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医学生沟通技能课程的设置探讨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沟通技能是医学生未来医学实践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为适应全球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沟通技能课程不能局限于医学沟通技能的教学,应拓展到医学生普通沟通技能的培养,这要求在沟通技能课程设置时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课教学的学时分配、教学方法、师资以及教材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玉华  郝婷  陈立章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1989-1992
目的 了解国内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本科生(定向生)培养的现状,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推进农村地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分别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选取了开展定向生培养的19所医学院校为研究对象,其中东部地区4所,中部地区6所,西部地区9所。于2016年4—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定向生培养课程结构、全科医学类课程开设情况、培养模式、实践课程开设情况。19份问卷均填写完整。结果 19所医学院校定向生培养课程总学时为2 748~3 736学时,平均3 259.84学时;理论与实践课程学时比例为1∶0.80~1∶0.21,平均为1∶0.43。其中公共基础与人文通识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课程平均1 051.32、919.79、1 031.37、257.37学时,分别占总学时的32.25%、28.22%、31.64%、7.90%。19所医学院校定向生全科医学类课程开设门数为0~4门;全科医学类课程学时为0~168学时,平均80.32学时;全科医学类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0~5.14%,平均2.46%;全科医学类课程学分为0~9学分,平均4.66学分。19所医学院校中,11所院校采取的定向生培养模式为“4+1”模式,8所院校采取的定向生培养模式为“3.5+1.5”模式。开设整合实验课程、医学导论课、临床技能训练、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实习、社区实习、社会实践的院校分别为16、8、10、19、19、4、13、2所。结论 目前国内高校农村定向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尚不完善,全科医学类课程开展较少、学时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3.
五年制农村定向本科医生班(简称农医班)的教学计划是在使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突出对医学生服务农村的临床能力的培养.基础课程学习2年,临床课程学习3年,课程总门数为51门,总课时数为3541学时,比普通班多96学时,临床教学课时增加311学时,临床实习增加13周.本教学计划的实施,对于培养农村县级医院的医生来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五年制农村定向本科医生班 (简称农医班 )的教学计划是在使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 ,突出对医学生服务农村的临床能力的培养。基础课程学习 2年 ,临床课程学习 3年 ,课程总门数为 5 1门 ,总课时数为 35 4 1学时 ,比普通班多 96学时 ,临床教学课时增加 311学时 ,临床实习增加 13周。本教学计划的实施 ,对于培养农村县级医院的医生来说 ,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五年制乡镇及社区定向本科临床医学班在保证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突出了对医学生服务乡镇及社区临床医学能力的培养,课程总门数65门,总学时数3 804学时,比非定向班多5门课程,增加60学时,临床实习由50周增加至70周,这对于乡镇卫生院及社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起点和重要阶段.课程设置和课程衔接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点.为此,我们就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部承担的各门课程学时安排与省内外10余所医学院校进行了调查比较,从精简学时、减少重复、增设选修课入手,对医学基础各学科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衔接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进行了调整,对学科间重复的内容进行了合并、删减,增加了人文科学和现代医学进展的课程,五个学期的总学时由2682学时减为2208学时,周学时从原来的29学时降为25学时以下,优化了基础教学阶段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7.
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起点和重要阶段。课程设置和课程衔接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点。为此,我们就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部承担的各门课程学时安排与省内外10余所医学院校进行了调查比较,从精简学时、减少重复、增设选修课入手,对医学基础各学科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衔接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进行了调整,对学科间重复的内容进行了合并、删减,增加了人文科学和现代医学进展的课程,五个学期的总学时由2682学时减为2208学时,周学时从原来的29学时降为25学时以下,优化了基础教学阶段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8.
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起点和重要阶段,课程设置和课程衔接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点,为此,我们就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部承担的各门课程学时安排与省内外10余所同类兄弟医学院校进行了调查比较;从精简学时,减少重复,增设选修课入手,对医学基础各学科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衔接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进行了调整,对学科间重复的内容进行了合并,删减,增加了人文科学和现代医学进展的课程,五个学期的总学时由2682学时减为2212学时,周学时从原来的29学时降为25学时以下,优化了基础教学阶段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9.
