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因子宫异常出血而进行B超检查的患者,初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20-65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42.34岁,均经阴道超声于月经前后对比观察,均是宫腔见不规则强回声。结果月经前后子宫内膜均不同程度增厚达1.2-2.3cm不等,内膜回声不规则,强弱分布不均,60例患者中有56例患者为内膜息肉,符合率为93.3%,2例为子宫内膜炎,2例为粘膜下小肌瘤,息肉与粘膜肌瘤在超声鉴别主要是粘膜肌瘤回声多为圆型、回声减弱,内膜基底层变形或者中断。结论阴道超声可以提高超声对内膜息肉的诊断率,其操作简捷准确,值得在临床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宫腔镜和B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0例作为样本,分别采用宫腔镜和B超方法对其进行了检查.结果:相对于阴道B超诊断方法(86.67)而言,宫腔镜诊断方法的准确率更高(100%).结论: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综合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与缺陷,对其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3.
肖六妹 《现代医院》2011,11(11):56-57
目的对比分析阴道B超与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371例临床表现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分别经阴道B超检查后,经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送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7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阴道B超与宫腔镜检查。结果阴道B超符合率为17.8%,宫腔镜符合率为98.7%;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符合率大大高于阴道B超,其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B超操作方便、快捷而且具有无创等特点,在临床上可作为筛查手段先行进行子宫内膜息肉的筛查,但漏诊率高;宫腔镜是能够在直视下检查子宫内膜生理与病理改变的唯一诊断方法,是确诊EP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在检查时应注意时间的选择及操作规范,以减少对患者内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钱沁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661-1662
目的:分析宫腔镜和B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80例已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且无其他妇产科疾病的患者,首先对患者实行B超检查,然后再行子宫内宫腔镜检查。结果:经B超检测,患者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48例,误诊为其他病症6例。经宫腔镜检测,患者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75例,误诊为其他病症3例。宫腔镜检测准确率明显大于B超(P<0.05),宫腔镜检测子宫内膜息肉数目的准确率明显优于B超(P<0.05)。结论: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B超。  相似文献   

5.
赵春兰 《职业与健康》2002,18(1):111-1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殖症的B超分型及诊断价值。[方法]常规经腹部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25例子宫内膜增殖症进行回顾性研究与分析。[结果]超声对子宫内膜增殖症的检出率为100%,结合病理变化将子宫内膜增殖症分为三种声像图表现:子宫内膜轻度弥漫增殖型;子宫内膜重度弥漫增殖型;子宫内膜局限性增殖型。[结论]超声对子宫内膜增殖症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本病无创无痛性的最佳检查方法。既准确又迅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莱芜市人民医院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因子宫异常出血就诊患者120例,分别采用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对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32例患者采取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并进行病理检查,将术前B超及宫腔镜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40.0%、90.0%、96.67%,特异度分别为91.11%、94.44%、97.78%,漏诊率分别为60.0%、10.0%、3.33%,误诊率分别为8.89%、5.56%、2.22%,Kappa值分别为0.674、0.867、0.934(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前宫腔镜检查较B超检查的准确率高,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对术前诊断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阴道B超和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经临床拟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阴道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和(或)镜下活检,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最后诊断的依据。将病理结果与B超诊断和宫腔镜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2.10%、97.14%、57.89%、2.86%及75.00%;宫腔镜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及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100.00%、97.14%、0、2.86%及90.48%。结论B超因其无创、简便、快捷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的筛查手段,但漏诊率相对较高。宫腔镜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可作为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最佳标准。  相似文献   

8.
马克玉  干予 《工企医刊》1999,12(3):42-43
于1992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B超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0例,现将其声像图特征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一回顾性总结分析,并对B超诊断问题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50例中,已婚者 46例,未婚者4例;年龄:23岁~50岁,平均年龄为30岁;病程6年~12年。  相似文献   

