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35例小儿恶性淋巴瘤(ML)经病理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超微病理学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其间的相互联系及其临床意义。结果表明ML免疫分型呈多样化改变,免疫分型与病理类型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淋巴结染色体核型异常率高达100%,霍奇金瘤的染色体核型变化较非霍奇金淋巴瘤复杂,并与病理类型有一定相关性。15例ML同时进行了病理及电镜分型诊断,病理亚型诊断答合率80%,电镜亚型诊断符合率93.3%。提示M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恶性肿瘤,上述四方面的改变与肿瘤细胞分化密切相关,在病理分型的基础上结合电镜检查,可提高ML各亚型分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周容  卢洁 《中华儿科杂志》1996,34(3):161-163
为寻找小儿恶性淋巴瘤(ML)染色体改变的规律及与其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并探讨染色体重排与ML的关系,应用淋巴结改良直接法、短期培养法及骨髓短期培养法对24例小儿ML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23例获得满意分裂相。结果表明:全部淋巴结染色体及4例骨髓染色体显示克隆性异常。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染色体众数多为二倍体及亚二倍体,分布似与组织学分型有关;霍奇金淋巴瘤(HD)染色体众数从亚二倍体到四倍体。染色体结构异常以6q-较多见。本组出现的染色体相互易位大都涉及到14q32及其附近,表明14q32的断裂重排与ML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我院收治可供诊断分析的58例小儿恶性淋巴瘤(ML),其中男46例,女12例,中位年龄6.6岁,霍奇金氏淋巴瘤(HL)17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41例。在实验室方面,我们采用病理及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同时,抽取淋巴结或胸、腹腔穿刺液作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共50例,以确定诊断及分型。三种组化是:AgNOR染色-可鉴别系瘤细胞或非瘤细胞疾患,其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本组阳性率96%。POX染色  相似文献   

4.
儿童间变型大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儿童间变型大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ALLCL)临床特点,方案选择及疗效分析,对4例儿童间变型大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进行临床诊断,免疫分型,治疗,随访及疗效总结,结果:4例CALCA患儿中,CD30+3例,T细胞型3例,B细胞型1例,部分缓解1例,完全缓解3例,其中1例CR7月后脑膜复发,结论:间变型大细胞淋巴瘤(ALCL)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多样,与其他恶性淋巴瘤相比恶性程度稍低,较少累及骨髓,预后较好,但与免疫分型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我院收治可供诊断分析的58例小儿恶性淋巴瘤(ML),其中男46例,女12例,中位年龄6,6岁,霍奇金、氏淋巴瘤(HL)17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41例。在实验室方面,我们采用病理及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同时,抽取淋巴结或胸、腹腔穿刺液作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共50例,以确定诊断及分型。三种组化是:AgNOR染色一可鉴别系瘤细胞或非瘤细胞疾患,其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本组阳性率96%。POX染色可初步分清瘤细胞属淋巴细胞秒或髓细胞系,本组均呈阴性反应,提示属淋巴细胞系。PAS染色基本能提示淋巴系细胞的来源,尤其对NHL之细胞表面标记可概略分型,若PAS阴性,多属B淋巴细胞型占32例),PAS阳性,多属T淋巴细胞型(占18例)。综上,我们认为组化染色是一简单、快速、安全且较为准确的检查方法,能起到早期诊断的作用。在分型方面:HLI+Ⅱ期占65%,NH+LⅡ+Ⅳ期占85%,说明小儿ML之病情多呈现急进而凶险。此外要十分重视与淋巴结炎、淋巴结核、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等疾患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淋巴瘤系儿童期高发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儿童肿瘤第3位。根据肿瘤主要成分和组织结构可分为霍奇金病(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儿童时期NHL较HL多见,且与成人NHL在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方面也有所不同。为了解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我们收集了本院51例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4年1月~2006年5月我院收治5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其中男35例,女16例。病理活检、骨髓细胞涂片及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工作分类(WF)方案分类及WHO分类标准重新归…  相似文献   

7.
