮质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Fas、FasL蛋白表达显降低。结论: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抑制Fas、FasL蛋白表达,减轻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胃萎汤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胃萎汤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用游泳劳损法制造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 ,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血液黏度明显增高 (P <0 .0 1或P <0 .0 5 ) ;胃萎汤大、中、小治疗组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胃萎汤通过改善气虚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发挥益气活血作用。  相似文献   

5.
气虚血瘀证血浆NPY、ET、CGRP的改变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同步观察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检测了 5 8例气虚血瘀证患者、2 3例青年健康者、15例老年健康者的血浆NPY、ET、CGRP水平。结果 :气虚血瘀组血浆NPY、ET水平明显高于青年健康组和老年健康组 (P <0 .0 1) ,同时 ,其血浆CGRP水平显著低于青年健康组和老年健康组 (P <0 .0 1)。老年健康组与青年健康组间血浆NPY、ET、CGRP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1)。气虚血瘀组、青年健康组和老年健康组血浆NPY与ET、CGRP水平均无相关性 (P >0 .0 1)。老年健康组和青年健康组血浆ET、CG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气虚血瘀组血浆ET、CGR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结论 :血浆NPY、ET水平上升、CGRP水平下降可作为气虚血瘀证的微观诊断指标之一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虚血瘀证患者病情的轻重。同步观察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浆NPY、ET、CGRP水平的动态变化 ,可作为判断病情进展和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大鼠脑淋巴引流对缺血性脑水肿影响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鼠脑淋巴引流在缺血性脑水肿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干湿重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淋巴引流阻断前后缺血区脑组织的含水量、Ca2 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单纯局灶性脑缺血组 (MCAO组 )术后 2 4h、48h、72h缺血区脑含水量较术前明显增高 (P <0 .0 0 1)。局灶性脑缺血脑淋巴引流阻断组(MCAO CLB组 )术后缺血区脑含水量较术前亦明显增高 (P <0 .0 0 1) ,且与同一时间MCAO组相比增加 (P <0 .0 5或P <0 .0 1)。②MCAO组术后缺血区脑组织Ca2 含量增加 (P <0 .0 0 1)。MCAO CLB组术后Ca2 含量与同一时间MCAO组相比增加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脑淋巴引流参与缺血性脑水肿时水肿液的引流 ,当这一途径发生障碍时 ,可使脑缺血性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复方丹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组织iNOS的表达 ,观察雾化吸入复方丹参对脑缺血后iNOS表达的影响 ,并进行神经病学评分。结果 雾化吸入组的缺血侧大脑皮层iNOS表达显著低于缺血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 ,并可减轻神经损伤症状 (P <0 .0 5 )。结论 雾化吸入复方丹参能部分下调脑缺血所致iNOS的异常表达 ,这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青皮注射液联合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青皮组、亚低温组及二者联合治疗组 ;观察各组神经功能缺失体征评分、脑梗死体积。结果 :亚低温、青皮注射液及二者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失体征评分 (P <0 .0 5 )、脑梗死体积 (P<0 .0 1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二者联合应用脑梗死体积低于单独应用组 (P <0 .0 5 )。结论 :亚低温、青皮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有明显脑保护作用 ,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当归对大鼠局灶性缺血脑组织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应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当归对脑缺血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TTC染色计算脑缺血梗塞灶体积。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率和凋亡指数。免疫组化观察凋亡相关蛋白Bcl 2及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与单纯缺血再灌组相比 ,当归治疗组TTC染色显示当归治疗组脑缺血梗塞区体积缩小 (P <0 .0 5 ) ,凋亡率和凋亡指数较单纯缺血再灌组有明显下降 (P <0 .0 1 ) ,Bcl 2蛋白表达与单纯缺血再灌组无差异 (P >0 .0 5 ) ,而Bax蛋白表达显著减少 (P <0 .0 1 )。②缺血 2h再灌 4 8h组较缺血 2h再灌 2 4h组 ,凋亡细胞明显减少 (P <0 .0 1 )。结论 :①当归能抑制Bax蛋白的表达 ,减少脑缺血区细胞凋亡的发生 ,这是当归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可能机制之一。②缺血 2h再灌 4 8h ,脑缺血神经细胞迟发性损伤已开始减轻  相似文献   

10.