护理教育中提高护生综合素质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思想认识偏差,课程设置重理轻文,学时安排比例失当,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加之教学手段单调,测评缺乏科学,绝大多数高护专业存在重视专业知识技能,忽视了综合素质人文精神。本文提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综合型护理人才应围绕增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设置课程,强化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建立科学测评体系。  相似文献   

10.
杨红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8):122-123
药学专业课程教学突出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讲授,重点培养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第一课堂教学存在学时有限、课程知识结构单一、多学科综合应用性差、缺乏挑战性等缺点,不能实现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部分素质较好、能力较高的学生存在“吃不饱”的现象。有效地结合各专业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课余时间,在学生中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医学院校实施学分制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学分制的基本特点,结合宁夏医学院学分制实行的情况,分析了医学教育进行学分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总学时过高,限制了选修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系统性限制了学生自由选择修读课程;实践环节控制成为难点等。解决办法有保证各专业基本要求、保证实践环节、保证人文素质课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实践继续护理教育网络信息科学管理。方法基于IC卡技术并采用局域网或客户端方式,依据继续护理教育学分管理内容,经组卷系统、统计系统和管理系统提供训练平台并对授试对象实施考核。结果继续护理教育网络管理系统应用前后比较,学分审核、查询、考核统计时间明显缩短,学分录入准确率、学分考核合格率大幅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继续护理教育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促进了继续护理教育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推行和完善医学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科生导师制是学分制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作为高校育人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分制的完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阐明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在高校的教书育人、因材施教方面的重要性,指出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乡镇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琦  马维红 《重庆医学》2012,41(8):779-780,783
目的了解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对继续医学教育的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桂林市乡镇全科医生进行调查。结果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中,69.05%为了提高业务水平,45.23%为了提高理论水平,24.60%为了获得学历或证书,15.87%为了完成任务,2.38%为了晋升职称;培训形式多样,选择脱产学习者占50.00%,进修学习者占33.33%,专题培训者占20.00%,函授学习者占13.49%,继续学分教育者占11.90%,学术会议者占4.76%,自学网络培训者占3.97%。结论建立合理的继续医学教育机制,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开展继续教育,有利于提高乡镇全科医生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中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向与目标,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调统一的教育模式,包括学分制管理、多元教学方法、本科生导师制等,提出应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和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重庆医科大学于2018年与英国邓迪大学探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4+1”本硕融合培养模式,从教育模式、课程对接与学分互认、合同签订与宣传、过程考核与管理、学位授予等多方面进行探讨。该项目于2019年正式签约,同年低年级学生参加“邓迪大学暑期夏令营”项目,2020年高年级学生正式进入该融合培养项目。通过第一批学生的反馈来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4+1”本硕融合培养模式能够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有利于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注入强劲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天津医科大学在2012年新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化模块,该模块采取课内课程和课外科研、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内课程是指将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化,即将《早期接触临床实践训练》列为必修课程,注重学生医学职业道德与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健康促进与预防医学意识培养,加强其临床思维、临床科研能力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课外部分主要以“创新学分”项目设立为指导,将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化,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全面化。全方位锻炼学生的组织计划、沟通协调、文字表达以及科学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毕业学员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评价和建议,为今后培训工作的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毕业学员进行调查。结果共183名毕业学员中,剔除失访及本院工作人员共15人,调查表发放总数为168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回收率98%。165人中,将近2/3的学员是在单位指派的同时抱着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层次的目的前来参加培训的;对培训的期望程度高和很高者占85%,培训结束后个人期望全部达到和大部分达到者占56%。超过68%的学员认为中山医院的培训特色是临床实践锻炼临床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以及培训提高了大家的理论水平。超过半数以上的学员认为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临床轮转带教老师水平高、管理严格是培训的优点。超过84%的学员认为接受培训之后在技能、知识和理念方面收获很大或较大。对中山全科培训计划的总体评价是很好和较好的学员占74%。48%的学员认为培训缺点是社区轮转的社区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此外缺点还包括部分专科带教老师对学员要求较低,部分理论课内容与社区实际脱节等;认为培训计划最需要改进的是实践安排、缩短规范化培训的总时间、增加科研方面的教学内容等。结论中山医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得到肯定,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善,以利于今后更加合理规范地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调整学分结构,加大I类学分比重”“针对不同对象,确定学分结构”“不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侧重点和学分内涵”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就各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结构和学分内涵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