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分析Ca^2+通道相关关键基因在大鼠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该信号通路在此病理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采用定量击打双侧大腿+双后肢石膏固定的方式,对150只SD大鼠造模,建立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应用Genechip Rat Genome 430 2.0芯片,检测创伽出果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8种不同生物学状态下(正常对照、创伤即刻、血栓形成初始期、高峰期血栓形成、高峰期血栓不形成、血栓消退、血栓不消退、血栓不形成)股静脉RNA表达情况,筛查出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pathway分析。重点关注高峰期血栓形成与不形成两种生物学状态下,Ca^2+通道相关关键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高峰期血栓形成组与不形成组比较,Ca^2+通道中CaMK、IP33K、CaN等多个关键基因表达均呈现下调,可能使包括内皮细胞在内的多种血管细胞,增殖、分化、代谢等功能受到抑制,并影响下游信号通路,引起组织细胞功能失调,最终导致血栓发生。因此,推测Ca^2+通道功能受抑制可能与TDVT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在急性、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模型中,动态检测并比较分析血管内皮纤溶、凝血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和差异,探讨其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和意义。分别取150只SD大鼠建立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模型。急性血栓模型组采用直接钳夹股静脉 双后肢石膏固定、亚急性组采用定量击打双侧大腿 双后肢石膏固定的方式造模。根据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生物学状态,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创伤即刻、血栓形成初始期、血栓形成高峰期、血栓消退、血栓不消退和血栓不形成7组。采用Genechip Rat Genome4302.0芯片,测定股静脉RNA表达情况,运用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方法(倍数变化分析)筛选出差异性表达基因。重点分析血管内皮纤溶、凝血相关基因在两种模型中的变化和差异。结果显示:内皮细胞抗凝和纤溶功能相关基因如ThbdN、os及Plat等基因的表达变化与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关系密切。内皮细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减弱是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机制在血管直接受损的急性血栓模型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比较分析本课题组原创的急性、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模型中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炎症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意义。分别将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模型各1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急性血栓模型组采用直接钳夹股静脉 双后肢石膏固定,亚急性组采用定量击打双侧大腿 双后肢石膏固定的方式造模。根据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生物学状态,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创伤即刻、血栓形成初始期、血栓形成高峰期、血栓消退、血栓不消退和血栓不形成7组。采用Gene-chip Rat Genome 4302.0芯片,动态测定股静脉RNA表达情况,运用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方法(倍数变化分析),筛选出差异性表达基因。重点分析和比较2种模型中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模型中共有28个(急性模型中23个,亚急性模型中24个;其中2种模型中均出现差异性的基因19个;仅出现于一种模型中的8个)炎症相关基因呈现差异性表达,但两组的基因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Z=-2.513,P=0.012<0.05)。说明炎症相关基因的变化与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它可能通过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参与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背景: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潜在的临床危害性,可并发肺栓塞、脑栓塞。Wnt信号途径调节控制多种疾病过程,可能影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根据造模后的不同生物学状态再分为高峰期血栓形成组和高峰期血栓不形成组,造模后5d无创切取股静脉血管组织,随后抽取各组大鼠总RNA,用Genechip Rat Genome 230 2.0芯片测定股静脉RNA表达,并分析Wnt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变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栓形成组发现1 906个基因出现表达差异,无血栓形成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合计1 568个;与无血栓形成组比较,血栓形成组有437个出现表达差异,其中Wnt信号通路卷曲相关蛋基因、膜联结合蛋白基因、酪蛋白激酶Ⅱ基因、p53基因、蛋白磷酶2A 基因、环腺苷酸依赖性激酶同功酶基因、连接素β基因、原癌基因、fos相关抗原基因、Rac基因、钙调素依赖型蛋白激酶Ⅱ基因、钙调神经磷酸酶基因等均上调;卷曲蛋白基因、磷脂酶C基因等下调。提示Wnt信号通路可能是调控血栓的生物学状态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5.
