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管状吻合器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中胆肠吻合的应用研究,确定管状吻合器在肝门胆管空肠吻合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优于传统的手工吻合。方法对于肝门胆管肿瘤局限于肝总管或分叉部(BismuthI/Ⅱ型)的病例,随机设立管状吻合器组(26例)和非吻合器组(24例),管状吻合器组:26例应用管状吻合器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非吻合器组:24例行常规手工胆肠吻合的病人,对二组手术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数据行统计学的相关分析。结果应用管状吻合器行胆肠吻合是科学的方法,手术时间缩短,P〈0.05;术后住院天数缩短,P〈0.05;术后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对于BismuthI/Ⅱ型肝门部胆管癌应用管状吻合器行肝门胆管空肠吻合术是可行的,较非吻合器组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理灵连续肝门空肠吻合内引流术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可行性。方法对2006~2009年9例行普理灵连续肝肠吻合内引流术的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疗效及近期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引流有效率100%,9例术后均无胆漏发生。结论对晚期肝门部胆管癌应持积极的手术态度,普理灵连续肝门空肠吻合内引流术能有效引流胆汁,术后近期并发症低,可作为晚期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治疗的一种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空肠壁浆肌层门静脉壁缝合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区域切除术后胆道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施行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区域切除手术病人45例。根据入院时间及胆道重建方式分为传统胆肠吻合组( A组)和空肠浆肌层门静脉壁缝合组( B组)。结果采用传统方式吻合者25例,空肠门静脉缝合技术20例,术后暂时性胆漏发生率分别为36.0%(9/25)和5.0%(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吻合口不同程度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8.0%(7/25)和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空肠门静脉缝合技术行肝门胆管癌切除术后的胆道重建,不仅符合手术要求,而且明显降低了术后胆漏及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肝肠“挂靠式”胆肠吻合来有效地加强吻合后的可靠性,避免术后胆瘘、肠瘘等并发症发生。方法 对14例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施行了肝肠“挂靠式”缝合,其中肝门部胆管癌7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4例,肝门部胆管损伤3例。结果 本组均收到了满意治疗效果,术后无1例发生胆瘘、肠瘘等并发症。结论 肝肠“挂靠式”胆肠吻合术克服了由于肝组织脆弱,缺乏韧性、难以牢固缝合的缺点,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肝肠吻合在Bismuth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普外科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时采用肝肠吻合的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58.0±40.3)min,术中出血量为(120.6±32.7)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0d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后1个月左右降至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吻合后狭窄发生,未见死亡病例。结论:肝肠吻合可作为肝门部胆管癌手术中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脏空肠U型缝合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切除后胆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11月~2010年10月施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手术病人35例,根据入院时间和胆道重建方式,分为传统胆肠吻合组(A组)和肝脏空肠U型缝合组(B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传统方式吻合者17例,U型缝合技术吻合者18例,术后暂时性胆漏的发生率分别为35.29 %(6/17)和5.56%(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8);吻合口不同程度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23.53%(4/17)和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5);手术时间A组(240±18)min和B组(220±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结论 采用肝脏空肠U型缝合技术进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后的胆道重建,不仅简单易行、省时,而且术后胆漏、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19-1020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收集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51例,28例行皮下盲袢Roux-en-Y型行胆肠吻合术,其中,13例联用胆道镜进一步治疗;5例行皮下盲袢间置空肠型胆肠吻合术,其中,2例联用胆道镜进一步治疗;13例行皮下盲袢间置空肠胆道腹壁型胆肠吻合术,其中,5例联用胆道镜进一步治疗;5例运用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结果:手术无死亡病例;随访6~12月,26例单纯行皮下盲袢Rouxen-Y型胆肠吻合、皮下盲袢间置空肠型胆肠吻合以及皮下盲袢间置空肠胆道腹壁型胆肠吻合术优良率88.5%,20例联合胆道镜治疗优良率90.0%,5例运用腹腔镜进行治疗优良率100%。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应根据胆管下端括约肌的功能状态选择相应皮下盲袢术式,拔除T管窦道愈合后发现胆道疾病者联用胆道镜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运用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疗效较好,但仍需进一步扩大病例证实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肝外胆管癌根据发病部位分为肝门部胆管癌、中段胆管癌和下段胆管癌。由于肿瘤纵向累及胆管范围的不同,肝外胆管癌手术方式也不相同。手术方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肝外胆管癌手术操作编码较难掌握。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ICD-9-CM-3),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Ⅰ型和部分Bismuth Ⅱ型以及中段胆管癌一般行肝外胆管局部切除术,需根据实际切除范围分类于51.63和51.69;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 Ⅲ型、Bismuth Ⅳ型和部分BismuthⅡ型可联合肝部分切除术,分类于50.22和50.3;下段胆管癌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分类于52.7;有转移的肝外胆管癌可行胃空肠吻合术(旁路),分类于44.3。在实际工作中,编码员需要仔细阅读病案,明确胆管癌分型以及手术切除范围和消化道重建方式,正确另编码非端对端吻合术,并掌握省略编码原则,确保各种肝外胆管癌手术方式的正确编码。  相似文献   

9.
张清华  潘万能  徐刚  张雪峰  叶宇 《浙江医学》2012,(16):1350-1352
目的探讨合并 HBV 感染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和远期疗效.方法收集81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并发症和远期疗效采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血清 HBsAg(+)率为23.5%.HBsAg(+)与(-)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性别、年龄、Bismuth 分型、病理、AJCC 肿瘤分期、总胆红素、γ-GT 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术前血清白蛋白、白球蛋白比、凝血酶原时间及手术方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HBsAg(+)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 HBsAg(-)组(P<0.01).HBsAg(+)组肝门部胆管癌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2.1%、15.8%、2.8%,与 HBsAg(-)组(54.8%、14.5%、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6).术前总胆红素量、凝血酶原时间及 AJCC 肿瘤分期和手术方式均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HBsAg(+)还不能认为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 >0.05).结论 HBV 感染是肝门部胆管癌的致病因素之一,合并 HBV 感染可能不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2例老年人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采用距肿瘤边缘长约1cm处切断肝内胆管并切除距肿瘤边缘1cm肝组织的手术方法。结果全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及术后胆瘘、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41.7%。结论距肿瘤边缘长约1cm处切断肝内胆管并切除距肿瘤边缘1cm的肝组织的方法是老年人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