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和频域指标分析,并与正常人对照;根据射血分数降低程度,将26例患者分成两个亚组,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对照。结果发现:扩张型心肌病组HRV时域指标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相邻的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频域指标低频(LF)和高频(HF)值均明显降低(P<0.01),低频/高频(LF/HF)明显升高(P<0.01)。两个亚组比较,射血分数(EF)显著减低组HRV时域指标SDNN、rMSSD和pNN50均显著低于EF轻度减低组(P<0.001、P<0.01、P<0.05)。频域指标HF成份明显减低(P<0.01);HF减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LF/HF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脏迷走神经活性显著降低,同时伴交感神经活性降低,但迷走神经活性降低更为明显。提示植物神经系统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有一定作用;扩张型心肌病随心衰的加重,HRV指标进一步减低。  相似文献   

2.
发作性心肌缺血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24h动态心电图为检测手段,对有无发作性心肌缺血者各40例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以24h正常R-R的标准差(S)0~50ms,51~100ms和>100ms所占全部记录时间的百分率(Ps0~50、Ps51~100和Ps>100)为评价HRV的指标.结果:有发作性心肌缺血组的Ps0~50、Ps51~100和Ps>100分别为6.57±3.72、37.44±12.38和56.21±15.48,无发作性心肌缺血组分别为4.72±3.51、29.89±14.95和65.32±18.01,两组间各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前者的HRV明显低于后者.提示,心肌缺血可造成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HRV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主神经张力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我们对CHF患者有或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CHF患者与正常组各项心率变异(HRV)时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HF组的HRV降低,其HRV各项指标与患者的LVEF不存在直线相关,死亡者的SDRR、SDANN明显低于存活者(P<0.001);CHF有NSVT者与无VT者HRV差异无显著性(P>0.05)。作者认为HRV低表示自主神经张力失衡,容易导致猝死。在预测CHF患者预后时,HRV优于LVEF和NSVT;HRV时域指标SDRR、SDANN敏感性优于PNN50。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Holter,测定40~49,50~59,60~69以及70岁以上4个年龄段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并与相应年龄的对照组进行比较,指标为时域法的24h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结果:缺血组与对照组各年龄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41.52±28.92msVS93.72±27.54ms;132.42±27.63msVS93.19±33.18ms;121.84±27.87msVS74.50±24.01ms;110.31±23.96msVS63.93±23.73ms,P均<0.01;对照组及缺血组的HRV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组内比较,P均<0.01),呈完全负相关(r(对照组)=-0.95,r(缺血组)=-0.98)。随访发现缺血组中HRV≤50ms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SCD)9例和室性心动过速1例;>50ms者发生SCD2例。  相似文献   

5.
采用心率变异性(HRV)自回归(AR)和快速傅立叶转换(FFT)两种频域法对比分析50例冠心病病人和50例正常人HRV的昼夜变化及心肌缺血时与无缺血时的HRV变化,并对两种频域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HRV呈昼夜变化,白天以低频成分(LF,代表交感神经活性)占优势,夜间以高频成分(HF,反映迷走神经活性)占优势;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的HRV昼夜变化减少(AR法,LF/HF:冠心病组为2.2±0.9VS0.8±1.1,对照组为2.4±1.2VS0.3±0.8,P<0.05),清晨自主神经调节发生突然变化,即由迷走神经兴奋转为交感神经兴奋;劳累型心绞痛病人心肌缺血时LF增高(163±132ms2VS247±162ms2,P<0.05),HF减少(75±21ms2VS57±11ms2,P<0.05),心肌缺血次数与LF呈正相关(r=0.67).上午6~10时心肌缺血发生最多。两种能谱估计法呈高度正相关(r=0.98)。提示:劳累型心绞痛的发作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迷走神经张力减弱有关;清晨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突然变化可起板机作用,使此时心肌缺血的发生频度增高。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群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1004例正常人分三个年龄组进行短程(5min)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时域法的参数为平均心率标准差(HRSD),连续5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异≥50ms的百分数(PNN_(50));频域法的参数为极低频(VLF)、低频(LF)、高频(HF)成分,总功率(TP)及LF/HF比值。各指标间做相关分析。结果:45岁以上组HRSD、SDANN、rMSSD、PNN_(50)、VLF、LF、HF、TP均低于45岁以下两组(P<0.05或<0.01)。SDANN、rMSSD、PNN_(50)与HF呈高度正相关(r>0.70,P<0.0001),其中以SDANN、PNN_(50)相关更好(r>0.75,P<0.001),SDANN、rMSSD、PNN_(50)间高度相关(r>0.80,P<0.0001)。不同性别HRV各参数相比无显著差异。提示:HRV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以迷走神经张力下降为主;各指标中以SDANN、rMSSD、PNN_(50)、HF能更好地反映迷走神经张力变化。  相似文献   

