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雷公藤多苷片为卫矛科雷公藤属雷公根提取的有效成分制剂,雷公藤作为药物,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名莽草。含生物碱、二萜、三萜、苷类。如雷公藤晋碱、雷公藤甲素、雷酚萜、雷公藤内脂等多种成分。近年来,在临床使用发现有不少不良反应,检索献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多苷抗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月琴 《医药导报》2012,31(3):295-297
摘要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的抗炎作用。方法①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0.3,0.6,1.2 g•kg-1组,吲哚美辛10 mg•kg-1组,共6组,各10只,灌胃给药5 d后,均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溶液0.01 mL•g-1,小鼠处死后,收集腹腔冲洗液,测定吸光度(A值);②对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的影响: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雷公藤多苷0.25,0.50,1.00 g•kg-1组,地塞米松4 mg•kg-1组,共5组,各10只,造模后,连续灌胃给药7 d,测定右后肢容积。结果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0.3,0.6,1.2 g•kg-1组,吲哚美辛10 mg•kg-1组小鼠腹腔冲洗液A值分别为0.24±0.16,1.41±0.60,0.99±0.45,0.93±0.45,0.88±0.58,0.52±0.38,显示雷公藤多苷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一定抑制作用。末次给药5 h后空白对照组,雷公藤多苷0.25,0.50,1.00 g•kg-1组,地塞米松4 mg•kg-1组大鼠足肿胀率分别为(36.3±13.7)%,(26.3±13.9)%,(37.9±14.5)%,(32.5±12.4)%,(17.2±10.9)%。结论雷公藤多苷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双层片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雷公藤双层片的抗炎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琼脂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大鼠巴豆油气囊肿模型,观察雷公藤双层片的作用。结果 雷公藤双层片明显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继发病变,使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重量减轻,肾上腺重量增加,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显著降低。雷公藤双层片对琼脂所致大鼠足跖肿胀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能明显抑制大鼠巴豆油气囊肿的渗出和肉芽组织增生。结论 雷公藤双层片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与它抑制细胞免疫功能及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多苷片的临床不良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曾总结了 1993年之前有关雷公藤的毒理及不良反应研究概况[1] ,本文简述近年来临床应用雷公藤多苷片 (简称本品 )所发现的不良反应。1 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发红、多形性红斑药疹[2 ] 、结节性红斑[3] 、固定性药疹[4 ] ,发病率约 10 % ,一般在服药半个月后发生上述不良反应 ,也有的患者在服药 2d后便出现过敏症状 ,停药后 ,给予相应的激素、维生素C和抗过敏药治疗 ,多数在1周内症状消失。2 胃肠道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如张欣[5] 用本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38例。平均治疗 4.2个…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55例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多苷片致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不良反应的规律和原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84~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多苷片致药品不良反应的28篇文献中报道的55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16例,肾炎6例,肾病综合症1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7例,口腔扁平苔藓2例,银屑病1例,神经性皮炎1例,结节性回归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女性明显多于男性,20~39岁患者发病率最高;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从服药后1天至服药半年时间不等;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主要以血液系统为主,其次为胃肠道系统、生殖系统等,有3例死亡病例,其他大部分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轻微,即使有症状较重或严重者,经及时停药或对症治疗处理,大多数症状可好转消失。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多苷片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根据病情严格控制服药剂量,并且在服药前和服药期间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加强临床检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多苷片致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临床资料潘玉珍 ,女 ,60岁 ,因双手各指关节晨僵、肿胀、疼痛半年余 ,于 2 0 0 0年 5月 10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0余年。查体 :双手各指关节肿胀、压痛。检验 :类风湿因子 ( ) ,血沉 10mm/h ,抗“O” <4 0 0U ,诊断为 :“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雷公藤多苷  相似文献   

7.
