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姚仁福 《解剖与临床》2008,13(6):439-440
目的:观察旋入自锁髓内钉(以下简称"旋入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旋入钉顺行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3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4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平均72d,无手术致神经及血管损伤者。1例钉尾留出大结节外0.5cm,术后肩部疼痛,外展50°受限;其余31例肩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未见骨折不愈合者,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手术创伤相对小,固定牢固可靠,手术过程简便,且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好,二次取内固定物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旋入自锁髓内钉﹙旋入钉﹚与交锁髓内钉固定对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7月~2011年7月5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旋入钉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旋入钉组30例,交锁髓内钉组24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及手术并发症等的区别,根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旋入钉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明显少于交锁髓内钉组。而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肩关节功能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交锁髓内钉组术后出现3例桡神经损伤病例,均采取保守治疗,术后6个月后,患肢功能均完全恢复。1例伤口出现表面感染,予每日伤口碘伏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后,1月后伤口愈合。两组病例均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结论旋入钉治疗肱骨干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采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胫骨骨折采用闭合复位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并随防6~20个月。结果38例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8周。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对骨折端的血运影响小,固定牢靠,是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旋入式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和总结旋入式髓内钉治疗肱干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0年6月~2003年10月采用旋入式髓内钉顺行植入治疗肱骨干骨折12例,术后不用外固定,一周后进行适当功能锻炼:粉碎性骨折石膏固定6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2例,均经3个月~2年随访,获得愈合,无并发症出现。按Neer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100%。结论旋入式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愈合率高,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旋入式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和总结旋入式髓内钉治疗肱干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0年6月~2003年10月采用旋入式髓内钉顺行植入治疗肱骨干骨折12例,术后不用外固定,一周后进行适当功能锻炼;粉碎性骨折石膏固定6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 2例,均经3个月~2年随访,获得愈合,无并发症出现.按Neer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100%.结论旋入式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愈合率高,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肱骨干粉碎性骨折采用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17例肱骨干骨折采用逆行带锁髓内钉进行固定,分析其治疗效果及优点。结果 17例病人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病例无感染及异物反应发生,术后6个月愈合5例,6~12个月愈合10例,12~18个月愈合2例,无骨折不连病例发生,肩肘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逆行带锁髓内钉为中心型固定,符合骨的生物力学原理,不但能有效支撑和固定骨折,而且具有发生骨折不连、桡神经损伤机率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带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翻修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股骨干骨折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带锁髓内钉在翻修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9例股骨干骨折翻修手术,使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19例行自体髂骨植骨。结果全部病例经8~2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5~12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或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带锁髓内钉中轴弹性固定,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满足早期功能锻炼,是股骨干骨折特别是翻修术中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复杂胫骨干陈旧性骨折或胫骨骨折不愈合使用扩髓带锁髓内钉加髓内植骨治疗,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本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复杂胫骨干陈旧性骨折或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应用扩髓带锁髓内钉髓内植骨治疗32例患者资料。第一次手术时均采用外固定架固定,第二次手术采用闭合复位,有限切口切开扩髓、髓内植骨,髓内针静力锁定内固定术。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5个月(6~28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5~12.5个月,平均5.9个月。末次随访按照Johner-Wruh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估标准:优18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3.8%,无感染、断钉等并发症。结论扩髓带锁髓内钉髓内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干陈旧性骨折或胫骨骨折不愈合,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早期功能锻炼及利于骨折愈合等优点,是治疗复杂胫骨干陈旧性骨折或胫骨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中段双骨折的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股骨远中段双骨折的特殊解剖结构,探讨顺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的适用范围和临床疗效。方法:在X线片和股骨标本上测量股骨髁间窝高度,估算髓内钉尖在股骨远端能到达的最远距离。采用顺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股骨远中段双骨折11例,术后2~8周在支具保护下开始膝关节屈伸锻炼。结果:测量发现股骨髁间窝高约6~9mm,髓内钉尖端距内外髁远端水平面2cm为安全距离,不会损伤髌股关节面。11例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愈合良好,愈合时间平均5.7个月,下肢功能恢复优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1.8%。结论:顺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中段双骨折具有固定范围广且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但也有远端锁钉置入困难之缺点。  相似文献   

