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对比超声乳化分别联合房角分离术及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58 例(60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组(A组) 30只眼和超声乳化小梁切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组(B组)30 只眼,观察术前及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及前房深度均有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眼压降低率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前房深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Phaco联合小梁切除术在降低眼压方面优于Phaco联合房角分离术,而后者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前者,但两种手术方式都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4月在本科住院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30只眼),随机分为第1组和第2组各15例。第1组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第2组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定期观察眼压、房角黏连及患者服用降眼压药情况,平均随访1年。结果 2组眼压平均下降值分别为(1.9±1.1)mmHg、(3.6±1.7)mmHg,但是第2组的降低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半年,最佳矫正视力在0.5以上的,第1组22只眼,第2组29只眼,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检查前房角,第1组前房角增宽21只眼,第2组30只眼,可见睫状体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的疗效明显优于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睫状体脱离显微缝合复位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24例24眼,术前根据临床表现、眼压、房角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确诊为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结果 24例24眼,术后第1天前房均恢复正常深度,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术后随访半年-1年,术后眼压维持在正常范围,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睫状体显微缝合复位术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 ,术前应用UBM检查是术前正常诊断及手术复位成功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和房角镜在眼钝挫伤诊断中的结果,为房角镜检查提供新的资料。方法应用天津索维公司生产的SW-3200型超声生物显微镜和房角镜检查眼钝挫伤连续病例160例(178眼)。其中男128例,女32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左眼79例,右眼99例。结果在被检查的178只眼中,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显示:前房积血67只眼,房角后退57只眼,虹膜根部离断36只眼,晶体脱位21只眼,玻璃体疝18只眼,睫状体脱离48只眼(其中有32只眼存在睫状体分离);房角镜显示:前房积血69只眼,房角后退48只眼,虹膜根部离断34只眼,晶体脱位20只眼,玻璃体疝18只眼,睫状体脱离38只眼(其中有26只眼存在睫状体分离)。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和房角镜检查在眼前段诊断中都有极好的应用价值,故二者不能相互取代,而应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眼压患者眼前节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扫描图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索维公司SW-3200型UBM对260只高眼压眼进行检查。分别采集中央及四个象限的图像,结合临床了解眼前节的组织变化和损害。结果 260只眼中:虹膜平坦的有3只眼,单纯性虹膜膨隆的有196只眼,虹膜反折的有2只眼,虹膜高褶的有8只眼,睫状环阻滞型的有15只眼,膨胀期白内障致使房角关闭23只眼,虹膜睫状体囊肿导致房角关闭的有13只眼。结论通过对高眼压患者眼前节的扫描,掌握其组织结构特点,为眼病的诊断和对其发病机制的了解提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庄博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62-162
目的:分析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在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误诊的主要原因。方法:分析2007—2008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例(3只眼)在外院被误诊的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主要是房角检查和UBM检查,探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在临床中误诊和漏诊的主要原因。结果:3例经房角镜和UBM检查均确诊为睫状体脱离,经睫状体复位后随诊1~3个月,眼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在临床诊断中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病史询问不详细,未能全面撑握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表现及其特点,是发生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视觉对比敏感度的视功能检查方法,检查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急性发作期眼压控制后患眼的视网膜对比敏感度,与正常眼作对比,验证其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视网膜对比敏感度的空间频率特点。方法:选择PACG急性发作期眼压控制后患眼36例(48只眼),正常对照24例(48只眼),应用RM-800视觉检查仪进行视网膜对比敏感度检查,经SPSS进行组间对照t检验。结果:视网膜对比敏感度在PACG急性发作期眼压控制后患眼与正常对照组的对比在12周/度,18周/度及24周/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PACG患者急性发作期眼压控制后患眼的视网膜对比敏感度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主要表现为高频段空间对比敏感度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选择和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方法46例(52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均经UBM检查,选择做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治疗,术前、术后对比观察房角、前房深度、眼压等,判断疗效。结果术前眼压平均(51.69±9.68)mmHg,术后1周平均眼压(14.70±5.12)mmHg(P<0.05),随访后平均眼压(13.02±3.47)mmHg(P<0.05)。房角术后全部开放46眼;术前中央前房深度(ACD)平均(1.34±0.36)mm,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平均(3.47±0.24)mm(P<0.05)。房角开放度数(AA)术前(19.23±5.05)度,术后(33.01±5.84)度(P<0.05)。房角开放距离(AOD500)术前(231±105)μm,术后(506±113)μm(P<0.05)。结论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手术治疗中,应用UBM进行病例选择及评价疗效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裴锦云  林羽  杨海燕 《天津医药》2016,44(7):906-909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黄河医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 PACG 合并白内障患者 71 例, 共 98 眼; 男 21 例(30 眼), 女 50 例(68 眼), 年龄 53~ 94 岁, 平均(73.94±6.43)岁。包括: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 47 例, 64 眼, 为急闭组;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进展期 24 例, 34 眼, 为慢闭组。 观察并比较 2 组患者手术前后矫正视力、眼压(IOP)、房角、中央前房深度(CCT)、降眼压药物使用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随访 6 个月 。 结果 随访期末, 2 组术后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 CCT 较术前明显加深, 房角较术前均明显增宽, 降眼压药物(点及口服)应用数量减少(P < 0.01), 2 组间术前和术后视力、IOP、房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 组间术前和术后 CCT 均是慢闭组高于急闭组(P < 0.05); 慢闭组术后无药物眼压控制率为 76.5%(26/34), 8 只眼需点眼药(0.50±0.12)次, 而急闭组为 100%(64/64), 术后均未用药。 2 组共有 14 眼发生角膜水肿, 8 眼出现虹膜纤维性渗出,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 术后并发症少, 是治疗 PACG 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根据房角关闭程度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11月之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120眼),房角关闭<180°患者60眼为A组,分为A1、A2组,房角关闭>180°患者60眼为B组,分为B1、B2组。对A1、B1组中患者采取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A2、B2组中患者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四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四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眼压以及前房深度有较好的改善,A1、A2组中的患者治疗后眼压以及前房深度无较大差异,B2组相对于B1组中患者眼压下降更为明显,前房深度更宽,P<0.05。结论在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根据房角关闭程度选择不同手术方式,从而更有效的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丁娟  马伊  张岩 《天津医药》2012,40(10):1049-1051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C(MMC)应用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价值.