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绦虫95抗原(Eg95)基因在新疆株细粒棘球绦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及其基因序列差异。方法根据Eg95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分别从新疆株细粒棘球绦虫3个不同发育阶段(原头蚴、六钩蚴和成虫)所构建的cDNA文库中克隆获得Eg95目的基因,将其克隆至pUCm-T载体、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从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新疆株细粒棘球绦虫cDNA文库中均克隆出Eg95基因,其基因片段长度为402bp,同源性比对分析(BLAST)结果表明,所克隆的新疆株Eg95基因与GenBank中的Eg95基因序列一致。结论Eg95基因在新疆株细粒棘球绦虫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基因序列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作者采用基因重组技术,用大肠杆菌的真核细胞表达细粒棘球绦虫幼虫的λ ZAPIIcDNA文库。用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兔血清检测cDNA文库,发现几株具免疫反应性的克隆。将克隆的cDNA片段转入pBlueskript噬菌粒中进行亚克隆,再用双脱氧链终止法获DNA序列。测定克隆的插入片段3′端核苷酸序列,表明其中3株具有相  相似文献   

3.
细粒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蚴寄生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严重威胁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犬是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牛、羊和人是细粒棘球蚴的中间宿主。目前针对棘球蚴病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尚不理想,疫苗作为预防和控制棘球蚴病传播的重要补充手段,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对抗细粒棘球绦虫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高效疫苗的进一步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中间宿主(人、牛、羊等)肝、肺等脏器后发展成包囊,压迫、刺激宿主脏器,引起细粒棘球蚴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全球患细粒棘球蚴病的人数超过100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要求重点关注的热带病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把细粒棘球绦虫分为9个基因型(G1、 G3~G8、 G10和狮株),每种基因型的地区分布、宿主种类、致病性等不尽相同。该综述主要对全球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进一步开展细粒棘球蚴病防治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λZAPⅡcDNA文库,并对构建的文库进行免疫筛选.方法 采集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绵羊育囊中的原头节,用Trizol试剂抽提总RNA,用mRNA纯化试剂盒纯化mRNA作为模板合成cDNA,并对其进行末端平端化、EcoR Ⅰ接头连接和磷酸化及Xho Ⅰ酶切,然后应用Sepharose CL-2B分离柱对其进行分级分离,收集大于500 bp的cDNA片段,使用GigapackⅢGold试剂盒将合成的cDNA连接到λZAP-Ⅱ载体,并将重组载体包装到λZAP-Ⅱ噬菌体中,构建细粒棘球蚴cDNA文库.用囊型棘球蚴病患者混合血清对所构建的文库进行免疫筛选,并用NCBI中的Blast模块及其它生物信息软件对筛选出的阳性克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了细粒棘球蚴原头节λZAPⅡcDNA文库,文库的滴度为1.8 ×105噬菌斑形成单位(plaque forming unit,pfu)/ml,插入片段长度范围在1.0~4.0 kb间,平均插入片段长度为2.6 kb,插入效率为93.8%.对所构建的文库进行免疫筛选,共筛选到5个阳性克隆,其中有2个为细粒棘球蚴新发现基因,新发现基因存在众多B细胞表位.结论 成功构建了细粒棘球蚴原头节λZAPⅡcDNA文库,初步免疫筛选得到2个新发现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它们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棘球蚴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能感染人类的棘球属绦虫有4种,即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福氏棘球绦虫.目前在我国仅发现2种,即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和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前者引起囊型棘球蚴病(cystic hydatid disease),亦即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后者引起泡型棘球蚴病(alveolar hydatid disease),俗称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棘球属绦虫的终宿主为狗、猫、狐等食肉类动物,成虫寄生于小肠,人和其它中间宿主被终宿主粪便中的虫卵所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编码基因转录特征及其在细胞代谢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NA测序(RNA-seq)技术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进行转录组测序。从原头蚴样品中提取总RNA,纯化mRNA并制备链特异性文库,通过Illumina Hiseq X测序平台对RNA进行测序,然后对原头蚴的AQP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将过滤后序列(Clean Reads)与公共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将检测样品与NCBI的参考基因组的序列比对,进行基因表达量分析、可变剪接预测分析及新基因的发掘,查找细粒棘球绦虫水通道蛋白基因型和转录本。结果测序获得6.73Gb Clean Reads,Clean Reads与BLAST比对显示11 593条单基因簇得到功能注释;从检测样品中发掘新基因513个,其中286个得到功能注释;发现细粒棘球绦虫水通道蛋白共5个基因型、8个转录本。结论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存在AQPs,该蛋白是定位在细胞膜上的主要内在膜蛋白家族成员,主要参与胆汁分泌代谢通路Ko04976、碳酸氢盐代谢通路Ko04964,可作为细粒棘球蚴病治疗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细粒棘球绦虫发育相关基因Tetraspain 2-TSP2(TSP2),并对其进行生物学分析。方法通过在线检索WormBas ParaSite网站中Eg细粒棘球绦虫基因组数据库,获得TSP1的cDNA序列并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总RNA,以此模板,RT-PCR扩增TSP2基因,将PCR产物克隆到pMD19-T载体后进行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SYBR Green I qRT-PCR方法分析TSP2基因在原头蚴、包囊壁以及成虫中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克隆的TSP2基因序列与WormBas ParaSite中已登录的细粒棘球绦虫跨膜蛋白EGR_05083.1同源性为100%。TSP2基因cDNA全长621个核苷酸,编码206个氨基酸的TSP2蛋白,理论等电点为7.33,不稳定指数为47.50,为不稳定蛋白。脂肪系数为109.71,亲水性疏水性平均值为0.987,为疏水性可溶性蛋白。TSP2编码的蛋白含有4个跨膜区,4个优势B抗原表位,属于跨膜蛋白家族,该蛋白具有3个开放阅读框。qRT-PCR显示,TSP2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包囊壁及成虫中均有转录,转录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粒棘球绦虫TSP2基因其编码蛋白含有优势B抗原表位,为包虫病重组免疫诊断抗原和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的mRNA的测序及表达谱分析,初步建立起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的表达谱数据库,了解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基因表达及蛋白构成情况,为全面了解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生物学特征及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并为新的诊断方法、筛选新的药物靶点和疫苗候选分子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TRIZOL法提取人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的总RNA,构建细粒棘球蚴的转录组测序文库,Illumina的solexa测序平台对RNA进行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测序结果去杂后得到2G数据,通过从头拼接我们得到18 569个contig,这些contig的总长度为71 329 bp,contig平均长度为384 bp,最小的contig长度为201 bp,最大contig长度为4 618 bp,N50(覆盖50%所有核苷酸的最大序列重叠群的长度)为384 bp。预测得到unigene为9 029条,将这9 029条基因与NCBI的nr数据库做blast比对,最终有7 441条unigene具有同源比对信息。结论 根据GO分析可以发现,共有10 550条unigene与数据库中的基因有较高同源性,且较多的unigene可以与多条基因相对应,一共建立了10 550条对应关系。通过与KEGG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的转录组中有4 731条unigene得到注释,这4 731个得到注释的基因位于241条代谢通路中,这些代谢通路分别与代谢过程,基因信息过程,环境相关过程,细胞过程及与人类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0.
早期诊断对于人囊型包虫病(CE)及时治疗至关重要,而免疫学诊断有其重要性。具有诊断价值的虫体蛋白是细粒棘球绦虫的Ag-5和Ag-B。作者分离出了细粒棘球绦虫cDNA文库中的延长因子-1β/δ(EgEF-1β/δ),也可用于免疫诊断中。  相似文献   