10.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与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进行临床生物力学分析。方法:1998年5月至2002年5月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65例,分别采用静力型股骨交锁钉内固定29例,动力钉内固定29例,重建钉固定18例,逆行钉固定9例;胫骨骨折47例,采用静力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肱骨干骨折15例,采用肱骨分叉式交锁髓内钉固定。扩髓:股骨47例,胫骨36例,肱骨10例。结果:本组127例中,骨折愈合125例;膝、踝、肩、肘关节完全恢复正常121例。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效果良好。最好选择与骨骼弯曲半径相匹配直径较大的钛髓内钉。术中扩髓与不扩髓各有优缺点。静力型交锁钉可在6~8周内改为动力固定来刺激骨折愈合。交锁髓内钉固定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的手术要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5年10月23例顺行肱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1年3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2.4个月。所有关节活动度均可。结论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中段或中上段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良设计股骨带锁髓内钉钉尾扩孔器,降低股骨髓内钉内固定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方法本课题组于2007年逐步改进股骨带锁髓内钉钉尾扩孔器的设计,于2008年申请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间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21例,平均随访16个月。结果术中应用获得专利的带有限深套管的髓内钉钉尾扩孔器,所有21例手术都顺利完成,手术时间缩短至45~55min,平均为48min。随访5~22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患者均达到临床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最短4个月,最长7个月,平均6个月。无一例在术中及随访期间发生因钉尾扩孔不理想及髓内钉位置偏移而导致的术中医源性骨折、髓内钉钉插入困难、术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通过新型股骨带锁髓内钉钉尾扩孔器装置的改良可以提高手术效率,使手术操作简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肱骨骨折的治疗到目前仍未形成一个固定的、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统一的治疗模式,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时机等一直存在分歧。 目的:分析肱骨骨折的病理解剖、愈合过程及损伤分型,探讨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及时机。 方法:治疗复杂肱骨骨折的目的是恢复必要的功能或解剖位,达到稳定置入固定,能早期功能锻炼。收集髓内钉置入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的相关文献,找出治疗对象相似、疗效评价标准相同的病例进行比较研究。为肱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结果与结论:肱骨骨折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严格评估骨折类型、骨质质量及选择适合的髓内钉对于肱骨骨折治疗预后很重要。了解髓内钉的类型和置入固定方式,认识不同种类髓内钉置入治疗肱骨骨折的价值,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髓内钉置入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可在治疗肱骨骨折时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郭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6):4936-4940
背景:目前,对管状骨骨折的内固定多采用髓内钉固定和钢板固定两种方式。交锁髓内钉以其适应证广、创伤小、固定牢等优点已经成为治疗长骨干骨折的金标准。 目的:比较微创锁定钢板、可膨胀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针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 方法:6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分别采用微创钢板、可膨胀髓内钉及交锁髓内针内固定,3组均采用常规内固定入路,比较3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 结果与结论:3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内固定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是各有不同。结果表明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肱骨干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在治疗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和损伤的程度合理选择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探究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和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后愈合的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分为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组(n=45)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n=45),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组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8.41±13.74)min、(86.79±15.5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08.1±12.7)mL,(159.5±27.9)mL;住院时间分别为(18.14±2.57)天、(22.28±2.35)天(P0.05);骨折愈合时间为(20.15±2.47)周、(24.02±3.31)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3/45),26.7%(12/45)(P0.05)。结论胫骨专家型髓内钉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相比,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6.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症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利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52例,均采用开放复位,静力型固定,随访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结果 52例均获得骨折愈合,愈合时间为5-12个月,平均8个月,其中,髓内钉断裂1例,锁钉断裂1例,胫骨上段后壁骨折1例,骨折成角畸形2例,锁钉过长引起疼痛1例,锁钉误穿2例,根据Johner Wruh评分标准,优43例,良4例,中3例,差2例。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可靠,但因操作技术原因,会产生一些并发症,在基层医院应用中,应注意提高操作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利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112例,随访6个月--2年,平均18个月.结果:107例获得骨愈合(其中延迟愈合12例),愈合时间为3--12个月,平均5个月;5例不愈合.Klemn评分标淮优64例,良41例,中5例,差2例.并发症21例:锁钉断裂7例,感染4例,远端锁钉打偏3例,断钉3例(合并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2例,骨质劈裂2例.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疗效可取,因操作技术原因发生并发症,应注意提高操作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治疗高龄Neer二部分及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2016年6月,31例高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治疗,年龄75~90岁,平均81岁,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1例,三部分骨折10例,手术方法均采用肩峰前外侧切口,长度约6 cm左右,有限切开复位后行锁定型髓内短钉固定,手术时间平均70分钟,术中出血80 m L~100 m L,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本组31例手术患者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平均8个月,随访内容包括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0周,平均8周,未发生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及内固定松动。并发症:肩峰撞击综合征3例(2例螺钉尾端位置偏高,1例大结节术后再移位),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本组病例,优8例,良18例,可4例,差1例,全组优良率83%。结论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治疗Neer二部分及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高龄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内固定可靠及手术时间短等优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背景: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骨科设计的肱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多方面均优于现有国内外设计的带锁髓内钉,但顺行旋入式髓内钉与传统带锁髓内钉普遍存在肩袖损伤和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而逆行旋入式髓内钉则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 目的:根据初期设计的逆行旋入钉存在的问题,结合肱骨解剖特点和临床实践,进行改进与完善工作,力图从根本上解决原逆行旋入钉髓内固定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利于进一步临床应用与推广。 方法:根据肱骨的解剖学特点,利用肱骨尸体标本进行相关生物力学测试。并应用改良后的逆行旋入钉治疗73例肱骨骨折患者,观察旋入钉与原型钉在抗轴向压缩、抗拉伸、抗扭转、抗弯曲方面的不同之处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和纳入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改进后旋入钉在抗轴向压缩、抗拉伸、抗扭转、抗弯曲4个方面均优于原型钉,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患者随访3~48个月,均愈合良好,置入后无感染、金属断裂、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提示,改进型逆行旋入钉生物力学测试更合理,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PHILOS锁定钢板和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因肱骨近端骨折于本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97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HILOS组(n=150)和髓内钉组(n=147),收集患者手术时长,住院总时长,平均切口长度,术中输血率,术后6h、1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