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钠通道与局部麻醉药的心脏毒性有密切关系。本文从心脏钠通道的结构、通道的不同状态对局部麻醉药作用的影响、钠通道上局部麻醉药的结合部位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局麻药中毒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局部麻醉药有较多优点,常单独或与全身麻醉并用。施行局部麻醉时要经常留意局麻药中毒的发生,以保证病人安全。本文概述对局麻药中毒的一些新认识。局麻药中毒的概念1.局麻药是钠通道阻滞药 局麻药是钠通道阻滞药:由二层磷脂构成的神经细胞膜,含有糖蛋白,其中一部分,具有特定的离子选择性通过的离子通道功能。其中产生及传导动作电位的离子通道有钠及钾通道,冲动到达后,随膜电位的升高,钠通道开放,钠离子由细胞外向细胞内流入的同时,产生去极化,接着钾通道开放,钾离子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产生复极化。局麻药与钠通道结合,从…  相似文献   

3.
<正>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为钠通道阻滞剂,具有膜稳定作用,应用于抗室性心律失常。近年来随着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利多卡因还具有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在炎性反应的多个环节发挥抗炎作用,其显著的抑制炎性反应、急性肺损伤,对抗癌药物增敏效应,抑菌,脑保护及减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等方面的作用受到临床学者的关注,现综述如下。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作用利多卡因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室性心律失常包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快通道"技术已应用于心脏外科麻醉,即应用短效麻醉药物尽可能实施病人术后早期拔管,缩短病人在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以降低病人医疗费用[1].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是目前"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理想的复合用药.  相似文献   

5.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对布比卡因致命性心脏毒性作用的认识,新型局部麻醉药罗哌卡因在临床上有越来越多的使用趋势。本文就罗哌卡因的理化特性及其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背景 临床上常使用长效局部麻醉药予以镇痛,但由于个体差异,在药物浓度较低时可能对痛觉阻滞不全,药物浓度过高时则会阻滞运动功能,因此难以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 目的 总结近期对QX-314研究的文献资料. 内容 QX-314是利多卡因的季胺类衍生物,呈永久正电荷,不易透过细胞膜.近年来发现QX-314可以经过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lloid subtype 1,TRPV1)通道进入神经细胞,阻滞钠离子通道,产生长时间的镇痛作用,且对运动功能影响轻微. 趋向 QX-314的镇痛作用为局部麻醉药运用于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背景尽管吸入麻醉药在临床上应用已久,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不是很清楚.双孔钾离子通道(two pore potassium channels,K2P)是新发现的钾通道超家族的一员,它被认为是吸入麻醉药敏感性钾通道的分子基础.目的 综合K2P通道相关文献,阐述K2P通道在吸入麻醉药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内容简要概述K2P通道...  相似文献   