HPLC法测定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内酯甲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凤鸣  陆兴毅 《中国药师》2011,14(4):507-50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内酯甲的含量.方法:样品以甲醇提取后直接测定,使用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32∶68)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室温.结果:雷公藤内酯甲线性范围为18.0~90.0μg·ml-1(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2.61%,RSD为0.83%(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雷公藤多苷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李晓琳 《河北医药》2013,(22):3487-3489
雷公藤属于常见中药,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解毒杀虫、消肿止痛之效,临床多被应用于类风湿、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病等疾病,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其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过敏等作用[1]。雷公藤多苷是从雷公藤的去皮根部提取的总苷,开始应用于风湿类疾病,后又逐渐被应用于肾病领域,张新安等将其作为免疫抑制药物应用于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雷公藤多苷的抗炎作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类脂质体贴剂的透皮机制,比较雷公藤多苷片及雷公藤多苷类脂质体贴剂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释放,用多种释药模型对释药曲线进行拟合。将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9.1 mg·kg~(-1))及雷公藤多苷类脂质体贴剂高、低剂量组(9.1和4.5 mg·kg~(-1)),通过二甲苯致耳肿胀建立小鼠急性炎症模型,观察小鼠耳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及脾、胸腺的脏器指数。结果雷公藤多苷类脂质体贴剂的透皮释放曲线与Higuchi模型拟合最好,能达到缓释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耳肿胀度、胸腺指数升高,血清中IL-1和TNF-α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多苷片组和雷公藤多苷类脂质体贴剂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IL-1和TNF-α含量(P<0.05),雷公藤多苷类脂质体贴剂高、低剂量组胸腺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与雷公藤多苷片组比较,雷公藤多苷类脂质体贴剂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并减少血清中IL-1和TNF-α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类脂质体贴剂比雷公藤多苷片表现出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HPLC法测定雷公藤多苷中雷公藤内酯甲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了雷公藤多苷中雷公藤内酯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雷公藤多苷经柱层析洗脱后,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C18柱,流动相:乙腈-水(75∶25),流速:1.0m1.min-1;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雷公藤内酯甲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为6~120μg.ml-1(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98%,RSD为1.99%(n=9)。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雷公藤多苷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多甙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雷公藤多甙(polyglycosideofTripterygiumwilfordiHook.f.,TWP)临床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既可抑制细胞免疫又可抑制体液免疫[1].但其在免疫抑制过程中对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比较临床常用3种雷公藤制剂对大鼠的急性毒性。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雷公藤片组、雷公藤多苷片组、昆明山海棠片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人日用量60倍药物,观察一般症状,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清尿素氮(BUN)值,肉眼观察心、肝、脾、肺及肾的组织形态并计算脏器指数。对肝肾进行HE染色,观察并比较各组的病理损伤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片组、雷公藤多苷片组AST值显著升高(P〈0.05),雷公藤多苷片组ALT值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AST/ALT、BUN变化均不显著(P〉0.05);各给药组肝、肾组织均出现一定程度病理损伤,其中肾组织损伤更严重,给药组间比较,昆明山海棠片肝肾损伤轻于另外两组。结论3种雷公藤制剂一次性大剂量给予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中毒症状,造成肝肾损害,雷公藤片及雷公藤多苷片的急性毒性损伤较昆明山海棠片严重,而前两者之间的急性毒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雷公藤多苷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雷公藤多苷以乙酸乙酯-丙酮(3:1)柱层析洗脱后,采用 HPLC 法进行测定。色谱柱:广州菲罗门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Phenomenex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0.05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磷酸调 pH=4.0)-乙腈-甲醇(60:15:25);流动相 B:甲醇。梯度洗脱条件:0~18 min,A(100%),18~25 min,B(100%),25~30 min,A(10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8 nm;柱温为15℃。结果:雷公藤内酯醇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为0.44~14.16μg·mL~(-1!r=0.9999)。