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凶险的疾病之一,尽管近40年来急性胰腺炎在诊断、治疗监护等各方面均有进步,但病死率仍高达5%~15%。急性胰腺炎病人在发病1周内多死于休克、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而发病1周后,感染则成为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丰要死亡原因。8%~10%的急性胰腺炎病人发生感染,坏死性胰腺炎病人感染的发生率则达40%15。在这些病人中,80%以上死亡是感染造成的,合并胰腺感染病人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菌性炎症的病人。  相似文献   

2.
文中报告了我科自1990年1月至1992年12月收治的12岁以下小儿烧伤,经院外湿润烧伤膏治疗后发生侵袭性全身感染,多脏器并发症及严重电解质紊乱而转入我科的21例危重病例。年龄1~5岁,烧伤总面积5%~30%(平均16.0%±5.8%),均发生二个系统以上并发症和电解质紊乱。21例中,死亡4例。我们认为使用湿润烧伤膏后造成的创面严重感染是导致多脏器损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慎重使用湿润烧伤膏。  相似文献   

3.
外科脓毒症诊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伤、烧伤、重症腹内感染、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外科危重病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尽管新型抗生素不断涌现和ICU的不断进展,脓毒症的病死率仍然高达30%~50%.据报道,美国每年有75万脓毒症患者发病,其中22.5万人死亡,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脑和脊髓损伤病人的评估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外伤1.病理生理 脑外伤是造成各年龄段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据报道,美国每年所发生的15万例与外伤有关的死亡人数中一半是脑外伤,也是造成45岁以下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许多脑外伤存活者都留有严重的伤残,每年约有500个幸存者出现癫痫、2000例长期处在植物性生存状态。多达75%的脑外伤病人同时伴有其他各器官系统的严重复合伤。休克、低氧血症和高颅压是造成脑外伤死亡的常见原因。认知和早期处理这些生理紊乱可避免死亡和争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仍然是严重烧伤、创伤、休克、感染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最新统计,美国每年约有75万人发生脓毒症,超过22.5万人因此而死亡.每年全球有超过1800万严重脓毒症病例,且患者数目每年以1.5%速度递增,地球上每天大约有1400人死于该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巨噬细胞在烧伤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染和炎症反应是烧伤过程中重要的病理变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创伤或烧伤患者因体表生理防御屏障功能损害以及创伤、烧伤本身造成的应激反应 ,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是导致细菌侵入、繁衍、增殖 ,引起全身性感染最终因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4] 。换言之 ,创伤后引起的较高死亡率与感染密切相关。炎症是白细胞、血浆蛋白在感染部位的聚集和激活 ;炎症反应也是一把双刃剑 ,适度的炎症可以动员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 ,有利于控制感染保护宿主 ,但失控的、过强的炎症反应则会导致组织损伤疾病[5] 。巨噬细胞指单核吞噬细胞…  相似文献   

7.
文中报告了我科自1990年1月至1992年12月收治的12岁以下小儿烧伤,经院外湿润烧伤膏治疗后发生侵袭性全身感染,多脏器并发症及严重电解质紊乱而转入我科的21例危重病例。年龄1~5岁,烧伤总面积5%~30%(平均16.0%±5.8%),均发生二个系统以上并发症和电解质紊乱。21例中,死亡4例。我们认为使用湿润烧伤膏后造成的创面严重感染是导致多脏器损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慎重使用湿润烧伤膏。  相似文献   

8.
细菌移位与外科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脓毒症是严重创伤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在部分病例中却找不到原发感染灶。目前认为肠道细菌移位可能是一个原因。本文阐述了细菌移位的概念、机理以及细菌移位与失血性休克、烧伤、肠梗阻、梗阻性黄疸等常见外科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是创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抗菌疗法有了很大改进,但由于创伤(包括严重烧伤)损害宿主的防御功能,使早期休克后生存的病人最后常常死于机会致病菌的感染。临床和实验证明,烧伤后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和细胞内杀菌功能受到影响,同时特异性免疫,尤其是细胞介导免疫也受到抑制。因此烧伤后同种皮肤移植存活时间延长,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迟发皮肤超敏反应、细胞毒淋巴细胞的产生和活性均有  相似文献   

