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孟宪武 《中国性科学》2013,22(8):110-112
提出非道德性行为的概念,是指游离于性道德(道德的性行为和不道德德性行为)之外、与之并行的的性行为,它应该是与性道德无关的、即无所谓道德或不道德的性行为.这个概念的提出,可为某些传统的不道德的性行为过渡为当代道德的性行为或某些传统的道德的性行为过渡为当代不道德的性行为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创伤愈合的“最小的干涉”(Minimal interference)的概念是简单而有吸引力的。这一概念的含意即任何正常人创伤的愈合均有固定不变的定率,无论是全身或局部的治疗,均不能加速创伤愈合的顽固步伐。另一方面,可有多种多样的因素阻碍创伤的愈合,诸如感染、饮食不足、同时发生的  相似文献   

3.
陈世珍 《中国性科学》2007,16(12):15-17,21
人类的性行为,不仅具有作为基础的生物性特点,而且要遵循社会和文化的规则。人类性行为所遵循的规则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神话作为世界性的原始文化,从特定的侧面记载了人类性规则的发展历程。健康的性规则是人类长期实践智慧的结晶。挖掘记载人类性规则发生和发展的神话文化的侧面,有益于我们对人类性行为规则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尽管阴道在社会科学文献中是一个少见的主题,但是许多关于阴道的社会文化象征却能被发现贯穿于西方社会。这样的象征提供了文化资源的一个范围,以便了解阴道的含义和它的功能,并对女性的健康和幸福有重要意义。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确定并包括了阴道的七个稳定的消极象征:相对于阴茎,阴道是低下的;阴道是缺陷的;相对于阴茎,阴道如同潜在的容器;阴道如同不完美的性别;阴道是令人讨厌的;阴道是脆弱的和受虐的:阴道是危险的;最后,我们做了讨论,目的是增进女人的性和生殖健康。质疑于这样的负性象征是必然的,我们还提供了一些选择——以及更多的阴道正性象征。  相似文献   

5.
人权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在于人的需要,人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性的需要既是生理的需要、享受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因此,性是一项基本的人权。  相似文献   

6.
女性在选择长期配偶时注重男性的经济资源(现有的和未来可能拥有的),以及对自己和后代投资的意愿.她们会通过一些线索确认男性的上述特征,显而易见的线索就是男性所拥有的物质财富和承诺,间接的线索是高社会地位、进取心、勤奋、情绪稳定、对孩子的喜好、真诚的品质、运动技能、强健的体格,等等.所有的这些线索其实都提供了同一种信息:将来她们的子辈出生后,男性有能力而且愿意为其不断提供足够丰富的生存资源.有了这些资源作保障,她的基因会在生活优裕的孩子们身上得以延续,此时女性采用的是“后天取胜”的策略.而女性在选择短期性伙伴时偏爱那些拥有典型男子汉气概的异性,这类情人能提供更优秀的基因,可使她的后代在母亲腹中时就拥有了可能更好生存和繁殖的优势.因此,女性的基因就可能在身体健康、具有性魅力的孩子身上得以传递.此时女性采用的是“先天取胜”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西方的"性瘾"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详尽的介绍。讨论了性瘾的定义与争议,围绕"性瘾"、"强迫性性行为"、"冲动控制障碍"的概念界定进行分析;介绍了性瘾的特征与"诊断标准";对性瘾的影响的讨论则涉及对个体的影响、家庭的影响以及社会的影响;对性瘾的成因的讨论则从机遇引起的成因、创伤引起的成瘾、依恋促成的成瘾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等等。这是国内第一次如此全面、详尽地介绍西方性瘾的研究,有助于推进国内的性瘾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制观念、维权意识的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有机会决定自己的健康问题,如果护理人员的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忽视了病人享有的权利,采取了敷衍了事的态度,则会使纠纷越来越多,对病人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正为维护本刊杂志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尊重编辑人员及审稿专家的劳动,现将本刊对一稿两投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1.本声明中所涉及的文稿均指原始研究的报告,或尽管2篇文稿在文字的表达和讨论的叙述上可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但这些文稿的主要数据和图表是相同的。所指文稿不包括重要会议的纪要、疾病的诊断标  相似文献   

10.
两例患线状硬皮病的病人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这种伴发以前仅有一例报告。高滴度的RNP抗体的存在导致混合结缔组织病的早期诊断。更严重的临床受累和Sm(病例一)或nDNA抗体的出现,帮助了SLE诊断的确定。系统性结缔组织病的鉴别诊断的这些研究的意义简要地加以讨论。局限性硬皮病病人抗RnP抗体的存在可能予示更严重的结缔组织病。  相似文献   

