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制两种氧气转接头,在不改变呼吸机氧气连接装置的情况下,实现中心供氧系统不同终端插座之间的快速转换使用,解决临时更换呼吸机氧气连接装置的困难。方法:设计一种双卡套式连接结构,两端分别连接终端插座和氧气插头,构成简单实用的氧气转接头。结果:制作的两种氧气转接头实现呼吸机与不同氧气终端插座无缝衔接,安装时间只需数秒。结论:应用转接头实现呼吸机在医院范围内快速调配,解决了氧气插头与插座不匹配的问题,同时节省了大量资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医院中心供氧系统终端细菌污染的情况与使用MX-1型灭菌消毒器的消毒效果。方法通过24h供氧过程中对供氧终端装置(氧气流量表、湿化瓶、吸氧导管等)的定时多点采样进行细菌定量培养。结果5个的定时多点采样研究证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病房中心供氧管道输送的氧气及在供氧过程中经严格消毒后的终端装置均无细菌污染现象,如终端装置未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则可出现严重的细菌污染;试验结果发现,氧气流量表湿化瓶瓶盖、砂石是细菌污染的主要来源,若在终端连接MX-1型灭菌消毒器可以消除细菌污染。结论进行氧疗时,供氧装置倘若消毒不严格,会造成严重细菌污染;而在终端连接MX-1型灭菌消毒器可有效消除供氧装置终端细菌污染,保证氧气清洁与安全。  相似文献   

3.
重症监护病房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毅  赵军平 《医疗卫生装备》2007,28(9):37-37,40
目的:研究建立重症监护病房数字化系统,为全程监护和远程监护提供支持。方法:根据“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为基础、以实用为目的、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结果:提出由数字化医疗仪器、仪器临床网关、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床边综合临床信息终端、护士站综合临床信息终端、重症患者探视系统、小灵通局域通讯系统、会诊示教系统、个人数字助理临床信息终端系统组成的重症监护病房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数字化系统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之一。重症监护病房数字化系统的建立将重症监护病房中每个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整合在一起,并与CIS、LIS、PACS、HIS等实现无缝连接,必将促进数字化医院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0引言 为了实现医疗护理手段的现代化,目前各医院的病房治疗带上都装备了中心供氧和中心吸引系统,在每一患者床头安装了槽板式氧气和吸弓I终端,其型号为推把型,通过不锈钢管输送到各病区,经终端输送到床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该连接装置是为满足野战外科手术时麻醉机持续供氧的要求而研制。方法:依据三通和单项气体阀门原理,为麻醉机制作新的双道单向气体连接装置。结果:该装置使麻醉机能够同时连接2个供氧系统(氧气瓶)。结论:该装置安装、拆卸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能与不同型号麻醉机连接,确保在不中断麻醉机工作的前提下更换氧气(瓶)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呼吸机的中心供氧及钢瓶供氧的氧源快速转换装置,使呼吸机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可在二者之间快速转换。方法:在安装底座上固定三通管,用于对接呼吸机的第一终端接口和第二终端接口,安装底座用于支撑架和抱箍固定在氧气钢瓶上。对接呼吸机的第一终端接口和第二终端接口分别连接到三通管的两个端口;三通管的另一端口连接有输气管;输气管最后连接于氧气钢瓶减压装置。结果:使用快速转换装置系统后,中心供氧与钢瓶供氧之间的更换由原来10min以上缩短至4~5s。结论:研制的氧源快速转换装置使用方便、安全,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提高体内的氧含量,克服浮标式氧气吸入器吸氧量少及呼气时氧气有浪费的不足,设计一种高流量氧气吸入器。方法:该氧气吸入器由气源接头、缓冲气罐、流量计、呼吸器及闭式吸氧面罩5个部分构成,分为墙插式(A型)和瓶插式(B型)2种型号,采用闭式面罩吸氧。结果:该氧气吸入器的吸氧量是浮标式氧气吸入器的3倍左右,呼吸时没有氧气流出,不会造成氧气浪费,其动脉血氧分压较鼻导管吸氧提高了3.1倍。结论:该高流量氧气吸入器操作简单,使用便捷、安全,可迅速、高效改善患者缺氧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一种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该系统是为院前重症患者转运所研发的小型综合急救系统。方法结合内嵌设备结构及急救器材与药品的配置特点,系统设计主要包括机械通气、输液、吸引、监护、供氧、供电等模块。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系统框架整体结构、设备安放位置、固定方法、干涉情况、操作性能等进行仿真设计。结果该系统可与通用担架进行快速卡锁形成便携式重症监护病房(ICU),可以搭载多种交通工具,并能利用车载电源,在运送途中对患者实施不间断治疗和救护,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本文研制的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外型小巧,重量轻,便携性强,功能齐全,操作方便,为院前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不间断急救复苏,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综合急救装备。  相似文献   

