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空肠代胃术式的生理功能.方法回顾和分析1990年6月~2000年8月因胃癌手术31例.其中胃底贲门癌经胸腹联合切除8例,行间置空肠代胃(JI)SS型吻合3例,间置空肠代胃(JI)P型5例.胃体癌经腹切除者23例,其中SS型吻合13例,P型10例.两组随访6个月~5年,平均21个月.总结分析两种肖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资料.结果SS型和P型术后两组病人观察指标钡剂排空时间30~60分钟和80~120分钟分别为62.5%、66.7%和37.5%,33.3%;Visick分级指数Ⅰ~Ⅱ级分别为87.7%和86.7%;血浆总蛋白(BLA)分别为73.6±1.1%和74.4±1.3%;血红蛋白(HB)分别为15±1.3和15±1.5;PNI指数分别为54.15和56.1;SS型术后并发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12.5%.结论全胃切除术采用SS型和P型间置空肠代胃,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通道,对降低全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法与手工吻合法的疗效,对比结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07年8月行食管癌胃食管颈部吻合术217例.其中胃食管颈部机械吻合法组136例,手工吻合法组81例,评价疗效.结果 机械吻合组术后吻合口瘘3例(2.2%);手工吻合组9例(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切口感染机械吻合组4例(2.9%),手工吻合组12例(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心律失常、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在机械吻合组和手工吻合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胃食管机械吻合法能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和术后颈部切口的感染率,较手工缝合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多发性原发癌屡有报道,但食管、贲门(或胃)的同期性多原发癌甚为少见,术前诊断率极低(1、2)。我院胸外科于1982年8月至1987年8月收治8例,其中术前诊断2例,诊断率为25%。现报道并着重讨论术前漏诊的主要原因及其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术后胃瘫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瘫是食管癌切除术后一种少见并发症,是以胃排空迟缓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2002年2月-2006年8月间,我们共治疗食管癌术后胃瘫17例,其中给予保守治疗9例,手术治疗8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类癌3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87至2007年期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33例胃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Ⅰ型类癌8例,Ⅲ型类癌25例.病变位于胃体10例,胃底贲门18例,胃窦5例.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全组共31例行手术治疗,1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1例行肝转移灶放疗.2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5~173个月.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2%、47.1%和25.0%.其中Ⅰ型患者全部存活.Ⅲ型患者中9例死亡,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30.8%和18.2%.结论 胃镜是早期发现胃类癌的重要手段,免疫组化有助于提高类癌的诊断率.胃类癌的治疗以及预后与准确的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贲门癌的全胃切除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4年8月~1988年12月采用全胃切除治疗贲门癌64例.其中全胃R_25年生存率为37%,R_1者为14.3%,姑息切除者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全组无Ⅰ期患者.Ⅱ期4例中淋巴结有无转移对生存无显著影响.Ⅲ期35例,其3、5年生存率分别为37.1%和28.6%.Ⅳ期25例无1例生在5年.本组第2站淋巴结转移率不比第1站淋巴结转移率低.淋巴结转移、浆膜累犯明显影响预后.本文认为为改善贲门癌术后生存,应视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全胃切除为宜,力争R_2特别对Ⅲ期患者或只有第1站淋巴结转移者,S_1者应持积极态度采用全胃R_2术式.  相似文献   

7.
胃间质瘤70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70例经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6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2例,胃楔形切除32例.肿瘤平均直径5.4cm,胃周淋巴结转移2例(2.9%).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66例(94.3%),CD34阳性53例(75.7%),SMA阳性24例(34.3%),Desmin阳性8例,S100阳性8例.术后复发5例,远处转移6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71.3%.良、恶性胃间质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和61.8%(P<0.05).瘤体直径<5cm与瘤体直径≥5cm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0%和48.4%(P<0.05).结论:胃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大小及肿瘤的良、恶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SDH型吻合器与传统手工行食管胃吻合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应用SDH型吻合器与手工行食管胃胸内吻合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1997年8月-2000年8月行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应用SDH型吻合器行食管胃(或食管空肠)胸内吻合468例的临床疗效,并与1994年8月-1997年7月临床资料相近的手工吻合435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吻合器吻合和手工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0.2%(1/468)和3.0%(13/435),有显著性差异(P<0.05);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0.6%(3/468),4.8%(21/435),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工吻合因吻合口瘘而死亡的占15.4%(2/13)。结论 应用吻合器和提高手术技巧,可使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率降低至很低水平,吻合器吻合的光滑、柔软,患者进食早。  相似文献   

