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将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用于急腹症诊断中,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42例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扫描,同时采用CT重建技术,将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多排螺旋CT扫描检查出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胰腺炎等急腹症共41例,与病理结果相比诊断准确率为97.62%,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用于急腹症影像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急腹症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胃癌患者,使用64排螺旋CT进行三期增强扫描,然后将其TNM分期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T1~T4期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67%,73%,77%和73%,κ=0.74,显示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T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同时,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M0和M1期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100%和77%,κ=为0.89,显示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M分期结果与病理分析结果的一致性非常好。结论使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患者进行术前临床分期,其TNM分期的结果与术后病理分析结果的一致性非常高,在胃癌术前分期中具有很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多排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脊柱侧弯患者进行评估,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脊柱侧弯诊治中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7月—2016年12月期间就诊的脊柱侧弯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摄片及64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 64排螺旋CT扫描病变脊柱均获得满意的原始图像和重建图像。10例患者诊断为椎体骨折畸形愈合,12例单侧未分节的骨桥合并同侧半椎体畸形,4例发现了掩蔽的半椎体畸形;4例单侧未分节的骨桥,2例双侧骨桥融合,2例蝶形椎体,3例椎弓根异常,其中15例患者经过3D图像和多平面重组和后发现常规X线片和CT轴位未发现的畸形,包括隐蔽的半椎体畸形,重新确定半椎体数目、类型单侧未分节的骨桥合并半椎体畸形,椎管内骨性分隔的形态。椎管形态和脊髓弯曲情况通过曲面多平面重建技术也更好的显示。结论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可以通过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组技术更加全面地观察畸形部位细节,发现椎管内存在的骨性畸形、椎小关节及附近的病变,是诊断先天性、复杂多发的脊柱侧弯及隐蔽性脊柱畸形的首选方法,在评价脊柱侧弯的程度、进展,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三维重建技术对泌尿系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泌尿系统病变病人行CT平扫、肾实质期扫描,根据肾脏积水程度决定延迟扫描时间,无积水者延迟10~15min,积水者延迟30~120min扫描,将原始资料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MPR、MIP、CPR和VR图像。结果:46例中,诊断为肾盂输尿管癌10例,膀胱癌2例,输尿管良性狭窄20例,肾盂输尿管结石8例,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6例。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经临床证实。结论:64层螺旋CTU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图像清晰及多角度三维显示等特点,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8排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细胞肝癌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CT检查联合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肝细胞肝癌的患者48例,使用8排螺旋CT进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并对各期CT检查图像重建分析。结果:动脉期患者螺旋CT扫描显示高密度强化患者33例(68.75%),显著高于低密度无强化患者15例(31.25%);门静脉期患者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高密度强化患者5例(10.42%),等密度强化12例(25.00%),两者均显著低于低密度强化的31例(64.58%);平衡期患者39例(81.25%)为低密度无强化,显著高于混合低密度强化的9例(1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排螺旋CT分期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肝癌能有效提升临床诊断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腕关节创伤中应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影响效果。方法:对阳西县人民医院于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8例腕关节创伤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并将其按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X线检查,观察组患者行64排螺旋CT的三维重建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比较,以此有效评估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在腕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结果:对照组中,有24例确诊病例,10例未能最终确诊;而观察组最终确诊病例为33例,未能最终确诊病例仅有1例,观察组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腕关节创伤比较特殊,其涉及的骨组织较多且复杂,采用X线机图像检查图像容易重叠,因而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容易增大漏诊风险,而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可以较好地规避X线机图像检查弊端,能够使图像具有立体感,继而有利于从整体上了解腕关节的各个骨组织情况,最终为腕关节创伤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120例脊柱压缩性骨折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并对其分型。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可提供三维立体图像,提高骨折脱位的诊断率。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有利于胸腰椎骨折的分类,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颈脑血管成像扫描技术优化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3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或相关高风险体检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68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剂量扫描,扫描参数设置为120 k V、220 m A,扫描层厚度为10 mm,原始图像薄层重建1.25 mm,重建间隔1.25 cm,扫描矩阵512×512;研究组行低剂量扫描,具体参数如下:100 k V、80 m A,其余参数同对照组,对两组颈脑血管病变患者颈脑血管图像评分、病变、诊断价值等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颈脑血管图像评分、阳性率以及阴性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低剂量扫描,可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对不规则骨损伤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不规则骨进行螺旋CT扫描,重建骨三维和图像。