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参与麻醉术前访视,对手术前做好麻醉环境准备的作用。方法将5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由麻醉护士与麻醉医生共同进行术前访视,对照组按照一般麻醉常规,由麻醉医生单独访视患者。统计两组患者麻醉环境准备所需要时间、准确率、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麻醉环境准备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准确率(P〈0.01)、麻醉时间〈0.05)、手术时间(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麻醉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术前访视手术患者,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有利于麻醉环境的效率和准确率的提高,使麻醉医师进入手术间后完全投入到麻醉中,不用因为物品不全或错误而离开手术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
对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认知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对开展术前访视相关内容的认知状况。方法对18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的基本认知、影响开展术前访视的相关因素及开展术前访视所需的支持因素等相关内容的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对"有必要开展术前访视"条目的认知得分最高,影响因素中"工作负荷过重"得分最高,支持因素中"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得分最高。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的护士相关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护士基本能够明确开展术前访视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在术前访视的实际工作中应积极发挥资历深、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自己在手术室10余年的工作中体会到患者于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后的有关护理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术前访视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灿  丁晖  陈耀 《当代护士》2008,(7):68-68
了解术前访视在临床中的工作现状和问题,发现92.1%护理人员认为通过术前访视可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术前访视可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但也有少数人员(27.4%)认为术前访视一旦不能到位或者患者感知、理解上的差异,94.7%护理人员认为有可能会给患者造成负面影响,认为术前访视应予以加强并按访视要求做好做到住,强调手术室护理人员应用护理程序指导术前访视。  相似文献   

5.
为克服手术室护理常规模式的缺点,确保访视效果,设计了专职访视护士的工作流程:术前访视、术晨病情讨论、迎接病人、术中护理质控、术后随访、护理质控分析和终末质量反馈。认为加强手术室专职访视护士工作流程的建设,有助于手术室整体护理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执业医师法》第26条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1]”。这是我国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了医方在诊疗行为中的告知义务。在临床麻醉工作中,鉴于麻醉本身的风险性,结合麻醉方面的基础理论,麻醉知情、同意方面的内容相当丰富,且贯穿麻醉工作的全过程,因此,对麻醉基本知识的宣传和规范化操作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制定了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临床麻醉诊疗及操作流程”,其中麻醉前访视中的告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2004年以来手术前麻醉访视告知义务的实际运用,效果显著,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7.
监护室护士术前访视是集中医学、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知识为即将入住监护室的患者实施的一项整体护理,近年来已在我国各大医院逐步开展。本文系统综述了监护室护士术前访视的实施与管理,并针对现状提出问题,以期进一步促进监护室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访视的认知水平,为开展术前访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目的抽样法,对本院12名综合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认为开展术前访视是必要的,但对术前访视执行者存在认知偏差,对术前访视的流程和内容认识参差不齐,护士的人力配置和护士的沟通能力是影响术前访视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在ICU护理管理中,应探索开展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访视的模式,制定ICU开展术前访视的相应流程、内容、方法和职责。  相似文献   

9.
手术室护士协会(AORN)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之一。2007年以来,我们要求21名手术室护士对患者开展手术前后访视工作,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循证术前麻醉访视在局部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局部麻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采用循证麻醉访视,比较2组的手术应激情况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的恐惧评分低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麻醉访视能够减轻局部麻醉患者的恐惧情绪,提高麻醉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躯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深圳市麻醉科护士急救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麻醉科护士一般资料量表、护士急救能力测评问卷、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及组织支持感量表对深圳市146名麻醉科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146名麻醉科护士急救能力得分为(108.36±15.62)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时间、是否具有急诊工作经验、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组织支持感水平为影响麻醉科护士急救能力的主要因素(P<0.05),能解释总变异的72.5%。麻醉科护士的急救能力总分与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组织支持感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深圳市麻醉科护士急救能力水平较高,但护理管理者要着重关注工作年限低、不具有急诊工作经验、评判性思维能力水平低下的护士,加强急救能力相关培训,提供高水平的组织支持,提高其工作中的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2.