9.
<正> 资料:患者,女,未婚,20岁,一年前月经不规则,经量少,经外院各种调经治疗,效果不佳,最后闭经来本站检查。患者消瘦,脸色苍白,精神差,因未婚未做妇科检查。B超显示:宫体水平位约46mm×28mm×33mm大小,形态规则,宫内探及两个约16mm×10mm强回声光团,后方无明显声影,双侧附件各探及一强回声不规则光团,提示子宫内膜结核。建议做结核菌素试验及胸部透视或拍片检查。3天后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抗结核治疗效果明显。 讨论:①生殖器结核是全身结核的一个表现,常发生于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宫腔镜手术、病理诊断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46例,诊断符合率为86%;误诊6例,误诊率为11%。[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息肉方法简便,无创伤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3月因异常子宫出血或阴道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而行宫腔镜检查的绝经后妇女673例。年龄61.3±9.3岁,绝经时间10.7±2.7年。以病理结果为最终诊断,统计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效能。结果: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256例,漏诊377例,误诊11例;灵敏度40.4%,特异度72.5%,阳性似然比1.47,阴性似然比0.82,约登指数是0.13;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550例,漏诊83例,误诊4例;灵敏度86.9%,特异度90.0%,阳性似然比8.69,阴性似然比0.15,约登指数0.77。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提高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越等指数,降低了阴性似然比。结论: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较单纯使用阴道超声更准确,漏诊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HE)与单纯刮宫术(D&C)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性和疗效评价。方法:将宫腔镜检查提示子宫内膜息肉的645名妇女随机分为宫腔镜内膜息肉电切术组350例,单纯刮宫术组295例,均行组织病理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符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症状缓解率和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组的诊断符合率、症状缓解率和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经宫颈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在提高诊断符合率和降低术后复发率方面较单纯刮宫术有明显优势,但并不能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及与宫腔镜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婷  陆惠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9):1068-1069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学与宫腔镜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经宫腔镜诊断的56例标本组织病理学形态。结果:132例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形态多样,简单型增生过长占44%,增生反应占15%,囊性萎缩占13%,混合型增生过长占4%,局部腺癌占1%,分泌反应占23%,其宫腔镜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25%。结论:宫腔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相结合,可使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更趋完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患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49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与57例非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对子宫内膜息肉患病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年龄、肥胖、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肌瘤是子宫内膜息肉的影响因素。结论子宫肌瘤为子宫内膜息肉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雪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974-3975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2009年该院9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刮宫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月经量的影响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而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月经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月经量均明显小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秀然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2688-2690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剪除息肉加电凝术与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的疗效。方法:78例异常子宫出血的不孕症患者经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用随机表法分为两组:A组38例行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剪除息肉加电凝术,B组40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1年月经量的情况、随访1年妊娠和复发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后半年内月经量明显减少(P<0.05),1年时月经量无明显减少(P>0.05);B组治疗后半年内、1年时月经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半年内两组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时两组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内两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1年时两组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剪除息肉加电凝术疗效主要见于治疗后半年内,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在术后1年仍保持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方式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庆红  葛莉宾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119-4120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方式的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121例子宫内膜息肉病人的年龄、有无生育要求而分别实行不同的宫腔镜手术,A组57例,育龄期妇女有生育要求者,切除息肉及息肉旁浅层内膜(切除内膜的功能层);B组41例,育龄期妇女无生育要求者,切除息肉的同时行子宫内膜电切术(即切除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及基底层);C组23例,绝经患者行息肉切除同时行子宫内膜剥除术(滚球电极及电凝破坏内膜功能层和基底层)。结果:86例月经紊乱者月经失血图评分术前平均(314±145)分,术后平均(35±20)分,手术前后月经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术后复发8例(14.03%,8/57),B组术后复发1例(2.44%,1/41),C组无复发。A与B、C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1例手术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育龄期妇女有生育要求切除息肉及息肉旁浅层内膜者的术后复发率较高(14.03%,6/57)。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生育要求选择相适宜的宫腔镜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  相似文献   

18.
林洁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2974-2976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记录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并于术后3、6、12个月门诊随访月经量,术后12、24个月门诊随访息肉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成功率100%。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19,10.180,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6、12个月经量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85,10.827;8.164,7.775;13.062,11.874,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经量与对照组比较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7,10.046,P﹤0.05);治疗组术后12、24个月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4,7.473,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疗效好,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和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息肉在3种不孕症中发生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 s)中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方法:对1998年1月~2005年2月期间女性不孕症门诊诊治的308例不孕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病因分为3组,EM s组94例,按照美国生殖学会分类法标准(AFS分期法)分为4期,其中Ⅰ期27例,Ⅱ期22例,Ⅲ期26例,Ⅳ期19例,慢性盆腔炎组98例,正常盆腔组116例。慢性盆腔炎、正常盆腔为对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慢性盆腔炎均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确诊,正常盆腔经腹腔镜证实,子宫内膜息肉经宫腔镜检查后病理证实。对3组不孕症和不同期别的EM s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EM s组发现子宫内膜息肉20例(21.3%),慢性盆腔炎组4例(4.1%),正常盆腔4例(3.4%),EM s组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期别的EM s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明确诊断的EM s患者,行经阴道超声(TVS)注意排除宫腔占位,如发现宫腔占位,需行宫腔镜检查。反之,对于TVS或宫腔镜提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可放宽腹腔镜检查指征,以明确是否有EM s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