小儿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儿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EB病毒编码的潜在膜蛋白(LMP-1)对16例霍奇金淋巴瘤患儿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2例LMP-1阳性(75%)。8例混合细胞型全部阳性,其次为结节硬化型5例中4例阳性。5岁以下、6~10岁及11~14岁三个年龄组阳性无明显差别。提示,小儿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有较密切的关系,其中又以混合细胞型与EB病毒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200例儿童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儿童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1982年~2002年6月12岁以下200例儿童恶性淋巴瘤病理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小儿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以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B)、伯基特淋巴瘤及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ALCL)为主;霍奇金淋巴瘤(HL)主要表现为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为主型和结节硬化型3种亚型。未见淋巴细胞消减型病例。结外淋巴瘤主要发生在胃肠道,大部分为B细胞型。小儿恶性淋巴瘤的发病年龄高峰在6~7岁,发病时小于2岁者大部分为LB。除ALCL男女比为1:1外,其他各型男女比在1:0.14~1:0.43间。临床分期HL与ALCL以I~Ⅱ期为主,LB以Ⅲ期最多。大部分淋巴瘤表现为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外周淋巴结肿大。LB者53.73%发生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小儿恶性淋巴瘤组织病理学特点与成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除ALCL外,其他各型淋巴瘤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T细胞来源的淋巴瘤远多于B细胞淋巴瘤,LB预后最差,ALCL预后相对较好。HL与成人相似。免疫组化在小儿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恶性淋巴瘤65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根据WHO2000年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回顾性分析65例儿童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及病理免疫组化结果。结果本组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更多见,NHL与霍奇金淋巴瘤(HL)比例为2.25∶1。发病年龄高峰在6~9岁,男女比例为3.5∶1。NHL主要以淋巴母细胞型、间变性大细胞型、弥漫性大B细胞型及Burkitt′s型多见,以周围淋巴结大、纵隔和腹部包块、骨髓受累等为主要表现,临床分期以Ⅲ~Ⅳ期为主;HL主要以混合细胞型为主,大部分以颈淋巴结无痛性大为首发症状,可伴腹腔淋巴结、脾脏及骨髓浸润。结论儿童NHL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类型与成人存在差异,而HL病理类型与成人相似。免疫组化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临床四方面对Ph^+ALL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Ph^+ALL发生率为7.1%,核型主要以Ph染色体与正常染色体嵌合(3/6)治疗后基本消失,免疫分型以B型为主(6/6),其它系列抗原以CD2,CD13,CD34高表达,形态学以L1多见(5/6),临床上以年龄大,白细胞计数高,治疗效果差及缓解持续时间短为特点,提示,Ph^+ALL是一组恶性特殊亚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1996年- 2009年75例淋巴瘤患儿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对初步诊断为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例进行c-myc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根据WHO 2008年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75例儿童淋巴瘤中男57例,女18例,男女之比为3.17∶1.发病平均年龄8.74岁.发病部位:淋巴结内32例(42.7%);淋巴结外43例(57.3%),以胃肠道(29.3%)为主.组织类型包括:霍奇金淋巴瘤13例(17.3%),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6例(21.3%),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2例(16.0%),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33例(44.0%),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例(1.3%).对初步诊断为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进行进一步诊断,结果显示,该组28例中存在c-myc基因改变者18例.结论 儿童淋巴瘤以男性多见,发病部位以淋巴结和胃肠道多见.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依次为伯基特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和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2.