9.
医院中心供氧站的高压氧气如果只经一级减压直接输送到病区及手术室,这样输出的氧气压力只能调节到某一个特定的值。实际应用中,病房终端用氧压力只需0.2~0.3MPa,而手术室由于要使用麻醉机、呼吸机,则终端用氧压力却需要0.4~0.5MPa,一般只好将一级减压出口压力调到0.5MPa,才能达到手术室用氧压力的要求。但这样一来普通病房供氧压力过高,超出了某些湿化瓶规定的安全使用压力,会造成湿化瓶使用不安全。另外,整个系统如果用氧气量大,手术室离供氧站远,则系统压力损失大,会造成手术室供氧压力下降,造成供氧不稳定。再就是整个系统只用一级减压,则系统的配管较复杂,配管难度大和配管成本高。总之,只有一级减压的系统达不到使用氧气的最佳分配。我们在医院中心供氧系统的工程设计中,从中心供氧站一级减压器出口到病房终端的管路间增设了二级减压过渡装置,该装置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0.
我院使用中心供氧装置为本院患者提供氧气治疗,由于位置固定,彻底消毒难,同时也容易被忽视,目前已成为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的又一隐患.如何减少感染的发生已成为探讨的关键之一.2011年5-8月对病房的氧气捕孔进行细菌学调查,使用两种不同的消毒剂消毒后进行结果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一次性使用双气囊气管导管,尤其适合用于需要长期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症患者及ICU病房患者。方法:采取一次性使用双气囊气管导管的技术方案,包括囊上冲洗吸引管、衔接管、硅胶密封环、前气囊注气阀、前小囊、后气囊注气阀、后小囊、导气管、后气囊、囊上冲洗口、前气囊、侧通气口及前通气口等。结果:该装置能够通过前、后气囊交替注气,可减少因气囊长期压迫患者支气管壁而导致支气管黏膜供血不足或支气管壁塌陷。双气囊气管导管设计有囊上冲洗口,防止囊上分泌物因气囊压力不足而反流;衔接管处设计硅胶密封环,可减少气管导管与呼吸机连接的后漏气。结论:一次性使用双气囊气管导管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效率高,可降低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并发症,使用范围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一套基于物联网的医院供氧监测控制系统。方法:将氧气监测置于临床科室氧气入口处,集信号监测与控制于一体。机电执行机构由氧气减压阀、氧气专用电磁阀组成;传感器组由压力传感器、氧浓度传感器和气体流量传感器组成;设计电路板分别为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电路板、通信与主控电路板和氧气专用电磁阀控制驱动电路板。结果:医院中心供氧监控技术,能够在医院供氧控制中心监测各临床科室氧气压力、浓度及流量情况,并在氧气压力、氧气浓度不足时及时报警。病区出现火情时可远程自动或手动控制氧气监测与控制装置关闭病区氧气供应,保证供氧安全,提高供氧管理水平。结论:该监测系统能保证供氧的质量与安全,实现氧气供应的远程监控及报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一种能够同时实现氧气充瓶及供给的小型自动充供氧装置.方法:通过建立氧气灌充工艺,应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充供氧装置结构模拟设计,并应用ANSYS软件对连接圆管进行受力分析,最终完成机电一体化的小型自动充供氧装置的结构设计.结果:该装置可对氧气瓶进行自动充氧,充瓶压力大于10.0 MPa,最高可达13.0 MPa.结论:小型自动充供氧装置能够实现氧气的自动灌充和供给,达到了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4.
集中供氧监测计量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种用于大中型医院集中供氧设备的监测计量系统。它由一台中心监测机和若干个终端监测机组成,通过专线、市话网或计算机局域网将中心监测机和若干个终端监测机联结成一个检测系统,检测医院各个科室氧气流量和管道压力等参数。便于医院管理和保障用氧安全。  相似文献   