11.
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幼虫感染所致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棘球绦虫生活史可涉及多种动物宿主,如有蹄类动物、啮齿类动物等中间宿主和食肉类动物终末宿主。自然界动物宿主间细粒棘球绦虫及多房棘球绦虫生活史循环与人体棘球蚴病传播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主要动物宿主分布及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旨在为开展棘球蚴病精准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细粒棘球绦虫是最重要的带绦虫之一。其它带绦虫与细粒棘球绦虫一样,其幼虫阶段常感染相同的宿主,以致免疫学上常常难与细粒棘球绦虫区分。自在细粒棘球绦虫囊液中鉴定出抗原5(Ag5)和抗原B(AgB)以来,人畜包虫病诊断的特异性已大有改进,但由于在感染多房棘球绦虫、伏氏绦虫(E.vogeti)和猪囊尾蚴的病人血清中以及感染水泡绦虫、羊绦虫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细粒棘球绦虫的敏感性。方法提取细粒棘球绦虫虫卵及成虫DNA,根据棘球绦虫线粒体12SrRNA基因序列及LAMP法原理,设计4条细粒棘球绦虫特异性引物,进行LAMP反应,反应产物经SYBRGreenⅠ显色及1.5%琼脂糖电泳鉴定,同时设置泡状带绦虫及空白对照。用1000、100、10、1个虫卵/200μl细粒棘球绦虫虫卵DNA进行LAMP反应,评价其敏感性。结果细粒棘球绦虫检测管反应液呈混浊沉淀,显色后为绿色;对照组澄清,显色后为棕色。虫卵产物电泳后呈LAMP特征性梯状条带,对照组无扩增产物。LAMP可检测到的虫卵最低数量为1个。结论 LAMP法敏感、特异、简便,可用于棘球蚴病病原检测和疾病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细粒棘球绦虫线粒体DNA rrnL区段基因特征,建立一种新的细粒棘球绦虫种株(基因型)鉴定技术。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新疆不同地区44个囊型包虫病(CE)病人分离株标本提取DNA,用特异性引物对mtDNA rrnL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SspI和Bg1Ⅱ消化,再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片段大小,进行基因型鉴别。结果CE病人分离株PCR扩增产物均不能被限制性内切酶SspI酶切,为细粒棘球绦虫;其中43个病人分离株的PCR扩增产物不能被限制性内切酶Bg1Ⅱ酶切,为细粒棘球绦虫G1基因型;1个病人分离株的PCR扩增产物被Bg1Ⅱ切成158 bp和403 bp 2条DNA片段,为细粒棘球绦虫G6基因型。结论根据细粒棘球绦虫线粒体DNA rrnL区段基因特征建立的PCR-RFLP技术可用于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型鉴别。  相似文献   

