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非神经组织材料翻转静脉-骨骼肌移植替代自体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短距离缺损,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1在北京协和医院动物实验室、耳鼻喉科电生理实验室和神经科病理实验室完成。选取雄性新西兰兔10只,随机分为翻转静脉-骨骼肌复合移植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5只/组。分别用自体内外面翻转的静脉内填充骨骼肌的复合移植体和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右侧面神经上颊支10mm缺损。比较两种修复方法的效果,通过实验侧/正常侧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振幅和潜伏期来观察再生神经的功能恢复,以组织形态观察和有髓轴突计数分析再生神经的组织形态恢复,根据两侧上唇、触须和鼻尖形态及活动的对称性从外观上判断面神经麻痹的出现及其恢复情况。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共10只兔进入结果分析,每组各5只。①两组再生神经的功能恢复和组织形态恢复:翻转静脉-骨骼肌复合移植组实验侧/正常侧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分别为103%,93%,80%,59%和50%;正常侧/实验侧潜伏期比分别为67%,75%,115%,62%和50%;有髓纤维恢复率分别为63%,68%,96%,39%和30%。自体神经移植组实验侧/正常侧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分别为99%,95%,78%,64%和53%;实验侧/正常侧潜伏期比分别为78%,100%,80%,75%和67%;有髓纤维恢复率分别为71%,62%,47%,53%和51%。经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再生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振幅比、潜伏期比)、有髓纤维恢复率基本相似(t=0.05,P=0.961;t=0.509,P=0.624;t=-0.22,P=0.832),表明两组再生神经有等同的功能和形态恢复程度。再生神经的功能恢复程度与再生有髓轴突数量的多少不完全一致,不能单纯以有髓轴突数的多少来评价神经再生的效果。再生有髓轴突数量多,形态与正常神经相似,并且形成多个较大、排列相对集中的神经束时,功能恢复往往较好。②面神经麻痹恢复和神经愈合情况:从外观上观察,两组动物的面神经麻痹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半数以上恢复明显,每组各有两只恢复正常。两组移植体均与神经缺损两断端愈合,恢复了神经的连续性。结论:翻转静脉-骨骼肌复合移植修复面神经短距离缺损可获得与自体神经移植相同的效果,是替代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短距离神经缺损的理想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羊膜材料复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替代神经材料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48只健康SD大鼠制备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自体神经原位移植组(A组),异体神经移植应用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5mg/(kg.d)5周组(B组),异体羊膜材料桥接缺损复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组(C组),单纯异体神经移植组(D组)。6只Wistar大鼠取双侧坐骨神经作为供体。于术后12周取移植段神经行光镜、电镜形态学观察,测定神经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神经运动诱发电位峰值、神经传导速度和振幅积分、腓肠肌最大收缩力,再生轴突计数及髓鞘厚度测定。结果 12周时A、B、C组的各项检测指标明显优于D组(潜伏期、诱发电位峰值、传导速度、腓肠肌最大收缩力、髓鞘厚度及再生轴突计数AN0VA结果分别为F=12.87,P&;lt;0.05;F=19.54,P&;lt;0.05;F=3521.P&;lt;0.0l;F=56.33,P&;lt;0.01.F=75.26,P&;lt;0.05;F=1483.P&;lt;0.05;F=96.1l,P&;lt;0.01),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gt;0.05),再生神经形态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长段周围神经缺损,应用异体羊膜复合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桥接可以有效促进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自体变性骨骼肌对面神经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背景:面神经缺损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临床采用较多的有带蒂颈肌移植术和自体神经移植术等修复面神经缺损,恢复面肌的功能,但上述方法均有其缺点和局限性,使其广泛应用受到限制,寻求一种新的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自体变性骨骼肌替代神经材料对面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面神经功能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以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医学院的解剖学教研室和神经科。材料:实验于2002-04/09在咸宁医学院神经组化研究室进行。选择日本大耳白兔22只,随机分为3组:A组8只以自体变性骨骼肌移植修复,B组8只以自体神经移植修复,C组6只作为正常对照。方法:22只日本大耳白兔左侧面神经上颊支缺损8mm为模型,术后20周分别对各组实验动物的上颊支神经(含移植体)及其支配的面肌进行电生理学检测及形态学图像观测。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电生理检测结果和形态学观察。结果:电生理学检测:在神经干动作电位,面肌复合动作电位,神经传导速度3项对应指标的组间比较,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而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lt;0.05)。形态学图像分析:神经纤维数:A组(2559&;#177;1683)条.B组(2658&;#177;1295)条,C组(3253&;#177;1564)条;神经纤维直径:A组(4.01&;#177;0.88)μm,B组(4.26&;#177;0.77)μm,C组(4.98&;#177;0.72)μm,再生神经纤维的平均密度:A组(220士30)条/0.01389mm^2,B组(233&;#177;32)条/0.01389mm^2.C组(315&;#177;27)条/0.01389mm^2,以上3项形态学指标的组间比较.A组与B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而A,B组与C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自体变性骨骼肌可有效引导和促进神经再生并修复面神经缺损,其实验效果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4.
钱月楼  胡延林  陈浩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3):3172-3173,T001
目的:探讨植入血管的变性骨骼肌桥接面神经缺损的新方法。方法:以加只日本大耳白兔左侧面神经上颊支缺损l0mm为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A、B两组,A组用血管植入的自体变性骨骼肌修复,B组作为对照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结果:术后6个月电生理检测:A组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NAP)(920&;#177;436)μV,振幅积分(NAPA)(0.79&;#177;0.14)mV&;#183;ms,而B组NAP(1103&;#177;486)μV,NAPA(0.93&;#177;0.26)mV&;#183;ms,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gt;0.05);A组神经传导速度(NCV)(32.6&;#177;4.3)m/s,而B组NCV(42.5&;#177;5.7)m/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lt;0.01)。肌桥中段再生神经纤维图像分析:A组神经纤维总数(4042&;#177;719)条和神经纤维密度(15.2&;#177;1.9)%,B组相应指标分别是(4481&;#177;689)条和(16.4&;#177;2.1)%,两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gt;0.05)。结论:血管植入自体变性骨骼肌可有效引导神经再生并修复面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5.