9.
54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诊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提高诊断率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对54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4例胃恶性淋巴瘤病人中手术切除48例,剖腹探查6例.钡餐检查及胃镜检查误诊为胃癌及胃溃疡者31-40例,误诊率为73%~85%.5年生存率61.1%,随访率100%.其中15例单一手术者,5年生存率53.3%,33例术后联合放疗、化疗者,5年生存率75.8%,6例手术未切除者,虽有4例病人化疗,均于一年内死亡.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术前误诊率高,术后采取联合化疗和/或放疗能提高疗效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63年8月至1978年10月,收入住院治疗食管中,下段癌和胃贲门癌共340例。其中未行手术者127例(37.3%),经手术探查者213例(62.3%),作根治或姑息性切除者120例(56.3%),本文着重对手术切除组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一般资料及分析340例中,男性283例,女性57例,男女之比为4.9:1,年龄最小为29岁,最大为75岁,平均年龄为57岁,40岁以上者有320例(94%)40岁以下者有20例(6%),患者以农民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胃底贲门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58例胃底贲门癌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全胃切除术29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9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5年生存率.结果 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62.07%和44.83%(P>0.05),5年生存率为48.28%和20.69%(P<0.05).近端大部切除组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75.86%,高于全胃切除组的34.48%(P<0.05);2组患者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肿瘤>3.0 cm和淋巴结转移患者全胃切除后5年生存率高于近端大部切除组(P<0.05),其他情况2组的生存率比较无差异.结论 对胃底贲门癌患者实施全胃切除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尤其是对于肿瘤>3.0 cm和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40例胃间质瘤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40例胃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40例胃间质瘤,其最常见症状为上消化道出血和腹痛.其中行胃镜检查35例,超声胃镜检查26例,B超检查21例,CT检查16例,MRI检查6例,钡餐透视4例.40例全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抗体为CD34、CD117、VIM、SMA、NES、DES、S-100等.结果发生部位胃底大弯侧14例(35.0%),胃窦大弯侧9例(22.5%),胃底小弯侧9例(22.5%),胃窦小弯侧5例(12.5%),胃底近贲门3例(7.5%),以胃底、胃窦部多见.病理示恶性18例(45.0%),良性12例(30.0%),潜在恶性10例(25.0%).向平滑肌分化15例(37.5%),向神经分化11例(27.5%),向平滑肌神经双向分化3例(7.5%),缺乏分化9例(22.5%).CD117(+)37例(92.5%).结论胃间质瘤的诊断可根据其临床表现、超声胃镜等影像学检查以及CD117等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等进行,诊断一旦明确,应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3.
胃间质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胃间质瘤的外科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7月至2007年7月经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39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率100%,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2例发生胃排空障碍.23例为恶性间质瘤,9例为良性间质瘤,7例为潜在恶性间质瘤.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9%(37/39)、82.1%(32/39)、56.4%(22/39).结论:胃间质瘤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其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超声胃镜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确定,手术切除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大部分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放疗疗效.方法选择1988年1月至1997年12月收治的胃大部分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75例.毕Ⅰ式15例,毕Ⅱ式60例,均无锁骨上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确诊为鳞癌,按常规方法设1前垂直野2背斜野常规60Co外照射DT64~68Gy.结果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45.33%、14.67%、8.00%、5.33%,仍健在6例,均生存5年以上.统计分析显示,对生存有影响的因素有性别、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式及病变长度,x2值分别为8.12、17.40、6.31,P值分别为0.0044、0.0000、0.0120.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放疔疗效与一般食管相同,女性、毕Ⅰ术式、病变长度短者生存较好.  相似文献   

15.
胃黄色瘤(附4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色瘤又称为黄斑瘤,网状内皮细胞瘤,脂质岛.19世纪80年代Orth首先描述了胃粘膜白色念珠样改变,1910年Endo的首次报告胃粘膜小黄斑具有脂肪沉着的征象.本病发病率为0.06%~60%.我院于1981年10月至1991年9月在5739例胃镜检查中发现45例.占0.8%.兹报告如下.1 性别与年龄 男32例,女13例,男女之比为2.4:1.年龄21岁~69岁,41岁~60岁26例占57.7%.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胰胃吻合术的术式合理性及预防术后胰瘘的作用.方法 对1997年3月至2008年8月间,25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胰瘘、胆瘘、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仅1例发生术后胃排空障碍,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在胰十二指肠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众多方法中,胰胃吻合术能够有效预防胰瘘的发生,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术式繁多,但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首选理想术式。我们于1985年8月设计并应用间位空肠扩大代胃术的新方法,共施行13例,手术简便,功能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胃间质瘤7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发生于胃的GIST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通过超声内镜、CT、消化道钡餐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明确诊断需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79例中,CD+117 73例 (93%)、CD+34 66例(83%),经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83%,5年无瘤生存率72%.结论 发生于胃的GIST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出血、坏死及Fletcher分型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实施胸腔内食管胃侧侧吻合术61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护理经验.结果 61例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 通过加强患者病情观察,重视呼吸道管理、引流管护理、营养支持、并发症的预防及管理,加强基础护理,能有效减少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1949年9月至1969年8月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某医院收治776例胃癌,大多数为晚期或高位胃贲门癌,其他外科医生拒绝手术,或曾经剖腹探查而未能切除者。处理的原则是:一、不论周身情况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