背景: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死亡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清楚。因此有必要采用先进的基因芯片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探索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
目的:观察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从110只SD大鼠中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其余100只大鼠作为实验组,采用定量击打双侧大腿+髋人字石膏固定方式,建立大鼠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在伤后即刻、24,72,120和168 h时相点切取股静脉血管组织,随后抽取总RNA,采用Affymetrix 230 2.0芯片对股静脉血管组织进行基因表达检测。
结果与结论:在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演化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实验组的表达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说明其参与血栓形成过程,可能是影响深静脉血栓生物学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从基因水平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将150只SD大鼠采用定量击打双侧大腿 双后肢石膏固定的方式造模,再将造模后5天有血栓形成的大鼠,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低分子肝素和生理盐水进行干预,第一次干预后3h,各组随机取10只大鼠股静脉血管及其主要属支,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运用Gene-chip Rat Genome 4302.0芯片测定股静脉RNA表达。倍数变化分析筛查出差异性表达基因,进一步行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血栓消退率较高(x2=4.698,P<0.05);有1229个基因呈现差异性表达,该基因主要参与了MAKP、Ca2 、细胞因子及受体信号传导通路,参与MAPK通路的始动基因如IL1、TGF、FGF及其受体,末端效应基因如c-Junn、ur77、p53等均呈现上调。低分子肝素可调控促细胞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并影响血栓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背景: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子机制复杂,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在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尚未阐明。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取20只SD大鼠制备股骨骨折模型。造模后5 d,根据血栓形成情况将模型大鼠分为2组:血栓形成组和无血栓形成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无创切取大鼠股静脉血管组织,抽取总RNA,Genechip Rat Genome 430 2.0芯片测定股静脉RNA的表达,并分析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无血栓形成组比较,血栓形成组中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细胞外基质、蛋白激酶C、Fyn、辅肌动蛋白、Vav等关键基因均上调;下调的有整联蛋白α、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c-Jun基因。结果提示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可能是调控血栓生物学状态的重要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iRNA沉默COX-2基因表达对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TDVT)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期望能为TDVT的治疗新方向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方法将构建好的COX-2siRNA-AAV表达载体溶液由尾静脉注入造模成功的大鼠体内设为COX-2干扰组,并设置生理盐水组、低分子肝素组、阴性对照组以及未造模的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大鼠。饲养5 d后取材,通过HE染色、ELISA、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相应指标。结果COX-2干扰组血栓形成率下降,ELISA、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COX-2干扰组的COX-2的蛋白表达量及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P<0.001)。结论COX-2siRNA可以通过调节COX-2基因的表达来降低大鼠TDVT的形成,同时提示COX-2可以作为TDVT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9.
阿片受体包括κ ,μ ,δ等多种亚型 ,属G蛋白偶联受体 ,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阿片受体可通过与神经细胞内第二信使Ca2 + 偶联 ,调节神经细胞的功能。κ ,δ阿片受体被激活后对神经细胞Ca2 + 通道的作用存在双向性 ,即通过多种途径或不同方式 ,抑制或激活Ca2 + 通道。δ阿片受体激活后可动员细胞内钙库 ,引起钙库释放增加 ;在多种神经细胞上 ,μ阿片受体激活后可抑制高电压依赖钙通道 ,而对低电压钙通道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大鼠后肢深静脉血栓模型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SD大鼠建立后肢深静脉血栓(DVT)动物模型,利用此模型进行形态学研究。方法 手术结扎下腔静脉和髂总静脉法建立SD大鼠DVT模型,通过肉眼观察和组织学研究DVT模型的股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在手术后6h、12h、24h、2d、4d、8d六个时间点,实验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动物股静脉内皮细胞受到损害,白细胞粘附并浸润股静脉壁。结论 利用结扎下腔静脉和髂总静脉法可建立SD大鼠DVT模型,白细胞在DVT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荣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1999,5(1):32-33
通过对脑血管病瘫换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认为①脑血管病瘫痪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患者除脑血管疾患外,多有其他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②深静脉血栓形成以瘫痪下肢易发生,与局部解剖有关;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键在于预防;④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除有禁忌症外,尽快、积极地行抗凝、溶栓治疗,通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多可消失或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静脉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式对其进行检测以及分析对比。结果 参与本研究的45例患者,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与静脉造影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准确率达到91.10%。结论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诊断,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性好、准确率高的特点,同时直观的图像显示有助于清晰展示静脉血管病变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运用思维导图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恶性肿瘤手术10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根据护理思维导图进行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LEDVT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DVT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满意率为90.00%,高于常规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思维导图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并减轻DVT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5.
Seung Yeol Lee Du Hyun Ro Chin Youb Chung Kyoung Min Lee Soon-Sun Kwon Ki Hyuk Sung Moon Seok Park 《Yonsei medical journal》2015,56(1):139-145
Purpose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nationwid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symptomatic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after major lower limb orthopedic surgeries.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Korean Health Insurance Review and Assessment Service database was used to retrospectively identify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10 codes for DVT and operation codes representing hip arthroplasty, knee arthroplasty, and hip fracture surgeries. The age- and gender-adjusted annual incidence of DVT, rates of major lower limb orthopedic surgeries, and the postoperative incidence of DVT according to the surgical procedure were assessed.Results
The age- and gender-adjusted annual incidence of DVT was 70.67 per 100000 persons/year. Compared to patients aged <49 years, the relative risk of DVT was five times higher in patients aged 50-69 and 10 times higher in patients aged >70 years (p<0.001). Females showed a greater relative risk for DVT than males (1.08; p<0.001).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DVT,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surgery,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for knee replacement arthroplasty than for other forms of surgery (p<0.002). The relative risk of postoperative DVT was higher in females in knee replacement arthroplasty (1.47) and hip fracture surgery (2.25) groups, although relatively lower in those who underwent hip replacement arthroplasty (0.97).Conclusion
Among major lower limb surgeries, advanced age, female gender, and undergoing a knee replacement arthroplasty were found to be risk factors for developing postoperative DVT. These findings further emphasize the need for orthopedic surgeons to consider the development of DVT after surgery in high-risk patients. 相似文献16.
A re-appraisal of Warfarin control in the treatment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 or Pulmonary Embolism 下载免费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