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内容物经食管、口腔吐出的一种病证.古代医家认为呕吐有别,谓有物有声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无物有声为干呕.但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并称为呕吐.  相似文献   

2.
呕吐为临床常见症状,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在中医诊断学上属于胃失和降而胃气上逆的病位特征表现。根据《灵枢·经脉》中呕吐见于足太阴脾经而非足阳明胃经的论述,对“呕吐在脾不在胃”的观点加以探讨;根据《黄帝内经》与《伤寒论》的有关论述,提出“五脏皆令呕,必当令胃呕”的理论,列述五脏致呕的病机与治法方药,总结出“呕吐不在胃,亦不离于胃”的辨治规律,揭示了中医学辨证而非辨症的核心思路。   相似文献   

3.
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主要责之于胃,查其胃无品质性病变,也非其他疾病引起而呕吐者,多称为功能性呕吐(即神经性呕吐). 祖国医学文献记载:"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  相似文献   

4.
《金匮》呕吐治法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常呕吐并称,认为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合称呕吐。干呕与呕吐虽有区别,但其发病机理均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早在《内经·举痛论》、《内经·至真要大论》就有“呕”与“呕逆”的记载,但无具体的治疗方药。《金匮》对呕吐证治疗阐发甚详,不仅提出了一些现在仍然行之有效的方剂,而且认识到呕吐有时又是人体排出胃中有害物质的保  相似文献   

5.
古人对小儿呕吐有具体分类,辨吐证和起因,予以不同方剂治疗。所谓“呕吐”有三征,即:“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乃吐征”;“无物有声谓之哕”。此乃区别呕、吐、哕等三种不同情况。从经络学上追溯,呕属阳明,气血俱病;吐属太阳,其病在血;而哕属少阳,其病在气。因此,施治宜区别虚实寒热和起因,辨证施治。 一、伤乳吐 乳食过饱,胃纳乳片运化不及,致频吐,吐物多为乳片。证为身热,面黄,肚腹膨胀。治则:减少食量,消乳安胃。处方:①香附60克,神曲(炒)、甘草(炒)、缩砂仁(炒)各15克,陈皮24克,麦芽30克(炒),共研细粉,滴冷开水为丸如粟粒大。视婴儿大小,每次服10~30粒不等,每  相似文献   

6.
彭燕芳 《中原医刊》2005,32(23):57-58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中之物从口吐出的一种病症.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并称为呕吐,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7.
生姜的镇呕吐作用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大致已有认识,仲景每将生姜或干姜用于治疗呕吐,但实际上干姜与生姜在使用上是有区别的。村井琴山在《药征续编》中说:“孙思邈曾谓无生姜可以干姜代替,然细考仲景用方,生姜主呕,干姜主治结滞之水,两者不可混用”。他还援引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呕者,有声者也,俗谓之晼;吐者,出其物者,故有干呕而无干吐”之说作解释。村井氏的本意是想纠正生姜干姜混同之误,然仅从呕与吐的字义辨正上入手似乎不能令人满意。其  相似文献   

8.
腹部外科手术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达60 %~ 70 % [1 ] 。过去常用药物预防和治疗。呕吐是指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致饮食由胃反吐出的病症 ,前人有“有声无物为呕、无声有物为吐”之说[2 ] 。胃主要受纳和腐热水谷、其气主防。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不节、劳倦过度 ,均可引起胃气上逆 ,发生呕吐[2 ]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二寸 ,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 ,八脉交会穴之一 ,通于阴维[3] 。内关穴在中医上是治疗恶心与呕吐的特效穴位。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病例 :本文 1 0 0例病例来源于我院…  相似文献   

9.
呕吐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 ,可见于多种疾病。有声无物为呕 ,有声有物为吐 ,两者常同时出现 ,故称呕吐 ,它是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 ,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恶心、干呕与呕吐。我们近 3年来 ,应用内关穴位注射疗法治疗 ,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急性胃肠炎的呕吐 ,常伴有腹痛、腹泻 ,我们在抗炎补液治疗的同时 ,给予内关穴位注射冬眠灵 2 5 m g,足三里穴位注射山莨菪碱 10 m g,均在 3~ 5 min内呕吐停止 ,腹痛消失 ,情绪趋稳定。之后腹痛、呕吐不再发作 ,给予口服药物维持治疗即可。1.2 梅尼埃病出现的头晕、恶心、…  相似文献   