低中高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4%,95.9%,96.6%。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雷公藤多苷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芪蛭龙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对膜性肾病(MN)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结合尾静脉注射阳离子牛血清白蛋白+不完全费氏佐剂乳化液的方法复制MN大鼠模型,造模周期为6周。于造模第3周,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UTP)和体质量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参芪蛭龙汤低、高剂量组(4、8 g/kg,按生药总量计),雷公藤多苷片组(9 mg/kg)以及参芪蛭龙汤低、高剂量+雷公藤多苷片组(剂量与各单药组相同),每组10只;另取10只未造模的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大鼠灌胃等体积水,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4周。于末次给药前1天,检测各组大鼠24 h UTP;于末次给药后1 h,检测各组大鼠血常规指标[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计数]、肝功能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脂指标[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葡萄糖(GLU)、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含量;采用醋酸铀-柠檬酸...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求一种大量、快速、稳定地从雷公藤中分离纯化生物活性物质的方法。方法:探索一系列的溶剂体系,在TBE300A高速逆流色谱仪上,从雷公藤粗提物中分离纯化二萜化合物,并用。HNMR和^13C NMR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从雷公藤粗提物中分离纯化出五种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雷公藤内酯酮、异雷酚新内酯、山海棠素、雷酚内酯和雷酚萜甲醚,纯度分别为98.2%、96.6%、98.1%、95.1%、96.5%。结论:采用高速逆流色谱的方法,能从雷公藤提取物中一步分离得到5种二萜类化合物,为雷公藤中二萜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交设计优选雷公藤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雷公藤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雷公藤内酯醇含量、浸出物收率为考察指标,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加水量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以加水量为药材量的10倍,煎煮提取时间每次1.5h,共提取2次为雷公藤最佳提取工艺。结论: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经验证其结果稳定,指标性成分含量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探索复方雷公藤煎剂对慢性铅中毒临床驱铅效果。方法将铅中毒患者分为依赖依地酸二钠钙(EDTA)组和复方雷公藤组进行治疗,观察血铅、尿铅等指标,比较EDTA组与复方雷公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复方雷公藤组用药3个疗程,尿铅、血铅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尿铅、血铅(均P<0.001)。结论煎剂对慢性铅中毒驱铅疗效临床观察与实验观察一致,具有很好驱铅疗效。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内酯醇不同季节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福建产的雷公藤不同季节不同部位进行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的测定。方法:雷公藤春夏秋冬生长的全根、根皮、去皮根、茎、叶,经无水乙醇提取,中性氧化锃伴和,石油醚回流和氯仿提取,与雷公藤内酯醇分别点样于薄层板上,氯仿-乙醚(2:1)上行展开,喷显色剂,薄层扫描定量检测。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在雷公藤全根、根皮、叶中的含量为夏季最高,去皮根为春季最高,茎为秋季高;夏季的雷公藤不同部位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高低,依次为全根、根皮、去皮根、茎、叶。结论:为合理利用雷公藤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总甙(TⅡ)中雷藤氯内酯醇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雷公藤总甙(T_1)中雷藤氯内酯醇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μ-Bondapak C_(18)柱和46%甲醇-水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219nm。考察了雷藤氯内酯醇的稳定性,雷藤氯内酯醇在0.5~1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回收率在98%~101%之间。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总内酯及雷公藤内酯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滕总内酯及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比色法,以3,5-二硝基苯甲酸显色,于540 nm 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测得雷公藤总内酯含量;另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 ODS 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 A 为甲醇,流动相 B 为甲醇-0.01mol·L~(-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0∶80),采用梯度洗脱,于218 nm 处检测,测定雷公滕内酯醇的含量。结果:以比色法测定雷公藤总内酯(以雷公藤内酯醇计),浓度在8~40mg·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n=9)为100.6%;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内酯醇,浓度在10~10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n=9)为99.6%。测得市售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总内酯含量在0.061%~0.363%范围内,雷公滕内酯醇含量在0.002%~0.200%范围内。结论:两方法均准确可靠、耐用性良好,可用于雷公藤多苷片质量分析控制。市售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总内酯及雷公藤内酯醇含量差异较大,应该加强其质量控制、保障用药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