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共同特点是β-淀粉样蛋白在特定脑区域的不正常的聚集。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和清除受到胆固醇的调控,升高的胆固醇水平可以增加细胞内和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中β-淀粉样蛋白的含量,而抑制胆固醇合成的药物可降低这些模型中β-淀粉样蛋白的含量。研究显示,血液中胆固醇总量及神经元内胆固醇的分布均能影响β-淀粉样蛋白的生物合成,而载脂蛋白E基因型也已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主要遗传危险因素,这与胆固醇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是一致的。本文拟综述了胆固醇与阿尔茨海默病分子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发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胆固醇诱发老龄雌兔β淀粉样蛋白(Aβ)过度表达,初步探讨病理改变的分子机制及雌激素对高胆固醇饮食诱发阿尔茨海默病(AD)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用酶标比色法动态监测各组实验动物血脂水平;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β免疫斑块,用Western印迹法和RT-PCR方法分别测定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在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与雌激素高胆固醇组、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胆固醇组第8周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浓度显著增高(均P0.05);与高胆固醇雌激素组、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胆固醇组大脑皮层出现明显Aβ沉积;APP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高胆固醇饮食可能通过上调APP的过度表达来诱发Aβ过度生成,雌激素具有显著的降胆固醇作用,雌激素抑制高胆固醇诱导的APP的表达,进而抑制Aβ的生成,对AD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淀粉样蛋白前体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的遗传理论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特别是对早发型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研究较多,本文综述了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基因突变、家族遗传特征及淀粉样蛋白前体突变基因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方面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与他汀类药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征性病理学改变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细胞外大量老年斑(SP)形成及神经元缺失。β-淀粉样蛋白(Aβ)是SP的核心物质。当Aβ生成增加,自发快速聚集形成β-片层折叠结构,进而形成Aβ纤维大量沉积后导致SP发生。Aβ在AD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起始及枢纽作用。大量证据表明,脑Aβ的生成与胆固醇的量有关。他汀类药物是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R)的抑制剂,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Aβ的生成。本文就阿尔茨海默病、胆固醇与他汀类药物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在1906年由Alzheimer教授首次报道了1例51岁的女性痴呆患者而命名的.它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能严重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生活自理能力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AD具有相对特异的病理改变,即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及神经细胞的减少.自1985年首次从AD老年斑中分离出β淀粉样蛋白(Aβ1-42)以来,大量研究集中于Aβ与AD的关系上,旨在揭示AD的发病机制、帮助临床诊断,最终达到治疗AD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一种针对β淀粉样肽的免疫方法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即利用β淀粉样肽作免疫原或直接给予β淀粉样肽抗体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免疫治疗,在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鼠上已经证实这种免疫疗法可引起鼠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过程的阻断和空间记忆能力的恢复。尽管在用β淀粉样肽1-42做免疫原进行人体试验出现了副作用,但人们确信经过一系列改进后,这种纠正阿尔茨海耿病病因的治疗方法可以用于人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或治疗。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D)足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病变,患者表现为进行性智力、记忆力及认知功能降低,严重影响社会及职业功能和生活质量。AD最显著病理特征是神经细胞间大量的老年斑、神经元细胞内由双螺旋丝(PHF)构成的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以及弥漫性神经元脱失及突触的丧失。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胰岛素及其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存在并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关系密切,胰岛素信号通路障碍很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多种病理变化的基础因素,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代谢是胰岛素信号级联系统调控的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脑老化伴随该信号系统功能紊乱会导致中枢神经内β淀粉样蛋白的积聚和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从而导致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研究胰岛素信号系统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对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及其防治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目前全球大约有3500万患者,到2050年约有1亿1500万患者。AD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位于细胞外的、由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为主形成的老年斑和由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这些病理特征与AD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相关,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出现,最终可引起患者死亡。Aβ主要是淀粉样前体蛋白通过β和γ裂解酶水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阿尔茨海默病(AD)即老年痴呆症,是痴呆的最常见类型之一,是一种以记忆能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为特征的脑退行性疾病,AD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和中风之后的第4号杀手。近年来,研究发现AD患者大脑中老年斑的主要成分-Aβ可能是该病发病机制中的起始因素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新靶点--分泌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淀粉样蛋白及其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三种分泌酶的发现、研究进展及其在调节β淀粉样蛋白过程中的作用;选择性地激活α分泌酶或抑制β和γ分泌减少β淀粉样蛋白产生。可为阿尔茨海默病病因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以分泌酶为靶点可能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2.
