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男性,42岁。间断性胸闷、胸痛9天,加重6小时入院。查体血压16/10.6KPa,心界不大,心率74次/分,律齐,心音低钝,A2=P2,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一过性Ⅲ°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间综合征),申请冠脉造影。用judkins法行双侧冠脉DSA检查未能找到左、右冠脉开口。改行升主动脉造影,正侧位(图正、2)显示单一冠脉主干在主动脉窦上方约3厘米处开口于升主动脉在前壁。主干长约1.5厘米,沿主动脉壁向左下方行走,并呈“人”字形发出左、右冠状动脉。左主干未见异常,左前降支、回旋支近端…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56岁。2000年9月因反复胸痛三周入院,无典型心肌梗死病史,无糖尿病史。静息时心电图(ECG)正常,发作时ECG提示T_L低平,T_(V1、V2)倒置;平板运动试验,亚极量时示ST_(Ⅱ、ⅢF、V3-6)水平压低0.05~0.15mV伴T波倒置;动态心电图(Holier)示T波动态改变;超声心动图(UCG)示轻度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返流。同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开口100%狭窄,TIMI血流0级;左冠状动脉多处斑块形成,右冠状动脉和前降支间侧支循环建立。10月转外院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作左胸廓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后病人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一个月以后,病人再次因活动后胸痛入院,ECG示T_(V1-3)倒置。于同年12月再次行冠状动脉及桥血管造影,显示:左前降支TIMI血流0~1级(图1);左胸廓内动脉-前降支吻合端血流不通畅(图2);右冠状动脉和前降支间侧支循环依旧存在(图3)。临床通过药物控制心绞痛发作后,病人出院。 讨论:1.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完全闭塞并不一定会造成心肌梗死,可仅表现为心肌“顿抑”、昏厥或受损  相似文献   

3.
病例:患者女性,36岁,因“劳累后胸闷气逼半年”就诊。查体:一般状况可,血压128/76mmHg,心率74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2-4肋间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ECG)检查示:窦性心律(67次/分),V1-V4导联T波低平、倒置。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左房、左室增大(左房前后径约36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约56mm),右房室腔、升主动脉、肺动脉内径正常范围,左室射血分数58%,左室各节段动度未见明显减弱;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窦,内径增宽约11.3mm(图1A、图1B);反复观察左冠窦未探及左冠状动脉开口,于肺动脉主干外侧壁见一管状回声,内径约6.4mm,与肺动脉相沟通,彩色血流显示此处异常血流信号流入肺动脉(图2A、图2B),频谱多普勒探及舒张期为主的双期血流频谱,血流峰值流速约254cm/s。心肌内冠状动脉异常扩张(图3A、图3B);超声提示:考虑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冠脉CTA提示:右冠状动脉开口正常起源于右冠窦;左冠状动脉开口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主干外侧壁;左右冠脉及其分支血管明显增粗、迂曲,远端可见侧支循环形成,相互吻合,未见明显狭窄(图4A、图4B、图4C)。入院后在全麻下施行开胸手术,术中见右冠状动脉异常粗大迂曲(直径约12mm),左冠状动脉开口位于肺动脉主干左后侧壁(直径约8mm)。即行“左冠状动脉异源主动脉再植术”。术后患者胸闷症状较前明显好转,行TTE示:肺动脉主干外侧壁异常分流消失;左室射血分数63%。ECG示:大致正常心电图。  相似文献   

4.
图1为左冠状动脉造影图像,示左主干、前降支及回旋支未见明显异常。图2~4为右冠状动脉不同时相造影图像,示右冠状动脉细小、未见明显狭窄,其中、远段及分支供血区心肌毛细血管呈“云雾状”显影、造影剂浓染,继后,冠脉中段及分支供血区毛细血管汇聚成一较大静脉,远段及分支供血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 男,41岁,体形正常。主因胸骨后压榨样痛伴大汗淋漓在外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病情稳定后转我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多年,30余支/d。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第8天行冠脉造影:右侧桡动脉入路,5F多功能造影管多体位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起源正常,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状窦开口下方,血管粗大,向左下走行.第一钝缘支较小.中段80%狭窄,TIMI血流三级。左前降支源自右冠状动脉近段,向上向左再向下走行于左室前璧,血管细长,另有一支血管(相当于中间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下方,直向左下移行,主动脉根部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窦内无血管发出,右冠状窦内分别发出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左前降支源于右冠。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预后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价。方法:对1211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1例完整冠状动脉CTA结果中,共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8例,检出率为2.17%。包括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窦5例,伴前降支和回旋支单开口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1例;圆锥动脉单开口4例;左冠状动脉主干起源于右窦3例;回旋支起源于右窦1例。前降支和回旋支单开口4例;共有8例冠状动脉分别起源于对侧窦,其中有3例该段有50%左右狭窄。结论:64层螺旋CT是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安全和有效的确诊方法,并可对预后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7.
男,65岁。因心前区压榨样疼痛6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ECG示:V1~V5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4mv.心肌损伤标记物均增高。诊断: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2h后,无再通指征,而行补救性冠脉介入治疗(PCI).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近端完全闭塞(右冠及回旋支未见明显病变).开通前降支后置入支架.血管远端血流达TIMl3级。术后心前区疼痛缓解.  相似文献   

