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IL-2、IL-13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IL- 2、IL -13水平在肾病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口服强的松(1mg/kg) 8周治疗前后血清IL- 2、IL -13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对3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肾活体组织检查。结果 3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前血清IL 2水平(6 7.16±6 .5 5 )p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8.2 9±2 5 .96 )pg/ml(P <0 .0 5 ) ,血清IL 13水平(48.79±3.0 5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7.13±3.0 6 )pg/ml(P <0 .0 5 ) ;激素治疗后19例患者缓解(激素敏感型) ,11例患者无效(激素抵抗型)。激素敏感型患者治疗后血清IL- 2水平(72 .11±16 .95 )pg/ml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 <0 .0 5 ) ,而治疗后血清IL 13水平(46 .37±3.32 )pg/m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 5 ) ,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激素抵抗型患者治疗后血清IL- 2及IL-13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IL-2水平降低,血清IL- 13水平升高,两者均参与炎症过程,IL- 2、IL -13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病情变化,监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 R)及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变化.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者血浆IL-6、sIL-6 R及IL-1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20.18±2.59)pg/ml]及sIL-6 R[(33.87±16.51)pg/m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血浆IL-13[(16.15±11.98)pg/m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4.41±18.26)pg/ml](P <0.05);以阴性症状为主患者的IL-6[(21.04±1.72)pg/ml]及sIL-6 R[(32.83±15.72)pg/ml]水平均高于阳性组,其中阴性组患者IL-6显著高于阳性组[(18.28±3.22)pg/ml](P <0.05),阴性组患者血浆IL-13[(12.72±9.01)pg/ml]水平显著低于阳性组[(19.82±7.83)pg/ml](P <0.05);未发现患者组及对照组血浆IL-6、sIL-6 R及IL-13之间的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IL-6、IL-13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血浆IL-6水平升高、IL-13水平降低可能是阴性症状为主患者的特征性免疫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液相芯片技术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分析平台测定CHF患者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IL-10的含量.结果 CHF患者血清TNF-α,IL-6的含量[(10.431±6.510)pg/ml,(3.476±2.180)pg/ml]分别比正常对照组[(5.817±2.354)pg/ml,(1.545±0.594)pg/ml)]增加(P<0.05),而两组IL-10[(0.619±0.368)pg/ml,(0.628±0.339)pg/ml]、IL-1β[(0.665±0.732)pg/ml,(0.630±0.578)pg/ml)]的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CHF患者血清TNF-α,IL-6增高,与心衰的病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咪唑斯汀对SP诱导小鼠皮肤产生LTB4和IL-5的抑制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mizolastine)对P物质(SP)诱导小鼠皮肤产生白三烯B4(LTB4)和白介素5(IL-5)的抑制作用.方法小鼠接受不同浓度咪唑斯汀及对照药物灌胃,30 min后在小鼠背部皮下注射SP,其后取注射部位皮肤制备组织匀浆,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LTB4和IL-5的表达水平.结果咪唑斯汀预处理组小鼠皮肤组织匀浆的LTB4和IL-5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10 mg/kg咪唑斯汀组小鼠皮肤中的LTB4和IL-5水平[(1.23±0.29)pg/ml和(34.28±11.00)pg/ml]与生理盐水对照组(5.52±1.88 pg/ml和179.62±46.25 pg/ml)及同剂量氯雷他定组[(3.89±1.27)pg/ml和(127.74±43.27)pg/ml]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而与3 mg/kg地塞米松组[(0.76±0.36)pg/ml和(23.82±11.11)pg/ml]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161,P=0.508).结论咪唑斯汀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P诱导的小鼠皮肤中LTB4和IL-5的产生,其抗瘙痒效应可能与其抗组胺抗炎的双重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8和IL-23分泌水平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互关联,以期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及临床治疗监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经检查确诊的43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中IL-8和IL-23的分泌水平,并以36名正常健康人血清作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8和IL-23的浓度分别为(96.4±51.6)μg/L和(140.5±50.1)pg/ml,均高于正常健康人血清中IL-8[(81.2±29.2)μg/L]和IL-23[(47.1±8.5)pg/ml]的浓度(P<0.01),并且血清中IL-8和IL-23的表达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8和IL-23水平显著升高,其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和病理损伤密切相关,检测血清中IL-8和IL-23的分泌水平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监控提供了一个有应用价值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液相芯片技术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分析平台测定CHF患者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IL-10的含量。