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口山]酮化合物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DMB)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致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Ox-LDL(100μg·mL^-1)处理48h后,检测β-半乳糖苷酶活性(染色法)和端粒酶活性(TRAP-银染法)评价细胞衰老状态;使用荧光染料H2DCF检测细胞内氧自由基生成。结果Ox-LDL(100μg·mL^-1)处理48h后,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而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预先1h给予不同浓度的DMB(1、3和10μmol·L^-1)并孵育48h可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加和端粒酶活性降低。Ox-LDL(100μg·mL^-1)孵育HUVECs 48h,可明显增强细胞内活性氧族(ROS)水平,其效果能被预处理DMB所逆转。结论DMB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其作用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杜鹃素对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 TT法检测细胞活力,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采用5、10、20μg/m L浓度的杜鹃素处理细胞后,内皮细胞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增加,细胞存活率提高;与H2O2组相比,细胞皱缩明显减少。杜鹃素20μg/m L可抑制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结论杜鹃素具有抑制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RIV)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措施,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常规培养液),Ox-LDL组(B组,100μg/mL Ox-LDL的培养液),Ox-LDL+RIV125组(C1组,100μg/mL Ox-LDL和125 ng/mL RIV的培养液),Ox-LDL+RIV250组(C2组,100μg/mL Ox-LDL和250 ng/mL RIV的培养液)和Ox-LDL+RIV500组(C3组,100μg/mL Ox-LDL和500 ng/mLRIV的培养液),各组细胞均处理48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受体(uPA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B...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U937泡沫细胞B类清道夫受体CD36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U937细胞与佛波酯100μg·L^-1、ox-LDL 80 mg·L^-1孵育48 h,建立U937泡沫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1、10、20μmol·L^-1)预处理U937细胞24 h再加入佛波酯100μg·L^-1、ox-LDL 80 mg·L^-1共同孵育48 h后通过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分别检测U937细胞CD36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U937泡沫细胞组CD36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U937细胞对照组明显增加(2.389±0.249)vs(0.953±0.242),P〈0.01;(2.562±0.218)vs(1.000±0.052),P〈0.01,白藜芦醇干预后,随着浓度的增加,U937泡沫细胞的CD36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下降(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浓度依赖性地下调ox-LDL诱导的U937泡沫细胞CD36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脂多糖(LPS)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运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法筛选LPS体外诱导HUVEC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浓度及大黄素给药浓度。取HUVEC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 μg/L LPS)、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PDTC,阳性药,10 μmol/L)组和大黄素低、高剂量(40、80 μmol/L)组,置于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κB(NF-κB p65)、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LPS浓度为1 μg/L,作用24、48 h,HUVEC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4.8%、51.2%; 40、80 μmol/L大黄素作用24、48 h对HUVEC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选择1 μg/L作为LPS造模浓度,40、80 μmol/L作用24 h作为大黄素给药条件。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UVEC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NO、MDA、ROS、TNF-α含量显著升高,TLR4、NF-κB p65、TNF-α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40、80 μmol/L大黄素给药后HUVEC细胞生存率显著升高,NO、MDA、ROS、TNF-α含量显著降低,TLR4、NF-κB p65、TNF-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大黄素对LPS诱导的HUVEC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LR4/NF-κB通路、抑制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5,7-二甲氧基黄酮(5,7-dimethoxyflavone,DMF)诱导体外培养人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HT-29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ELISA法测定细胞DNA断裂,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活性氧(ROS)水平。结果DMF激活HT-29细胞ROS生成(P〈0.05),呈浓度依赖性。DMF以浓度依赖方式促进HT-29细胞DNA断裂(P〈0.05),同时,诱导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10μmol.L^-1N-乙酰半胱氨酸预孵育30min,能有效阻断DMF诱导ROS生成和细胞凋亡作用(P〈0.05)。结论DFM通过促进结肠癌HT-29细胞ROS生成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罗仙子提取物对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制备相对分子质量30000以下罗仙子提取物;考察罗仙子提取物对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活力的影响;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建立单核细胞THP-1和EA.hy926黏附模型,采用虎红染色,考察不同浓度罗仙子提取物对EA.hy926与THP-1黏附性的影响;采用ELISA考察罗仙子提取物对TNF-α诱导的EA.hy926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结果:罗仙子提取物(浓度≤4×102μg/mL时)对EA.hy926未见明显的增殖或抑制作用(P〉0.05);罗仙子提取物(浓度≥6.25μg/mL时)可浓度依赖性降低两细胞之间的黏附作用;罗仙子提取物各浓度均能显著地降低TNF-α诱导的MCP-1表达(P〈0.01),罗仙子提取物(浓度≥50μg/mL时)可显著地降低TNF-α诱导的VcAM-1的表达(P〈0.01)。结论:罗仙子提取物可通过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分泌MCP-1和VCAM-1,阻滞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作用,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史丽  尹洁  李青梅  董晓静  王娟  姜秉芬 《河北医药》2013,(21):3205-3207
