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上段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外科治疗方法和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探查结果,采取不同的外科干预措施。其中经颈右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一期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9例,单纯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外置4例,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外置、二期胸骨后径路消化道重建12例(其中胃代食管11例,结肠带食管1例)。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二期消化道重建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2例,经换药后治愈。喉返神经损伤1例。肺部并发症发生4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1例,呼吸衰竭1例,均治愈。心律失常3例,其中快速房颤2例,频发室早1例,均治愈。随访期间,2例出现吻合口狭窄,经扩张后缓解。随访1年存活率为68%(17/25),3年存活率为44%(11/25)。结论: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方式和有效防治心肺并发症,能改善上段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患者预后,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改良Ivor -Lewis术式治疗食管癌。方法  1995年 2月至 1999年 9月我院对 86例食管癌病人应用右胸前外侧、上腹部正中切口切除胸段食管癌。同时采用机械方法经胸内进行食管、胃颈部吻合 (颈段食管胃吻合 )。结果  86例中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狭窄 ,无乳糜胸发生。 2例发生脓胸 ,经引流、抗感染治愈 ,1例病理检查切缘阳性 ,术后补充放疗。胃排空障碍 4例 ,经保守治愈。结论 改良Ivor-Lewis对食管中下段癌是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切除后,保留贲门的食管端端吻合的意义。[方法]8例食管癌患者胸段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一段食管后,保留贲门行食管对端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结果]1例Ⅲ期病人,术后发生乳糜胸、脓胸,13天后发生吻合口上方食管壁瘘,经放置食管支架成功堵瘘而愈。1例78岁病人术后第10天发现胃壁1cm瘘口,经再进胸修补治愈。余6例均顺利恢复,术后第12~15天出院。8例患者出院前均经食管吞钡摄片,无一例有反流现象,随访6~8个月患者均无反流发生。[结论]胸段食管癌食管切除后行保留贲门食管端端吻合重建消化道是可行的,术后未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术后放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食管癌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1990-1992年,行根治性切除胸段食管瘤106例,其中单纯手术58例,术后放疗48例,同时合并化疗10例。结果单纯手术与术后放疗和/或化疗的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9%和91%,5年生存率为21%和30%。2年局部控制率术后放疗组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P<0.01)。5年生存率术后放疗组虽优于单纯手术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放疗是提高食管癌局部控制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改良Ivor-Lewis术式治疗食管癌。方法:1995年2月至1999年9月我院对86例食管癌病人应用右胸前外侧、上腹部正中切口切除胸段食管癌。同时采用机械方法经胸内进行食管、胃颈部吻合(颈段食管胃吻合)。结果:86例中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狭窄,无乳糜胸发生。2例发生脓胸,经引流、抗感染治愈,1例病理检查切缘阳性,术后补充较好。胃排空障碍4例,经保守治愈。结论:改良Ivor-Lewis对食管中下段癌是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肺同期联合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行食管肺同期联合切除手术32例的临床资料。26例行同期食管癌根治术及肺叶切除术或肺楔形切除术,6例先同期行食管、肺叶切除术、胸部淋巴结清扫、空肠及颈段食管造瘘术,待病情及营养状况好转后二期行胸骨后胃、颈段食管吻合术。结果食管癌合并肺良性肿瘤7例,食管肺双原发癌21例,食管癌肺侵犯4例。围术期死亡2例,均死于吻合口瘘后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及肺不张8例,心律失常12例,吻合口瘘1例。1年生存率为64.0%(16/25),5年生存率为33.3%(3/9)。结论对于食管癌伴肺部肿块或食管癌肺侵犯,在排除转移的基础上均应积极手术,而同期食管肺联合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对部分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可考虑一期切除二期吻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食管癌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  1990~ 1992年 ,行根治性切除胸段食管癌 97例 ,其中单纯手术 49例 ,术后放疗 48例 ,同时合并化疗 10例。结果 单纯手术与术后放疗和/或化疗的 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 5 9%和 89% ,5年生存率为 19%和 2 5 %。2年局部控制率术后放疗组显著高于手术组 (P<0 .0 1)。 5年生存率术后放疗虽优于单纯手术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术后放疗是提高食管癌局部控制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对于19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重建,术后观察吻合瘘的发生情况.结果 非手术治疗25例病人,22例治愈,3例死亡.手术治疗3例,治愈2例,死亡1例.结论 保证吻合口有良好血液供应,提高吻合技术和重视围术期处理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左胸入路治疗中段食管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左开胸治疗中段食管癌。方法 自1992年1 月至1998年12月采用单纯左胸入路治疗中段食管癌89 例。全组病人均行食管钡餐造影检查。病变上缘均位于气管分叉以下长3~8cm 。右侧卧位。左后外侧切口,先经第七肋间进胸。游离主动脉弓下食管,若肿瘤外侵明显,尽量连同外侵组织整块切除。游离弓下食管至主动脉弓上。清扫纵隔淋巴结。打开膈肌游离胃,低位结扎胸导管。在贲门处切断下端食管,封闭贲门,修整胃小弯侧,将胃制成“管状”。将开胸器移至第五肋间,暴露主动脉弓水平。将食管、“管状”胃经主动脉弓后食管床及主动脉弓上三角处拉出,距胸顶3cm 处切断上端食管。食管- 胃- 层吻合法吻合。吻合口套入胃内3cm ,纵隔胸膜包埋。结果 89例中,1 例术后病理为食管残端阳性,二周后给予放疗。2例肺感染经抗炎治疗治愈。1例术后二周出现吻合口狭窄给予球囊扩张改善。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及反流。无乳糜胸。结论 单纯左胸入路具有一个切口同时完成胸、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但因不能行全胸段食管切除与颈部吻合,故残端阳性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0.