护士访视病人对病人就诊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整体护理的全面开展,对患者的心理社会评估和临床研究也受到了广大护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这不仅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今后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术前访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临床麻醉护士与麻醉医师对麻醉护士角色定位的差异,促进麻醉护理学科的发展。方法:按照方便抽样原则,选取广州市和中山市共9所拥有麻醉护士的三级综合性医院,采用不记名调查方式分别对50名麻醉护士和141名麻醉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麻醉护士与麻醉医师在麻醉用物准备及用后整理、麻醉操作配合、麻醉护理科研3个方面对麻醉护士的角色期望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麻醉护士要客观认识自身能力,准确定位自身角色,有目的地学习;麻醉医师要根据麻醉护士的角色特点安排其工作,保持其工作热情,实现其自身价值;护理管理者要为麻醉护士创造良好的施展其才华和专长的平台,为麻醉护士提供必要的角色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专职访视护士术前访视对减轻手术患者紧张心理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40例,除对实验组患者由专职访视护士进行术前访视外,其余的措施2组相同;比较2组患者术前的心率和血压的波动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前血压、心率波动显著小于常规组.结论 由专职访视护士术前访视可稳定手术患者情绪,降低应激反应和缓解紧张心理,帮助患者安全地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士执行电话访视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实验组接受电话访视干预,访视内容包括再住院、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等;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次数为11次,明显少于对照组19次;末次访视后实验组自理能力(SCBs)为126.08±8.53,对照组为105.58±1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生活质量(QOL)为36.92±11.00,对照组为58.33±17.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正式的电话访视将有助于患者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避免再住院,改善其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血液内科层流室患者入室前恐惧、焦虑等心理状况,借鉴术前访视方法对血液病患者开展入室前访视,充分评估患者的需求状况,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帮助,从而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层流室生活的适应性。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我科血液层流室护士对47例拟入住层流病房患者在进仓前24~36 h内进行床边访视。结果通过入室前访视,评估患者进仓前各项个人准备的落实情况、对层流室的认知、当前患者的治疗方案、病情及心理状况等情况,护士结合评估结果与医生确认进仓的时间、选择合理的进仓方式、充分做好进仓前护患双方的各项准备,便于责任护士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结论应用层流入室前访视,管理者将访视纳入层流患者入室前工作流程之中,将护理服务前移。结合患者需求完善访视内容、方法、时间等内容,降低了因个人准备不充分,延期入室的发生率。既最大化满足患者需求,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医护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麻醉护士对全麻患者个体化术前访视后,观察该干预对患者全麻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纯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对照组(A组)术前一天由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常规访视,试验组(B组)麻醉医生常规访视和麻醉护士对患者个体化术前访视;所有患者术后入PACU(苏醒室),由不知分组的专职人员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按预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在PACU内苏醒并顺利拔管。A组拔管不配合率73%,高于B组20%(P〈0.05)。A组患者有14例应用曲马多控制疼痛和不适,高于B组(5例,P〈0.05);两组患者均在意识清醒下顺利返回ICU。结论麻醉护士实施的个体化个体访视较一般手术室护士的术前访视更能减轻患者苏醒期躁动,增加患者苏醒期拔管配合度;提高患者痛阈,降低药物使用率,从而帮助患者安全、舒适度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19.
总结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工作新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方法.分析目前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一套由专职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的新工作模式,内容包括:选拔设立专职的、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担任术前访视护士;应用专家咨询法确立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内容;按照规范流程实施术前访视.专职护士术前访视新模式使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100%,提高术前访视的效果,满足手术患者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深入了解手术室护士实施术前访视内容、状况及手术室护士对实施术前访视的体会和看法,为提高术前访视的效果和质量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8名手术室护士进行个别深入访谈.[结果]通过分析,提炼出两个主题:术前评估、术前宣教.[结论]应明确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麻醉师的职责,避免宣教内容重复;加大手术室护士人力资源的配置和手术室护士的培训工作,使手术室护士有充足的时间、丰富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术前访视,从而真正提高术前访视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