8.
1病历报告患者男,60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伴晕厥一次于1995年2月1日来院。心前区闷痛,常于上午3~7时发作,与劳累及情绪改变无关,持续约3~5min,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查体: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无异常。心电图、脑电图、CT及核磁共振无异常。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冠脉主干普遍偏细,前降支近端及回旋支近端狭窄80%~90%,右冠脉中段狭窄90%。入院诊断:①冠心病、心绞痛;②晕厥待直。经扩冠脉治疗,仍每天3~7时出现心前区疼痛,发作时心电图示V1~V4ST段下移0.1mV,疼痛缓解后心电图正常。隔2~3周是厥发作一次。住院第68…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3月9天。因拒奶、呼吸急促半天入院。查体:体温37.9℃,心率190次/分,血压71/36mmHg,氧分压60%;吸气性三凹征阳性,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音低钝,可闻及奔马律,心前区可闻及2-3/6级杂音。胸片示:心影增大。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室内径增大;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减弱;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同向运动;二尖瓣腱索、瓣膜、乳头肌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探及二尖瓣中量反流;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宽约1.2mm,左前降支内径1.7mm,左回旋支内径宽约1.3mm,右冠状动脉主干开口内径宽约2.9mm(图1),主动脉左冠窦未探及左冠状动脉开口,左冠状动脉血流方向与正常冠脉反向(图2)。超声提示:1.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起源于肺动脉?2.左房室腔扩大伴二尖瓣中量反流。3.左室收缩功能减低。随后于外院行冠脉造影显示:左侧冠状动脉宽约1mm,来源于肺动脉。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 女,50岁。主因活动后心悸气短2a、加重1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20a,近2a血压正常。2a前开始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休息可以缓解。在当地医院测血压高,按高血压病,心功能三级治疗(用药不详),效果尚可。1a前在北京某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三支病变累及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于4个月前口服地高辛0.125mg,1次/d;鲁南心康20mg,3次/d;卡托普利25mg,2次/d至今。1个月来患者心悸气短加重,不能平卧,尿量减少,食欲不振。查体:T36.4℃,BP100/70mmHg,慢性病容,表情淡漠,颈静脉略充盈,两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HR64次/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于右肋缘下4cm,剑下8cm可触及,双下肢中度水肿。冠状动脉造影示:冠脉三支病变累及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全程斑块,后降支起始部狭窄60%~70%,前降支全程弥漫斑块,对角支分叉前后可见管状狭窄约80%,回旋支全程弥漫斑,第一边缘支近端局限性狭窄约50%。  相似文献   

11.
病人,男,52岁,因“胸痛半月余”于2004年7月15日入院。病人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给予溶栓治疗后(具体药物不详),胸痛仍未完全缓解,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人我院。病人既往体健,无家族史。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ECG示:窦性心律,V1~4呈QS型,ST段抬高0.1~0.2mV,T波倒置。心肌酶正常。血脂正常。初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恢复期),梗死后心绞痛,心功能Ⅰ级(Killip分级)。病人入院后立即给予波立维300mg口服,法安明5000U皮下注射。于2004年7月17日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中见左前降支(LAD)近端90%狭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方法对2 356例成人冠状动脉双源CT血管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 356例冠状动脉CTA中,检查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1例,检出率为1.31%,其中冠状动脉开口水平变异9例,两支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窦5例,两支冠状动脉开口于右冠状窦8例,前降支起源于右窦1例,左回旋支起源于右窦2例,前降支及回旋支独立开口于左冠状窦2例,单一冠脉2例(均为单一右冠),左回旋支闭锁2例。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及走行,是一种良好的无创性的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瘤合并冠脉狭窄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比较棘手,国内罕有报道。作者对1例左前降支近端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瘤的患者行瘤腔弹簧圈栓堵,并置入支架扩张狭窄病变,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病例男,53岁。因突发心前区疼痛5小时而入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急诊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既往无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入院5天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约10mm长的85%狭窄,中段20%~30%局限性狭窄,近端狭窄处可见一5.2mm×4.7mm大小的冠状动脉瘤(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6月于本院行CCTA检查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确诊的13例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CTA影像表现。结果13例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大多表现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CCTA平扫显示左主干、左前降支和(或)左回旋支走行区内数量不等、形态各异的高密度钙化斑块形成;增强扫描显示左主干、左前降支和(或)左回旋支不同程度变窄,升主动脉和右冠状窦区均未见右冠状动脉发出,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均不同程度增粗,并左回旋支延伸至右心室背面,进而发出分支供应右心房和右心室。CCTA与SCA表现基本一致。结论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罕见,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仅凭临床表现往往难以诊断,CCTA联合SCA检查常可用于确诊。   相似文献   