15.
作者用从细粒棘球绦虫中分离得到的DNA建立了一个小基因组DNA库,并鉴定及分离了带有细粒棘球绦虫DNA序列的几株重组质粒。从寄生于人体的细粒棘球蚴中分离得到DNA,用内切酶Sau 3A消化并在0.8%琼脂上电泳,分离到0.5—5.0kb大小的DNA片段,此片断与经Bam H1内切酶切割后经磷酸酶处理的线状载体质粒pAF153,在T_4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进行连接,形成含细粒棘球绦虫DNA插入序列的重组质粒。将  相似文献   

16.
应用吡喹酮缓释药棒预防人畜包虫病的技术方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焦伟 《地方病通报》2004,19(1):65-66
人畜包虫病的病原体-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阶段寄生在犬的小肠中,绦虫链体孕节中的卵成熟脱落后随粪便排出,虫卵扩散后污染环境,造成人畜感染.因此,家犬是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也是包虫病的传染来源.定期使用高效抗绦虫药物吡喹酮对家犬驱虫,可以控制家犬中细粒棘球绦虫感染,但每只狗一年中需多次投药的措施,不易落实.新研制的犬用吡喹酮缓释药棒埋植在家犬皮下,可以保持有效驱虫作用3年.因此,正确使用这种药棒,就可以控制包虫病的传染来源,达到预防包虫病在人畜中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常用中间宿主蚴囊囊液作为抗原进行血清学诊断。目前已纯化两种主要抗原:抗原5及B抗原。抗原5的特异性虽非绝对,可与多房棘球绦虫,猪肉绦虫等有一定交叉反应,但仍不失为诊断细粒棘球蚴病  相似文献   

18.
青海动物棘球绦虫感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 1999年分别对青海青南高原区、祁连山地和河湟谷地区及柴达木盆地三个不同地形区的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棘球绦虫的感染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在终宿主动物犬、狼、狐和猫的小肠内发现细粒棘球绦虫感染 ,也在犬和狐小肠中证实存在多房棘球绦虫感染。在 4种家养的中间宿主动物绵羊、牦牛、山羊和猪体内发现细粒棘球蚴的感染 ,也在黑唇鼠兔、灰尾兔和灰仓鼠 3种野生的中间宿主动物证实存在泡球蚴的感染。显示青海两种棘球绦虫的宿主动物种类较多 ,且主要终宿主 (犬 )和中间宿主 (绵羊、牦牛 )的棘球绦虫和棘球蚴的感染率都很高。提示青海三个不同地形区内均存在细粒棘球绦虫的家养和野生食肉动物 /家养或野生食草动物之间的生活史循环链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家养和野生食肉动物 /野生啮齿类动物之间的生活史循环链。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PCR方法检测终宿主家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特异性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家犬粪便,显微镜下计数细粒棘球绦虫虫卵,稀释后PCR检测其敏感性。同时取家犬小肠内水泡带绦虫、多头绦虫、羊绦虫,将其DNA与细粒棘球绦虫DNA一起进行PCR扩增,观察其特异性。对133 bp的目标条带进行序列测定,对比分析。结果PCR检测终宿主家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即使粪便中有1个虫卵(8pg的DNA),也能测出,但扩增后特异性较差,无法利用扩增带型进行诊断。4种寄生虫均具有相同的133 bp DNA重复序列,在400 bp均可检测出相同条带。结论PCR方法检测终宿主感染细粒棘球绦虫DNA重复序列尽管有优良的灵敏性,因其特异性差,不适合用于临床诊断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棘球蚴病(CHD)的诊断主要依靠免疫学方法,但由于使用的抗原为棘球蚴囊液粗抗原,因此交叉反应较多。用重组的细粒棘球绦虫抗原作代替抗原是一项重要的改进。本文作者分离了一种编码细粒棘球绦虫抗原的cDNA序列,并对其潜在的诊断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