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男性留置导尿患者一次性集尿袋最佳更换时间。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9月收治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的成年男性留置导尿患者270例,按照集尿袋更换时间分为3组,予以A组每日更换、B组每周更换2次、C组每周更换1次集尿袋,比较三组患者尿培养阳性结果。结果60~79岁及≥80岁患者中,每周更换2次集尿袋组尿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每日更换1次及每周更换1次组(P均<0.05);≤59岁患者A、B、C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男性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更换频率以每周2次为宜。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患者更换集尿袋的最佳时间。方法全面检索国内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研究对象为已发表的有关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更换的临床对照试验,观察指标为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不同更换频率(每天更换、每3d更换及每周更换)下的尿培养阳性率,干预有效性的效应量采用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OR)。结果共检索到10篇合格文献。Meta分析结果提示: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每天更换与每3d更换、每3d更换与每周更换、每天更换与每周更换发生泌尿系感染的OR值分别为2.31[95%CI(1.45,3.68),P=0.0004]、0.54[95%CI(0.32,0.92),P=0.02]、1.33[95%CI(0.91,1.95),P=0.14]。结论留置导尿患者若每3d更换1次集尿袋,发生泌尿系感染的风险最低。 相似文献
6.
循证护理探讨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的最佳更换时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患者更换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寻找留置导尿患者更换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并应用于100例住院并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实践中.结果 在临床实践中,92例患者没有发生逆行感染,8例患者发生轻度尿路感染,无一例发生严重感染.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增高.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明显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 将循证护理运用到对留置导尿患者的研究和实践中,为留置导尿患者更换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学科的专业化和科学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患者更换集尿袋的最佳时间。方法将90例颅脑外科需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各30例。A组每3d更换1次集尿袋;B组每7d更换1次集尿袋;C组每14d更换1次集尿袋。分别于入院当日及入院后第5、8、11、14天采集3组病例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培养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3组病例尿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留置导尿管患者集尿袋更换时问可以延长至14d,与更换尿管同步进行,可以减少细菌上行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节省医疗费用;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同时间更换集尿袋的效果.方法:将123例留置导尿管排除尿路感染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1例,均7 d更换1次导尿管,而集尿袋A组每3 d更换1次、B组每5 d更换1次、C组每7 d更换1次,追踪监测菌尿发生,同时对尿液进行细菌培养,最后进行统计.结果:C组菌尿率低于A组和B组(P<0.05).三组引流尿液细菌培养共检出5种细菌,细菌出现最早的为A组,出现最迟的为C组.结论: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周更换1次集尿袋不会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集尿袋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3):195-196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病人更换一次性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将136例脑出血术后留置导尿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每天更换一次集尿袋;B组3 d更换一次集尿袋;C组给予7 d更换一次集尿袋。与化验室相配合,每天采集三组病人的尿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尿培养细菌阳性率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A、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B组尿培养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A、C两组。结论留置导尿病人每3d更换一次性集尿袋为宜。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病患者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患者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将留置导尿的脑血管病女性患者65例,按单纯随机法分双号组32例与单号组33例,分别应用单向活瓣集尿袋与一次性塑料无菌集尿袋;按意识障碍程度分神志不清20例,神志清45例;按患者年龄≥60岁49例,≤59岁16例。通过定时尿培养,观察不同留置导尿管时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与置管时间成正比;双号与单号组比较P<0.05或P<0.01;神志不清与神志清组比较、年龄≥60岁组与≤59岁组比较均P<0.05。结论留置时间、腔外途径、腔内途径、意识障碍程度、年龄、侵入性操作均为脑血管病患者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应针对性地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对176例留置尿管的老年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对其中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就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76例留置尿管患者中有39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22.1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留置尿管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P<0.05﹚,不同基础疾病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例尿路感染共检出病原菌32株,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7.50%。结论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性别、基础疾病、尿管留置时间有关;加强尿路感染高发人群的目标性监测,针对易感因素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可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患者留置尿管期间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中的效果,探讨预防CAUTI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ICU住院留置尿管10d以上的患者102例作为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选取2007年1月~2009年9月在ICU住院留置尿管10d以上的患者9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CAUTI的感染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AUTI感染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能降低患者留置尿管期间CAUTI的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引流袋更换频率对引流尿液细菌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引流袋更换频率对引流尿液细菌污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08年11月我院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卧床留置导尿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密闭式引流袋。A组每天更换1次引流袋,共72例;B组每3d更换1次引流袋,共52例;C组每7d更换1次引流袋,共56例。分别于留置导尿后次日起按无菌操作技术隔天1次取尿液送尿细菌培养,连续留检5次。结果三组患者的尿培养致病菌阳性结果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尿培养致病菌阳性结果比较,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组尿培养致病菌阳性结果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尿培养致病菌阳性结果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流袋更换频率影响引流尿液的细菌污染状况,应以每3d更换1次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术后留置尿管的适宜时间。方法将24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121例。观察组术后6~12 h患者主诉有尿意时拔除尿管,对照组按常规要求术后24 h拔除尿管。比较两组产妇首次下床切口疼痛程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自行排尿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首次下床切口疼痛程度、术后24 h出血量、自行排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常规剖宫产术后24 h拔除尿管相比较,6~12 h拔除尿管不会增加切口疼痛程度和24 h出血量,也不影响自行排尿,而且产妇拔除尿管后可早期下床活动,能促进术后排气,降低生殖道及尿道的感染风险,术后6~12 h拔除尿管较合适。 相似文献
16.