15.
王超 《家庭护士》2008,6(1):90-91
1病例介绍病人,男,73岁,2007年1月3日因持续性胸痛6h入院。急诊行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予溶栓、抗凝、调脂治疗。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LAD)起始部狭窄40%~50%,左回旋支(LCX)中段斑块狭窄50%,右冠状动脉主干(RCA)近端多处斑块,狭窄85%,中段狭窄85%~90%,远端狭窄70%  相似文献   

16.
尹超  宋达  李拥军 《临床荟萃》2009,24(6):541-541
患者,男,51岁。间断胸闷心悸3个月、加重半个月,于2008年10月13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心率70次/min,律不齐,偶可闻及期前收缩,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分析心搏数92005,窦性心律,室性期前收缩1320次/min,呈单发、2联律及3联律。室上性期前收缩7个,呈单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见:冠状动脉右优势型。右冠状动脉粗大,近端发出海绵丛状分支引流至肺动脉,前降支近段发出粗大分支,远端呈丛状引流至肺动脉(图1,图2)。结论:双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建议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拒绝,住院2周后出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冠脉造影中的痉挛为病理自发性及导管造影刺激引起,使狭窄病变危险增加,须以重视及予以处理。方法:本组按Judl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中出现37例痉挛,男23女14,年龄43至60岁(平均47岁),自发性心绞痛15例。痉挛经硝酸甘油冠脉内注射处理后均缓解。结果:单发痉挛多见,表现为(1)左冠脉前降支近中段12例,右冠脉近中段5例,均在10mm以上,呈“长桥”状改变,缩窄达50%-65%,累及分支开口;(2)右冠脉开口鸟咀样缩窄3例;(3)右前降支及回旋支不规则轻度局限偏心型各4例。(4)右冠脉多发痉挛5例,左前降支4例。合并狭窄者19例,痉挛与粥样硬化部位对应。结论:由导管造影刺激引起的痉挛无胸闷和心电图改变。自发痉挛的年龄段与冠心病高发增长期相符,提示为心梗前期病变可能;影像学特征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在诊断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变异中的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17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测患者的冠状动脉变异检出率,并根据CT结果对冠状动脉变异进行分类。结果:617例冠状动脉CTA受检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变异78例(12.64%,78/617),其中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冠状窦者9例,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右冠状窦者2例,右冠状动脉开口高位者2例,多开口变异者2例(并行左主干),心肌桥者59例.前降支.肺动脉瘘者2例,左右冠状动脉一肺动脉瘘者l例,右冠状动脉一左室瘘合并右冠状动脉瘤者1例。结论:冠状动脉CTA能准确评估冠状动脉变异,并可清晰显示各类病变细节,可作为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变异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比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利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对正常冠状动脉成像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 ,采用 3DFLASH压脂序列 ,心电触发、屏气状态下分别行左、右冠状动脉成像 ;经后处理得到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脉的图像 ,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 ,并且测量血管分支显示长度。结果 对其中 2 6例健康志愿者的 10 4支冠状动脉分支进行了分析 ,85支血管较满意显示 (评分在 3分以上 ) ,其中左前降支 2 6例和右冠脉 2 6例均满意显示 ,左主干和左回旋支显示满意者分别为 2 1例和 12例。血管显示长度 :左主干(1.5 4± 0 .31)cm、左前降支 (6 .6 4± 0 .5 4 )cm、左回旋支 (2 .4 6± 0 .98)cm、右冠脉 (9.75± 1.14 )cm。显示血管分支长度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近似。结论 对比增强磁共振技术可用于冠状动脉成像 ,但存在一些技术障碍。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0岁。胸闷,心悸,劳累性呼吸困难1年入院。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大并劳损;X-线胸部正侧位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心脏超声示:左室(62mm)及左房(45mm)均增大,右冠状动脉全程明显增宽,迂曲,起始部宽约16mm,右冠状动脉远端开口于左室侧后壁,开口处内径约10mm;左冠状动脉内径正常,约0.5mm;CDFI舒张期可见五彩血流由右冠状动脉末端经左室侧后壁射入左心室(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