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例择期首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15例。于麻醉诱导前、CPB前、CPB结束后30min及24h各时点分别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京6(IL-6)、白介索8(IL-8)和白介素10(IL-10)血浆水平,于CPB前、CPB结束后10min、30min各时点分别测定呼吸指数(RI)。结果 CPB结束后3min及24h,对照组TNF-α、IL-6、IL-8明显高于诱导前以及相同时点乌司他丁组的水平(P〈O.01);CPB结束后30min及24h,两组IL-10水平均明显增高,但乌司他丁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PB结束后10min以及1h,对照组RI较基础值以及乌司他丁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乌司他丁具有抗炎以及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山莨菪碱在创伤性肺损伤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创伤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B、C、D组各25例。其中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C组给予山莨菪碱治疗,D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观察比较四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治疗后ARDS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和血清TNF-α与IL-6水平。结果:D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其他三组,四组治疗后的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D组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三组;D组治疗后的ARDS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四组患者的血清TNF-α与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的血清TNF-α与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D组治疗后血清TNF-α与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但D组治疗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肺损伤治疗、控制过程中,乌司他丁联合山莨菪碱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多药合用有效发挥药物协同作用,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释放,降低患者ICU住院时间与病死率,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例择期首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15例.于麻醉诱导前、CPB前、CPB结束后30 min及24 h各时点分别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血浆水平,于CPB前、CPB结束后10 min、30 min各时点分别测定呼吸指数(RI).结果 CPB结束后3 min及24 h,对照组TNF-α、IL-6、IL-8明显高于诱导前以及相同时点乌司他丁组的水平(P<0.01); CPB结束后30 min及24 h,两组IL-10水平均明显增高,但乌司他丁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PB结束后10 min以及1 h,对照组RI较基础值以及乌司他丁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具有抗炎以及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研究组合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给予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对照组仅给予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IL-2、IL-6和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IL-2、IL-6和TNF-α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水平的影响,为完善其抗炎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2013年11月-2015年1月医院诊治的重症脓毒症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30万U每日3次,观察乌司他丁对患者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3、5d抽血检测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和IL-8的浓度较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的表达水平,从而起到缓解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水平的影响,为完善其抗炎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2013年11月-2015年1月医院诊治的重症脓毒症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30万U每日3次,观察乌司他丁对患者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3、5d抽血检测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和IL-8的浓度较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的表达水平,从而起到缓解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术后的炎性应激反应。方法:选取130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手术)和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每组65例。检测术后炎性因子水平,观察手术创伤指标,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5.892,t=11.842,p〈0.05)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2,P〉0.05),③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以及NR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42,t=7.283,t=8.213,t=7.883,P〈0.05),④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以及NRS评分均与IL-I呈正相关,,0分别为0.485、0.521、0.442、0.451,与TNF-α呈正相关,r2产分别为0.556、0.513,0.423及0.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缓解术后炎性应激反应,且炎性应激程度与手术创伤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老年患者细胞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老年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乌司他丁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乌司他丁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微量泵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等。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及IL-8指标分别为(283.61±78.13)、(135.16±58.33)、(103.81±56.13)pg/mL;乌司他丁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及IL-8指标分别为(159.24±52.47)、(73.49±30.67)、(73.14±48.80)pg/mL;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乌司他丁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老年患者可有效减低机体炎症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心肺转流二尖瓣置换术中乌司他丁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脑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0例择期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乌司他丁组于麻醉诱导后、心肺转流前将乌司他丁(10000u/kg)溶于50ml等渗盐水中用微泵泵入,心肺转流开始时再将乌司他丁(10000u/kg)预充加入心肺转流机内。对照组用等容量的等渗生理盐水替代。于心肺转流开始即刻(T1)、心肺转流结束后10min(T2)、心肺转流结束后4h(T3),心肺转流结束后24h(T4)4个时间点采桡动脉血4ml,分别测定血浆TNF-α、IL-6、IL-8、S100β蛋白的浓度。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在心肺转流结束后10min~24hTNF-α、IL-6、IL-8、及S100β的浓度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患者S100β、TNF-α、IL-6、IL-8的浓度在心肺转流结束后10min~24h均降低。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减轻视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的脑损伤,其可能机制主要是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不同分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不同及治疗后水平的变化情况。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美沙拉嗪治疗的UC患者84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无慢性消化道疾病者85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清中的炎性因子IL-6、IL-8、IL-10、IL-17、TNF-α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UC患者IL-6、IL-8、IL-10、IL-17及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0.4、397.9、104.3、213.3、270.4,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IL-6、IL-8、IL-10、IL-17、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20.4、9.9、17.3、12.4,均P0.01)。