方法:选取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33例(33眼),分为使用MMC组(14眼)及对照组(19眼),对2组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并发症以及滤过泡情况.结果:2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均较术前都有较大改善.12周时MMC组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MMC组滤过泡的生存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相似,均未发生较严重并发症.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中使用MMC有助于控制术后眼压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小梁切除术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PACG小梁切除术后合并白内障的患者30例(3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记录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状、前房深度及房角形态等情况.结果 超乳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前眼压(22.7±8.3)mmHg,术后1周(16.7±7.3)mmHg,术后3个月(18.3±6.3)mmHg,术后1周及3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眼的滤过泡形态与术前相同.中央前房深度术前(1.85±0.51)mm,术后3个月(3.05±0.35)mm,术后前房加深(P<0.01).与超乳术前相比,房角粘连处大部分开放.结论 PACG小梁切除术后再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改善视力的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且不影响原滤过泡形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房角分离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房角分离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房角开放度、中央前房深度、眼压分别为(96.52±8.24)°、(3.25±0.15)mm、(15.63±2.44)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99.89±6.52)°、(3.06±0.19)mm、(18.79±3.58)mm Hg,视力(0.82±0.29)高于对照组的(0.67±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4.78%(16/46)低于对照组的73.91%(3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开展临床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成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提升患者视力水平、改善眼压状态以及房角开放度度、中央前房深度。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6例(56眼),术前房角开放超过180°,均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8~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房角的变化。结果术前平均眼压(19.45±5.01)mmHg,术后平均眼压(10.11±2.9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周边前房深度<1/2CT者36例,术后周边前房深度≥1CT者43例,所有眼术后房角加宽,大部分开放,术前视力≤0.05者18眼,占32.14%,术后视力≥0.3者35眼,占62.5%,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房角开放超过180°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单纯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较好地控制眼压,并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的远期疗效和术后早期并发症。方法65例(86眼)采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同期46例(50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手术后两组早期的低眼压、浅前房、脉络膜渗漏性脱离、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和远期的眼压控制效果。结果一年后的平均眼压,A组(17.3±6.41)mm Hg,B组(16.6±9.11)mm Hg,1年后两组间平均眼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早期浅前房A组11例(11眼),B组14例(14眼),浅前房发生率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未发生脉络膜脱离,B组发生3例(3眼),两组病例均未发生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和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结论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能有效地控制术后早期并发症,远期控制眼压效果与传统小梁切除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曹晋  胡新苗  马宝宝 《江西医药》2023,(1):67-68+76
目的 探讨巩膜瓣间断缝合法对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复位效果及散光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68例(68眼)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巩膜瓣间断缝合法,对照组采用巩膜瓣连续缝合法,观察至术后30d。比较两组睫状体脱离复位情况、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散光度。结果 术后复查UBM可见两组患者脱离睫状体均复位成功;手术前后两组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对照组视力[(0.48±0.15)、(0.42±0.11)]、眼压[(16.25±2.11)mmHg、(15.37±2.09)mmHg]及前房深度[(2.40±0.71)mm、(2.31±0.68)mm]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散光度[(0.96±0.38)D]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中才有巩膜瓣间断缝合法或连续缝合法均能够复位睫状体,促使眼压升高,改善患者视力及前房深度,但间断缝合法治疗患者术后散光程度更低,临床应用安全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曲伏前列素联合卡替洛尔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GG)患者术后高眼压的降压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ACG患者64例(64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曲伏前列素组及卡替洛尔组两组,曲伏前列素组使用0.004%的曲伏前列素实施治疗,卡替洛尔组使用2%的卡替洛尔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眼压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前后眼压差值及治疗后眼压下降的百分率,两组程度各异的前房角开放者治疗前后眼压差值及治疗后眼压下降的百分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眼压值均分别显著低于各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的组间眼压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伏前列素组治疗前后眼压差值与治疗后眼压下降的百分率均显著大于卡替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程度各异的前房角开放者治疗前后眼压差值及治疗后眼压下降的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治疗前后眼压差值及治疗后眼压下降的百分率与前房角开放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曲伏前列素与卡替洛尔均可用于降低PACG患者术后的高眼压,但曲伏前列素的药效更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09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联合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情况、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最佳矫正率均高于本组手术前,且联合组患者最佳矫正率72.73%高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30、90、150 d,联合组患者眼压分别为(13.40±3.15)、(18.42±3.21)、(17.55±3.28)、(18.34±3.81)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19.51±3.64)、(22.51±3.25)、(19.47±3.64)、(24.61±3.67)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11/55),低于对照组的75.93%(4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优势明显,对患者的视力恢复、眼压降低、眼压稳定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8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眼压(14.3±2.7)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9.1±3.4)mmHg,而中央前房深(3.31±0.15)mm明显高于对照组(3.01±0.11)mm,并且实验组患者出现前房炎症和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22例(22眼)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及平衡液联合手术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眼压、视力、视网膜复位的情况。结果注射曲安奈德后22眼的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治疗后的视力、眼压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有20例患者在7d内脉络膜脱离复位,视网膜复位手术一次性成功率为90.0%。结论曲安奈德可迅速减轻眼前段炎症反应,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