背景面神经缺损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临床采用较多的有带蒂颈肌移植术和自体神经移植术等修复面神经缺损,恢复面肌的功能,但上述方法均有其缺点和局限性,使其广泛应用受到限制,寻求一种新的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自体变性骨骼肌替代神经材料对面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面神经功能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以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医学院的解剖学教研室和神经科.材料实验于2002-04/09在咸宁医学院神经组化研究室进行.选择日本大耳白兔22只,随机分为3组A组8只以自体变性骨骼肌移植修复,B组8只以自体神经移植修复,C组6只作为正常对照.方法22只日本大耳白兔左侧面神经上颊支缺损8 mm为模型,术后20周分别对各组实验动物的上颊支神经(含移植体)及其支配的面肌进行电生理学检测及形态学图像观测.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电生理检测结果和形态学观察.结果电生理学检测在神经干动作电位,面肌复合动作电位,神经传导速度3项对应指标的组间比较,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形态学图像分析神经纤维数A组(2 559±1 683)条,B组(2 658±1 295)条,C组(3 253±1 564)条;神经纤维直径A组(4.01±0.88)μm,B组(4.26±0.77)μm,C组(4.98±0.72)μm,再生神经纤维的平均密度A组(220±30)条/0.013 89 mm2,B组(233±32)条/0.013 89 mm2,C组(315±27)条/0.013 89 mm2,以上3项形态学指标的组间比较,A组与B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A,B组与C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体变性骨骼肌可有效引导和促进神经再生并修复面神经缺损,其实验效果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6.
同种异体神经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新的有效替代材料。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化学萃取同种异体胫神经移植组。10只)和对照组(自体新鲜胫神经移植组,10只)。大鼠一侧面神经下颌支缺损6mm的模型,以上述两种移植物桥接修复。术后5个月,HRP逆行示踪观察神经通路,以及用苏木精-伊红染色、Luxol Fast Blue染色和透射电镜等观察神经再生的组织学情况。结果:两组均在术侧面神经核发现被标记的神经元细胞,移植段内有大量的新生有髓神经纤维和新生血管等。两组结果相似。结论:化学萃取同种异体神经极有可能成为自体神经的替代材料,应用于面神经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端侧吻合与自体神经移植神经再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尚咏  张正之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4):2077-2078
目的 比较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与自体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Wister大白鼠60只,随机分成3组。A组:切断左侧腓神经1cm,造成神经缺损,取对侧相应的腓神经桥接缺损。B组:切断左侧腓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1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C组:方法同B组,但束膜开窗。各组分别于术后8、12周取材并进行大体、组织学、形态定量学和电生理检测。结果 自体神经移植体修复神经缺损后,再生神经的数目、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端侧吻合的外膜、束膜开窗组(P<0.05);外膜开窗组与束膜开窗组之间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 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其再生神经纤维质量优于端侧吻合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羊膜材料复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替代神经材料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48只健康SD大鼠制备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自体神经原位移植组(A组),异体神经移植应用环孢素A(CyclosporineA,CSA)5mg/(kg.d)5周组(B组),异体羊膜材料桥接缺损复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组(C组),单纯异体神经移植组(D组)。6只Wistar大鼠取双侧坐骨神经作为供体。于术后12周取移植段神经行光镜、电镜形态学观察,测定神经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神经运动诱发电位峰值、神经传导速度和振幅积分、腓肠肌最大收缩力,再生轴突计数及髓鞘厚度测定。结果12周时A、B、C组的各项检测指标明显优于D组(潜伏期、诱发电位峰值、传导速度、腓肠肌最大收缩力、髓鞘厚度及再生轴突计数ANOVA结果分别为F=12.87,P<0.05;F=19.54,P<0.05;F=35.21,P<0.01;F=56.33,P<0.01.F=75.26,P<0.05;F=14.83,P<0.05;F=96.11,P<0.01),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生神经形态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长段周围神经缺损,应用异体羊膜复合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桥接可以有效促进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神经片段结合神经导管治疗外周神经缺损,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重建的解决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4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组,分别为神经自体移植、与含有神经片段的神经导管和单纯导管移植桥接大鼠10mm神经缺损,各组间在形态学、电生理、组织学进行比较。结果 B组大鼠移植侧肢体足迹实验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为-81.20±2.81,神经干传导速度为(28.93±5.07)m/s、动作电位的振幅为(5.46±2.76)mV,再生神经中段检查髓鞘化轴突密度为(3953±468)/视野,髓鞘面积为(2.77±0.83)μm,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有神经片段的神经导管组织工程移植体桥接神经缺损有促进神经轴突再生与神经功能恢复的良好作用,效果优于单纯神经导管移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新的有效替代材料。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化学萃取同种异体胫神经移植组,10只)和对照组(自体新鲜胫神经移植组,10只)。大鼠一侧面神经下颌支缺损6mm的模型,以上述两种移植物桥接修复。术后5个月,HRP逆行示踪观察神经通路,以及用苏木精-伊红染色、LuxolFastBlue染色和透射电镜等观察神经再生的组织学情况。结果:两组均在术侧面神经核发现被标记的神经元细胞,移植段内有大量的新生有髓神经纤维和新生血管等。两组结果相似。结论:化学萃取同种异体神经极有可能成为自体神经的替代材料,应用于面神经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