目的:探讨sCD40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分泌TNF-α的影响。方法分组培养HUVEC,应用不同浓度(0、10、20、30、40μg/L)、不同时间(0、10、20、30、40 min)人重组CD40L( r-CD40L)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的浓度。结果在相同浓度r-CD40L(20μg/L)刺激下,HUVEC在20 min分泌TNF-α水平最高,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00.15, P <0.01);随r-CD40L刺激浓度增加,HUVEC分泌TNF-α水平增高,呈浓度依赖性,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128.75, P <0.01)。结论 HUVEC可在r-CD40L刺激的早期分泌TNF-α达峰值,r-CD40L刺激HUVEC分泌TNF-α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芹菜素诱导胰腺癌PANC- 1 细胞凋亡与GSH 耗竭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帅卫  全梅芳  黄秋林 《肿瘤药学》2011,(3):197-199,208
目的研究芹菜素(apigenin)诱导体外培养人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作用是否涉及细胞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耗竭。方法体外培养PANc-1细胞,分光光度法测量细胞内GSH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测定细胞DNA断裂。结果apigenin以浓度依赖方式诱导PANC-1细胞凋亡率增高俨〈0.05),并导致细胞组蛋白/DNA碎片增加。apigenin显著降低PANC-1细胞内GSH水平(P〈0.05)。呈浓度依赖性。500μmol.L^-1GSH预孵育1h,能有效阻断apigenin诱导细胞内GSH耗竭,同时,拮抗apigenin触发细胞凋亡作用(P〈0.05)。结论apigenin诱导人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作用与其耗竭细胞内GSH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脂联素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ativ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内皮祖细胞。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x-LDL组(10μg·mL-1)及脂联素干预组(Ox-LDL10μg·mL-1加脂联素,浓度分别为1.25,2.5,5μg·mL-1),干预24h后采用细胞活力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并取各组细胞上清液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检测。结果脂联素可以改善Ox-LDL诱导氧化损伤的EPCs的活力,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脂联素对氧化损伤的EPCs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白附子、银花、白芨、六月雪4味中药乙醇提取物祛黄褐斑作用的差异,选出作用最强的药材。方法以MTT法测定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增殖抑制率、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变化;采用多重比较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银花的浓度为62.5μg.mL-1,白芨、白附子各浓度(500、250、125、62.5μg.mL-1)均对B16鼠黑素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强。白附子的浓度为250μg.mL-1或银花的浓度为62.5μg.mL-1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最佳。白附子的浓度为125μg.mL-1对黑素合成抑制作用最好。结论白芨与白附子可作为祛黄褐斑有效成分的候选药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对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PC)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血管内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C损伤对照组,LPC损伤加淫羊藿总黄酮低、中、高浓度(50、100、200nag·L^-1)组,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淫羊藿总黄酮剂量依赖性地降低LPC诱导的内皮细胞上清液中MDA、LDH含量增加并抑制细胞内ROS活性,且剂量依赖性地增加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结论淫羊藿总黄酮对LPC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内R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所诱导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ox-LDL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变化,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LOX-1、PAI-1mRNA表达,Westernblo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LOX-1、PAI-1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ox-LDL组,LOX-1和PAI-1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P<0.01);用250μg/mLPoly(Ⅰ)与HUVECs预先作用2h后,再加入50μg/ml的ox-LDL培养24h,与未加Poly(Ⅰ)相比,LOX-1和PAI-1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ox-LDL可以调节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LOX-1和PAI-1表达;LOX-1作为ox-LDL特异性受体,介导了ox-LDL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LOX-1。同时该实验提示了ox-LDL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PAI-1是通过LOX-1介导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的影响。方法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哮喘组(A组)和布地奈德组(BUD组),每组14只。用卵白蛋白(OVA)制备哮喘大鼠模型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变化及BUD干预后的影响;测定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和AT-Ⅱ细胞的损伤情况;将凋亡和坏死细胞之和占检测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总损伤率)与BALF中TNF-α浓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组大鼠存在AT-Ⅱ细胞变性、坏死、崩解、脱落、板层体空泡化及嗜锇性物质脱落等超微结构变化。