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症候群,久病可以引起多系统功能损害,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慢性进行性病变。股动脉粥样硬化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是临床常见病,长期高血糖引起的一系列代谢障碍,最终形成粥样斑块。西医内科治疗主要是在降糖、降脂基础上,着眼于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的改善,如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等。目前常用药物静脉点滴凯时(前列腺素E1),辅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治疗。  相似文献   

2.
总结芹菜素的研究成果,结合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分析芹菜素在降糖及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作用靶点,发现芹菜素可能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免疫反应治疗1型糖尿病,通过抑制小肠a-糖苷酶活性、激活Sirt1降低高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激活AMPK减轻外周组织(骨骼肌、肝脏、脂肪)胰岛素抵抗及激活NRF2抑制肝脏糖异生四个方面治疗2型糖尿病是创新点。此外,研究证实芹菜素还可降低肾脏炎症反应,抑制糖尿病肾病纤维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缓解高糖导致的肾脏及心血管损害。因此,芹菜素作为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新型药物研究前景广阔。参考文献52篇。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不足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群。慢性高血糖可致各器官尤其眼、肾、神经及心血管损害,引起功能不全或衰竭。临床上糖尿病以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为常见症状。日久可累及大、小血管及神经系统,形成多种慢性并发症,严重威胁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有相当数量的病人,应用西医治疗后,高血糖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
戴娜  王从安  师彬 《环球中医药》2023,(10):2147-2152
丹参是典型的活血祛瘀中药,其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丹酚酸、隐丹参酮等,可通过多途径多机制发挥抗骨关节炎作用。丹参酸A、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白介素1β的活性、下调低氧诱导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上调β抑制蛋白2的表达、阻止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核因子κB的激活,发挥抗炎作用。丹参酮I、丹参酸A、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软骨降解,调节软骨细胞去分化,提高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活性,对软骨细胞发挥保护作用。丹参酸A、丹参酮I、丹参酸B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分泌,抑制白介素1β诱导的细胞凋亡,阻断Janus激酶2(JAK2)/转录信号传感器和激活剂3(STAT3)信号通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丹参酸B、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通过调节KCNQ1重叠转录物1、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155、miR-106a-5p、miR-574-5p的分泌,以延缓骨关节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若不控制饮食可能导致餐后血糖升高,且长期持续的高血糖会加剧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例如:酮症酸中毒、高渗陛昏迷等,最终使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平时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久病多瘀” ,糖尿病人多出现唇舌瘀斑 ,肢麻疼痛 ,脉沉涩等临床症状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糖尿病患者血液粘稠度增高[1]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长期高血糖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3 ]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慢性并发症 ,可广泛累及心、脑、肾、眼、神经系统及皮肤等器官组织。血管并发症的主要致病因素是高血糖的糖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其主要特点是高血糖及糖尿,临床表现早期无症状,发展到症状期临床上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症候群,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且易合并多种感染。随着病程的延长,其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疾病,千百年来它一直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早在公元前400年,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是多种病因引起肝损害后经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可进展为肝硬化的病理过程。通过大量研究现已证实肝纤维化可被逆转,而中药以其多途径的治疗特点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上具有极大优势。丹参是临床常用的抗肝纤维化的中药,具有很好的疗效,主要成分有丹参酮、丹酚酸和丹参单体IH764-3。已有大量研究阐明了丹参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其对肝纤维化形成的各个环节均有影响,如抗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抗氧自由基损伤、抑制星状细胞活化、抑制胶原过度沉积、改善微循环障碍等。本文即对丹参有效成分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多种作用及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内皮细胞损伤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基础,而高血糖引发的氧化应激进而激活PKC通路、多元醇通路、己糖胺通路以及AGEs形成等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氧化应激对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并以其损伤机制为靶点探讨中医药对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干预研究,以期为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脂糖舒对糖尿病大鼠肾脏AGEs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与蛋白非酶糖基化和自由基引发的过氧化脂质损伤关系密切,长期高血糖能使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显著增强,引起肾血管通透性增加、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自由基,进而又引起多价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加重了肾组织的损伤.现将脂糖舒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脏组织蛋白非酶糖基化产物(AGEs)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微血管并发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认为其病机为阴虚燥热,且血瘀贯穿病程始终。因此在DN的治疗中,应用活血化瘀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从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2个方面,对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DN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现代医学治疗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改善微循环等基础治疗方法为主,严重者采取激光光凝、手术或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医药辅助治疗在减少潜在致盲并发症的发生率,延缓病情进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魏子孝教授参考眼底检查抓住患者"主证",运用中医药理论辨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中医证型与并发症、合并症的相关性。方法:19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数据库,对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中医证型、血瘀兼夹症、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合并症(包括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冠心病、卒中、其他眼病、高尿酸血症、皮肤病)进行录入。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证型、并发症及合并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居多,占80.1%,且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居多。兼夹血瘀者占57.1%,且兼夹血瘀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居多。结论:2型糖尿病虚证以气阴两虚为主,实证以血瘀为主,且气阴两虚及兼夹血瘀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临床可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对合并多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4.
