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采用直线加速器机载的兆伏级锥形束CT(MV-CBCT)扫描技术对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进行探讨。方法:对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在首次放疗前进行MV-CBCT扫描,以后每周扫描1次,分别记录扫描图像相对于治疗计划图像靶中心点位置在左右、头脚、前后各方向上的偏移量,以判断摆位的准确性。结果:本组对101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共进行MV-CBCT扫描535次,平均误差分别为:左右(1.04±0.51)mm、头脚(1.81±0.79)mm、前后(1.93±0.95)mm。结论:使用MV-CBCT扫描系统能较准确快捷地检测和修正摆位误差,从而能有效地改善和提高摆位精度,为精确放疗技术的实施提供可靠保证,并为医生勾画靶区的外放边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在实施过程中的摆位误差。方法随机选取肿瘤放疗中心的70例患者,其中,头颈部肿瘤23例,胸部肿瘤27例,腹部肿瘤20例,分别采用热塑头模和体模固定,全部行CT模拟定位,患者在放疗期间第1周连续3次,以后每周1次,大分割放疗者每次均做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扫描。将采集的CBCT图像与计划系统所生成的CT图像进行比较,并分析摆位误差。结果胸腹部摆位误差最大,头颈部摆位误差最小。结论 IGRT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治疗,为精确放疗提供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锥形束CT (CBCT)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中颈部的摆位误差.方法: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并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共12例.患者采用颈肩面罩加个体化真空垫头枕固定,所有患者均行CT模拟.每周治疗前拍1次CBCT图像,每位患者接受6次CBCT.相对于计划CT,分别分析整个靶区和颈部在头脚、垂直、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结果:整体的摆位误分别为0.58±1.82mm(头脚方向),1.85±1.76mm(垂直方向),0.76±2.13mm(左右方向);颈部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68±1.93mm(头脚方向);2.23±1.89mm(垂直方向);1.03±2.34mm(左右方向).结论:颈部摆位误差与整体摆位误差不同.  相似文献   

4.
锥形束CT引导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在乳腺癌三维适形或调强放射治疗位置精度保证中的应用。方法:采用Varian-21EX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OBI),在适形或调强放射治疗前行锥形束CT扫描,系统自动重建成断层图像,获得患者三维方向的摆位数据,直接与治疗计划CT扫描图像相匹配后得出两者间的误差数据,对误差予以校正后行精确治疗。结果:经锥形束CT扫描并校正后,左右、腹背和头脚方向的位置误差值分别由(1.7±3.25)mm、(0.9±1.27)mm、(2.1±4.31)mm下降至(0.6±1.38)mm、(0.2±0.72)mm、(0.8±1.65)mm。结论:CBCT对于乳腺癌适形或调强放射治疗的精确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3D CRT/IMRT治疗前行CBCT扫描,测定分次治疗间摆位误差,为头颈部肿瘤制定放疗计划CTV外放PTV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arian-21EX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OBI),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前行锥形束CT(CBCT)扫描,系统自动重建成断层图像,获得患者腹背、头脚、左右方向的摆位数据,并直接与治疗计划CT扫描图像相匹配得出两者间误差。结果统计268组CBCT扫描摆位误差数据显示,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平均误差分别为(1.2±1.7)mm、(1.8±3.2)mm、(0.5±2.0)mm,绝对最大值分别为7mm、12mm、7mm,以头脚方向的移动幅度稍大。小于3mm和5mm的误差在三个方向上分别为58%、43%、76%和85%、81%、94%。结论通过对本组CBCT扫描测得的误差数据分析,头颈部肿瘤在设计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计划外放PTV时,考虑由摆位而引起的误差边界(SM)一般要3~5mm。  相似文献   

6.