7.
应用动态心电图仪,定量观察了30例健康老年人和35例健康青年人的心率变异性(HRV)。结果显示:健康老年人的R-R间期、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D)、相邻心搏的R-R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心搏总数的百分比(%RR50)、低频能谱密度(LFPSD)、高频能谱密度(HFRSD)、白昼均明显低于夜间(P<0.05)。青年组和老年组一样,也存在着显著昼夜变化规律(P<0.001)。健康老年人与健康青年人的心率变异高峰时间均在清晨3:00~5:00。HRV各项指标除R-R间期外,老年人均明显低于青年人(P<0.001)。提示:健康老年人的HRV呈一定规律的昼夜节律和随增龄下降以及低频与高频能谱密度的比值(LF/HF)随增龄而增加(P<0.001)的特点,讨论了发现该特点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25例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地高辛治疗前后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及心率变异(HRV)。结果显示:NE基础值与HRV时域指标基础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或<0.01)。地高辛治疗前后的NE相比(291±80pg/mlvs213±82pg/ml),P<0.001。24小时平均RR间期及24小时正常RR间期标准差由治疗前的727±123ms及67.7±21.8ms分别增加至777±122ms及87.2±29.2ms(P均<0.05);24小时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小时正常相邻RR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心搏数所占百分比(PNN50)及高频(HF)由治疗前的36.3±30.6ms、5.3±5.5%及37.1±21.2ms2分别增加至56.1±43.7ms、10.8±10.6%及79.9±58.2ms2(P值<0.05至<0.01);低频(LF)由治疗前的118.9±133.2ms2增加至171.2±172.8ms2(P<0.005);NE下降幅度与时域指标增加幅度均呈正相关。HRV多数时域指标增加幅度及其绝对值与血清地高辛浓度呈正相关,以RMSSD和PNN50尤为显著(P?  相似文献   