A组BALF中的TNF-α浓度(93.23±19.84)pg·ml^-1分别显著高于C组的(26.97±5.85)pg·mL^-1和BUD组的(38.24±6.41)pg·mL^-1;A组AT-Ⅱ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分别为(11.55±2.82)%和(10.69±3.99)%.均高于C组的(2.81±2.22)%和(1.84±0.95)%以及BUD组的(2.05±1.53)%和(5.79±2.47)%;BALF中TNF-α与AT-Ⅱ细胞总损伤率呈显著正相关(r=0.864,P〈0.01)。结论哮喘大鼠BALF中TNF-α水平增高,AT-Ⅱ细胞损伤现象明显。通过抑制TNF—α的生成和/或释放可能是吸入BUD对AT-Ⅱ细胞有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昼夜节律对丙泊酚麻醉深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昼夜节律对丙泊酚全麻诱导时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白天组(8:00~12:00)和夜间组(22:00~2:00)全麻手术患者各30例,年龄20~45岁,ASAI级,无睡眠障碍。丙泊酚靶控效应室浓度自1.0μg·mL1开始,每次增加0.5μg·mL1直至3.0μg·mL1。静注咪唑安定0.05mg·kg1、芬太尼5μg·kg1、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1,3min后行气管插。依次记录靶控输注前(T0)及各效应室浓度平衡2min后(T1:1.0μg·mL1、T2:1.5μg·mL1、T3:2.0·mL-1、T4:2.5μg·mL1、T5:3.0μg·mL1)及插管前(T6)各时点的BIS值、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 夜间组患者在T3、T4、T5、T6时其BIS值明显低于白天组患者(P〈0.05)。在诱导期间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随麻醉的加深而降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昼夜节律对丙泊酚麻醉深度有明显的影响,相同效应室浓度下夜间镇静程度比白天深。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云南红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云南红药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用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其余各组大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2 mg.kg-1,云南红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云南红药0.4、0.2和0.1 g.kg-1,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0.01 mL.g-1,所有大鼠均为每日给药1次,连续28天。记录各组大鼠右后足肿胀程度变化情况,并于第28天处死大鼠,检测其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注射Ⅱ型胶原蛋白后的第15天,云南红药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大鼠分别在注射Ⅱ型胶原蛋白后的第22、20、18天右足肿胀率达100%;与模型组相比,云南红药高、中剂量在给药16天后即能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P〈0.05),而云南红药低剂量组在给药24天后才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0.05);云南红药高、中剂量组大鼠的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分别为152.34 ng.L-1和31.76μg.L-1,高剂量组分别为69.64 ng.L-1和15.37μg.L-1,中剂量组分别为82.21 ng.L-1和19.44μg.L-1。结论:云南红药能够有效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齐帜  蒋长亮 《中国医药》2013,8(10):1383-1385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管内皮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比索洛尔治疗组,各4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比索洛尔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5mg,1次/d,疗程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HR,评价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检测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SBP、DBP及H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常规治疗组:(135±13)mmHg(1mmHg=0.133kPa)比(156±12)mmHg,(86±4)mmHg比(96±8)mmHg,(64±7)次/min比(74±7)次/min;比索洛尔治疗组:(133±11)mmHg比(155±14)mmHg,(85±4)mmHg比(97±7)mmHg,(64±7)次/min比(74±7)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前后常规治疗组与比索洛尔治疗组SBP、DBP及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内皮素1、VEGF及TNF-α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常规治疗组:(76±14)ng/L比(87±20)ng/L,(121±20)ng/L比(150±26)ng/L,(36±8)μg/L比(41±7)μg/L;比索洛尔治疗组:(69±18)ng/L比(88±18)ng/L,(120±20)ng/L比(148±27)ng/L,(25±7)μg/L比(41±8)μg/L],NO明显高于治疗前[常规治疗组:(74±21)μmol/L比(65±19)μmol/L;比索洛尔治疗组:(86±23)μmol/L比(65±2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比索洛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内皮素1和TNF-α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而NO的含量则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2组患者治疗后的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疗效确切,并可改善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L-DOPA)对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产生致炎因子的影响及黄芪多糖(ASP)的保护作用。方法不同浓度LPS(1、5、10ng/ml)和(或)L-DOPA(50、100、500μmol/L)及ASP(20μg/ml)+LPS(10ng/ml)+L-DOPA(50μmol/L)处理小胶质细胞培养液,于0、4、24、48h动态观察一氧化氮(NO)的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黄芪多糖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LPS处理小胶质细胞培养液,当LPS浓度5ng/ml48h、10ng/ml24h、L-DOPA浓度为100μmol/L72h、500μmol/L24h以后、LPS+L-DOPA组各个时间点NO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LPS+L-DOPA组显著高于单独用LPS或L-DOPA处理组(P<0.05)。LPS5ng/ml24h、10ng/ml4h、L-DOPA500μmol/L72h、LPS+L-DOPA组各时间点TNF-α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LPS+L-DOPA组显著高于单独用LPS或L-DOPA处理组(P<0.05),黄芪多糖处理组明显降低NO的含量和TNF-α的水平(P<0.05)。结论 LPS致炎作用有时间剂量依赖性,小剂量L-DOPA无致炎作用,但L-DOPA增强LPS的致炎作用,黄芪多糖通过抑制NO、TNF-α的释放发挥抗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