目的:放射治疗中患者的摆位误差是影响精确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常规外照射相比,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摆位精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作者使用Varian Trilogy直线加速器的OBI系统对不同部位肿瘤的进行摆位误差研究,探讨适合我科的PTV形成方法。方法:对我科适形调强放疗的207例患者进行研究,头颈部患者27例、胸部患者47例、腹部患者20例、盆腔患者11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热塑料体(面)模固定,每周行1次CBCT图像采集或每周行2~3次OBI图像采集,将采集的患者DR图像或CBCT图像与计划系统所生成的DRR图像或CT图像的进行比较,分析摆位误差,并且计算不同部位肿瘤的PTV大小。结果:207例患者共进行位置验证698人次,其中头颈部患者104人次、胸部患者156人次、腹部患者36人次、盆腔患者370人次,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σ分开研究。头颈部肿瘤前后、头脚、左右方向误差为:0.16±0.22cm、0.18±0.24cm、0.17±0.29cm;胸部肿瘤前后、头脚、左右方向误差为:0.39±0.47cm、0.41±0.55cm、0.24±0.30cm;腹部肿瘤前后、头脚、左右方向误差为:0.30±0.39cm、0.35±0.46cm、0.26+0.32cm;盆腔肿瘤前后、头脚、左右方向误差为:0.27+0.38cm、0.34+0.44cm、0.20±0.28cm。头颈部任一方向大于0.3cm的值是30.8%,胸、腹部及盆腔任一方向误差大于0.5cm的值分别是:55.8%、38.9%、14.30/00根~Stroom的2∑+0.70公式计算MargtnX小,头颈部肿瘤前后、头脚、左右方向Margin为:0.5cm、0.5cm、0.5cm;胸部肿瘤前后、头脚、左右方向Margin为:1.1cm、1.2cm、0.7cm;腹部肿瘤前后、头脚、左右方向Margin为:0.9cm、1.0cm、0.7cm;盆腔肿瘤前后、头脚、左右方向Margin为:0.8cm、1.0cm、0.6cm。结论:使用OBI系统在线或离线指导摆位误差的修正是非  相似文献   

7.
韦晓波  裴红蕾 《现代保健》2010,(32):171-172
目的比较分析头颈部与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时的摆位误差为临床靶区勾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对21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与23例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时进行前野与侧野摄片,与数字重建图像(DRR)比较,分别记录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对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头颈部肿瘤摆位的平均平移误差分别为左右(0.97±0.72)mm,头足(1.22±0.77)mm,前后(0.80±0.68)mm,胸部肿瘤分别为左右(2.10±1.38)mm,头足(1.93±1.31)mm,前后(2.40±1.64)mm。两者在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都存在差异(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要比头颈部肿瘤的大,故而在放疗计划PTV的设定中胸部肿瘤要比头颈部肿瘤外放范围大,而在实际投照中对腹部肿瘤患者的摆位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来提高其摆位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头颈部肿瘤在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偏差,分析计划设计中从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的外扩边界.方法:随机抽取76名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治疗时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拍摄射野片,将射野片和计划系统中的数字重建射野(DRR)图像片进行误差比较.结果: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62±1.46) mm,(-0.41±1.54) mm,(-0.31±1.67) mm,外扩边界分别是2.27 mm,1.87 mm,1.98 mm.结论:对于头颈部调强治疗的患者,CTV到PTV的外放边界在左右方向需要2.5 mm,头脚方向和腹背方向需要2 mm.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递进,摆位误差没有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放射治疗中患者的摆位误差是影响精确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常规外照射相比,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摆位精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作者使用Varian Trilogy直线加速器的OBI系统对不同部位肿瘤的进行摆位误差研究,探讨适合我科的PTV形成方法。方法:对我科适形调强放疗的207例患者进行研究,头颈部患者27例、胸部患者47例、腹部患者20例、盆腔患者11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热塑料体(面)模固定,每周行1次CBCT图像采集或每周行2~3次OBI图像采集,将采集的患者DR图像或CBCT图像与计划系统所生成的DRR图像或CT图像的进行比较,分析摆位误差,并且计算不同部位肿瘤的PTV大小。结果:207例患者共进行位置验证698人次,其中头颈部患者104人次、胸部患者156人次、腹部患者36人次、盆腔患者370人次,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σ分开研究。