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右侧腹股沟直疝疝出腹股沟管皮下环,经精索后方达阴囊的睾丸下端水平,甚属罕见。作者在尸检中发现1例,报道如下。男尸70岁。双侧腹股沟内侧窝底的腹膜向前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的疝囊,经海氏三角达腹股沟管皮下环浅表。右侧疝囊经精索的后方向下伸入阴囊,达睾丸下端水平。此囊呈长袋形,大小为10cm×3cm×3cm(附图)。囊壁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切开囊壁,见大网膜经疝囊颈(直径1.5cm)突入囊腔的上部。囊壁内面不光滑,有一些胶状物沉淀。推测患者生前存在腹股沟直疝合并交通性积液。左侧疝囊在精索的前方,向下经…  相似文献   

2.
例1,男,64岁。双侧腹股沟区包块,呈半球形,左侧较大,立位出现,卧位消失,不进入阴囊,复位容易,诊断为双侧腹股沟直疝而手术。术中发现双侧均有两个疝囊,其一较大,自海氏三角区隆起,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的内侧;其二较小,位于前一疝囊后外,经扩大之腹股沟管内环口突出,未进入阴囊,切开还纳疝入的大网膜、触摸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确诊为直疝、斜疝并存。游离切断腹壁下血管,按Callander氏法处理疝囊,在精索后方将联合肌腱缝合于耻骨梳韧带,最内侧一针连同陷窝韧带一并缝合,并将精索移位于皮下,在其后重迭缝  相似文献   

3.
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腹股沟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为腹股沟直疝.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76岁。因左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渐增大 1年入院。近半年来自觉其渐渐有所增大 ,左侧腹股沟包块降入阴囊后 ,平卧 1~ 2小时其包块还纳不全仍自觉有一条索状肿块 ,约 2cm× 3cm ,固定于左侧腹股沟而住院治疗。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 :左侧腹股沟可扪及 5cm× 7cm肿块 ,质软、边界较清、固定、可降入阴囊 ,不能还纳 ,肿块局部未闻及肠鸣。术前诊断 :左侧腹股沟难复性斜疝。行左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中发现 :①左侧腹股沟韧带内侧有约 5cm× 4cm肿块 ,肿块与精索紧密粘连 ,边界欠清 ,表面糜烂 ,组织水肿、增厚 ,质脆。②…  相似文献   

5.
例 1女 ,5 5岁。因左股部可复性包块 5年入院。查体见左腹股沟韧带下卵圆窝处有一 4cm× 3cm× 3cm质软包块 ,可用手还纳入腹腔 ,直立位时肿块又出现。于 1999年 6月 3日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采用平行于腹股沟韧带上方 2cm的切口 ,自耻骨结节向外 5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显露腹股沟韧带 ,在其内下方卵圆窝处有一 4cm× 3cm× 3cm的疝囊 ,内容物为大网膜 ,用Allis钳将疝囊通过股管回纳入腹腔 ,股环口直径约 2 .5cm ,将锥形充填物内层所有花瓣取出 ,将其自股环处推入腹腔 ,然后将锥形充填物…  相似文献   

6.
平片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从 2 0 0 1~ 2 0 0 2年共施行平片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 4 2例。作者认为 ,这种新型人工材料和新方法的应用 ,使斜疝修补术更符合生理解剖结构 ,克服了传统手术的高张力。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方法 :本组 4 2例 ,男 39例 ,女 3例 ;年龄2 0~ 70岁 ,平均 4 5 5岁。均为腹股沟斜疝 ,左斜疝38例 ,右斜疝 4例。全部采用涤纶补片修补。手术方法 :腹外斜肌切开后游离其两侧腱膜 ,其宽度能容纳下 6~ 8cm宽的补片。游离疝囊至疝囊颈结扎 ,置补片于精索后 ,以 4号丝线将补片缝合与腹股沟韧带、腹内斜肌外缘 ,耻骨节结表现腱膜、腹…  相似文献   

