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瑞英 《医疗装备》2021,(3):176-177
目的探讨脑循环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脑循环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及下肢肌张力。结果干预1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观察组下肢肌张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循环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够减轻老年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下肢肌张力。  相似文献   

2.
张雪琴 《医疗装备》2022,(18):144-146
目的 探讨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8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频脉冲治疗仪,持续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运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肢体功能评估量表(FMA)评估]、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估]及生命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结果 干预1个月后,两组FMA、ADL、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田洋阳 《医疗装备》2021,(3):178-179
目的探讨电脑偏瘫康复治疗仪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86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脑偏瘫康复治疗仪,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及肌力。结果干预前,两组Fuel-Meyc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脑偏瘫康复治疗仪可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及肌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中频脉冲治疗仪完成治疗后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等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和研究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中频脉冲治疗仪进行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肢体功能评分(上肢评分、下肢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常规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同常规组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常规组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频脉冲治疗仪的有效应用,可将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增强,将肢体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有效改善,促进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5.
刘春燕  王振凤  刘婷 《医疗装备》2022,(20):162-164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治疗仪与康复训练护理对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干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Fugl-Meyer肢体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外周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FMA、BBS、FAC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EGF、BDNF、SDF-1α、EPC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护理中可提升患者的平衡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上下肢体运动功能和血液学指标,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赵乙萌 《医疗装备》2021,(4):159-160
目的分析脑功能治疗仪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天津市红桥区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脑功能治疗仪进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平衡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命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平衡能力、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脑功能治疗仪应用于卒中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平衡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沈家军  李炜基 《医疗装备》2022,(18):178-180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在卒中偏瘫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卒中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等速肌力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肌力水平、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伸膝肌峰力矩、屈膝肌峰力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BI、FMA、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治疗仪、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用于卒中偏瘫患者,可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干预;评估2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上述3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P<0.05).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莉  张建荣 《医疗装备》2021,(1):181-182
目的探讨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联合渐进性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73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渐进性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联合渐进性康复训练能显著提升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因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共300例,根据康复方式分为早期康复训练(早期组)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于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评估其神经功能康复情况,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估其运动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估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NIHSS、ESS和MMSE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NIHSS、ESS和MMSE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早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ESS和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入院时FMA和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月后均显著提高,早期组的FMA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显著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同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6周后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重新评估,了解2组患者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上升更明显,神经功能缺损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计划地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病残率,缩短病程,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宋雪 《医疗装备》2021,(5):153-154
目的探讨动态姿态平衡仪训练联合常规护理干预对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78例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动态姿态平衡仪训练,比较两组平衡功能及运动功能。结果护理前,两组平衡功能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感觉整合能力试验、运动策略分析、Berg平衡量表(BBS)及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起立-步行计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姿态平衡仪训练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用于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价值较高,可进一步改善平衡功能,提高站立、行走平衡能力,增强运动功能,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循环治疗仪结合康复锻炼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64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脑循环治疗仪结合康复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21.23±2.12)分,低于对照组的(25.87±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BI评分为(65.24±5.27)分,高于对照组的(48.67±4.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循环治疗仪结合康复锻炼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2例,以统计学软件SAS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纳入4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在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卒中量表(NIHSS)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高于对照组,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偏瘫、语言障碍、肌无力等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卒中患者专门生活质量评分(SSQOL)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在治疗脑梗死中可促进患者康复,使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加速改善,并显著降低偏瘫等并发症的风险,继而达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早期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CIS)偏瘫患者护理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CIS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前、干预21 d时,采用血流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沉降率(ESR)、全血容量(WBV);干预21 d时,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干预前、干预21 d时,采用电子步态测试系统测量患者步长、步幅、步速、摆动相参数;干预前、干预21 d时,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HCT、ESR、W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1 d时,2组患者HCT、ESR、WBV小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  相似文献   

16.
朱骏驰 《医疗装备》2022,(21):99-101
目的 探讨优化运动技能训练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卒中后重度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10月医院收治的卒中后重度偏瘫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优化运动技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TEAS,干预12周后,比较两组上肢功能康复情况、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命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的心理、躯体、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观察组FMA-U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ADL评分及GQOLI-74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运动技能训练联合TEAS能够有效改善卒中后重度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简称观察组)和50例常规护理及患者自我随意的锻炼组(简称为对照组),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结果 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患者肢体肌力恢复的进展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偏瘫肢体的致残程度,对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三级康复治疗体系对脑损伤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脑损伤后患者的康复制定最佳方案.方法 94例脑损伤后偏瘫患者分为三级康复治疗组(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患者急性期在病情稳定后印行康复治疗,恢复期到我院继续进行康复治疗,维持期在社区或家庭延续康复治疗;对照组恢复期开始进行康复治疗,维持期自行在家进行锻炼.分别于入选时、第2周末、第6周末、第10周末及第6个月末,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运动功能评定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程度,在入选时、第2周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末、第10周末及第6个月末,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级康复治疗体系对脑损伤后患者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运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林燕婷 《医疗装备》2023,(19):124-126
目的 分析气压治疗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早期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气压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黏度(PV)]、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腘静脉、股静脉)、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PT、APTT、P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压治疗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效果理想,可降低凝血功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改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基于此,给予观察组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肌力、神经功能以及肢体运动能力.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肌力恢复总有效率较高,此外,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综合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利于提升脑出血偏瘫患者肌力,同时改善其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