10.
11 半夏干姜散 原文治干呕,吐逆,吐涎沫者.半夏、干姜等分上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煮取七合,顿服之. 方议 "干呕吐逆,吐涎沫",乃胃阳不足,寒饮内聚所致.半夏干姜散即小半夏汤以干姜易生姜,盖小半夏汤目的在于止呕散饮,故用生姜;本方证胃气虚寒,目的在于温中,故用干姜.且以浆水煮散,以加强调中止呕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报告患者女 ,9岁 ,因上腹部疼痛 3天 ,呕咖啡样物 2次于 2 0 0 1年 11月 8日入院。患儿 3天前食约 4~ 5个未成熟的新鲜柿果 ,次日出现恶心 ,呕吐 (进食则吐 ) ,曾呕出咖啡样物 2次 ,每次吐量约 5 0ml。在当地治疗无效而转入我院。病程中无发热、出冷汗和头晕眼花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安胃降逆饮的镇吐作用,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家命硫酸铜致吐模型及犬云 啡致吐模型,以观察呕吐潜伏期及呕吐频率。结果 安胃降逆饮对硫酸铜引起的家命呕吐有明显的镇吐作用,对盐酸去水吗啡引起的犬呕吐无效。结论安胃降逆饮对直接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有抑制作用,而对直接刺激中枢引起的呕吐无效。  相似文献   

13.
胃类癌一例     
<正>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5岁近半年来出现无明显诱因进食后胃区不适,未予系统诊治,近一周来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吐后症状减轻,行胃镜检查示:幽门梗阻、胃息肉,超声提示:胃壁低回声包块,性质待定。  相似文献   

14.
脾胃病属西医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它们都有相似的症状,诸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呕吐等等。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1岁6个月。因反复呕吐18个月,加重1月入院。病儿于生后10^ 天即开始呕吐,每日2次,虽多,为胃内容物及清水,有明显喷射性,不含胆汁及咖啡祥物,无黑便及面色苍白,食欲好,有饥饿感。近1个月随进食增加,呕吐加重。体格检查:T37 2℃,P110次/min,R40次/min,  相似文献   

16.
患儿男,1岁6个月。因反复呕吐18个月,加重1月入院。病儿于生后10^ 天即开始呕吐,每日2次,虽多,为胃内容物及清水,有明显喷射性,不含胆汁及咖啡祥物,无黑便及面色苍白,食欲好,有饥饿感。近1个月随进食增加,呕吐加重。体格检查:T37 2℃,P110次/min,R40次/min,  相似文献   

17.
残胃炎13例治疗体会卢受宽(江西省新建县医院内科新建330010)残胃炎是胃次全切除术后,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本文就胃部分切除术后,因上腹胞胀、疼痛、尤以餐后为甚,恶心、呕吐、吐胃内容物或胆汁性液体,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残胃炎的治疗观察,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8.
蒋凯在临证治疗脾胃病时,对"胃以降为补"理论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与见地。其治疗脾胃病主要从降胃、疏肝、通便三个方面着手。临床胃痛、胃胀等胃部不适病证,蒋氏常用降胃之法,此即"六腑以通为用""胃以降为顺""胃以降为补"之理。脾胃病在治脾胃的同时,必须辅以疏肝,"治肝可以安胃"。攻下法机理之一是使邪通过肠道排出,是直接祛邪之法,机理之二是宣畅脏腑经络之气,使气血津液的升降出入运动得以恢复正常,郁滞不通的病理变化得以逆转。  相似文献   

19.
刘廷奇  徐辉 《吉林医学》1996,17(3):179-179
胃十二指肠巨大毛粪石并幽门梗阻1例报告刘廷奇,徐辉,辛志泳(辽源矿务局总医院136200)病历摘要:患儿,女,14岁,上腹部胀满不适10余年并有间歇不规律的疼痛。近5个月经常呕吐,吐物为不消化食物,食欲不振,消瘦明显。发现上腹部手拳大的包块来本院就诊...  相似文献   

20.
彭永华、女、11岁。面色苍白、神志清楚,身体消瘦、呼吸细微唇微红、剧烈呕吐巳四十余天不止、不论在食前食后均呕吐。所吐物或饮食或水,或乾呕,每日呕吐数十次不等,有几次曾吐蛔虫。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心作烦悸、睡眠不安,微汗不寐,奇渴喜冷饮,胸腹作胀满。噫气。小便长色黄,大便秘结约4~5日一次。舌胎微黄。脉象中候缓,沉微数有力,跌阳脉浮而涩。小儿科诊断为顽固性呕吐。用鲁米那、维他命BC等治疗。据患者家属称:患孩过去身体尚健,在未呕之前曾患发烧十余日,烧解即呕吐。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