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巴金森氏病(PD)主要的神经化学特征是中枢缺失多巴胺(DA)能神经元(Agid etal:Movement Disord 2:166,1987)。但是,DA细胞群并不呈现相同的变性,神经黑色素神经元则易先受累(Hirsh et al,Nature,334,345,1988),提示PD患者的DA能神经元并非均等地受损。事实证明神经元的死亡与内源性和外源性毒性作用有关,并可能伴随超氧化(hyperoxidation)现象。  相似文献   

2.
<正> 对啮齿动物和猴的实验性巴金森氏病(PD),移植富含多巴胺(DA)的胚胎中脑腹侧区组织可以使失神经支配的纹状体重建神经支配,恢复DA传递;并使运动障碍和感觉运动障碍得以改善(Dunnett:J Neurol 238;65,1991;Dunnett and Annett:in intracerebral  相似文献   

3.
一、绪论 (一)多巴胺(儿茶酚乙胺)(Dopamine;DA) 过去认为,多巴胺只是去甲肾上素(NE)合成时的中间体;但脑内DA与NE的分布并不一致。如哺乳类动物脑中DA有80%集中在黑质-纹状体,以尾核和壳核尤多。其DA:NE约为100∶1。而且纹状体中之DA主要含于突触体部分,提示DA可能有突触传递功能;后来发现刺激黑质可引起尾核内DA释放,从而证实黑质中有DA能神经元。其后,又证明中脑-边缘系统、丘脑下部以及交感神经节中也有DA能神经元。所以,DA本身就是一种神经递质。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首先复习一下多巴胺的合成、储存、释放、降解等生物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4.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治疗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可出现冲动控制障碍(ICD),如病理性赌博、性欲亢进、食欲亢进和强迫购物。这种现象同样可在DA治疗的帕金森病(PD)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出现。发病机制可能是DA过度刺激了D3受体。直接停药是较为公认治疗方法,可得到较好缓解。  相似文献   

5.
胎儿动脉导管的超声观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胎儿发育过程中动脉导管(DA)的发育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探索其异常改变时是否与某些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存在相关性积累资料。方法:使用高分辨率彩超仪对1100例20~40孕周胎儿DA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并测量其内径,统计不同孕周DA内径正常值范围。结果:1100例观察结果DA显示956例,显示率为86.91%。根据DA开口部位可分为独立型占68.59%(190/277)和共干型占31.41%(87/277);根据DA是否发出左肺动脉分支又可分为有分支型占15.16%(42/277)和无分支型84.84%(235/277)。随孕周增大DA内径逐渐增大,并且其数值离散度也相应增大。结论:高分辨率彩超对中晚孕胎儿DA大多数可以显示其形态结构及内径大小,可作为评估DA发育状况的有效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杏仁体中的多巴胺(DA)和γ -氨基丁酸(GABA)递质系统均参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过程,临床上一般用多巴胺II型受体(D2)阻断剂予以治疗。然而,目前尚不清楚GABA与D2受体是否共存,也不清楚DA能神经末梢与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本实验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和免疫电镜(IEM)研究了杏仁体关键性核团基底外侧核中GABA与D2受体的共存关系以及DA神经能末梢与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关系。CLSM显示由谷氨酸脱羧酶(GAD)标记的GABA能神经元全部对D2受体呈免疫阳性反应,表明GABA能神经元含有D2受体。IEM显示,在 980个DA能神经末梢形成的突触中,45%的突触是由D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末梢直接(36% )或间接(9% )与GAD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树突形成,另 55%是由D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末梢与未标记的神经元成分形成。DA GABA的直接性突触进而可区分为单突触 (16% )、汇聚突触 (14% )及轴 轴突触(6% )。而DA- GABA的间接性突触是个突触复合体。在该复合体中,DA免疫反应阳性末梢在一个未标记的末梢上形成对称性突触,而该未标记末梢又与GAD免疫反应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在DA与未标记神经元成分之间的突触中,AD免疫反应阳性末梢分别与未标记胞体(4% )、树突(42% )及轴突末梢(9% )形成突触。所有DA突触无一例外均为?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多巴胺(DA)神经元死亡有多种机制,鱼藤酮(RT)是DA能神经元死亡原因之一,但目前还没有一种能用于研究DA能神经元死亡方式的理想模型。我们研究初步证实在昆明小鼠经RT注射后可在黑质神经元出现明显Lewy小体样结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虽然在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有一定作用,但与RT所致DA能神经细胞死亡的关系还不清楚。本文中简要阐述了RT与DA能神经元死亡方式及其与免疫之间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雌激素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去卵巢(OVX)大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NS)和苯甲酸雌二醇(EB)处理,1周后6OHDA造模,造模2周后灌注取材;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内D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纹状体中DA能末梢的变化;用TUNEL法观察黑质凋亡细胞的数目并对纹状体中胆碱能神经元进行乙酰胆碱酯酶(AChE)染色,观察其退变情况。结果显示和NS组相比,EB组黑质内DA能神经元数量多、凋亡细胞数少(P<0.05);NS组纹状体内DA能神经元末梢减少60%左右,胆碱能神经元退变明显。