自1986年至1991年我们对134例中下段以上食管癌进行了切除,经原食管(?)胃食管颈部单层吻台,效果满意。其中男93例,女41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79岁。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单纯脓胸2例(为术中污染所致),左喉返神经损伤1例,乳糜胸1例。吻合口瘘未漏入胸腔,无纵隔炎发生,均治愈出院。随防3~12个月,1例病人颈部切口肿瘤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术中放射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中放射治疗方法。方法30例手术切除的食管癌中“二切口”根治术29例,“三切口”根治术1例。在术中将直线加速器限光筒置入胸腔内瘤床及淋巴引流区,1次大剂量放射20~25?Gy。设同期对照30例单纯手术。结果照射组满30个月的4例和满2年的9例均生存,无局部复发病例,2年生存率为100.0%。对照组2年生存率为77.7%与术中放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食管癌所致的放射性脊髓炎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女3例,男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经根治性放射治疗,食管癌虽被治愈,但于放射治疗后7~30个月发生横贯性放射性脊髓炎.结合文献分析放射性脊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及其防治.结果迟发横贯性放射性脊髓炎一旦发生,虽经多方治疗不可逆转,4例死亡,1例带病生存.结论迟发横贯性放射性脊髓炎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尚无有效疗法,预后很差,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手术前不同量放射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的影响及与术后心肺部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放疗及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非放疗组)、B组(术前放疗加手术组)和C组(根治量放疗后复发再手术组);于术前1周内行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测定各1次,术后1,3,5,7 d分别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各1次.结果三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以C组降低最为明显,且恢复延迟(P<0.05).术后并发症显示C组明显高于A,B两组(P<0.05),以心肺部较为明显(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其心脏及肺脏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但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不能表示放射性损伤的程度;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低氧血症呈正相关,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再手术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及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这可能与心、肺放射性损伤重及根治量放疗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后导致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物理因素。方法选取56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密切随访。以患者临床症状、胸部X线片、CT、薄层CT了解患者有无急性放射性肺炎及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对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计划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放射性肺损伤。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X线片食管病变长度、处方剂量、肺V_5~V_(25)、肺D_(mean)、食管PTVD_(90)、食管PTVV_(50)及总射野数等11个因素与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且其数值在有无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两组中有差异;X线片食管病变长度、肺V_5~V_(40)、肺D_(mean)及合并化疗与晚期放射性肺损伤相关,且其数值在有无发生晚期肺损伤的两组患者中亦有差异。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肺V_(25)、总射野数和X线片病变长度为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而肺V_(30)和合并化疗为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急性放射性肺炎与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未见明显相关性。急性放射性肺炎、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对近期生存率未见明显影响。结论食管癌患者肺V_(25)、总射野数及X线片食管病变长度可预测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肺V_(30)和合并化疗为影响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对术前neoCRT并手术的耐受性,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疗效以及对肿瘤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2011—2015年间共收治达入组条件胸段食管癌患者 74例。术前同期放化疗方案:长春瑞滨 25 mg/m2第1、8、22、29天,顺铂 25 mg/m2第 1—4、22~25天,同期常规分割放疗2.0 Gy/d,总量40 Gy。放化疗结束后 4~8周行食管癌根治术(neoCRT+手术),拒绝手术患者行根治性放化疗(DCRT),术前放化疗后拒绝进一步治疗患者予随访(neoCRT)。 结果 44例完成术前neoCRT+手术均为R0切除,pCR达43%;17例拒绝手术改成DCRT;13例neoCRT。neoCRT+手术、DCRT、neoCRT患者 2年OS率分别为79%、75%、17%,DFS率分别为75%、55%、17%。neoCRT与neoCRT+手术OS率不同(P=0.000),与DCRT也不同(P=0.001),neoCRT+手术组与DCRT相近(P=0.415)。neoCRT与neoCRT+手术DFS率不同(P=0.000),与DCRT也不同(P=0.002),neoCRT+手术与DCRT相近(P=0.416)。全组术前放化疗临床有效率87%,术前放化疗 56例患者出现≥3级骨髓抑制(76%),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围术期死亡率分别占21%、12%、7%、2%。 结论 术前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能取得较高的临床有效率和pCR率,明显降低食管癌的分期,有望提高生存率,但放化疗不良反应、围术期并发症需重视。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术后纵隔转移灶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灶放射治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3~18个月发生纵隔转移患者。