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调查高职护理专业实习生对患者安全及护理不良事件的认识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调查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习生300名,应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一般情况调查、患者安全文化知识及护理不良事件认知调查.结果 患者安全文化得分(5.97±1.12),护理不良事件认知得分(7.63±2.75),问卷总分(13.60±4.80);得分最低的5个条目均属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维度;带教教师职称高、实习医院等级高、年龄大的学生认知得分高(P<0.05或P<0.01).结论 学生总体认知水平较差,建议尽可能为学生选择较好的实习医院,配备职称较高的带教老师;让学生参与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提高学生对不良事件的预见性,加大学生患者安全文化教育覆盖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实习生在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内心体验。方法对8名发生过不良事件的实习生进行访谈,将获得资料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处理。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发生不良事件后的情感冲突,对于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与期待,对于患者安全培训教育的期望。结论学校和医院应加强对实习生的患者安全教育,改进对不良事件的处理方式,注重实习环境人文关怀建设,提高学生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及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实习生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363名护理专业实习生为对照组,2014年371名护理专业实习生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岗前安全培训,实验组在岗前培训及实习期间进行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享教育.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护理安全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护理安全知识理论考试成绩(73.9±8.5)分,低于实验组的(81.7±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P<0.05);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21例高于实验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24,P<0.05).结论 对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不良事件案例分享教育,能够有效减少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实习生安全意识及对护理安全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不良事件视频联合角色扮演法对护理实习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方法与效果。方法设计并制作了护理不良事件视频,视频内容涉及法律法规、核心制度、用药错误、操作失误、知识欠缺与服务沟通、医院感染与职业防护6个方面,共30个案例。在岗前安全教育和科室安全教育中组织护理实习生观看视频,并让其分析讨论相关问题,分角色演示如何进行正确操作。采用自设问卷调查学生对安全教育课的效果评价,并与未采用该方法进行安全教育的上届学生比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所有护理实习生都对安全教育的效果表示认可。采用不良事件视频联合角色扮演法进行安全教育的学生实习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3%(3/196),上届发生率为4.71%(9/191),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结论采取护理不良事件视频联合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安全教育,并将安全教育贯穿于整个实习期教学中,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降低了实习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护理实习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查检和解析在我院实习的562名护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设定目标,针对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最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护理实习生1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实施改善前的28.12%降低至改善后的8.31%;目标达成率为116.46%,进步率70.45%;改善前后3项改进点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实施品管圈可培养护理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加强护理实习生对患者的评估与沟通能力,提高带教老师和实习生的风险意识水平,保证患者安全及护理实习生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课程设置及培训对提高骨科实习生安全管理意识及其对降低护理纠纷的作用。方法以美国护理人员质量安全教育(QSEN)作为安全管理课程培训内容,对在本院骨科实习的2009级65名护理本科生进行安全管理培训,培训前后采用护理人员安全文化认知调查问卷、安全态度调查问卷对护生进行调查,并比较培训前后护生护理差错发生情况。结果培训后护生安全文化认知、安全文化态度总分分别为(4.77±1.07),(4.53±0.99)分,均高于培训前的(2.48±0.96),(2.83±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58,3.418;P〈0.05)。培训前护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5%,培训后降至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01,P〈0.05)。结论对骨科护理实习生进行系统化的安全管理培训有助于提高护生临床安全意识,减少护生护理差错发生率,进而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实习对护理专业实习生自我管理和社会责任心的影响,了解临床实习前后护理实习生自我管理和社会责任心变化。方法:采用自我管理量表和社会责任心量表,在实习前、实习6个月后对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对临床带教教师、院校辅导员及部分实习生进行访谈。结果:护理实习生自我管理水平总分由实习前的(181.59±11.35)分提高到实习6个月后的(187.11±12.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责任心总分由实习前的(87.43±7.90)分提高到实习6个月后的(90.88±6.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教师及辅导员中,有16名(80%)教师明显感受到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工作态度、自我控制、目标计划、知识学习及责任感等方面较实习前提高;访谈学生感觉到临床实习对自身行为和责任心有促进作用。结论:护理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6个月后的自我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心较实习前提高,临床实习有促进护理实习生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护理安全风险管控提高护士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病人安全。[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以整群抽样方法对某二级甲等医院的253名护士进行病人安全护理评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实施护理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及护理安全培训。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护理安全风险管控前及风险管控6个月、9个月护士对病人安全护理评价的结果,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安全风险管控6个月和实施9个月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得分,并且实施9个月得分显著高于6个月时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控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护理风险管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能增强临床护士风险的辨析及处置能力,规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更好地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护理本科生实习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状况,探讨实习期间学生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办法。方法采用自制护理不良事件报表,调查199名某省属高校护理学院本科实习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情况。结果实习半年内上报学院的护理不良事件共74件,不良事件以0级(13件)及I级(53件)为主;上报所在医院护理部的有4件,未上报原因主要是对上报制度与方式的认知不足。结论护理院校应关注实习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并开设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课程,加强相关宣传和教育,促使学生及时将实习期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上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护理人员进行患者安全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成立培训小组,构建患者安全文化氛围,制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安全管理制度,对典型案例进行全院护理安全大讨论,开展安全护理技能培训及加强新护士岗前培训。