结果提示雌激素对DA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与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了失血性休克犬的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状态,发现休克犬的血清T_4、T_3较休克前降低,rT_3升高,而TSH变化不大。休克犬经多巴胺(DA)治疗后,其血清T_4、T_3低下更为明显,TSH亦较休克前明显降低(P<0.001),rT_3变化不大。本结果说明①休克犬可出现低T_3、T_4综合征,但垂体功能正常;②休克犬用DA治疗后可出现继发性垂体甲状腺功能减退,故DA可影响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本研究尚证明DA在体外并不影响血清T_4、T_3和TSH浓度,且DA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所以,提示DA可能是直接作用于腺垂体影响TSH的合成或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定向诱导人尿液来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U-iP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化。方法单层贴壁法体外培养U-iPS,通过时向性添加TGF-β及BMP信号通路抑制剂,SHH细胞因子,GSK3β抑制剂Chir99021将U-iPS诱导为DA能神经前体细胞(NPCs),通过添加BDNF/GDNF等细胞因子将其进一步分化为DA能神经元。在诱导分化的4个时间点(第0天、7天、14天及25天)采用RT-qPCR和免疫荧光检测多能干细胞标志物Oct4与Nanog的表达;NPCs标志物Nestin、Pax6和Foxa2的表达;DA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Lmx1a和En1的表达;神经元标志物Tuj1的表达以及DA能神经元标志物TH的表达情况。以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来源的iPS(F-iPS)向DA能神经元的诱导分化作为对照进行分化效率的比较。结果 U-iPS在第0天表达多能干标志物Oct4和Nanog;诱导第7天能转化为Nestin、Pax6及Foxa2阳性的NPCs;第14天转化为Lmx1a和En1阳性的DA能神经前体细胞;第25天分化得到的神经元样细胞表达神经元标志物Tuj1,其中部分细胞表达DA能神经元标志物TH。各时间点神经类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与F-iPS诱导分化得到的神经类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iPS细胞具有向DA能神经元分化的潜力,能在体外经过诱导分化得到TH阳性的DA能神经元,且与F-iPS向DA能神经元分化的效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尿香草扁桃酸(vanillymandelic acid,VMA)和尿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等在嗜铬细胞瘤患者尿液中代谢的一般规律及评估其作为嗜铬细胞瘤辅助诊断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5月由我院收治的214例肾上腺疾病患者的24小时尿液样本,分别检测尿液样本中VMA、E、NE、DA指标的含量。结果嗜铬细胞瘤组尿VMA和尿E、NE、DA水平显著高于其它肾上腺疾病组(P<0.05)。VMA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灵敏度为78.9%,特异性为92.6%,显著优于E、NE、DA这三个指标的诊断效能,与E+DA+VMA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24h尿VMA检测结果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利用[~3H]GBR12935测定新纹状体中DAUC(Dopamine Uptake Complex)的密度,探讨锌对GBR12935与DAUC的结合、DAUC对多巴根(DA)的摄取和DAUC上可卡因亲和状态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锌可明显增加[~3H]GBR12935与DAUC的结合;外源性锌增加DAUC上可卡因R_H的比例(由73%±4%增至90%±2%),降低K_H(由2250±880nM降至890±150nM);抑制DAUC对DA的摄取;加强可卡因对DA摄取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3.
多巴胺(DA)是重要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与多巴胺受体(DR)组成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免疫细胞可合成、储存和运输DA,并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方式,调节免疫细胞的静息、活化和凋亡。DRs几乎存在所有免疫细胞上,DA或DRs激动剂激活DR能影响免疫细胞分化和细胞因子释放,实现DA及DRs对免疫细胞异常的免疫系统疾病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途径 ,探讨补经合剂对初老大鼠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功能的影响。方法 :雌性初老大鼠为自然肾虚模型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该方对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 (NE)、5 羟色胺 (5 HT)含量的影响。结果 :补经合剂低剂量组 (7 8g·kg 1)、高剂量组 (3 1 g·kg 1)均可明显降低初老大鼠下丘脑内NE的影响 (P <0 .0 5 ) ;同时低剂量组还可明显降低初老大鼠脑内DA的含量 (P <0 .0 5 )。结论 :补经合剂可明显降低初老大鼠下丘脑内NE、DA含量 ,提示该方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而对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进行调节 ,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神经元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对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DA)的研究一直吸引着广大基础和临床神经科学工作者的兴趣,其原因在于DA与多种神经疾病(如:帕金森氏病、亭廷顿氏舞蹈病以及精神分裂症等)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早在1910年多巴胺即被人工合成。1958年Carlsson等采用一种特殊的荧光测定法发现,正常情况下脑内DA的浓度与去甲肾上腺素(NA)的浓度相仿,提示DA不仅作为NA的前体存在,而且有其独特的功能。在Berlter(1959年)发现脑内纹状体和黑质中  相似文献   

16.