乳胶与全硅橡胶导尿管引起导管相关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导尿管留置导尿,医院泌尿系感染情况,以指导临床选择导尿管,并采取积极有效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对60例需要留置导尿病人随机分为全硅橡胶及硅化乳胶导尿管两组,分别对尿道口周围皮肤、中段尿、拔管后导尿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均随插管时间延长,菌尿发生率增高,两组菌尿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拔管后导尿管尖端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对照组为36.67%,实验组为40%,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尿道口周围皮肤、中段尿和拔管后导尿管尖端细菌培养的细菌种类分布相似,细菌培养病原菌种类依次排列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粪肠球菌、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属、咽链球菌等。结论两类导管均不能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以及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结论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与导管材料性质无关,导尿管腔外逆行感染是细菌侵入尿路的主要感染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拔除留置尿管时间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拔除留置尿管后发生急性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及早期拔除留置尿管的适宜时间,为临床早期安全拔管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7-1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选择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3天及第5天拔除留置尿管。比较拔管后急性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及下尿路不适症状的情况,同时对拔管后发生急性尿潴留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e多元回归分析。结果3组患者拔除留置尿管后急性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2天拔除尿管组泌尿系统感染率低于术后第3天拔除尿管组及术后第5天拔除尿管组;3组患者拔管后下尿路不适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拔除尿管组患者不适症状最轻,术后第3天拔除尿管组次之,术后第5天拔除尿管组不适症状较重。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自主神经保护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自主神经保护患者拔管后发生急性尿潴留的危险是完全自主神经保护患者的7.42倍。结论自主神经保护是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拔除留置尿管后发生急性尿潴留的主要危险因素。与术后第3天及常规第5天拔管相比,直肠癌术后第2天拔除留置尿管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率。对于完全自主神经保护或中高位直肠癌的患者而言,术后第2天为适宜的拔除留置尿管时间。部分自主神经保护或低位直肠癌的患者应适当延长留置尿管时间,以减少拔管后急性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留置导尿注水量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留置导尿注水量的实验性研究报导。检索中国知网,万方,SinoMed等数据库,纳入多项注水量研究文献。结果:重度水肿患者最佳留置导尿注水量为7±2ml;妇科手术患者最佳留置导尿注水量为3~4 ml;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最佳注水量5ml左右;老年女性患者留置导尿最佳注水量15~20 mL。结论: 研究显示最佳注水量与留置导尿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最佳注水量在不同临床情况下有着差异。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注水量。 相似文献
19.
套管针在早产低体重儿静脉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套管针在早产低体重儿(PLBW)实行静脉营养时的方法及优点。方法 将47例实行静脉营养的PLBW分为2组,观察组:22例采用全封闭式Y型套管针。对照组:25例采用头皮针。观察比较每次静脉通道维持的时间和输液局部的反应情况。结果 (1)静脉通道维持时间:观察组为29.3±8.1 h,对照组为18.0±8.0h(P<0.001);两组局部肿渗情况:(2)观察组局部出现硬结较对照组少(P<0.001);(3)针管内有回血:观察组较对照组多(P<0.001);(4)局部皮肤颜色的改变: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在早产低体重儿实施外周静脉营养时使用全封闭式Y型套管针,能减少小静脉穿刺的局部反应,确保治疗顺利进行,且操作简便。因此,PLBW周围静脉营养途径的选择应首选套管针,其次为头皮针,临床上两者可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