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对急性脊髓损伤后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神经元FOS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组、MP治疗组。脊髓损伤组在第4胸髓节段横断;治疗组在脊髓横断后每天给予1次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分别持续1天、1周或4周。NADPH-d组织化学及FO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PVN内FOS与NOS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脊髓损伤组PVN内FOS、NOS表达显著增高。MP治疗1周和4周PVN内FOS、NOS表达较损伤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可能对脊髓损伤后PVN内神经元继发性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脊髓半切损伤后 ,脊髓、下丘脑室旁核 (PVN)和视上核 (SON)的c -fos蛋白表达的规律。方法 :将 5 6只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 2 4只、假手术组 2 4只和正常组 6只 ,损伤组行左侧半脊髓横断术 ,损伤后 1,6,12 ,2 4h取脊髓、PVN和SON行冰冻切片 ,免疫组化法标记c -fos阳性细胞。结果 :脊髓半切损伤后 ,各时间点损伤侧脊髓灰质中有明显的c -fos阳性表达。PVN和SON在损伤后各时间点均有c -fos表达阳性细胞的增加 ,与假手术组、正常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脊髓损伤后脊髓、PVN和SON可产生明显反应 ,PVN和SON以不同的反应特点影响着神经递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张立  林勇  董榕  陈哲  刘娜 《现代医学》2015,(2):225-228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VN)在胃食管反流咳嗽豚鼠中的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成年Hartly豚鼠制备胃食管反流咳嗽豚鼠模型(模型组),设立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PVN神经元内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空白组PVN偶见极少量的Fos免疫阳性物质表达,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PVN可见少量Fos免疫阳性物质表达,模型组PVN镜下可看到明显的Fos免疫阳性物质。Fos免疫阳性物质计数显示:模型组PVN内Fos免疫阳性物质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PVN内Fos免疫阳性物质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咳嗽豚鼠咳嗽发生时PVN脑区神经元核团活动增强,可能参与调控胃食管反流咳嗽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双氯芬酸对脂多糖(LPS)免疫应激时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视上核(SON)及脑干蓝斑(LC)中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双氯芬酸实验组(5,20mg/kg),利用Fos蛋白、加压素(AVP)和酪氨酸羟化酶(TH)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位并检测上述核团中F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LPS明显诱发PVN、SON和LC出现大量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P<0.01),Fos-AVP、Fos-TH双标神经元明显增加;双氯芬酸能剂量依赖地降低LPS诱导的Fos阳性神经元数目.结论 双氯芬酸下调不同脑区LPS免疫应激Fos蛋白的表达与其抑制PGs的合成有关,通过下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的活动,从而发挥中枢应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探讨PVN内NO在糖尿病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于第2、7、12周末取脑组织进行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染色,定量分析PVN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变化。结果2周时糖尿病组大鼠PVN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7、12周时糖尿病组大鼠PVN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VN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在糖尿病中、后期明显升高,糖尿病状态下PVN内nNOS活性改变可能与糖尿病神经内分泌及肾上腺素能途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氨基丁酸B受体亚单位1(GABABR1)阳性神经元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反应. 方法:将大鼠腹腔注射LPS建立免疫应激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神经元Fos和GABABR1的标记情况以及它们在同一神经元内是否有共标记. 结果:腹腔注射LPS可使大鼠PVN内表达Fos神经元数量显著增高,且PVN内部分神经元可同时被Fos和GABABR1双重标记,双重标记的神经元大约占Fos神经元的30%,占GABABR1的24%. 