从古代医家认识、现代医家观点以及临床辨证用药来说明“瘀”与银屑病关节炎的关系。通过现代病理研究显示活血化瘀药物在银屑病关节炎治疗中所起的作用。强调活血化瘀应贯穿于银屑病关节炎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5.
活血化瘀类中药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目前国内外对于活血化瘀类中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味药或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及靶点,缺少清晰明了的归纳总结。为了明确与活血化瘀中药功效对应的现代药理学作用通路及靶点,文章系统地整理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活血化瘀中药的相关药理学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活血化瘀类中药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积极治疗糖尿病肾脏病对延长患者进入透析前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瘀水”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而“瘀水同病”“痰瘀互结”等系列方药见于《金匮要略》。通过古今文献阅读,文章梳理总结了“瘀水”的理论来源和发展,将《金匮要略》条文中的方药按“瘀水”症状的轻重程度分类,并拓展其临床应用,提出从“瘀水”角度论治糖尿病肾脏病,在不同病变阶段治以“活血、化瘀、通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8—2019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维普数据库中发表的主题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中医"的文献以及PubMeb数据库中检索词为(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AND TCM的文献,筛选后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构建复杂网络的数据统计方法,分析中医临床用药的功效、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对及核心处方等规律。结果:纳入治疗DPN的文献461篇,涉及中药275种,总使用频次6 361次。频数统计结果显示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为黄芪;各类药物功效中以活血祛瘀药使用最多,其次为补气药;药物性味以甘味、温性为主;药物归经以入肝经药物居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当归-黄芪,复杂网络分析得到的核心中药为黄芪、当归、川芎、鸡血藤、桂枝、红花、地龙、赤芍、丹参、桃仁。结论:该研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中医临床治疗DPN的用药规律,发现补气血兼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这一发现可为DPN的中医临床用药和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余秉治教授强调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应以延缓肾功能进展为主要目的,并积极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各种合并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不应以消除尿蛋白、尿红细胞为主要目标。余秉治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主张综合疗法,全面调节:调摄饮食,体魄锻炼,防治感染,中药治疗。余秉治教授认为中药治疗原则为:益气养阴,扶正固本;清热解毒,化湿祛浊;养血活血,祛瘀生新。  相似文献   

19.
血瘀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型,活血化瘀法是其主要治法。本文对活血化瘀类中药在血瘀证及其病证结合状态下的药动学、药物代谢和组织分布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活血化瘀中药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提供参考,为其药效物质的揭示、配伍和组方规律的阐明提供可能,为中医血瘀证的有效治疗及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但目前相关研究多为动物体上的研究,且存在研究碎片化、不系统的问题,尚需更多的顶层设计,助力中医血瘀证的靶向和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20.
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对脑缺血的防治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对脑缺血的防治特点。方法:总结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防治脑缺血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中的意义,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防治脑缺血的应用特点,分析其应用价值,提出活血化瘀兼清热解毒中药防治脑缺血新的观点。结果: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防治脑缺血符合中医病因病机及现代医学药理研究,在临床应用中疗效确切,具有重要价值。结论: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防治脑缺血价值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