采用饥饿、劳累、高脂等多因素复合作用复制出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从动物模型复制的理论依据及实施情况、动物的选择及对照情况、症状和体征的客观评价、微观指标的检测、中药反证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客观评价,提出以后将在造模方法、证候的关键物质基础、模型相对稳定性、可重现应用性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银杏叶提取物对缺血再灌注致鼠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鼠脑梗塞面积、神经功能缺失征象及鼠脑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TTC染色、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流式细胞分析和原位末端标记等方法 ,对缺血、缺血再灌注及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于相同时间点鼠脑梗塞面积较缺血再灌组明显减小 ,仅表现轻度的神经功能缺损 ,且神经细胞的凋亡较缺血再灌组显著减少 (P <0 0 1)。结论 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银杏叶提取物能明显减小鼠脑缺血后脑梗塞面积 ,减轻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 ,显著减少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凋亡数量 ,减缓缺血区神经元损害 ,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香烟烟雾吸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香烟烟雾吸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灶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 建立吸烟大鼠模型。用TTC染色法测定梗死灶体积,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梗死灶体积占同侧半球百分比。结果 除戒烟组外各吸烟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梗死灶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吸烟4周、8周及12周依次增加。戒烟组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体积明显低于吸烟4周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结论 吸烟可加重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损害,且随着吸烟时间增加而加重,戒烟可使这种脑损害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脑梗塞组).选取体检健康者例作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脑梗死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ELASA的方法检测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分析脑梗死组血清Apelin-13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梗死部位和梗死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的OCSP分型、梗死面积、梗死部位的血清Apelin-13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完全性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小面积脑梗死>腔隙性梗死.而不同梗死部位的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期脑梗死患者Apelin-13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升高,且随着脑梗死面积增大而升高,但与梗死的部位无相关性,因此Apelin-13水平检测对患者的病情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糖尿病合并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并对有关建模成功的标准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饲养假手术组,正常饲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糖尿病模型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 -1建立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1,4周检测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和空腹血糖。在腹腔注射(ip) STZ后4周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 min,复灌注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梗死体积并计算梗死体积百分比。结果: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周后,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相比,体质量显著下降(P<0.001),血糖值显著升高(P<0.001)。缺血复灌注损伤手术后,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相比,再灌注损伤加重,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增加(P<0.001)。模型成功率为73%。结论:本实验方法制备的大鼠糖尿病合并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成功率较高,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肺气肿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探讨其在肺气肿肺气虚证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1个月、2个月、3个月组和模型1个月、2个月、3个月组,采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和烟熏双因素复合制作肺气肿肺气虚证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动脉血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升高。结论:肺气肿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血液存在高黏、高浓、高聚的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Blipam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断头法、耐缺氧法观察Blipam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建立大鼠局灶性(MCAO)脑缺血模型,观察Blipam对大鼠行为学、脑梗塞重量的影响,并测定缺血侧脑组织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Blipam能显著延长小鼠断头后喘息持续时间和耐缺氧时间;Blipam减轻MCAO大鼠脑组织梗塞重量,抑制MCAO大鼠异常神经症状的产生,同时降低脑组织中MDA含量,提高脑组织中NO水平,升高脑组织中LDH的活性。结论Blipam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提高脑组织中NO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心络超微粉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学和脑梗死面积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开颅结扎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筛选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大剂量组、通心络中剂量组、通心络小剂量组、尼莫地平组,灌胃给药3 d、7 d、14 d后,积分法测定MCAO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大脑梗死面积。结果给药3 d后,通心络大剂量组、尼莫地平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大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中、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7d后,通心络大剂量组、通心络中剂量组、尼莫地平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通心络大剂量组优于通心络小剂量组(P〈0.05);给药14 d后,通心络大剂量组、通心络中剂量组、通心络小剂量组、尼莫地平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通心络大剂量组优于通心络中、小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P〈0.05)。结论通心络能够显著改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缩小脑梗死面积,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夏天无注射液(Injection Coryadlis Decumbens Pers,ICD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h再灌注24h模型,应用氯化三苯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测量脑组织梗死面积;逆转录—定量多聚酶链反应(RT-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ICD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后海马细胞间粘附分子-(1 intercellu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mRNA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CDP 0.05ml/kg、0.025 ml/kg剂量组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1或P〈0.05);ICDP 0.01ml/kg组脑梗死面积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ICAM-1 mRNA在各组中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夏天无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不涉及ICAM-1 mRNA的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19.
涤痰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涤痰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Wistar雄性大鼠21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涤痰汤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大鼠苏醒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予涤痰汤灌胃。术后72h,对以上各组大鼠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细胞凋亡率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涤痰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P〈0.05),缺血侧脑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涤痰汤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能通过降低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