胆固醇24S-羟化酶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65岁以上的痴呆人群中,有一半以上可归因于AD.AD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有两类:一是以β-淀粉样蛋白(Aβ)为中心的沉积于细胞间的老年斑,二是细胞内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迄今为止,AD的病因尚未明了.大量的研究表明,胆固醇的代谢在A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Aβ的产生、聚积及tau蛋白的磷酸化均与胆固醇代谢有关.然而,胆固醇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在颅内,它主要通过胆固醇24S-羟化酶(CYP46)转化为24S-羟胆固醇,24S-羟胆固醇能够通过转运机制透过血脑屏障,从而保持胆固醇在脑内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铜是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铜代谢紊乱可导致多种疾病。研究发现金属元素尤其是铜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铜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相关资料,特别论述铜与阿尔茨海默病危险因素、自由基、β淀粉样蛋白、β淀粉样前体蛋白及阿尔茨海默病样行为学改变的关系,希望以此阐明铜的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氧化损伤与阿尔茨海默病致病网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外提出的阿尔茨海默病“有害网络”致病假说,就活性氧在β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异常,β淀粉样蛋白的聚集与毒性,钙稳态失衡,能量代谢障碍及神经元纤维缠结的形成等方面的作用以及致病网络中的信号传导作一综述。提示活性氧在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的主动免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疫苗技术成功用于阻滞模型鼠老年斑的形成和清除已形成的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史上的重大突破。本文就主动免疫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为神经炎性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相关研究表明,胆固醇代谢异常在A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脑内神经元胆固醇水平增高,可导致β淀粉样蛋白(Aβ)的生成增加,而Aβ的生成和聚集在AD的发病中起核心作用[1-2]。高胆固醇血症是发生AD的危险因素[3-4]。因此,人们对外周血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者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语言障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等神经行为异常。特征性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内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P)和tau蛋白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D)主要症状为进行性记忆力和认知力减退.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治疗AD的主要手段,但现在所开发的药剂多为化学合成药,药物作用位点不专一,特异性弱.相反,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不仅定位准确,作用持续时间长,而且没有非靶器官的副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此外,虽然研究证实AD是一种多病因介导的疾病,但是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代谢异常造成的Aβ片段聚集沉积引发的级联反应是AD的主要致病原因.Aβ的稳态水平依赖于生成、清除和内流间的平衡,因此,若能通过基因治疗的手段减少Aβ生成或上调酶介导的Aβ降解,促进受体介导的Aβ脑外流,抑制Aβ脑内流,便可有效地治疗A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D-半乳糖及氯化铝中毒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蓄积的原因.方法 取42只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90 mg/kg)和三氯化铝制做模拟Aβ代谢异常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模型组),另取42只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于用药后0、15,30,45、60、75、90d两组分别取6只大鼠行行迷宫试验,观察两组逃避潜伏期;然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定量PCR法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分泌酶(BACE1)、胰岛素降解酶(IDE) 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Aβ、BACE1和IDE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APP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Aβ蛋白水平明显升高;BACE1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IDE mRNA及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D-半乳糖及氯化铝中毒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脑组织Aβ蓄积的可能为BACE1表达增加所致,而非IDE降解减少或APP表达增加所引起.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以记忆力减退及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且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A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医学界关于其发病机制的假说较多,其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级联学说的研究较为成熟。近年来研究已发现,γ分泌酶是催化Aβ生成的终末阶段,在Aβ产生中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