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Liraglutide)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肪肝)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T2DM合并脂肪肝组、单纯性脂肪肝组及正常组人血浆FGF-21水平,比较各组转氨酶、血脂、血糖及BMI的水平。应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评估胰岛素的敏感性。观察利拉鲁肽治疗前后T2DM合并脂肪肝患者血浆FGF-21水平的变化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T2DM合并脂肪肝组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BMI、FGF-2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利拉鲁肽治疗后上述生化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而胰岛素敏感性则显著增高(P<0.05)。结论:T2DM合并脂肪肝患者血浆FGF-21水平改变可能与其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有关,并可能是利拉鲁肽作用的生物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变化、胰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用药后各指标的影响,以及探讨利拉鲁肽的用药机制。方法:入选T2DM合并NAFLD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给予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4周。B组(40例):口服二甲双胍联合促泌剂和/或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观察治疗24周前后2组患者体质量、腰围、血糖、血脂、HOMA-IR、脂肪肝指数(FLI)及FGF-21等的变化,分析利拉鲁肽对T2DM合并NAFLD的FLI及FGF-21的影响。结果:利拉鲁肽治疗24周后,BMI、WC、FBG、HbA1c、HOMA-IR、TG、TC、LDL、FLI及FGF-21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FBG、△HbA1c、△TG、△HOMA-IR、△FLI,A组明显高于B组(P<0.05);FLI和HOMA-IR是影响血清FGF-21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方程为:YFGF-21=10.396+2.371×XHOMA-IR+0.971×XFLIR2=0.6,F=38.94,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显著降低T2DM合并NAFLD患者的FLI和FGF-21,利拉鲁肽改善NAFLD与减轻FGF-21抵抗的用药机制可能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体重指数、血脂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筛选3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在原有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停用或者减量降糖药物,加用利拉鲁肽,0.6-1.8 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8周时比较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和体重指数(BMI)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相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指标明显下降(P〈0.05),BMI及血脂在利拉鲁肽治疗组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BMI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发生低血糖的几率低,且可降低患者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减轻脂肪肝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黄连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2月收治的114例T2DM合并NAFL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黄连素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炎症因子及糖脂代谢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ST、ALT、LPS、TNF-α、IL-6、FBG、HbAlc、T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T2DM合并NAFLD疗效确切,可以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匹伐他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收治的108例T2DM合并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类法分为对照组(n=54)与试验组(n=54)。对照组采用利拉鲁肽治疗,试验组采用匹伐他汀联合利拉鲁肽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肝功能指标、血脂情况及用药安全性,从而评价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分别是(7.12±0.22)和(7.86±0.34)mmol·L-1;餐后2h血糖分别是(8.85±0.28)和(9.17±0.35)mmol·L-1;糖化血红蛋白分别是(6.66±0.90)%和(7.78±1.12)%;总胆固醇分别是(5.79±0.64)和(6.39±0.82)mmol·L-1;甘油三酯分别是(1.52±0.42)和(1.85±0.53)mmol·L-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是(3.17±0.56)和(3.8...  相似文献   

8.
随着肥胖、糖尿病及其代谢综合征的全球化,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逐渐成为全球最普遍的肝脏疾病。据报道,50%~75%的糖尿病患者患有MAFLD。由于没有药物可用,目前通过调整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恰当的运动及合理的饮食习惯,仍然是MAFLD的主要管理策略。近几年,利拉鲁肽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它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还拥有减少肝脏脂肪堆积,减缓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和显著降低肝纤维化程度等诸多疗效。在本篇综述文章中,我们回顾并总结了利拉鲁肽在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MAFLD中的诸多作用和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T2DM患者122例,根据肝脏彩超检查分为T2DM伴NAFLD组和T2DM不伴NAFLD组.对其腰围、腰臀比(WHR)、BMI、肝功能、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单纯T2DM组相比,T2DM伴NAFLD组的腰围、WHR、BMI、TC、TG、LDL-C、ALT、HOMA-IR升高(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腰围、BMI、HOMAIR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伴NAFLD患者存在多种代谢异常,其中肥胖、TG、胰岛素抵抗对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糖波动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以2012年3月-2013年6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行72h动态血糖监测的57例T2DM为研究对象,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T2DM合并重度下肢血管病变组10例(A组)、T2DM合并轻中度下肢血管病变组15例(B组)、单纯T2DM组32例(c组)。对3组的临床资料及动态血糖参数进行比较。结果A、B组病程、收缩压、LDL均显著高于c组(P〈0.05)。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均比c组明显增加(P〈0.05),A组血糖标准差(SDBG)比c组明显增加(P〈0.05)。A组病程、MAGE、SDBG、MODD均比B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血糖波动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关系密切,制定临床方案时除降压、降脂,控制糖化血红蛋白之外,更应重视平稳降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检测54名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与3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FPG、FInS、HOMA-IR、TC、TG、L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紊乱对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观察动态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内分泌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住院4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接受动态血糖监测、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Care Link糖尿病管理软件联合治疗即3C治疗和CSⅡ治疗,每组22例.比较两组血糖波动控制的效果.结果 3C治疗组24 h平均血糖(MBG)、血糖波动系数(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均优于CSⅡ治疗组(P<0.05),而两组间平均血糖波动次数(NGE) 、血糖<3.9 mmol/L的曲线下面积(AUC3.9)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3C治疗可以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情况下使血糖快速、平稳达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风险和效益,对二甲双胍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循证证据。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筛选对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二甲双胍组干预措施为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伴或不伴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干预措施为使用安慰剂或空白对照(未用药组)或其他药物治疗(其他药物组),伴或不伴生活方式干预;给药方式、剂量及疗程不限],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涉及1306例患者,纳入研究质量参差不齐,未对药物干预后的远期总体病死率、肝移植需求情况及肝细胞癌发生率等进行研究和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二甲双胍患者的体重指数明显低于未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07,95%CI=-2.54^-1.60,P<0.001);安全性方面,二甲双胍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用药组(OR=14.09,95%CI=3.27~60.72,P<0.001)、其他药物组(OR=3.64,95%CI=1.54~8.6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用药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多数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结论:尚不能确定二甲双胍是否能延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进展,其在降低体重指数方面的效果可能对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分析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和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注射液,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糖、血压、血脂等相关指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收缩压、IMT、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能够通过降低血糖、调节血脂代谢、改善心肌功能和IMT来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病变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T2DM6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及内中膜厚度(IMT),根据病变程度分为无病变组(A组)30例、有病变组(B组)35例。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记录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血糖标准差(SDBG),并测定IMT,检测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①B组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HbAIc、SDBG、MAGE、LAGE、MPPGE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B组C反应蛋白(CRP)、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IMT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2DM合并颈动脉病变患者血糖波动明显增强,血糖波动与T2DM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肥胖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沉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某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肥胖脂肪肝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利拉鲁肽注射剂治疗半年,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后血糖、血脂及血压等相关指标、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与肝脏硬度(LSM)等肝脂肪沉淀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FPG、2hPBG、HbAle、TG、TC及LDL-C、SBP及DBP指标、CAP、LSM等指标明显下降,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脂肪肝患者能下调血糖、血脂与血压,且明显缓解患者肝脏脂肪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