8.
妊娠对局部麻醉药毒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部麻醉药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分娩镇痛和术后镇痛等.有学者发现,部分产科患者应用局部麻醉药进行椎管内麻醉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并发症[1,2],国内陈秉学教授收集2003~2005年广东省3家三级乙等医院采取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行剖宫产术800例,其中7例出现永久性脊神经损伤.Rorarius等[1]研究发现219例产妇应用重比重布比卡因在脊麻下行剖宫产术,短暂性神经病学综合征(transient neurological syndrome,TNS)发病率为8.8%,高于其他人群.妊娠虽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人体许多的生理指标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生理变化是否会改变孕妇对局部麻醉药毒性的敏感性,国内外的研究存在许多争议.本文着重阐述妊娠期局部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脊神经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产科椎管内麻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增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背景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是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主要分布于感觉神经纤维,介导伤害性感受的传入.同时,它能够将外来刺激进行整合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以及激活细胞内蛋白酶,从而调节突触传递和细胞功能(如细胞凋亡).局部麻醉药物可以激活TRPV1,且在高浓度时具有神经毒性,表现为病理性疼痛和痛觉过敏,可能与神经细胞的损伤有关.目的 综述TRPV1受体在局部麻醉药物外周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内容 TRPV1受体的活化能够升高神经纤维局部麻醉药物的浓度而增加其阻断效能,同时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释放谷氨酸及激活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最终通过钙超载、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途径的活化导致神经元凋亡,介导局部麻醉药物物神经毒性反应.趋向 鉴于TRPV1受体在局部麻醉药物神经毒性的发生机制中所起的作用,靶向调节TRPV1受体的功能是否可以防治局部麻醉药物的神经毒性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膜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在心肌缺血预处理及麻醉药预处理中起重要作用,mitoKATP通道的开放可能是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最终效应器。麻醉药通过活化或抑制mitoKATP通道活性而影响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线粒体膜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在心肌缺血预处理及麻醉药预处理中起重要作用,mitoKATP通道的开放可能是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最终效应器。麻醉药通过活化或抑制mitoKATP通道活性而影响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局部麻醉在医学整形美容手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完成大多数医学整形美容手术,麻醉操作多由手术医师完成,麻醉前应熟悉各种局部麻醉药的特性、剂量及不良反应等,尤其还要会识别和处理局部麻醉药的毒性反应.而局部麻醉药心血管毒性在临床局部麻醉(包括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麻醉、神经阻滞以及局部静脉麻醉等)实施过程中较罕见,但可能致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电生理学研究方法的进步使人们对心脏电生理活动的认识日趋完善和深入。在麻醉学领域,为探讨麻醉和手术中心功能抑制和心律失常的机理,广泛研究了麻醉药对心脏电生理学的影响,进展极为迅速,综述如下。吸入麻醉药一般认为,吸入麻醉药能明显影响与Ca~(2+)有关的心脏电生理活动,而对与Na~+和K~+有关的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14.
吸入麻醉药使人或动物对伤害性刺激不产生体动反应的具体机制,目前的研究仍然众说纷纭。一些研究发现,如吸入麻醉药之间的相加作用,提示各种麻醉药可能通过作用于一些共同的位点产生制动作用。然而,近20年来的研究却并未真正发现一种配体或是电压门控通道能单独介导这种制动作用。很多猜测的靶点,如阿片受体、5-HT3受体、GABA。受体、谷氨酸受体,以及钾和钙通道等,有的在制动效应的机制中仅起很小的作用,有的则完全没有作用。此外,多种配体门控通道或多种电压门控通道的联合效应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少数较可信的靶点(如钠通道)值得进一步研究,但仍存在非特异性机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挥发性麻醉药心脏保护作用的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是围术期常见的合并症和并发症,也是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传统预防和减少围术期心肌缺血的方法主要是直接调节心肌的氧供和氧耗平衡,如使用肾上腺素能α、β-受体阻断药、钙离子通道拮抗药等。挥发性麻醉药使心肌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脏负荷,减少心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利多卡因作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常用于预防罗库溴铵引发的静脉注射痛,可能机制为阻断外周神经细胞膜电压门控Na+通道,抑制Na+内流,产生膜稳定作用,并阻断痛觉传导通路,最终缓解注射痛.目的 本文拟对利多卡因预防罗库溴铵静脉注射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药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内容 本文分别从作用机制以及同其他药物比较两个方面,综述利多卡因预防罗库溴铵注射痛的效果.趋向 利多卡因作为经典局部麻醉药之一,其在临床麻醉中具有越来越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近年我院局部麻醉药(local anaesthetics)使用情况,以加强临床合理使用和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方法:通过统计最近两年我院开展的局部麻醉手术,列出排位前10名的手术以及统计两年中局部麻醉药使用情况.结果:2009年与2008年相比局部麻醉药使用总量呈现增大趋势,增长速度稍大于手术数量增长速度.结论:我院近两年局部麻醉药的使用情况基本还是合理的,使用具体药品的增减与开展的手术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8.
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麻醉方面 大量前瞻性研究集中观察选择哪一类麻醉药影响心脏手术后的效果。Tuman等认为麻醉药选择对冠心病或心脏瓣膜手术后效果几乎没有影响。以芬太尼、苏芬太尼、安定和氯胺酮以及氟烷为主要药物,或以安氟醚、异氟醚等为辅助药物等,均无明显差异。即使认为异氟醚有冠状血管扩张作用,但未发现有不良影响。有研究认为异氟醚对有窃血倾向解剖的病人,其心肌缺血发生率并未比其他麻醉药高。有报道360例心脏瓣膜  相似文献   

19.
吸入麻醉药对心肌具有预处理作用,这为围手术期心肌保护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方法.目前有关吸入麻醉药预处理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此文综述了吸入麻醉药在活性氧产生、细胞内信号转导、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及细胞凋亡通路调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臂丛神经阻滞时意外将布比卡因注入血管内导致患者惊厥后发生心脏停搏,在心肺复苏术和辅助给予20%的脂肪乳剂150ml后患者复苏成功。然而,在脂肪乳剂注射完40分钟以后再次发生心脏毒性反应。由于没有更多的脂肪乳剂,遂应用胺碘酮和正性肌力药物治疗。该病例表明局部麻醉药的全身毒性作用在初次使用脂肪乳剂复苏后可能再次发生。由于毒性反应的复发需要追加额外剂量的脂肪乳剂,因此在实施局部麻醉时应储备足够剂量的脂肪乳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