转移灶<2cm11例,2~3?cm33例,>3cm32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9例,伴脏器转移3例。放射治疗采用60Co常规分割照射,照射剂量10.8~75.0Gy。结果未完成治疗计划的9例患者均于照射后1年内死亡。照射剂量为50~75Gy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57/76)、27.6%(21/76)和9.2%(7/76)。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进行放射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照射剂量以组织量65~75Gy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Ⅲ期N (+)食管癌3DCRT与IMRT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3—2012年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患者428例,其中293例3DCRT、135例IMRT,中位剂量60 Gy。Kaplan-Meier法计算OS率等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3DCRT与IMRT的1、3、5年LC率分别为65.1%、40.6%、37.5%与70.0%、57.0%、49.4(P=0.025),OS率分别为56.0%、22.3%、15.7%与53.3%、29.2%、17.8%(P=0.394)。IMRT的肺平均受量高于3DCRT的(P=0.001),肺V20、V25、V30、V35低于3DCRT (P=0.007、0.000、0.000、0.000)。IMRT的2、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高于3DCRT的(P=0.000、0.006),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高于3DCRT的(P=0.043)。全组共死亡343例,以局部因素为主(60.6%),其次为远处转移(25.1%)。IMRT死于肿瘤局部因素比率明显低于3DCRT (51.0%比64.5%,P=0.021)。结论 IMRT治疗食管癌是有效的,相比于3DCRT其局部控制率明显提高。但IMRT未显示出对长期OS率的提高。死因主要是局部因素,其次是远处转移。IMRT的死于局部因素比例明显低于3DCRT的。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对生存率的影响和放射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35,自引:8,他引:27  
目的 分析淋巴结转移个数对生存率的影响及放射治疗的意义。方法 495例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单一手术组(275例)和术后放疗组(220例),根据淋巴结转移的个数分为3组:A组无淋巴结转移,占47.2%;B组淋巴结转移个数1~2枚,占29.5%;C组淋巴结转移个数≥3枚,占23.2%。结果(1)相同T分期(T3)时,A、B、C三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6%、28.8%和10.9(P=0.0000);在C组,单一手术和术后放疗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19.3%(P=0.0336)。(2)在淋巴结阳性组(B C组),单一手术和术后放疗者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9%和21.2%(P=0.014),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9.7%和4.4%(P=0.000);在淋巴结阴性组(A组),单一手术和术后放疗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7.8%和10.3%(P=0.003);A、B、C三组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9%、9.4%和17.5%(P=0.000)。血行转移率以C组最高,为27.8%。结论 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食管癌生存率的因素之一。淋巴结转移个数≥3枚时,血行转移率高,是全身化疗的指征。术后放疗降低了放疗部位淋巴结转移率,明显提高了C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术后放疗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痛淋巴结转移规律、失败部位,为术后放疗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549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进入单纯手术组(275例)和术后放疗组(274例).术后放疗组术后3~4周开始双锁骨上淋巴引流Ⅸ和全纵隔放疗50~60 Cy分25~30次5~6 周完成.结果 全组1、2个解剖1)(域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1.5%、13.9%(P=0.013),单纯手术组淋巴结转移个数≥2个(82例)的分别为24.8%、4.9%(P=0.046).上、中、下段食管癌淋巴结切除均数分别为13、17、20个,上、中、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6.1%、49.6%、64.9%(χ2=15.51,P<0.01).胸段食管痛食管旁、纵隔、胃周围(贲门左、贲门右、胃小弯)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3.2%、12.4%、30.4%(χ2=79.93,P<0.01),在上、中、下段食管痛中食管旁淋巴结阳性率相似(61.5%、65.6%、64.9%,χ2=0.16,P>0.05).在单纯手术组,纵隔淋巴结转移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失败率上、中段分别为26.7%、29.8%和16.7%、14.3%.上段食管癌吻合口的复发率16.7%明显的高于中、下段(3.1%、7.7%,χ2=9.02,P=0.011).结论 食管癌术后生存率受淋巴结转移区域多少的影响.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低可能与淋巴结清扣个数少有关,发牛在食管旁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且不受病变部位的影响.上、中段食管癌除纵隔、锁骨上区域的复发率高外,上段食管癌的吻合口也很高,这些部位应是术后放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胃代食管途径与术后并发症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锡建  李国珍  孙培军 《肿瘤》2003,23(2):151-152
目的:探讨食管次全切除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胃代食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237例食管癌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两条胃代食途径和手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经食管床的94例纵隔胃病人,术后胸胃综合征、心肺并发症最少,胸腔放置引流管时间最短。经左胸腔的143例胸腔胃病人,术后放射治疗者胃肠反应轻;术后肿瘤复发的部分病人可经2次手术治愈,或再次放疗,延长生存期。结论:对于早期食管癌,或高龄心肺功能较差的病人,预计术后不需要放射治疗者,可行胃经食管床食管纵隔胃吻合。对中晚期食管癌、或青中年、体质良好的病人,预计术后必须放射治疗者,仍应选择传统的胃经左胸腔的食管胸胃吻合。对于颈段、胸上段的中晚期食管癌、需要三切口的病人,应尽可能采取术前放疗、新辅助化疗、术中化疗和彻底清扫淋巴结,减少术后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