甲基苯丙胺对相关脑区的神经毒性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MA)对大鼠纹状体、海马、额叶皮质等脑区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对大鼠行为的影响。方法:H-E染色、Glees银浸染观察神经元和轴突的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上述脑区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疫组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检测胶质细胞增生情况。结果:MA对上述脑区神经细胞和轴突有损伤作用,表现为神经细胞变圆,极性消失;胶质细胞增生,噬神经细胞现象、胶质小结形成;神经轴索扭曲,节段性增粗,轴索间隙增宽;GFAP阳性星形细胞增多;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显著降低,海马、额叶皮质DA含量明显降低;大鼠行为改变明显。结论:MA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多脑区神经元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可导致上述脑区DA含量下降和大鼠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17.
家兔尾核薄片(0.35mm)于37℃与[~3H]DA孵育30min后,放入灌流装置中持续灌流。施予两次电场刺激诱发两个[~3H]DA释放峰S_1和S_2。药物在第一次电刺激后引入灌流液中,以S_2/S_1比值代表药物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脑片S_2/S_1为0.79±0.06,新型DA受体阻滞剂1-SPD 10~(-5)-10~(-12)M,使S_2/S_1分别增为2.60±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毁损黑质后,多巴胺(DA)能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和纹状体内相关神经元c-fos表达情况,探讨c-fos表达与毁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利用6羟多巴胺(6OHDA)特异毁损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采用阿朴吗啡(APO)诱导旋转实验观察术后1、7、14和21d行为学变化;利用HE染色、Niss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电镜,观察各时间点黑质DA能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和纹状体c-fos表达。结果:毁损侧DA能神经元逐渐减少,超微结构损伤逐渐加重;DA神经元丢失比例≥80%时,纹状体毁损侧c-fos表达上调,APO诱导的旋转实验>7r/min。结论:黑质DA能神经元丢失是毁损大鼠行为改变的病理学基础;cfos的表达与DA能神经元的毁损程度、行为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可以通过跨膜的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RET激活细胞内两条信号通路,即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和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为探讨在GDNF促进中脑多巴胺(DA)能神经细胞存活和分化过程中,上述两条信号通路所发挥的作用,本研究在建立GDNF促进中脑DA能神经细胞存活和分化的细胞培养模型的基础上,以PI3K信号通路中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和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中MEK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分别阻断上述两条信号通路;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以DA合成的限速酶酪氨酸羟化酶(TH)的染色情况为指标来观察上述两条信号通路对DA能神经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Wortmannin可以阻断GDNF促进TH阳性神经细胞数目及其突起增加的作用;而PD98059对GDNF的生物学效应没有影响。结果提示PI3K而非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介导了GDNF对中脑DA能神经细胞存活和分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调节miR-125a-5p的表达实现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前体细胞及DA能神经元的高效转化。方法应用MicroRNAs高通量测序与分析,miR-125a-5p的筛选、靶基因(APC)的预测与验证;miR-125a-5p前体miR-125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包装,miR-125a-5p过表达hiPSCs细胞株的构建、筛选及其向多DA能神经前体细胞与DA能神经元的诱导分化;免疫细胞化学、实时定量PCR(qRT-PCR)及蛋白印迹(WB)法检测miR-125a-5p过表达hiPSCs与对照hiPSCs向DA能神经前体细胞及DA能神经元诱导分化过程中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Nestin、底板细胞标志物Foxa2、DA能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En1、DA能神经前体细胞分选标志物Corin、神经元标志物Tuj1及DA能神经元标志物TH的表达。结果 MiR-125a-5p在hiPSCs向DA能神经前体细胞及神经元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miR-125a-5p靶向调节经典WN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APC,稳定过表达miR-125a-5p的hiPSCs细胞株能向DA能神经前体细胞及DA能神经元分化,其诱导分化效率与对照hiPSCs相比在神经前体细胞(NPCs)阶段FOXA2、EN1、CORIN的表达明显增高,神经元阶段TH、DAT和Nurr1的表达明显增高,提示过表达miR-125a-5p的hiPSCs具有更好的向DA能神经前体细胞及DA能神经元的诱导分化潜能。结论 MiR-125a-5p能通过靶向下调APC的表达激活经典WNT信号通路活性,促进hiPSCs向DA能神经前体细胞及DA能神经元的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