结果实行患者安全护理培训后4年护士在口服给药、静脉给药、静脉采血、输血、患者身份辨识等安全操作评分较培训前4年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前后4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次、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护理缺陷例次较实施前有所增加(P<0.05或P<0.01),护理差错例次较前降低(P<0.05)。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患者安全培训,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规范护士的安全护理行为,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岗前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实习护生的安全意识,减少护生实习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选取2010年73名护生为对照组,2011年77名护生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岗前教育,实验组实施强化安全知识的岗前安全教育。比较两组护生安全知识理论考核成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安全知识理论考核成绩为(73.86±5.43)分低于实验组的(81.42±6.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P〈0.01);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为13例次高于实验组的4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62=5.93,P〈0.05)。结论强化护生实习前的岗前安全教育能有效提高安全护理知识水平,提高医疗安全意识,降低护生实习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对护理伦理的认知水平,为实习中的护理伦理认知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伦理认知问卷,对322名实习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前学生对护理伦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较好,但对临床工作中的护理伦理问题认知不足,本科生护理伦理认知得分高于大专生(P<0.01)。结论实习前学生的护理伦理认知水平亟待提高,学校和医院应重视护理伦理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针对其薄弱之处采取相应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安全文化培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安全文化认知水平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125名临床护理人员实施为期3个月的安全文化培训,干预前后采用安全文化问卷对护理人员相关认知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实施安全文化培训后,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水平、对安全文化的感知水平以及安全态度均较培训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通过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文化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安全文化的认知水平,有效地改善了医院安全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职业防护认知的现状,并提出职业防护教育的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职业防护认知问卷,在实习生岗前培训前,对333名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专生职业防护知识得分低于本科生(P<0.01);在职业防护措施、洗手原则、洗手指征、手套的使用、预防针刺伤、锐器伤紧急处理方法、锐器伤上报程序上,大专生的知晓率低于本科生(P<0.01).结论 学校和教学医院应重视实习生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并采取积极措施营造安全的职业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护士对护理安全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及培训需求,为实施护理安全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51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护理安全相关知识“不知晓率”最高的条目依次是发生失误后的原因分析方法(15.39%)、护理差错发生后的处理程序(12.88%)以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流程(11.29%)。护士的年龄、护龄、学历及职称与护理安全知晓程度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91、0.494、0.303、0.471,P〈0.01)。结论:需结合护士知晓率较低的条目和培训需求,采用有效的教育培训措施加强护理继续教育,强化护士护理安全知识培训,以增强护士护理安全意识,从而保证病人的安全,不断深化和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本科实习护生护理情感教育的实践方法。方法在2003级本科护生进临床实习前,对临床带教老师进行培训,采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对临床实习结束后2002级和2003级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实习结束后,试验组(2003级)的职业态度比对照组(2002级)趋于积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77,P〈0.05)。结论实习护生对护理工作的情感是可以培养的。临床实习阶段是培养护理本科生职业态度的重要阶段,充分发挥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护理情感培养的作用,能促进护生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学历层次新进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为针对性开展新进护理人员的患者安全文化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7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安全文化相关知识问卷对某医院新报到的136名不同学历层次新进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学历层次新进护理人员在本次患者安全文化相关知识认知现状的调查中,"报告已经发生的安全(不良)事件"等5个条目的总体认同率较高(≥85.00%),且不同学历层次新进护理人员的认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不良)事件的汇报不应基于惩罚制度的建立"等3个条目的总体认同率偏低(≤75.00%),且不同学历层次新进护理人员的认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个条目的总体认同率处于中等水平,且不同学历层次新进护理人员的认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结合不同学历层次新进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患者安全文化教育,提升护生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以避免或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强岗前培训期对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及培训,在预防和减少针刺伤中的作用,为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实行“对护生岗前培训期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及培训”制度前后的两批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在是否发生过针刺伤、针刺伤的原因、标准预防认知情况、针刺伤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是否了解针刺伤后的处理方法及是否报告六个项目上进行调查对比。结果制度实行前的护生中:有186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高达94.9%;制度实行后的护生中:仅有36名护生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18.4%。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2,P〈0.01)。结论重视和加强对护生岗前培训期职业防护教育及培训,是预防护生针刺伤的有效方法。加强对护生的职业安全教育和针刺伤防护管理,强化护生针刺伤报告制度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教育干预对感染科护理专业实习学生手卫生知识及手卫生执行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名感染科护理专业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施行教育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后情况进行调查及评价。结果干预后实习学生手卫生知识知晓率由27.50%上升到87.75%(P〈0.01);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合格率由24.67%上升到88.67%(P〈0.01);在实际工作中,学生洗手率由干预前的33.79%上升到干预后的68.26%(P〈0.01)。结论对感染科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开展手卫生知识及手卫生执行行为教育.可有效提高学生手卫生知识及手卫生行为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