结论:下丘脑室旁核部分GABABR1阳性神经元参与了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反应,它们可能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鼠与正常妊娠大鼠下丘脑视上核(SON)、室旁核(PVN)内加压素(VP)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鼠VP分布的神经元进行研究,并与正常大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孕鼠SON、PVN内VP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形态基本类似,经统计学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大鼠SON内VP阳性细胞数目较对照组多(P〈0.05)。结论 VP在下丘脑SON和PVN内的血压神经内分泌调节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中枢VP的异常增加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持续游泳运动后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内Fos蛋白的时效性表达规律,探讨弓状核在持续运动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持续运动组(n=25),建立持续游泳运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运动后即刻(0 h),0.5 h,1 h,2 h,4 h大鼠弓状核内Fos蛋白表达,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和统计学软件进行图像和数据分析. 结果 ①对照组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内Fos阳性神经元极少量散在分布;②与对照组相比,持续游泳运动后即刻1 h内,弓状核F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多(P<0.05),其中即刻即达最大值,0.5 h时Fos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即刻减少(P<0.05),1 h时较0.5 h再次增多(P>0.05).而后在2 h,4 h Fos阳性神经元数目逐渐回落至正常对照水平(P>0.05). 结论 下丘脑弓状核在持续运动后机体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脂多糖对大鼠下丘脑室旁核GABAB R1阳性神经元的激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宏阁  袁莲芳  赵钢 《医学争鸣》2008,29(16):1444-1447
目的:探讨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氨基丁酸B受体亚单位1(GABAB R1)阳性神经元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反应.方法:将大鼠腹腔注射LPS建立免疫应激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神经元Fos和GABAB R1的标记情况以及它们在同一神经元内是否有共标记.结果:腹腔注射LPS可使大鼠PVN内表达Fos神经元数量显著增高,且PVN内部分神经元可同时被Fos和GABAB R1双重标记,双重标记的神经元大约占Fos神经元的30%,占GABAB R1的24%.结论:下丘脑室旁核部分GABAB R1阳性神经元参与了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反应,它们可能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单侧红核脊髓束损伤模型并利用体视学方法评估红核中枢性损伤情况.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红核脊髓束(rubrospinal tract,RST)损伤组和假手术组.RST损伤组选择性切断SD大鼠脊髓C.左侧背外侧索制作单侧RST横断损伤模型,术后1、2、8周对各组大鼠采用前肢支撑探测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用Fluoro-ruby(FR)逆行荧光示踪及体视学定量分析法观察红核神经元的形态及数目变化.结果:前肢支撑探测实验结果显示各时间点RST损伤组大鼠左前肢使用率均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 FR染色结果可见RST损伤组大鼠中脑右侧FR阳性红核神经元数目较左侧明显减少,细胞荧光较弱,细胞突起较少,且短细.与其余两组比较RST损伤组大鼠右侧中脑FR阳性红核神经元计数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选择性切断SD大鼠脊髓背外侧索能成功制备大鼠单侧RST损伤模型,应用体视学方法可以精确评估传导束损伤引发的继发性红核神经元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是否参与中枢压力感受性反射通路.方法:应用Fos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的方法,观察去窦弓神经术(SAD)后2 h Fos和NADPH-d在室旁核和视上核内的分布情况.结果:SAD大鼠室旁核小细胞部、大细胞部和视上核内有大量Fos表达,并与NADPH-d部分共存;NADPH-d/Fos双标记阳性神经元的比例分别为6.8%、72.1%和47.1%.在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上述核团内偶见Fos阳性神经元,未观察到NADPH-d/Fos双标记神经元.结论: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内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可被SAD特异性激活,提示其参与了中枢压力感受性反射通路所介导的心血管活动的中枢调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湿热环境下大鼠下丘脑的室旁核和视上核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可塑性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将大鼠置于仿真模拟气候舱[干球温度(40.0±0.5)℃,相对湿度(60±5%)]内,120 min后取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Fos和GFAP在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中的表达并计录各组动物的行为学反应.结果 在高湿热环境下行为学上动物表现为躁动不安、呼吸加快、前爪抓挠面部;120min组中有2只动物死亡.