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医疗设备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加强医疗设备管理,使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PM)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方法:在医院建设中,人才是基础,医疗器械是条件,管理是关键。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重点工作之一,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维修与保养则是重中之重。结果: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对延长仪器寿命、提高诊断准确率起到重要作用。结论:预防性维护是指周期性地对仪器进行一系列科学的维护工作,以确保仪器安全地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疗设备计算机的应用方式和管理要求。方法:通过介绍医疗设备计算机在医疗设备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做好医疗设备计算机维护工作的办法和思路。结果:提出了医疗设备计算机的维护管理办法和要求。结论:医疗设备计算机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医疗设备也就无法工作,势必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必须做好医疗设备计算机的维护及管理。  相似文献   

3.
医疗设备使用和预防性维护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疗设备正确使用和预防性维护管理的方法。方法:调查、分析现有医院医疗设备使用与维修情况,并对医疗设备使用和维修进行改进。结果:通过对医疗设备使用和维修的调查、分析、改进,提高了临床医护人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对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由被动医疗设备故障维修变为主动预防性维护,可降低医疗设备故障率,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结论:医疗设备正确使用与预防性维护是保证医疗设备高效、安全运行以及使医疗设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以确保医疗设备在使用中的安全、有效和可靠。方法:通过分析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的各个把控环节,提高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水平。结果:加强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促进了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结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是医疗设备正常工作的有效保障,需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发设计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系统,保障医院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疾病的诊断率、治愈率和工作效率。方法: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研发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辅助医院医疗设备日常维护管理。结果:实现了设备基本信息登记、设备报修、设备维修验收、设备档案管理以及设备报废等系列业务信息化管理。结论: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维护效率,提升医院的医疗设备维护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6.
医疗设备使用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阐述了医疗设备的危害种类和预防这些危害的重要性,从医疗设备的可用性出发研究其安全性,指出开展医疗产品的可用性研究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安全性。从加强政府和行业监管出发,阐明了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是确保医疗设备使用安全性的重要环节,提出只有加强医疗设备的可用性研究、加强操作培训和日常维护管理才能确保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按照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好设备管理工作,以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方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规范各环节的管理,将设备由“进”到“出”的全过程纳入医疗设备管理之中。结果:通过规范化管理不仅提高了医疗设备的管理质量,同时提高了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和医院的经济效益。结论: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范化的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效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当前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按照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好设备管理工作。方法:建立医疗设备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维修管理,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促进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结果: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不仅提高了设备管理质量,还提高了医疗设备的利用率,保障了医疗设备安全、稳定使用。结论: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建全医疗设备管理体系,能够确保医疗设备质量安全,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更好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疗设备的维护保障管理方法,为医疗设备的维护保障提供借鉴。方法:针对医院工程技术人员的不同配置,从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预防性维护、医疗设备的使用培训、医疗设备维护保障管理系统等方面分析不同规模的医院在医疗设备维护保障管理中存在的差异。结果:医院工程技术人员的配置不同,其相对应的医疗设备维护保障管理方法也不同。结论:采取同医院工程技术人员的配置相匹配的医疗设备维护保障管理方法,正确使用现代医疗设备,才能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型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与维护策略。方法:运用大型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和维护策略,提升医院的整体维护管理水平。结果:科学的管理降低了医疗设备故障率,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结论:大型医疗设备是医院开展医疗检测及治疗工作的技术支撑和物质基础,做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是有效发挥和充分利用医疗设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国内外构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现状,分析国内该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保障医疗设备质量安全。方法:结合国内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从加强管理体系信息化、网络化,完善辅助体系建设这二个环节考虑,使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更加有效地为临床服务。结果:完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加强网络化和人才队伍等辅助体系的建设,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从而保障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结论: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对设备的质量和医疗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保障了医院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临床医疗急需、方便百姓就诊、降低医疗设备维修成本,保证医疗安全质量及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方法:利用社会资源,专业化队伍服务于医院,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的社会化、擘业化、规范化管理。结果:医院通过医疗设备专业队伍的服务与实践工作,使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临床科室对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巡检等服务效果给予充分肯定,服务满意度达N98%以上。结论:医院医疗设备整体管理水平、设备开机率、临床服务满意度等效果证明,医疗设备专业队伍服务于医院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先进的、可行的、成熟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根据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情况,分析评审专家指出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改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不足,提高管理效能。方法:从完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完善考核机制3个方面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结果:经过改进措施的实施,完善了管理机制,使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步入了信息化、科学化的管理阶段。结论:通过评审以评促建,使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质量得以提升,确保了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效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14.
浅谈医疗设备整体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医疗设备的整体化管理为核心,使全院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精细化,以发挥每台设备的最大效益。方法:从医疗设备的购置验收开始,由专人负责跟进、安装和检测并做详细记录和存档。科室使用设备时要及时对其进行指导并要求使用科室做使用记录。工程科人员需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理。结果:医疗设备的整体化管理不仅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由被动维修变为主动维护,还可以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结论:医疗设备的整体化、科学化管理,使医院的医疗设备更安全、高效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医疗设备快速发展的现状,研究构建医疗设备差异化维护工作体系,以保障医疗设备质量。方法:研究各种维护策略的优缺点,结合医疗设备特性,按照分类分级维护的原则,合理应用最佳维护策略,建立医疗设备差异化维护工作体系。结果:建立医疗设备差异化维护工作体系,开展针对性的维护工作,保障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结论:医疗设备差异化维护体系的构建研究,对医疗设备的应用质量和医疗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一种适合本医院的医疗设备维护管理计划,从而降低在用设备的使用风险及设备故障对患者安全影响的严重程度。方法:根据医疗设备的使用频率和设备故障所导致的风险严重程度,以确定针对不同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及安全性能检测的程序和时间表。结果: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参照医疗设备管理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对设备的维护工作,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可为平衡医疗资源与就医安全和就医质量之间的矛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等级医院评审的准备工作,探讨医院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指标。方法:参照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简称《评审标准》),开展对医院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的研究。结果:确立医院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的5项指标,包括不良事件监测指标、强检计量器具管理指标、使用人员培训管理指标、急救生命支持类装备管理指标以及医用耗材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的管理指标。结论:医院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的提出有助于保障医学装备的质量与安全,通过管理指标的探讨为医学装备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