9.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2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17例心功能代偿的心血管病患者(心功代偿组)和42例正常人(正常组)的心率变异(HRV)时域指标。连续记录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通过计算机人为确认窦性心搏后,由计算机自动算出各HRV指标。结果显示心功能代偿组24小时窦性R-R间期标准差、5分钟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和5分钟窦性R-R标准差的均值均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0.05和0.05),R-R连续差异平方根和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虽低于正常组,但无显著差别(P>0.05);心衰组的上述各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01);心衰组和心功代偿组相比,前3个参数均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01),后2个参数有下降但不显著(P>0.05)。将心衰组分为Ⅲ度(n=10)和Ⅱ度心衰(n=16)两个亚组,结果发现心衰Ⅲ度组的上述各指标明显低于Ⅱ度组(P<0.001~0.05)。提示部分心血管病患者在心功代偿期时自主神经的平衡已受到损害,当出现心衰时交感活性进一步增强,迷走张力下降。HRV时域指标可作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的参数,其对心衰患者生存率的预后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应用长程心电图分析系统对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入院后第2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RTCA)后第1,3,30日以及148例健康中、老年人(对照组)24h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HRV)分析。结果:UAP组24h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内连续5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i)、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两个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大于50ms个数占总搏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功率(LF)及高频功率(H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2.7±14.3msvs128.9±17.8ms、78.8±10.6msvs118.6±19.1ms、19.3±7.7msvs29.8±12.7ms、3.6±1.7%vs6.5±5.5%、317.2±148.3ms2vs476.5±287.3ms2,P均<0.05),而LF/HF高于对照组(3.5±1.3vs2.4±1.1,P<0.05)。PTCA术后30天UAP患者HRV逐渐恢复正常。结果提示UAP患者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下降,而以后者更明显;PTCA后HRV逐渐恢复,说明PTCA能改善UAP患者的HRV。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心率变异时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后老年患者心率变异(HRV)时域指标,了解AMI后HRV变化。方法以多单位协作方式对157例AMI后2周的老年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测HRV时域法5项指标,并与健康老年组对比分析。数据经EpiInfo(6.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①AMI患者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和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低于对照组(P<0.01),而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相邻正常R-R差值大于50ms记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虽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②AMI后HRV时域5项指标男、女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SDNN、SDANN和SDNNIn-dex在心肌梗塞各部位间无显著差异(P>0.05),RMSSD和PNN50前间壁低于下壁心肌梗塞(P<0.05)。结论老年人AMI后HRV降低。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的SDNN、SDANN和SDNNIndex和反映迷走神经活性的RMSSD和PNN502组指标变化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采用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24h心电图中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HRV改变及其与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功能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关系。结果显示:AMI后2~3d的SDNN(60.53±20.60ms)较正常对照组(130.20±30.41ms)显著降低(P<0.001),并与CK-MB峰值呈显著负相关(r=-0.48,P<0.05);服用美多心安者的SDNN显著高于未服者(61.27±13.44msVS47.53±11.25ms,P<0.05);心功能Ⅱ~Ⅳ级者SDNN显著低于Ⅰ级者(49.71±18.10msVS68.52±18.80ms,P<0.01);住院期间死亡者SDNN显著低于存活者(42.25±6.45msVS62.56+20.63ms,P<0.01);SDNN<50ms者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50ms者(31%VS0,P<0.05)。提示AMI早期心脏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而迷走神经活动受抑制,其改变的程度与心功能损害和梗塞面积相关;AMI早期测定HRV可获得重要临床信息和有助于对患者作早期危险性的分层。  相似文献   

13.
心率变异性检测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检测对老年心肌梗死(心梗)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心梗组102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的HRV时域6项指标,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心梗患者平均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SD的标准差(SDSD)、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的均值(rmSASD)低于健康人,分别为(32±14)ms比(43±17)ms、(11±7)ms比(15±7)ms和(20±10)ms比(28±18)ms(依次为P<0.01、P<0.05、P<0.05);心梗后心源性死亡者SD低于存活者〔(25±13)ms比(33±13)ms,P<0.05〕,其中多壁心梗死亡者SD更低于单壁死亡者〔(16±3)ms比(20±3)ms,P<0.05〕。结论心梗对HRV有明显影响,HRV可作为确定心梗危险分层和预测心梗预后的一个指标,定期检测HRV对判断心梗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应用动态心电图仪,定量观察了60例健康人(其中青年及老年人各30例)、30例老年心衰患者、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结果显示:健康老年人24小时正常R-R间期标准差(STSD)为123.5±18.8ms,24小时内连续5分钟节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SD)为45.4±11.3ms,24小时内连续5分钟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为112.3±18.3ms,24小时内每2个相邻R-R间期大于50ms的绝对数(RR_(50))为5666.6±6249.2,低频频域测量(LFPSD)544.2±286.4ms ̄2/Hz,高频频域测量(HFPSD)90.7±121.2ms ̄2/Hz,均明显低于青年人(P<0.001)。老年心衰患者的HRV明显低于健康人,两组间的STSD、SD、SDANN、LFPS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糖尿病患者STSD、SD,SDANN,LFPSD均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提示心率变异性可作为判断老年人糖尿病、心衰等预后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IL2R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情的关系及其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ELISA法动态检测113例乙型肝炎及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sIL2R水平,另选31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以q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微机处理,POMS200版).结果各型乙型肝炎sIL2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NC)组(P<001),其顺序依次为:HCC>CSH>CH(II)>LC>CH(II)>AH>CH(I)>NC.HCC组sIL2R均值达正常值的2倍以上,且与CH(I),CH(I),AH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005及<005);CH(II)组显著高于CH(I)组(P<001).HBeAg阳性组及HBVDNA阳性组sIL2R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结论sIL2R是监测乙型肝炎病情、HBV复制及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一项敏感标志.  相似文献   

