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鑫波 《中国药业》2003,12(7):51-51
目的:优选银杏口服液生产工艺条件。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及比较澄明度。结果:原料不粉碎,浸溃过夜,用85%乙醇提取2次,每次1h为宜。结论:此工艺条件可提高得率。  相似文献   

2.
银杏叶口服液最优工艺条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口服液中含量及成品澄明为比较依据,选择生产中原料粉碎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水稀释时的稠膏浓度等最优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4.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对乙酰氢基酚口服液并临床应用。方法;探索聚乙二醇助溶工艺,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的含量。结果:制定了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工艺和质量标准,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结论: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工艺成熟、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制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并临床应用。方法 :探索聚乙二醇助溶工艺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的含量。结果 :制定了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工艺和质量标准 ,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结论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工艺成熟、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活血通络口服液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光强4000lx连续照射及经典恒温加速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总黄酮苷含量。结果:照射240h,本制剂外观颜色,pH值,澄明度均明显改变,含量下降<5%,在25℃可贮存36个月,pH值为6.0-7.5澄明度较好,结论:活血通络口服液的稳定性与温度,光照,pH值等有关,宜避光,密闭,阴凉处贮存。  相似文献   

7.
米慧婷 《中国药业》2001,10(9):44-44
报道了益母草口服液的提取,配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的测定,本品工艺稳定,质控方法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配制复方银杏叶口服液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以银杏叶提取物、人参浸膏、五味子提取物等组方制成复方银杏叶口服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总黄酮醇苷;选择174例冠心病患者,采取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复方银杏叶口服液组)84例,对照组(银杏叶口服液组)90例。结果:本品1mL含银杏总黄酮醇苷不得少于3.6mg;治疗两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2%和81.11%(P〈0.05)。结论:复方银杏叶口服液配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易行、质量可控;加用复方银杏叶口服液治疗冠心病疗效明显优于加用银杏叶口服液。  相似文献   

9.
骨折口服液的研制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骨折后筋脉势必同时受伤.脉络受伤,气血离经妄行,致血瘀气滞.血不活则瘀不去,瘀积不散则为肿、为痛.气血不通则不能充养筋骨,致使骨不能接.治宜先去恶瘀,使气血流通,受伤筋骨得以充养,为骨折断端及早生长接续创造条件.我院采用中医治病特点,在治病基础上辩证论治,抓住本病主要病机,立活血去瘀续骨治则,经多次筛选研制成骨折口服液,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复方银杏叶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复方银杏叶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填充剂: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甲醇-0.4%磷酸(50∶50);检测波长:360nm;流速:1.0mL/min。供试品经盐酸水解法前处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总黄酮醇苷。结果槲皮素(Q)、山柰素(K)、异鼠李素(I)进样量分别在0.06~0.60、0.06~0.60、0.04~0.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43.75X-34.30、r=0.9998;Y=43.96X-18.66、r=0.9998;Y=41.67X-35.72、r=0.9999;峰面积RSD(n=5)分别为1.54%、1.85%、1.6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9%、99.38%、98.90%。结论本方法重现性好,敏感度高,可以作为复方银杏叶口服液的经验性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谢敏  陈维平 《中国药师》1999,2(3):146-14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及其提取物(EGB)中银杏总黄酮的含量。以甲醇-0.4%磷酸溶液(1:1)为流动相,并用磷酸调pH2.5,流速1.0ml·min~(-1),进样体积10μl,检测波长368nm,柱温:25℃。样品水解后的三种主要甙元槲皮素、山萘酚和异鼠李素分离较好。该法简便、重现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2.
王永刚  李守信  向兰 《齐鲁药事》2010,29(7):425-427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采用闪式硅胶柱层析分离法,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洗脱并跟踪检测,筛选出能有效分离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银杏黄酮和萜类内酯的洗脱剂及用量。结果此方法可以很好地将银杏黄酮和萜类内酯分离,并且分离过程含量损失极小。结论此方法为银杏黄酮和萜类内酯的进一步单独纯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拟脑梗死模型,观察银杏叶总黄酮预处理对小鼠脑梗死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脑缺血再灌注方法制备拟脑梗死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用药组(高、中、低3个剂量组)。用药组腹腔注射银杏叶总黄酮注射液,模型组和对照组在同一时间给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末次给药2h后进行脑缺血再灌注手术。最后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取脑组织做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可造成小鼠脑梗死,同时使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给予银杏叶总黄酮预处理后,可提高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银杏叶总黄酮对小鼠脑梗死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银杏叶总黄酮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我院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各科室使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发生ADR主要累及皮肤、神经及消化系统。结论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应引起重视,做到辩证和个体化给药,尽量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渴消灵口服液,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芪、黄精和何首乌3味药材.结果 黄芪、黄精和何首乌的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重现性好.结论 渴消灵口服液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6.
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及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以探讨其今后的发展,我国拥有丰富的银杏资源,并有传统的中医药经验,应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在资源合理配置及生产与质量控制方法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强的松联合金纳多治疗爆震性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  窦钟琦 《天津药学》2010,22(4):37-39
目的:探讨强的松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金纳多)治疗爆震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已确诊的爆震性聋患者5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6例和强的松组24例,联合治疗组给予金纳多静脉点滴和强的松口服治疗;强的松组仅给予强的松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纯音听阈和ABR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纯音听阈和ABR波V反应阈显著降低(P〈0.05),但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强的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的松联合金纳多治疗爆震性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强的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述各种可用于口服液体制剂的掩味技术及目前中药口服液体制剂掩味技术的研究现状。方法:查阅近十几年来的中外文献期刊和各国专利,对各种口服液体制剂的掩味技术进行了分类总结。结果:以适当的方法对中药口服液体制剂进行了初步的掩味研究,使该种剂型掩味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结论:人们对药物的掩味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应该开发更为有效的掩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氯雷他定口服溶液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氯雷他定为主药制备口服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主药含量,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氯雷他定检测浓度在60~16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04%(RSD=0.548%,n=9)。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银杏叶中特征性成分总黄酮醇苷的快速含量分析方法,比较不同的采集地总黄酮醇苷含量差异。方法采用Alltima C18色谱柱(5μm,4.6×150m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50∶50);检测波长为36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结果Q在0.06~0.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K在0.06~0.0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I在0.04~0.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n=6),RSD为1.22%,银杏总黄酮醇苷的含量为0.4857%~0.8869%。结论不同产地银杏叶中总黄酮醇苷含量差异较大,该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为银杏叶质量评价提供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