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细胞膜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红细胞携氧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的研究,始于1953年美国学者Nelson,他发现红细胞可粘附循环免疫复合物或病原颗粒,并将其递呈给白细胞,从而促进循环致病物质的清除。1981年美国生殖免疫学家Siegel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的概念。1988年美国学者Shau发现红细胞胞浆内含有丰富的NK细胞活性增强因子(NKEF),可显著增强NK细胞活性,证实红细胞在机体抗感染、抗肿瘤的重要作用。1991午美国学者Taylor以CR1分子为桥梁,建立双特异性单抗异聚体清除循环中致病原,展开了以红细胞为运载工具的临床治疗研究。同年法国学者Cohen建立了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方法,初步探讨了红细胞CR1分子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与疾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1993午Kalechman研究表明红细胞具有调控自身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功能,证实红细胞在机体整体免疫功能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成熟红细胞作为血循环中数量最多的细胞群体,虽然已经没有细胞核,但细胞表面广泛表达CD44、CD58、CD55及CD59等膜分子,这些膜分子的存在及其数量变化在机体生理、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何作用,值得深入研究。成熟红细胞已无细胞核,理认上无产生新生物质的能力,但在有核时期产生的数量众多的膜分子,进入血循环不但仍然存在,而且数量庞大,这些膜分子不可能仅仅是单纯的存在,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长期存在的物质必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对红细胞膜分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与临床免疫学价值。本文作者对主要表达于红细胞的CD35、CD44、CD58、CD55及CD59等膜分子的结构、分布、基因、生物学功能、血清中可溶性CD35、CD44s等量变的初步临床意义及近年的部分工作进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CD44v5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期望CD44v5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结肠癌的新靶点。方法:采用li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8例结肠癌及正常结肠组织中CD44v5的表达。结果:CD44v5在结肠癌中过表达或高表达,表达的阳性率为89.5%,在正常结肠组织中低表达或无表达,表达的阳性率为21.1%。结论:CD44v5的表达与结肠癌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结肠癌CD44v5的表达,为探讨结肠癌等恶性肿瘤发病机理以及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结肠癌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细胞黏附分子CD44V4与CD44V6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2例BTCC及15例正常膀胱黏膜中的CD44V4与CD44V6表达,并根据随访结果,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COX多因素分析和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结果CD44V4及CD44V6在正常膀胱黏膜中不表达,其表达与BTCC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正相关;CD44V4的高表达同CD44V6表达呈正相关;CD44V4和CD44V6高表达是BT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D44V4和CD44V6同步表达比非同步表达或表达缺失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和较短的生存期。结论CD44V4及CD44V6在BTCC侵袭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对其恶性程度及预后做出较准确的评估,对拟定全面的综合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D44v5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44v5在20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及41例卵巢癌中的表达。结果CD44v5在卵巢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卵巢上皮良性肿瘤(P<0.01)。伴淋巴转移者CD44v5表达率与表达强度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0.01),卵巢癌Ⅲ~Ⅳ期患者CD44v5表达率、表达强度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结论检测CD44v5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对评价卵巢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CD44在脑原发肿瘤及脑转移瘤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结果:①在22例脑胶质瘤中,20例表达CD44s,其阳性率达90%,而D44v均为阴性;在27例脑转移瘤中,CD44s和CD44v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84%和81%。②CD44s在胶胶质瘤及脑转移瘤中的表达阳性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D44v在脑胶质瘤及脑转移瘤中的表达阳性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CD44s在脑肿瘤颅内播散中起作用,却不能介导颅外转移;脑胶质瘤中缺乏CD44v表达是脑转移瘤颅内播散中的重要粘附分子,可作为脑转移瘤诊断和预后的有效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以及红细胞CD35、CD44、和CD62P分子的表达与正常人的差异和生物学意义。方法 静脉采集30例健康献血者和30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血,ACD抗凝后离心,制备PRP和红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和红细胞CD35、CD44、和CD62P的表达情况。结果 肿瘤患者血小板CD35、CD44、和CD62P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人,肿瘤患者红细胞CD35、CD44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正常人,红细胞CD62P和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CD35、CD44和CD62P分子处于高表达状态,可能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红细胞CD35、CD44分子表达减少,和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陈晨  张洲一  康宁 《光明中医》2016,(20):2949-2951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对胃癌小鼠CD44、EGFR、nm23表达的影响,观察该药物对胃癌转移过程中三者表达变化,分析其抗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50只615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模型对照组、高红花黄色素、中红花黄色素、低红花黄色素组、希罗达组,观察各组CD44、EGFR、nm23的表达情况。结果红花黄色素能够抑制小鼠胃转移瘤的形成与转移,并抑制肿瘤组织中CD44、EGFR的表达,同时能够降低小鼠血清CD44、EGFR上调nm23的表达水平。结论红花黄色素对胃癌的发展及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以上研究因子而实现。  相似文献   