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发现湿热刺激组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中的Fos和GFAP表达比对照组明显上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机体下丘脑的室旁核和视上核中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参与了对高湿热刺激的反应及其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完全性脊髓损伤(SCI)大鼠下尿路传入神经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表达及鞘内注射NOS抑制剂对SCI大鼠膀胱测压参数的影响.方法 ①选取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SCI 1周组、SCI 4周组和SCI 8周组(n=6),SCI1周组、SCI 4周组和SCI 8周组大鼠横断胸10脊髓节段建立完全性SCI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L6~S1脊髓节段神经型NOS(nNOS)和诱导型NOS(iNOS)的表达.②另选取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B组(n=9)和损伤组(n=7),损伤组大鼠横断胸10脊髓节段建立完全性SCI模型4周后,两组大鼠分别鞘内注射0.1 mL生理盐水、1μmol nNOS抑制剂和1μmoliNOS抑制剂,观察给药前后两组大鼠膀胱测压参数的变化.结果 ①SCI 1周组和SCI 4周组大鼠脊髓后角nNOS阳性表达细胞数[(5.5±2.7)/视野和(10.3±7.9)/视野]显著大于正常对照A组[(2.0±1.5)/视野](P<0.05),SCI 8周组大鼠脊髓前角nNOS阳性表达细胞数[(6.7±1.5)/视野]显著大于正常对照A组[(4.3±1.5)/视野](P<0.05).②损伤组大鼠鞘内注射nNOS抑制剂后最大膀胱测压容积[(1.58±0.94)mL]显著大于给药前[(1.06±0.70) mL] (P <0.05).结论 脊髓水平一氧化氮可能不参与正常排尿反射过程,一氧化氮相关的神经化学递质的可塑性改变与SCI后自主排尿反射的触发有关,鞘内注射药物调节脊髓水平神经化学递质的表达为SCI后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大鼠下丘脑的分布。结果:NADPH-D阳性神经元在室旁核、视上核、室周核和下丘脑外侧区活性较高,在穹隆周核、乳头复合体和正中隆起外侧带也有阳性细胞。提示:NO可能参与下丘脑激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为探究SCI 继发性反应的发生机制及SCI 早期干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将10 周龄的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SCI 组和假手术(Sham)组(n=12),SCI 组行第9~11 胸椎(T9-11)椎板切除术,于T10 处用标定力为50 g 的动脉瘤夹完全钳夹脊髓并维持40 s,以制备急性SCI 大鼠模型。Sham 组大鼠仅行T9-11 椎板切除手术,而不损伤脊髓组织。SCI 后,根据BBB评分标准对实验动物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HE 染色和TUNEL 染色检测实验动物脊髓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和细胞凋亡,并采用 Western blot 对细胞凋亡密切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 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cleaved caspase3(c.caspase3)的相对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腹膜伤害性刺激cfos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及分布。方法:将1%的乙酸注入大鼠腹膜腔造成腹痛模型,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中枢神经系统内cf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A组(对照组)T6~L3脊髓后角、臂旁核、室旁核有少量cfos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Cfos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fos阳性神经元呈双侧分布,主要分布于T6~L3脊髓后角、延髓孤束核、臂旁核、蓝斑核、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杏仁核。结论:T6~L3脊髓后角、延髓孤束核、臂旁核、蓝斑核、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杏仁核与大鼠腹膜伤害性刺激造成的腹痛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进行神经生物学研究镇痛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切口刺激对大鼠脊髓背角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15只随机分为三组 :A组为对照组 ,不作手术切口 ;B组为皮肤筋膜切开组 ,仅切开皮肤及筋膜 ,不切割肌肉 ;C组为肌肉切割组 ,切开皮肤、筋膜并纵行切割肌肉。每组 5只。B组和C组大鼠在吸入乙醚麻醉下消毒左后肢 ,进行手术切口刺激 :从足跟近端 0 .5cm处向趾部作一长约 1cm的纵行切口 ,B组大鼠切开皮肤和筋膜后缝合皮肤 ,C组大鼠用镊子挑起足底肌肉并纵向切割。 1h后观察动物疼痛行为的改变 ,以累积疼痛评分评定疼痛行为 ,2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Fos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与A组相比 ,B组和C组大鼠的累积疼痛评分明显上升 (P <0 .0 1) ,但两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 ;②F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B组和C组手术侧脊髓背角Ⅰ、Ⅱ层 ,B组Fos阳性神经元的平均数目比C组明显增多 (P <0 .0 5 )。结论 :不同程度切口刺激对大鼠脊髓背角Fos表达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