7.
<正>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该部位腹壁存在缺损,具有突向体表的囊性结构,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或薄弱点向体表突出而形成。典型的腹外疝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疝外被盖构成。依据解剖学上的"肌耻骨孔"概念[1],腹股沟疝分为:斜疝、直疝、股疝和股血管周围疝。腹股沟是位于下腹部两侧的三角形区域。其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水平线,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腹直肌外侧缘。该区域有腹股沟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腹股沟斜疝和股疝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12例经手术证实的腹股沟斜疝和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盆腔CT检查,分析16排螺旋CT鉴别诊断腹股沟斜疝和股疝的准确性,观察疝的位置、走行、形态、内容物、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等影像学特征。结果 16排螺旋CT鉴别诊断腹股沟斜疝和股疝的灵敏度为92.13%(82/89),特异度为90.63%(29/32),准确率为91.74%(111/121)。73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存在腹股沟管扩大征象61例(83.56%),腹股沟管深环不同程度扩大46例(63.01%),轴位、冠状位见82个疝囊位于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前侧52个(63.41%),前内侧30个(36.59%),矢状位见疝囊源于腹壁下动脉外侧,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前方。股疝患者轴位可见疝囊起源于腹壁下动脉内下方,位于股静脉内侧或前内侧,疝内容物位于耻骨结节后外象限,冠状位可见疝囊位于"影像学股三角"内,矢状位可见疝囊位于腹股沟韧带后下方。结论腹股沟斜疝和股疝在16排螺旋CT检查中有特征性的图像表现,CT鉴别诊断腹股沟斜疝和股疝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正>洪×,男,12岁,因右侧斜疝要求手术入院.查体:右阴囊至腹股沟可见—7×6×5cm包块,囊性,可还纳入腹腔,压迫内环包块不再出现,外环可容1拇指余,包块咳嗽时有冲击感.右侧阴囊内可触及睾丸,约1.2×1.1×1.0cm大小,上下活动较大.左侧阴囊及腹股沟末扪及睾丸.B超查:左阴囊腹股沟末见睾丸回声影,右阴囊可见睾丸回声.临床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左侧隐睾,施疝囊交位结扎加疝修补。术中见:右阴囊内无睾丸,疝囊后壁颈部有一精索血管,牵拉精索,睾丸自腹腔内牵出,可送入阴囊,在精索内侧1.0cm  相似文献   

10.
患男,32岁,因左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5年于2000年8月10日入院。体查:左腹股沟区包块已突入阴囊,大小约6cm×6cm,平卧用手压迫可回纳至腹腔,压迫内环口不复现。诊断:左腹股沟斜疝。行疝修补术。术中在疝囊内外侧各发现一根精索,如火柴棒硬度。外侧一根粗约0.5cm,内侧一根约0.3cm。向下在阴囊内亦可扪及两根输精管,睾丸附睾正常。右侧睾丸精索及输精管扪诊正常,同时游离两根精索,行Bassini法疝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腹外疝是指内脏器官或组织,经过栗一正常或不正常的孔隙进入腹壁突出体表的伴或不伴症状的疝出物。腹股沟区是前外下腹壁的一个三角形区域,其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一条水平线。腹股沟疝就是指发生在这个区域的腹外疝①。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腹股沟斜疝是指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外侧腹股沟管内环(深环),向内、向下、  相似文献   

12.
患者 ,男 ,5 8岁。因左侧腹股沟区及阴囊渐大肿块 1a于 2 0 0 0年 1月 19日入院。体查 :一般情况好 ,心肺腹正常 ,左侧腹股沟及阴囊可扪及一 8cm× 9cm大小之分叶、质中肿块 ;术中所见 :左侧精索多发黄色、质中肿块 ,大者 8cm× 8cm ,小者2 5cm×1cm ,行左侧精索脂肪肉瘤根治术 (左侧精索、睾丸及肿块完整切除 )。病理报告 :左侧精索脂肪肉瘤 (低度恶性 )。  讨论 脂肪肉瘤是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之一 ,多起源于深部软组织 ,最常发生于下肢 ,约占总数的 40 %左右 ,特别好发于大腿内侧及窝 ,后腹膜也是脂肪肉瘤好发部位。临…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性 ,4 0岁。因右侧腹股沟区不可复性包块 2月余入院。体查 :站立位右侧腹股沟区见一直径约 3cm半球形包块 ,平卧不能消失 ,局部皮肤无异常 ,包块质地柔软、光滑、边界清晰 ,按之稍有胀痛 ,不能还纳 ,未及肠鸣及血管杂音。一般情况良好 ,无腹痛。局麻下于包块上纵形切开皮肤 ,皮下各层 ,找到囊肿 ,逐层剥离 ,小心分离整个囊肿 ,见基底部较宽 ,与精索无联系。遂切开囊肿 ,见少量渗液 ,其底部为一盲端 ,于囊壁外侧可及股静脉 ,且有一潜在腔隙 ,用小指可探入腹腔 ,证实为股疝 ,无疝内容物 ,遂剪去疝囊壁囊肿 ,高位结扎疝囊颈 ,常规M…  相似文献   