11.
性行为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行为的价值取向受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民族文化、道德、风俗、法律及人的社会化与人格完善所制约。性行为的多重价值判断使不同的人有各自的选择,各取所需,咎由自取。性行为的特性表现为:(1)性行为的权力象征性;(2)性行为的认同性;(3)性行为的归属性;(4)性行为的排他性;(5)性行为的互动性;(6)性行为的交易性;(7)性行为的猥亵性。能够使个人与家庭、社会协调,双方愉悦的高尚而美好的性行为。是性文明崇尚的价值取向。而文明的性活动对优化文化生态,促进男女平等、家庭幸福和人格完善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总结分析30年的婚恋咨询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情爱的丰满是人类爱情的显著标志;情爱之中,亲情是重要的基础。一见钟情说明,现实中的他(她)是自己亲人的替身。正是这位替身让自己回归那美好的幼年受到亲人疼爱的岁月,跟类似自己初恋亲人的恋人在一起,唤醒了幼年浓郁的亲情,激发了对最亲亲人的初恋的潜意识能量;同时又有了现时恋情和性吸引、人类性爱的参与,那感觉真是又亲又爱。幼年的体验和现时的感受叠加在一起,形成了"性爱+情爱+亲情之爱",这是爱情最丰满的模式、最高的境界和最巅峰的体验。  相似文献   

13.
对95例新发麻风病而无并发症的病人,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方法,作了详细的组织病理学的研究。在显微镜下表现的特征,根据Ridley氏在1974年定下的标准来分类;而临床分类则系按照Ridley和Jopling两氏的1962年的标准。经比较,两种分类法的差异是明显的。在1/3的病例中两种分类法结果相符。而很多病例在光谱中趋向结核样型或瘤型。其余的归人未定类,因为它们只有早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此种差异是予料到的,因为组织病理学分类法是准确的,而且具有免疫学方面的表现。组织病理学分类法似乎是比较实用的,因为不论是否接受治疗的病例,此分类法,都被证明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人生目标由以前的"社会精英目标"向"大众发展目标"转移的变化,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结构也由精英型素质向大众型素质转化.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符合文化人素质的任务更加艰巨.因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但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也包括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的性文明素质的培养.人类性文明的素质与所有素质一样,不能生而有之,要靠后天的教育和培养,主要依靠性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彭瑾 《中国性科学》2009,18(8):5-9,13
历史上对性的认识有三种,即生殖论、性欲论、社会建构论。它们体现了人类认识的发展,但是没有很好地揭示性的本质。人类的性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狭义的性就是性交往活动及其相应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内容。应当从人的实践本质出发分析性的本质问题。性的社会本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性交往是人类之性的存在方式。第二,人类的性是在社会中不断构建的。第三,社会文化对个人的性交往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个人的性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受原欲理论的启示,在人类性多元化的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讨论成人性欲多元化的内涵,提出人类性欲源自于生命过程和生命繁衍的需要,源自于大脑和情感(心灵)的需要。儿童期各阶段的器官原欲发育至成年,参与了成人性欲的重要组成,统称之为生命之欲;成人以生殖为目标,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产生生殖器官交媾欲,与性器官的原欲组合构成了成人性欲的霸权地位,和其他各器官的原欲,尤其是人类所特有的脑性欲、情(心)性欲,共同组成了成人性欲。生殖器官交媾欲和全身各器官原欲,特别是与大脑密切相关的更高爱情欲求的协调一致,在完成生命过程和生命延续的进程中,享受人类的性爱、情爱的满足,享受生理、心理直至心灵层面的极致体验和满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强风暴造成的伤亡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应对与强风暴相关的多种救援难题,制定详尽的防灾预案和与灾害地区实际情况相协调的医疗救援计划是保证救援高效率和高效果的关键.对强风暴灾害伤员的医疗救治,应当重视多样性的、复杂性的软组织损伤和重要脏器的多发创伤,同时精神心理干预也成为灾害救援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强风暴的预警和广大群众的庇难教育,对于减少伤亡和其他损失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陈四维 《中国性科学》2013,22(8):102-104
目的:调查当下同性恋的现状,探讨同性恋的成因,同性恋的感情生活的现象.方法:采用个体访谈的方法,对两例案例进行深入访谈和分析.结果:两例案例的同性恋成因、感情生活各不相同,从侧面反映出当下同性恋圈子里的现象.结论:现今CCMD-3以及美国的诊断体系已经不把同性恋作为变态心理学的范畴.但由于同性恋所处的特殊的社会地位,比正常人更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  相似文献   

19.
某些学者认为:某些酶的活性由遗传所产生的变异能把外界无致癌活性的物质转化成能致癌的代谢物,因而增加了产生癌的危险性,但这种可能性是较少发生的.有人提出:高水平的各种功能的氧化酶、芳香基烃基羟化酶(AHH)或其衍生物都是产生各种肿瘤的危险因子.在银屑病患者的治疗中,尽管接触许多可能的致癌物,但一般认为这些病人产生皮肤癌或皮肤外癌肿的危险性是较低的.最近  相似文献   

20.
在许多已知的自身抗体中,DNA 的抗体尤为引人注目,焦点在于机体何以能产生针对自身 DNA 的抗体。免疫学工作者们研究的中心问题集中在三方面进行探讨:(1)引起抗 DNA 抗体产生的可能的抗原性物质;(2)此自身抗体的基因编码;(3)自身抗体产生的免疫调节机制。近年来,杂交瘤技术的应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得对抗 DNA 抗体的本质的研究成为可能。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