头颈部肿瘤前后、头脚、左右方向误差为:0.16±0.22cm、0.18±0.24cm、0.17±0.29cm;胸部肿瘤前后、头脚、左右方向误差为:0.39±0.47cm、0.41±0.55cm、0.24±0.30cm;腹部肿瘤前后、头脚、左右方向误差为:0.30±0.39cm、0.35±0.46cm、0.26+0.32cm;盆腔肿瘤前后、头脚、左右方向误差为:0.27+0.38cm、0.34+0.44cm、0.20±0.28cm。头颈部任一方向大于0.3cm的值是30.8%,胸、腹部及盆腔任一方向误差大于0.5cm的值分别是:55.8%、38.9%、14.30/00根~Stroom的2∑+0.70公式计算MargtnX小,头颈部肿瘤前后、头脚、左右方向Margin为:0.5cm、0.5cm、0.5cm;胸部肿瘤前后、头脚、左右方向Margin为:1.1cm、1.2cm、0.7cm;腹部肿瘤前后、头脚、左右方向Margin为:0.9cm、1.0cm、0.7cm;盆腔肿瘤前后、头脚、左右方向Margin为:0.8cm、1.0cm、0.6cm。结论:使用OBI系统在线或离线指导摆位误差的修正是非常有意义的。使用该系统可以提高摆位的精度,减少摆位的不确定性,在维持或提高局控率的同时,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从而达到指导临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郑春元 《医疗装备》2022,(19):1-3+8
目的 探讨延长放射治疗线在乳腺癌简易乳腺托架固定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两组术后均实施放射治疗,治疗前,对照组不延长放射治疗线行锥形束CT(CBCT)固定扫描,试验组则延长放射治疗线后行CBCT固定扫描,比较两组CBCT摆位误差以及CBCT图像发生身体S形弯的患者比例。结果 试验组左右、腹背方向的CBCT摆位误差分别为(2.04±1.63)、(1.89±1.62)mm,均小于对照组的(2.98±1.97)、(2.61±1.5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脚方向的CBCT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BCT图像发生身体S形弯曲患者比例(6.52%)低于对照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长放射治疗线后,乳腺癌患者左右、腹背方向的CBCT摆位误差均减小,CBCT图像发生身体S形弯曲患者比例降低,且患者左右方向的CBCT摆位误差减小得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在头颈肩面罩固定下颈、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中的效果。方法放疗前先采集定位片图像为参照,与治疗过程中实时采集的验证图像对比,测量摆位误差。结果入组30例患者共进行了120次治疗重复摆位,采集验证片120张比较每次摆位的体位误差。X轴(左右方向)3 mm以内误差有29例(96.67%),3~5 mm误差有1例(3.33%);Y轴(头足方向)3 mm以内误差有28例(93.33%),3~5 mm误差有2例(6.67%);Z轴(前后方向)3 mm以内误差有27例(90%),3~5 mm误差有3例(10%);X轴、Y轴、Z轴3个方向误差超过5 mm者未发现,我们对误差在3~5 mm患者进行重新摆位验证。结论利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放疗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的准确性,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光学表面成像(OSI)CatalystTM系统与锥形束CT(CBCT)相结合用于引导头颈部肿瘤精确放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82名患者均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其中45名患者使用OSI-CBCT综合引导放射治疗,37名患者CBCT独立引导治疗。每组患者在治疗疗程中均获得208次有效分次治疗;对综合引导治疗组与独立引导治疗组CBCT所得到的摆位误差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独立引导组CBCT扫描得出的分次间摆位误差平移方向x、y、z和旋转方向rx、ry、rz的结果(均值±标准差)分别为(0.19±1.01)mm、(0.29±1.36)mm、(-0.05±1.23)mm,(-0.05±0.65)°、(0.18±0.83)°、(-0.12±0.59)°;综合引导组OSI-CBCT得出的分次间摆位误差的结果分别为(0±1) mm、(0.01±0.98) mm、(-0.4±1.08) mm,(-0.03±0.72)°、(-0.19±0.82)°、(-0.37±0.85)°。两系统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17、0.07、0.03、0.1、-0.06、0.01。两系统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分别为(0.19±1.3) mm,P<0.05;(0.28±1.62) mm, P<0.05;(0.35±1.62) mm, P<0.05;(-0.03±0.92)°, P>0.05;(0.37±1.2)°, P<0.05、(0.25±1.03)°, P<0.05。结论 OSI-CBCT系统综合引导模式在保证放疗精确性的同时可以减少CBCT扫描次数,能有效降低CBCT带来的额外辐射量,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优于传统的单一的CBCT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疗中锥形束CT的常规检测方法和质量保证(QA)。方法从加速器中锥形束CT的相关项目验收程序入手,对锥形束CT系统进行日检、周检、月检,完成锥形束CT的系统安全、机械精度、图像质量等项目的质量保证。结果锥形束CT的系统安全性能正常,机械精度和图像质量的误差均在允许范围。锥形束CT的等中心与加速器机架等中心的误差为0.3 mm,SAD检测结果为85.2 cm,均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锥形束CT在OBI模式下2D图像的低对比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均合格,CBCT模式下CT图像空间分辨率在Ful-Fan和Half-Fan扫描模式下分别为7 lp/cm和6 lp/cm,低对比度分辨率合格,HU值的线性和一致性均合格,几何失真度小于1 mm,CT图像质量检查均为正常。