8.
CD44v6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关系密切。CD44v6在胃癌的预测、病程进展、转移潜能、免疫治疗和预后估计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但其功能复杂,具体作用机理不明,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姬松茸多糖对荷瘤小鼠肿瘤组织CD44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分子姬松茸多糖(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saccharide Isolated from Agaricus blazei Murill,LM-PAB)对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CD44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右侧腋窝皮下接种S180肉瘤,腹腔注射50、100和200 mg/(kg.d)LMPAB,连续7天。给药结束后24h取肿瘤组织,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CD44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LMPAB各剂量组50、100和200mg/(kg.d))CD44 mRNAΔCt显著升高(P<0.01),表明CD44 mRNA表达下调,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LMPAB可能通过降低CD44 mRNA的表达,抑制了流动的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从而减少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加味三棱丸(SLW)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移植物的抑制作用和探讨对黏附分子ICAM-1,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子宫内膜自体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用游标卡尺、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移植物体积变化、异位内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和黏附分子ICAM-1,CD44的表达.结果:SLW 0.11,1.02 g·kg~(-1)均可以明显减小子宫内膜异位症移植物的体积;显微形态显示: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其病理改变程度减轻,异位内膜为薄单层细胞排列而非腺体数目多,细胞呈多层排列,腺上皮呈扁平或矮立方形,未见假腺体改变;SLW 1.02,0.11 g·kg~(-1)均能明显降低了异位子宫内膜黏附分子ICAM-1,CD44的蛋白表达.结论:SLW可显著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移植物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黏附分子ICAM-1,CD44的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华蟾素对体外培养的卵巢癌3AO细胞CD44s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卵巢癌3AO细胞,不同浓度的华蟾素干预后,应用RT-PCR检测CD44s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 卵巢癌3AO细胞对照组CD44smRNA表达为1.3±0.1,细胞凋亡率为(2.31±0.98)%;0.25mg/ml华蟾素对卵巢癌3AO细胞CD44s mRNA和凋亡率的影响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5 mg/mL华蟾素干预后,3AO细胞CD44s mRNA 表达为1.0±0.1,癌细胞凋亡率为(28.69±4.16)%,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5 mg·ml-1华蟾素与2.5mg·ml-1华蟾素对卵巢癌3AO细胞CD44s mRNA表达和凋亡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5 mg·ml-1华蟾素可有效抑制卵巢癌3AO细胞CD44s的表达,抑制癌细胞的侵蚀性生长.  相似文献   

12.
马红珍  倪桂宝  何灵芝  陈红波 《中医药学刊》2012,(8):1858-1860,I0007
目的:观察IgA肾病肾组织CD34、CD44的表达,及其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4例IgA肾病患者的肾组织按Lee氏分级分成Ⅱ级、Ⅲ级、Ⅳ级三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肾组织内CD34、CD44的表达,并观察病理分级与CD34、CD44表达的关系。结果:(1)CD34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内均有表达,主要分布在肾小球系膜区和系膜细胞,小管上皮细胞、间质和血管内皮细胞亦可见表达。随着增生性病理改变的加重,CD34的表达有增强。(2)CD44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均有表达,主要分布在系膜细胞、新月体、小管间质损害区的小管间质细胞。随着硬化性病理改变的加重,CD44的表达有所增强。结论:IgA肾病患者肾组织内CD34、CD44均有表达,其表达强度分别与肾组织增生及硬化性改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CD44v6(sCD44v6)术前水平与不同的组织学参数之间及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同时观察胃泰胶囊结合化疗对sCD44v6表达的影响。方法 全部入组病例在术前行中医证型分组及治疗前后行sCD44v6检测;对照组(30例)在术后3~4周均接受3~4个周期静脉化疗。试验组(32例)术后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胃泰胶囊口服,连服3个月。结果 (1)血清sCD44v6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2)sCD44v6水平血瘀证最高,和脾虚证、湿热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3)结束治疗后试验组血清sCD44v6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1)血清sCD44v6可作为胃癌的发展、预后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抗胃癌转移的治疗靶标。(2)血清sCD44v6和血瘀证、脾虚证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3)胃泰胶囊配合化疗能够进一步抑制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CD4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在位异位内膜CD44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及量效关系。方法将6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祛异康小中大剂量组、丹那唑组,采用手术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造模成功后用药4 W,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CD44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异位内膜中CD44呈高表达;丹那唑组、祛异康大、中剂量组能降低异位内膜组织CD44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祛异康中剂量组与丹那唑组比较对降低CD44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粘附分子CD44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EMT的发病过程;祛异康能明显抑制EMT模型大鼠异位内膜在盆腹腔的种植、生长,其治疗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CD44在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而实现的,以中剂量给药为好。  相似文献   

15.
张翠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140-142
目的:观察温补脾肾、泄浊化瘀药物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白细胞黏附分子(CD44,CD5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温补脾肾、泄浊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口服中药合剂,对照组口服尿毒清冲剂。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用微量全血直接单标记荧光染色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CD44,CD54,TNF-α及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CRF患者CD44,CD54,TNF-α水平及SCr,BUN均降低;Hb升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温补脾肾、泄浊化瘀药有降低CRF患者CD44,CD54,TNF-α水平的作用,并可改善SCr,BUN,Hb程度,减轻CRF患者的肾功能损害,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