10.
在发展中国家病人死亡原因中创伤占第5位,居缺血性心脏病、癌症、卒中、呼吸疾病之后,在45岁以下病人死亡原因中意外的多发性创伤占首位。多发性创伤临床预后一直很差,50%病人在几分钟内即告死亡,30%伤后4小时死于不可逆的休克和伴有严重缺氧的呼吸困难,20%初期存活者经相应手术和ICU治疗后获得完全恢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正腹腔感染是除腹腔出血外,腹部创伤致死的另一重要原因,也是腹部创伤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3]。腹部创伤合并腹腔感染主要来源于空腔脏器的穿孔或破裂,其内容物进入腹腔内引起腹膜炎或腹腔脓肿,严重者甚至导致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继而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最终导致死亡[4]。早期、准确的诊断和后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腹部创伤合并腹腔感染病人预后良好的决定因素[5]。本文对腹部创伤  相似文献   

12.
脓毒症及由此所引起的MOF和死亡是创伤、烧伤及大手术后的重要问题。创伤病人晚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脓毒症,约占70~80%。尽管使用抗生素,感染性并发症依然很高。菌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发生和发展主要与内毒素的释放有关。应用结合内毒素的单克隆  相似文献   

13.
严重创伤(包括烧伤)后出现的高代谢反应和免疫抑制是导致感染,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生化研究表明,这类病人在伤后有大量环氧化物,包括前列腺素E的产生。本文观察前列腺素合成阻滞剂布洛芬(Ib)对烧伤后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取成年大鼠190只。制成30%Ⅲ度烧伤。代谢研究(70只)分对照和烧伤组,后者又根据伤后有否感染、是否应用Ib及用量的不同,再分为若干亚组,在伤后72小时测定代谢率、血清转铁蛋白、C_3及IgG。感染研究(120只)分为两组,即伤后创面立即涂敷细菌,或伤后24小时涂敷细菌,并根据是否应用Ib及用量的不同再分为若干亚组。观察28天,测定绝对生存率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抢救和复苏技术的改进以及重点监护的推广应用,危重病人的治愈率显著提高,但是多器官衰竭(MOF)仍然是目前危重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感染或创伤后MOF的发生率约7%Fry报道143例消化道手术和妇科手术后因并发腹腔脓肿而引起MOF的竟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3911例烧伤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索了1983年1月~1992年12月收治的3911例烧伤病人的病历资料,对一般情况、年龄分布、致伤原因、烧伤面积、复合伤、常见并发症、休克发生率、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132例死亡病人中,91.7%有吸入伤、内脏并发症和全身性感染。提示吸入伤、内脏并发症和全身性感染仍是烧伤病人的三大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严重创伤和感染后常见的并发症,美国每年有10万人发生ARDS,其中20~50%死亡。目前,ARDS的预防与治疗进展缓慢,这可能与其发病原因的复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检索了1983年1月~1992年12月收治的3911例烧伤病人的病历资料,对一般情况、年龄分布、致伤原因、烧伤面积、复合伤、常见并发症、休克发生率、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132例死亡病人中,91.7%有吸入伤、内脏并发症和全身性感染。提示吸入伤、内脏并发症和全身性感染仍是烧伤病人的三大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8.
需要重点监护的病人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对于严重受伤的病人,判定许多重要结果能力有限。本研究,测定从危重创伤病人支气管肺泡灌洗中得到的细胞P38激活状态,试图识别可能发展成为MODS病人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9.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周细菌感染的手术时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死亡往往可以归为早期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后期的胰腺、胰周的严重感染,随着对疾病过程的认识和重症监护的发展,相当比例的病人度过了早期疾病本身导致的多器官损害,而后期感染所致的二次炎症状态造成的多器官损害则凸显,目前约半数以上的死亡原因与感染有关。因此,重视胰周感染的防治是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治愈率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20.
骨折合并多发伤病人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45岁以下人群中,创伤是死亡的首位原因。整个人群中则为第三位死亡原因,据统计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5万人。每年还有40万人因创伤致永久性伤残。美国社会为此设立的机构和消耗的物资,每年花费超过500亿美元。过去25年中,严重创伤病人的治疗已经取得巨大进步。大量输液治疗循环衰竭的作用在六十年代末已有足够的认识;血气分析和呼气终末正压通气的普遍使用,明显提高了创伤病人的存活率。1969年Dudrick等人倡导了静脉内高营养技术,认为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