结论锥形束CT的常规检测和质量保证可确保锥形束CT系统安全、精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两种体膜标记法的误差值,以选择出更好的提高摆位精度的标记法。方法随机将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分为体膜开窗组和不开窗组,各13例,所有病人在调强放疗前通过椎体素CT(CBCT)进行摆位验证,比较两组摆位误差值。结果摆位误差在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不开窗法为:(3.800±0.895)mm、(3.200±0.927)mm、(2.900±0.872)mm;开窗法为:(2.100±0.639)mm、(1.300±0.826)mm、(1.500±0.574)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膜开窗标记法减小了摆位误差,提高了放射治疗摆位重复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在CBCT扫描后进行六维方向的配准相对于传统四维方向配准在位移误差纠正方面的必要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在本院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25例,使用VARIAN的edge直线加速器先进行CBCT扫描,再分别在四维方向和六维方向与计划中的定位CT图像进行配准,并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获取204组对比数据,其中以六维方向配准而获得的腹背方向的位移误差为(-1.15±0.23)mm、头脚方向的位移误差为(-0.53±0.24)mm、左右方向的位移误差为(0.37±0.18)mm,水平旋转方向误差为(-0.05±0.07)?;而以四维方向配准所获得的腹背方向的位移误差为(-1.22±0.22)mm、头脚方向的位移误差为(-0.43±0.26)mm、左右方向的位移误差为(0.31±0.17)mm,水平旋转方向误差为(-0.02±0.06)?四者P值分别为0.840、0.764、0.822以及0.784,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六维方向配准还有俯仰方向以及左右旋转方向的数据,此二者的角度偏移误差分别为(0.32±0.05)?、(0.17±0.07)?,由于四维配准在此二轴方向皆为0?,所以两者P值为0,有着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六维配准对于患者体位的位移误差纠正的精确性有着显著的优势,以及配合六维床可以直接对六个方向进行纠正后治疗,能更好地保持治疗时的体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孔径CT模拟定位系统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分别取12位鼻咽癌和12位乳腺癌患者行欠孔径CT模拟定位,并设计放疗计划。治疗中心精度的验证:对治疗中心进行第二次层厚1.25mm扫描,并与计划治疗中心对比,测出其在X,Y,Z方向上的误差分别为dx,dy,dz,计算出实际治疗中心和计划治疗中心的距离误差Di;治疗中心准确度验证:利用EPID(电子影像系统)拍摄0°和90°单曝光高清晰验证片,通过与DRR定位片的比对和软件处理,计算出实际治疗中心与计划治疗中心在X、Y、Z方向上的误差。结果:12位鼻咽癌患者和12位乳腺癌患者按放射治疗体位要求进行CT模拟定位。治疗中心精度验证结果显示:鼻咽癌患者实际治疗中心与计划治疗中心距离误差Di=1.7mm,乳腺患者实际治疗中心与计划治疗中心距离误差Di=2.7mm。治疗中心准确度验证结果:鼻咽癌患者实际治疗中心与计划治疗中心在x轴误差为0nun;Y轴误差为0.4mm;Z轴误差为-0.4mm。乳腺癌患者实际治疗中心与计划治疗中心在x轴误差为2.0mm,Y轴误差为2.1mm,Z轴误差为-0.4mm。结论:大孔径CT模拟机不仅能够满足不同患者不同体位的扫描要求,而且定位的精确性高,完全能够满足开展3D—CRT和IMRT精确放射治疗定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TOMO-HD螺旋加速器的MV级扇形束CT研究头颈部、胸部、腹盆部肿瘤在放疗中的摆位误差,为PTV边界的外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TOMO-HD螺旋断层系统分别对30例头颈部、42例胸部和31例腹盆部肿瘤患者每次放疗前行MV级扇形束CT扫描,系统自动重建图像并与治疗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获得患者左右(X轴)、头脚(Y轴)、腹背(Z轴)、沿Y轴方向的旋转(Fy)方向的摆位误差。计算出X、Y、Z方向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σ)并对摆位误差进行正态性检验,计算出PTV的各方向外扩边界。结果 共行2593次扫描,头颈部、胸部、腹盆部患者在X轴、Y轴、Z轴、Fy方向(沿Y轴方向的旋转)的摆位误差(μ ±s)分别为[(-0.31 ±2.16)mm、(1.09 ±3.56)mm、(2.36 ±2.27)mm、(0.29 ±0.96)°],[(-0.98 ±2.95)mm、(-0.45 ±6.86)mm、(3.79 ±2.47)mm、(0.18 ±0.60)°]和[(-0.86 ±2.85)mm、(-1.59 ±6.91)mm、(5.77 ±2.40)mm、(0.20 ±0.68)°]。头颈部、胸部、腹盆部患者在X轴、Y轴、Z轴方向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σ)分别为(1.06 mm和1.84 mm)、(1.93 mm和3.43 mm)、(2.41 mm和2.71 mm),(1.10 mm和2.56 mm)、(3.79 mm和5.46 mm)、(1.38 mm和1.99 mm)和(1.39 mm和0.87 mm)、(4.98 mm和5.69 mm)、(1.19 mm和2.05 mm)。结论 根据不同部位的摆位误差频数分布,头颈部、胸部、腹盆部不同部位肿瘤患者的靶区在三维方向上最大运动范围参考值为(5.00, 5.00, 5.00)mm,(6.63,17.25,16.00)mm和(6.49, 16.24, 13.60)mm,推荐以此作为图像引导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