14.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其操作简便、损伤轻、疝环充填的合理可靠 ,无张力的修补和复发率低而应用于临床。我院于 1 998年开始临床观察 42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一般情况 计 42例 ,其中男 40例 ,女 2例。年龄 6 0岁以上 36例 ,最高 82岁。原发疝38例 ,复发疝 4例 (其中 1例为 2次手术后复发 ,3例为 1次手术后复发 ) ,双侧腹股沟疝 2例 ,斜疝 40例 ,直疝 2例 ,巨大疝 5例。1 .2麻醉和手术 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 ,切口采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 1 .5cm ,长约 5cm ,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不做广泛分离 ,寻找疝囊后游离精索。疝囊不切开 …  相似文献   

15.
经腹腔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股沟斜疝为小儿常见病。生后六个月不能自愈者,需采用手术治疗,而且越早越好。目前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方法很多,但不外有三种:(1)经腹股沟修补(需解剖腹股沟管,分离精索);(2)经腹膜前修补(需解剖腹直肌背侧腹膜前间隙,分离疝颈);(3)经腹腔修补(切开腹膜入腹腔直接处理疝环)。经腹股沟进行疝修补术有良好效果,现被广泛采用。但因婴幼儿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分散地附着于疝囊表面,局部组织娇嫩细小,解剖层次不易分清,所以手术时寻找疝囊困难,且易撕裂,使结扎不完全或不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0岁。左腹股沟包块8月余,进入左阴囊,还纳后局部仍壅肿,压迫内环包块不出现,在连硬麻醉下行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剪开腹外斜肌腱膜及提睾肌,有较多腹膜外脂肪包裹疝囊和精索囊,并突出于外环口处。打开疝囊,于内环口内侧扪及腹壁下动脉.膀胱左侧壁有D=5cm的憩室,与疝囊后壁及腹膜外脂肪紧密相贴。分离疝囊后壁损伤膀胱,有尿液溢出,立即修补膀胱。修补腹横筋膜4针,行Halsted修补术,皮下置皮片一条,留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58岁。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逐渐增大一年余,肿块质软,约6×8cm~3大小,用手按压可回纳入腹腔;外环口扩大,咳嗽时有冲击感,压迫内环口处肿块不能突出。以左侧腹股沟斜疝收住。在腰麻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加疝修补术。术中见精索内侧有一疝囊,长约5cm,切开疝囊,疝囊颈口较细,与腹腔相通,直径约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尝试利用腹外斜肌腱膜重建腹股沟管来修补腹股沟疝。方法:33例男性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疝囊,缩小内环后,将腹外斜肌腱下叶于内环处垂直剪开5-10mm,内侧半与腹横筋膜弓缝合;外侧半与上叶深面缝合,上叶于精索前方与腹股沟韧带浅面上缘缝合,缩小外环。结果:除1例术后1个月负重缝线断裂复发再修补外,随防5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利用腹外斜肌腱重建腹股沟管,材料可靠,同时加强前后壁,是一种值得进一步尝试探讨的疝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19.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即前外下腹壁一个三角形区域,其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一条水平线的腹外疝. 1 病因 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L2~3旁,以后逐渐下降,同时在未来的腹股沟管内环处带动腹膜、腹横筋膜以及各层肌肉经腹股沟管逐渐下移,并推动皮肤而形成阴囊.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状突,而睾丸则紧贴在鞘状突的后壁.  相似文献   

20.
自 1996年以来 ,我院对 3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行经腹疝囊高位阻断旷置术 ,效果较好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3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 1~ 7周岁 ,平均 3 6岁。右腹股沟斜疝 30例 ,左腹股沟斜疝 3例。初次手术 2 5例 ,复发手术 8例。疝内容物进入阴囊 9例 ,2 4例位于腹股沟区。内环口直径在 1 5cm以下 2 2例 ,1 5~2 5cm11例。1 2 方法 :在氯胺酮麻醉及无菌操作下 ,以一手指自患侧皮下环探入内环口处 ,另一手指于患侧腹股沟部与其双合 ,双合处上 0 5~ 1 0cm处定位为切口中点 ,再以此点为标志沿腹部皮纹做横斜切口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