应用高分辨同步化染色体制备技术等对7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58例(初诊及复发)检出异常核型(81%),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检出率为78%,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捡出率为86%。对31例患儿的核型与临床关系进行观察,发现小儿急性白血病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视为预后不佳的标志,而正常二倍体核型及超二倍体核型的急性白血病(尤其是超过50条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预后较好。还对8例小儿急性白血病核型进行动态观察以及对12例持续完全缓解者进行随访,认为细胞遗传学研究对小儿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我院8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对该病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1989年1月至2006年5月在我院8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例均为经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查确诊的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胃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肠6例(小肠4例、回肓部2例)。临床分期:Ⅱ期6例,Ⅲ期1例,Ⅱ期~Ⅲ期1例,病理免疫类型:8例均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联合化疗,方案为COP或CHOP。6例可随访,1例失随访,1例死亡,随访率75%。结论小儿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以B细胞性最多见,回盲部及近回盲部小肠最多见,直肠最少;本病术前诊断率较低,完整手术切除是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关键,不能完整切除的病例,活检术值得推荐,术后辅以化(放)疗及综合性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患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恶性淋巴瘤是小儿常见的恶性肿瘤 ,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误诊率极高 ,明确诊断时多为中晚期病人 ,严重影响本病的治疗及预后 ,为吸取经验教训 ,现将我院儿科及血液科 1 980年 1 1月~ 1 999年 5月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所误诊的 2 4例恶性淋巴瘤 ,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 ,男 1 6例 ,女 8例 ,最小 1岁 ,最大 1 4岁 ,平均年龄 6 .5岁。病理类型 :按 1 994年成都全国小儿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会议修订方案分类 ,霍奇金淋巴瘤 (HL) 3例 ,其中淋巴细胞为主型 2例 ,混合细胞型 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2 1例 ,…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AL)的形态学(M)、免疫学(I)级细胞遗传学(C)分型及其临床意义,对形态学诊断为AL的14例患儿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检测作免疫分型,对其中11例用骨 细胞染色体直接培养法,G显带技术作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4例AL中形态学分型为生淋巴细胞白血身(ALL)9例占64.3%,急性髓性白血病(AML)5例占35.7%,免疫学分型证实其中1例ALL是混杂型白血病(HAC),2例M5分虽是早B-ALL和M3,1例M3定为M4,14例AL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分型与免疫分型相符者10例,符合率10例,符合率71.4%,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分型不符合4例占28.6%,14例AL中作细胞遗传学分析11例,检出异常核型3例,栓出率27.3%,在11例细胞遗传学分型的AL中,形态学分型与MIC分型的符合率72.7%,而免疫学分型与MIC分型符合率为100%,表明MIC分型研究对小儿AL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后判断具有一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与临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染色体变化及预后。方法 通过短期培养法对43例ANLL患儿骨随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43例ANLL患儿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74%(32/43),结构异常与白血病类型有特殊的对应关系;其中结构异常50%,数目异常31%,数目并结构异常19%,核型异常率与性别无关(P>0.05);核型正常组及超二倍体组患儿缓解率高于核型异常组(P<0.01),核型正常、超二倍体t(15;17)易位者疗效较好,亚二倍体及t(8;21)易位者疗效较差。结论 染色体分析对指导ANLL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恶性淋巴瘤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儿恶性淋巴瘤(ML)的死亡原因。方法 搜集我院20年来小儿ML资料完整的死亡病例,根据ML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症状分组,治疗方法等与预后有关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3例淋巴瘤死亡病例中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占83%,Ⅳ期患者17例,占74%,有症状的B组18例。占78%,男性发病17例,占74%,男女之比为2.8:1。结论 ML预后主要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无临床症状等因素有关。非霍奇金淋巴瘤,Ⅲ期或Ⅳ期患者,有临床症状的B组死亡率高,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8.
小儿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型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24例小儿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采用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并行临床分期,依据类型,分期选择治疗方案。结果 23/24例为晚期NHL,3例小无裂细胞型均为B细胞型,5例淋巴母细胞型均为T细胞型,大细胞型8例显示不均一的表现,治疗的完全缓解率为94.4%(17/18例)。10例长期治疗患儿目前无病存活7例。结论 依据病理,免疫类型及分期采用强化多药联合的大剂量化疗治疗小儿晚期NHL,可以达到较高的长期无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儿童恶性淋巴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Siegel等1981年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概念,开拓了免疫学的新领域,完善了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认识。研究发展迅速。我们检测了25例儿童ML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并进行了治疗前后的动态观察。25例ML患者均为病理组织学确诊的住院病人,其中非何杰金淋巴瘤(NHL)19例,何杰金氏病(HD)6例。另外将血管瘤、淋巴管瘤、甲状腺囊肿等良性肿瘤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ML组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相似文献   

20.
以骨质破坏为主的儿童恶性淋巴瘤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初步探讨表现为骨质破坏的儿童恶性淋巴瘤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案选择、疗效和预后,对6例表现为骨质破坏的儿童恶性淋巴瘤进行影像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查、病理分型及选择方案化疗和放疗并长期随访。结果显示6例患儿CT和MRI检查均有不同骨质破坏,免疫分型为B型;采用MCP方案化疗后1例死亡,5例长期无病生存。提示表现为骨质破坏的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报道,应通过影像学和病理检查及早确诊,可采用常规化疗方案结合放疗治疗,预后与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