15.
通用快速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解决不同医用气体的使用设备接入医用气源时的统一规格问题,实现时医用气体管网终端压力的调节以及医院部分科室医用气体不间断供应:方法:自行设计制作一种医用气体通用快速连接器,并说明其操作方法。保证用气设备气源接头规格的统一性和通用性。结果:通用快速连接器经临床试验,使用快捷方便,应用效果良好:结论:该通用快速连接器简单易制,临床应用效果好,实现了医用气体使用设备资源共享,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野战医疗供氧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战医疗供氧方法。方法:从其基本原理出发,对储氧供氧、物理制氧和化学制氧方法的使用、成本、运输、储存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氧气钢瓶、液氧罐、变压吸附空气分离法和氧烛适用于野战医疗供氧;深冷空分法可用变压吸附空气分离法取代;氧气袋、普通液态化学制氧不适用于野战医疗供氧;膜分离技术和氧泵还有待发展。结论:单兵、野战急救车、野战医疗队、野战医疗所和野战医院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氧气钢瓶、液氧罐、变压吸附空气分离法和氧烛供氧。  相似文献   

17.
周冠旻 《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0):57-58,72
目的:研究一种新一代低位输液器,它不必将输液瓶在高处悬挂,可以随便将其放在身边,因为输液完毕后压力仍然存在,因此回血的情况不会发生。方法:将压力件安置在PP聚酯空瓶底部,使其在按压缩PE复合膜囊袋分别装有100、250、500 cc液体药物受压,随输液管在蝴蝶螺母控制任意调节下,按照患者适用滴量完成输液过程。结果:它结构简单且能够让低位输液器实现定量输出药水液体,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是一种理想的医用大输液装置。结论:该低位输液器在使用中确实体现出良好的优势,特别是在户外急救、战时抢救,在飞机、火车、轮船、抗震抢险给患者输液救护时,不受任何紧急情况限制,可在第一时间实施抢救。  相似文献   

18.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resistant to carbapenems (MRAB-C) has become endemic in many hospitals in the UK. We describe an outbreak of MRAB-C that occurred on two intensive care units using ORION criteria (Outbreak Reports and Intervention studi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ll patients colonised or infected with MRAB-C were included. Enhanced infection control precautions were introduced in Phase 1 of the outbreak. The adult neurosciences critical care unit (NCCU) was partially closed in Phase 2 and strict patient segregation, barrier nursing and screening thrice weekly was introduced. When control was achieved, NCCU was reopened (Phase 3) with post-discharge steam cleaning and monthly cleaning of extract and supply vents. There were 19 cases, 16 on NCCU and three on the general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Mean age was 52 years, with six cases being female. All patients were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and ten had either an extraventricular drain or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device in place. Four patients developed a bacteraemia, with one further case of ventriculitis. Nine patients had no clinical evidence of infection and four were identified initially on screening. Ten patients were treated; there were eight deaths. Environmental samples showed heavy contamination throughout NCCU. MRAB-C affects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tality. This outbreak was controlled by early involvement of management, patient segregation, screening of patients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increased hand hygiene environmental cleaning and clinical vigilance.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outbreak control is mandat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