16.
对48例正常人、5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分析,发现CHF患者24小时SDANN、rMSSD及pNN50等时域指标明显低于正常人;LF、MF、HF和TP等频域指标也明显低于正常人,LF/HF比值略高于正常人。揭示CHF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交感神经相对占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β-受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HRV)的影响,采用惠普系列双通道动态心电图机对5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3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进行了HRV分析。β-受体阻断剂治疗的AMI患者(B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AMI患者即C组)相比,24h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大于50ms的百分比(pNN50)均增加(7.26±3.44msvs4.27±2.01ms,126.34±30.05vs91.48±29.21,P均<0.05),高频带(HF)增大(8.53±1.97ms2/Hzvs6.72±2.08ms2/Hz,P<0.05),低频带(LF)降低(12.64±3.05ms2/Hzvs15.31±4.21ms2/Hz,P<0.01)。ACEI治疗的AMI患者(A组)与对照组(c组)相比,pNN50增加(123.59±27.63vs91.48±29.21,P<0.05),低频与高频的比值降低(2.13±1.05vs2.35±0.87,P<0.05),其中伴有心力衰竭者与不伴心力衰竭者相比HRV改善较显著。ACEI和β-受体阻断剂对OMI患者?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衰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及应激后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慢性肾衰(CR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特点,本文选取40例CRF患者,和28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发现:安静时患者的RR间期(RRI)、心率总的变异性(TV)、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均比正常人低,心算以后,患者的RRI和HF和正常人一样比安静时减小,TV减小和LF增加不明显,而LF/HF测变大。和正常人比,患者心算后部分参数的变化值如TV及HF较小,提示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受到抑  相似文献   

19.
报道50例正常人的心率变异分析。按参数间密切相关将6项频域、10项时域参数分成三组:总频成分(TOT)、超低频成分(ULF)极低频成分(VLF)、连续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ASD);高频成分(HF)、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超过50ms的百分比(PNN50)、RMSSD心率校正值(RMSDC)及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SD心率校正值(SDC)、连续5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SDA的心率校正值(SDAC)。健康男性SD显著高于女性,女性RMSDC显著高于男性。各参数随年龄增长而变小,年龄与低频成分(LF)和ASDC(ASD的心率校正值)相关最密切(r分别为-0.65和-0.61),其次与RMSDC、PNN50、HF、VLF、RMSSD、TOT、ASD、SDC、SD等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率与TOT、ULF、VLF、SD、ASD、RMSSD等呈负相关(P<0.05)。多项参数有明显昼夜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CV复制水平与肝病进展的关系。方法:用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CRT-PCR)定量检测27例慢性丙肝患者(CHC)血清HCVRNA。结果:CHC患者血清HCVRNA水平变化范围102~106copies/50ulserum。13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患者血清HCVRNA平均水平(5.068±1.04,Log10copies/50μlserum)明显低于1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CAH)(5.79±0.25)和4例肝硬化(Cir)患者(5.83±0.75),P值均<0.05。血清HCVRNA水平同ALT水平间呈正相关(r=0.4997,P值<0.05)。结论:表明丙肝病毒感染后病毒血症水平低,HCV复制水平与肝损伤相关,在慢性感染中HCV仍活跃复制,并与肝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