不同期别UC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不同,药物治疗后有助于抑制UC患者炎性因子的水平,从而控制炎症反应,评估疾病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及心肝肾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8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UTI组和常规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早期复苏、监测乳酸指导补液、抗菌药物应用、机械通气、血液净化;UTI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UTI 30万单位,溶于0.9%生理盐水50 mL,静脉滴注,2次/d,每次1 h滴完,共7 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天测定血浆CRP水平、TNF-α和IL-6水平及心肝肾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CRP、TNF-α、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TI组差异更为明显(P〈0.05);两组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BUN)、尿酸(UA)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TI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TI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乌司他丁显著降低CRP、TNF-α、IL-6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的心肝肾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持续血液净化(CBP)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3例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7)。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乌司他丁联合CBP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PiO2)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的PaO2、PaO2/PiO2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CBP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组织换气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给予常规对症疗法+奥曲肽静滴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静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7 d的炎性因子(IL-6、TNF-α、CRP)水平,以及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的IL-6、TNF-α、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助于促进患者炎性反应的缓解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的总治疗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细胞因子CRP和PCT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是治疗重症肺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术前应用乌司他丁对下肢关节置换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谵妄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于成都军区总院接受治疗的216例下肢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8例,试验组于术前应用乌司他丁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和谵妄发生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为5.56%,住院时间为(12.14±3.67)d,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22%和(15.37±2.98)d(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完毕与手术后24 h的意识混乱评估方法(Consciousness Assessment,CMA)、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完毕的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 Cell,S100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24 h的S100β、IL-6、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术前应用乌司他丁可以降低下肢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率和谵妄发生率,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I(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正常组(19例)、颈动脉内膜增厚组(38例)、稳定斑块组(34例)、颈动脉狭窄组(1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sICAM-1、sVCAM-1、MCP-1和TNF—α水平,分析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结果血清sICAM-1、sVCAM—1、MCP-1和TNF-α水平随着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各组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皿清sICAM-1、sVCAM-1、MCP-1和TNF—α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t=0.675,P〈0.01;r=0.693,P〈0.01;r=0.723,P〈0.01;r=0.851,P〈0.01)。另外,各炎性因子之间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炎性因子水平可以在一程度上反映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心脏瓣膜置换患者30例,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乌司他丁组于体外循环开始前、术中静脉应用乌司他丁(2万U/Kg),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转流前、停机后2h、6h用支气管纤维镜行肺泡灌洗,抽取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并计算氧合指数。检测BALF中IL-8,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PMNE)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后BALF中IL-8和PMNE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组IL-8,PMNE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肺功能损伤程度小(P〈0.05)。结论:体外循环术可以引起血浆和肺内炎性介质明显增多,乌司他丁可以减轻CPB术后急性肺性损伤的程度,具有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对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2月—2019年2月间因重症肺炎在本院就诊治疗的114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被选取对象,为保障本研究的顺利进行将所有被选取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处理,分别为治疗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应用比阿培南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本研究将通过比较两组被选取对象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分析乌司他丁对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PCT和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CRP、PCT和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也要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在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认知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156例老年MCI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TEAS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周、12周时的量表评分及血清学炎性因子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TEAS组与对照组患者的MoCA评分和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周TEAS组患者的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02,P<0.05);治疗后TEAS组与对照组的ADL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AS组血清炎性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2周和12周时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8(IL-8)的水平均明显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70,F=5.460,F=7.460,F=10.83;P<0.05)。结论:TEAS治疗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TNF-α、IL-6、CRP及IL-8及表达水平,改善轻度认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相关性。方法正常对照组49例,2型糖尿病患者19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分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和糖尿病冠状动脉正常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根据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根据病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SA)检测:CRP、TNF-α、IL-5、sICAM-1。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较糖尿病冠状动脉正常组CRP、TNF-α、IL-6、slCAM-1水平明显增高于;CRP、TNF-α、IL-6、sICAM-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均呈正相关(r=0.55,0.36,0.34,0.32,P〈0.01);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单支病变组(P〈0.01);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重,血清CRP、TNF-α、IL-6、sICAM-1水平明显升高。炎性反应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CRP、TNF-α、IL-6、sICAM-1水平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