结果:所有病例均应用三维重建技术(3D)重建图像,均获取了非常清晰逼真的目标骨三维立体图像,它能够直观、立体、清晰、多角度地显示骨结构及周围解剖关系。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不规则骨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用于肺癌临床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于东莞市横沥医院体检的疑似肺癌患者70例,先给予患者行64排螺旋CT检查,再行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为金标准,分析64排螺旋CT检查结果。结果:病理学检查共确诊64例肺癌患者(其中,4例小细胞癌,23例鳞癌,37例腺癌),良性肿瘤6例;64排螺旋CT检查共确诊62例肺癌患者(其中,3例小细胞癌,23例鳞癌,36例腺癌),良性肿瘤8例,64排螺旋CT的检出结果与病理学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疑似肺癌体检者临床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可有效提高肺部结节以及肺癌的检出率,该检查方式体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泌尿系结石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2年11月之间在我院行CT扫描的120例患者,采用抛硬币随机的方法,按照1:1的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120KV,150mAs)CT扫描和低剂量(120KV,50mAs)CT扫描,观察2组CT扫描的诊断率。结果:通过对120例患者进行CT扫描发现,常规剂量CT与低剂量CT在泌尿系结石的诊断率及检出结石数方面没有差异(P<0.05),而在成像质量方面常规剂量CT与低剂量CT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低剂量CT在泌尿系结石检查中可以达到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8例良性,7例交界恶性,3例恶性,2例发生肝转移。12例位于胃,7例位于小肠,1例位于结肠。间质瘤大小为2cm~18cm;8例形态不规则,12例为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6例为混合性生长,境界不清,3例为腔内生长,11例为腔外生长。肿瘤密度均匀、不均匀,轻-重度强化,1例见钙化。结论: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颌面部骨折螺旋CT二维和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诊断为颌面骨骨折的影像学资料32例,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方法:扫描层厚1mm,方法为多平面重组法(MPR)、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和容积再现法(VR),术后将二维和三维图像与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和验证。结果:32例颌面骨骨折,螺旋CT二维、三维图像可以全部显示颧骨骨折、上、下颌骨骨折和鼻骨骨折,但在显示骨折线行程和骨折块移位上三维图像优于二维图像;二维横断位图像全部显示筛骨、蝶骨和腭骨骨折,而三维图像部分不能显示,效果明显不如二维图像。结论:二维图像仍是诊断颌面骨骨折最基本的手段,三维重建图像的优势在于可以显示颌面骨骨折线和骨折片移位的空间解剖关系,在指导手术设计、提高手术疗效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及应对方法。方法:将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400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理应激理论进行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全程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对2组患者检查前血压、心率的变化进行比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检查前收缩压、心率波动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使患者各项指标趋于正常,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并将其与传统X线进行比较。方法对2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X线平片及64排螺旋CT扫描和三维后重建成像。结果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能够立体的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类型,而X线平片仅能够显示二维结构,诊断准确率不如64排螺旋CT。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厦增强扫描。结果:21例患者均为单发,19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位于右肺12例,左肺9例,最大径为1.1cm-6.4cm,有3倒往于肺门区,其余均位于肺外围,所有病例边界清晰,2例出现钙化结节,1例出现空气新月征,1例出现贴边血管征,1例出现肺动脉为主征,2倒出现尾征,增强后大部分病例呈明显异常强化,强化值40Hu~94Hu。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在CT平扫时符合良性肿瘤的特点,增强扫描对其诊断价值较高,肺硬化性血管瘤有其特殊征象。  相似文献   

17.
李成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18-18,32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的CT影像分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4月-2011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78例,观察患者的CT影像分型及病理结果。结果:本组病例的CT影像可以分为4型,其中包括:经典型39例(50.0%),血管瘤样型20例(25.6%),弥漫型12例(15.4%),囊肿型7例(9.0%)。同时,本组病例中经CT影像分型诊断为:透明细胞癌65例(83.3%),嫌色细胞癌6例(7.7%),乳头状癌5例(6.4%),集合管癌2例(2.6%)。CT扫描增强后,肿瘤边界清楚64例(82.1%),边界不清14例(17.9%)。结论:通过CT影像分型可以准确区分肾癌患者的各具特征性及表现,但是难以准确反映出其病理分型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CT诊断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收治8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CT扫描。结果:30例伴胆囊炎;36例伴肝门淋巴肿大;合并肝癌、血管瘤各3例。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在CT上出现的多发或弥漫分布的斑点状低密度灶是提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依据,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复杂跟骨骨折手术中的运用。方法:自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30例(33足)跟骨骨折的患者,术前常规行CT检查,将CT图像导入SuperImageTM数字骨科平台,重建出跟骨三维模型,为术前患者个体化手术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C臂透视下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行CT检查,并在数字骨折平台中重建跟骨模型,观察骨折复位情况。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30例病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3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90~100分)18足(54.5%),良(75~89分)11足(33.3%),可(50-74分)4足(12.1%),优良率87.8%。结论:数字骨科技术对复杂跟骨骨折患者可提供术前精确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并对跟骨术后的解剖重建进行精确评价,是辅助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