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电针对大鼠脑可塑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可塑性是近20年来神经生物学研究发展的重要领域。所谓可塑性概指可变性、可修饰性,主要是指各种因素和各种条件经过一定的时间作用后引起的神经变化[1]。可塑性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特性。不同的因素和条件会使神经元或突触的结构功能和形态出现各种代偿性变化,此变化过程包括了结构形态学、电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即一些相关蛋白、神经因子的基因表达)等几方面。其中针刺是中枢神经系统有效的刺激形式之一.针刺对大脑的功能重组和代偿起着重要作用。在动物实验中多采用大鼠来进行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研究。下面将近几年来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脑卒中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死因之一。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康复是医学治疗的首要目标。随着研究的深入,脑可塑性在脑卒中后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脑卒中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死因之一.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康复是医学治疗的首要目标.随着研究的深入,脑可塑性在脑卒中后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现有研究结果发现,脑可塑性贯穿于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全过程.我们就近年来脑卒中后脑可塑性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脑可塑性的功能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刘世文 《吉林医学》2007,28(2):173-176
一直以来,对脑损伤后神经是否能够恢复存在争议,随着时间的推移,神经系统局灶性损伤后大部分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而对于这些躯体外在所表现的功能恢复和脑功能重组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尚缺乏有效的临床证据,学者们应用各种方法予以揭示,功能影像学的出现及在脑可塑性研究中的应用为其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脑可塑性的功能影像学研究已经历经了二十余年,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为探讨可塑性过程的神经基础提供了粗略框架。研究者们发现,运动、语言、认知等功能都具有特殊的神经传导基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心通过学习、再学习与所引发的外在功能变化相对应神经系统变化的功能影像学研究。本文简单介绍了脑可塑性、功能影像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概念及理论,总结了近些年来有关脑可塑性的功能影像学的一些临床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究发现丰富环境可影响大脑的可塑性,丰富环境或丰富环境训练可通过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等途径影响脑的可塑性。重视丰富环境刺激的积极作用,将给临床康复带来重要启示作用,促进大脑的整合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脑可塑的含义出发,论述了中风后大脑皮质功能恢复的神经解剖学依据和其他方面的机理,讨论脑可塑性理论对针灸临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和突触可塑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与脑动静脉畸形有关的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研究慢性脑低灌注对大鼠认知功能和突触可塑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并设立鼠龄相匹配的对照组,术后3个月,采用水迷宫实验评价各组动物认知功能,神经可塑性采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动物海马区组织中MAP-2,GAP-43和突触素表达.结果 水迷宫实验检测发现模型组动物寻找平台的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模型组动物在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和跨越平台象限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模型组动物海马组织中MAP-2和突触素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两组动物之间GAP-43的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慢性脑低灌注可诱导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动物海马组织中MAP-2和突触素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8.
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前人关于突触可塑性的实验及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包括两种表现形式,即结构上的修饰和功能上的修饰,而其中最重要和研究最多的是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LTP)。并对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关系,特别是LTP与学习记忆的关系进行详细研究。研究表明,正如多数学者所认为的那样,突触可塑性可能是学习记忆的分子细胞层面的神经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突触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的细胞分子学基础,探讨突触可塑性及其相关物质对于揭示学习和记忆的分子机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发现长时记忆需要新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由此可见各种物质的作用与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因而也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为此,本文着重就上述物质与突触可塑性变化和学习记忆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所谓可塑性是指神经系统具有改变它本身环路的能力,从而随时改变信息处理进程[1]。脑神经可塑性是指包括脑血管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的恢复,即脑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内、外环境因子的作用下是可改变的。  相似文献   

11.
郑刚 《医学综述》2013,19(11):1985-1988
低级别胶质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其呈浸润性生长,多累及脑功能区,发病时多无神经功能障碍。目前手术切除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如何在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神经功能,对神经外科医师来说仍是一项挑战。近年来发现,在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中,脑功能区存在较大的可塑性,并且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重构模式。对低级别胶质瘤的这种特性的研究和利用,可针对不同患者脑功能重构的不同模式调整相应的手术策略,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SCI)能引起大脑结构和功能可塑性变化,将影响到SCI后的预后评估和疗效评价。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如fMRI,DTI)是评估SCI后脑结构和功能连接可塑性变化的无创性技术,本文旨在综述SCI后脑结构与功能可塑性变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倪虹  葛敏 《医学综述》2009,15(10):1547-1549
感觉经验可以使主要躯体感觉皮层分布发生可塑性改变。无论在幼年还是成年动物,该区均显示出很强的经验依赖型可塑性,但有关以突触为基础的可塑性机制研究较少。最近的研究表明,促成可塑性的机制可能包括兴奋性突触的长时程增强、长时程抑制、抑制性突触数量改变等。  相似文献   

14.
神经生长因子与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媛  邵金贵 《医学综述》2008,14(22):3394-3396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典型代表,为一种碱性蛋白,是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有明显的中枢效应。NGF与脑的关系十分密切,不仅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发育、生长、再生,而且在一些脑疾病、脑损伤的修复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葛建岭 《医学综述》2012,18(1):10-13
Cofilin(丝切蛋白)是主要的肌动蛋白解聚因子,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但是其具体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近年来,突触可塑性被认为是学习记忆的一种细胞机制。Cofilin可以调节AMPA受体转运和肌动蛋白动态变化。突触后AMPA受体的数量变化和肌动蛋白动态变化可以影响突触可塑性。因此,Cofilin可能通过影响突触可塑性而与学习记忆有关。现根据近年来对Cofilin与学习记忆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创伤性脑水肿的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纯海  吴全理 《医学综述》2007,13(8):590-592
我国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创伤,其中一半死于致命的颅脑创伤。另外,颅脑创伤的致残率也很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颅脑创伤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颅脑创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的发生和存在,因此,对脑水肿的治疗效果直接关系到颅脑创伤的预后。本文参考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后就创伤性脑水肿的治疗进展作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7.
任万印 《医学综述》2012,18(6):822-824
脑水肿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病症,其发病机制复杂,相关因素很多。只有充分认识其发病机制才能为其治疗提供新思路。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研究较多的是血脑屏障功能改变,特别是对参与血脑屏障功能的水通道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而对细胞间连接的变化较少提及,今后细胞间连接可能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脑水肿治疗方法较多,主要是药物保守脱水,若效果不佳则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邱良诚 《医学综述》2012,18(2):236-238
尽管近年麻醉技术及监测手段不断进步,但是术中与术后神经损伤仍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麻醉医师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尚无足够的临床证据制订的官方指南,其主要原因是脑缺血机制错综复杂,大多数临床麻醉医师认为对脑缺血高风险患者不仅要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而且要积极采取措施来保护神经系统功能稳定。现根据目前有限的临床证据对围术期如何进行主动性脑保护予以阐述,希望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