结果CHF患者血清TNF-α,IL-6的含量[(10.431±6.510)pg/ml,(3.476±2.180)pg/ml]分别比正常对照组[(5.817±2.354)pg/ml,(1.545±0.594)pg/ml)]增加(P<0.05),而两组IL-10[(0.619±0.368)pg/ml,(0.628±0.339)pg/ml]、IL-1β[(0.665±0.732)pg/ml,(0.630±0.578)pg/ml)]的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TNF-α,IL-6增高,与心衰的病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分析IL-6与PM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糖皮质激素(GC)治疗的关系,探讨炎症因子IL-6等在PM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10年4月—2014年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6例PM患者血清中IL-6以及TNF-α水平,并与同期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健康对照组)。利用国际肌炎组织制定的炎性肌病评价工具,将患者分为活动期与缓解期2组。3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相关性采用Spearman法。 结果 血清IL-6在多发性肌炎活动组[(19.67±7.16) pg/ml]、缓解组[(15.81±4.00) pg/ml]中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14±3.71) pg/ml,P<0.001],且活动组显著高于缓解组(P=0.043)。TNF-α在活动组[(114.44±36.04) pg/ml]、缓解组[(97.65±30.78) pg/ml]中的水平显著性高于健康对照组[(55.43±22.83) pg/ml,P<0.001],但活动组与缓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分析发现血清IL-6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09,P<0.001),与GC治疗量呈负相关(r=-0.573,P<0.001)。 结论 IL-6可作为PM疾病活动评估及治疗中激素量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不同尿白蛋白排泄量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水平及其在DM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正常对照组15例和2型DM组62例进入该研究,根据尿白蛋白排泄水平(UAE)将DM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2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4例)和临床蛋白尿组(18例).采用ELISA法测定受试者血清IL-18的浓度.结果 DM患者血清IL-18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即使在正常蛋白尿期也明显升高(260.50±5.38)pg/mL vs(148.98±6.87)pg/mL,P<0.01,可能成为DN的早期诊断指标.血清IL-18水平与DN的肾脏受损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260.50±5.38)pg/mL vs(282.05±6.48)pg/mL v(318.33±10.47)pg/mL,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IL-18与FPG、2hPG、HbA1c水平成正相关(分别为r=0.52,P<0.01;r=0.71,P<0.01;r=0.50,P<0.01).结论 IL-18在2型DM患者中可能成为DN的早期诊断指标;IL-18在2型DM及DN的发生与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EM)患者血清、腹腔液中白细胞介素 - 6、(IL - 6 )、γ-干扰素 (IFN-γ)的水平 ,并探讨 T辅助细胞 (TH)失衡与 EM的关系。方法 :对 2 2例 EM患者及 10例健康妇女的血清、腹腔液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IL- 6水平 ,采用 EL ISA法测定 IFN- γ水平。结果 :EM组血清 IL- 6水平 [(2 0 7.32± 72 .35 ) pg/ml]较对照组 [(12 1.5 0± 5 0 .96 ) pg/ml]明显升高 (P<0 .0 1) ,血清 IFN-γ水平 [(78.5 5± 30 .4 5 ) pg/ml]与对照组 [(5 8.2 0± 19.4 4 ) pg/ml]比较差别无显著性 (P>0 .0 5 )。EM组腹腔液 IL- 6水平 [(2 15 .77± 5 8.39) pg/m l]较对照组 [(16 7.90± 5 2 .12 ) pg/ml]升高 (P<0 .0 5 ) ,IFN- γ水平 [(92 .5 5± 2 8.5 6 ) pg/ml]较对照组 [(5 1.90± 2 1.2 2 ) pg/ml]升高 (P<0 .0 5 )。结论 :EM患者体内存在着 TH1/TH2失衡 ,使子宫内膜能够逃避免疫监视及杀伤而在异位种植 ,引起 EM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腹腔液中 EMAb、IL- 6、IL- 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2例EM患者和 10例正常妇女的血清、腹腔液 ,采用 EL ISA法测定 EMAb,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IL- 6、IL- 8。结果 :EM患者血清中 EMAb、IL- 6含量 [(0 .2 6± 0 .0 8) OD4 50 nm,(2 0 7.32± 72 .35 ) pg/ m L]明显高于对照组 [(0 .10± 0 .0 4 )OD4 50 nm ,(12 1.5 1± 5 0 .96 ) pg/ m L ,P<0 .0 1]。腹腔液中 IL - 6含量 (2 15 .77± 5 8.39) pg/ m L高于对照组 16 7.90± 5 2 .12 ,P<0 .0 5 ,IL - 8含量 (0 .5 5± 0 .2 0 ) ng/ m L明显高于对照组 (0 .31± 0 .12 ) ng/ m L ,P<0 .0 1。结论 :EM患者腹腔液中异常水平的 IL- 6、IL- 8是腹腔免疫动态环境失衡的部分原因。EMAb的产生 ,是机体免疫系统失常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等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82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组(45例)、缓解期组(37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缓解期组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均显著高于急性发作组(P<0.01).急性发作组IL-17、IL-5、IL-4、IL-6、IL-8、IFN-γ、IgE值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对照组,IL-2显著低于缓解期组、对照组(P< 0.05);缓解期组IL-17、IL-5、IL-4、IL-8、IFN-γ、IgE值显著高于对照组,IL-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CD3+、CD4+、CD4+/CD8+测定值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组CD3+、CD4+、CD4+/CD8+值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哮喘患者的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差异,急性发作期患者与缓解期患者的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肺功能指标差异显著,提示免疫功能紊乱、炎症介质分泌增加与哮喘发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毒载量和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动态评估病情和预后方面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的初治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68例,健康对照者12名,通过ELISA检测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17A、IL-2、IL-21和IL-4表达水平,同时检测HBV DNA及转氨酶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较于健康对照者,初治CHB患者外周血IL-17A高 [17.50(11.99,25.36)vs14.14(9.01,23.68)pg/ml,Z=-2.001,P=0.045],IL-2低[57.19(31.10,79.92)vs73.06(62.41,105.84)pg/ml,Z=-2.509,P=0.012],IL-21高[37.12(23.85,77.66)vs(20.95±5.72)pg/ml,Z=-3.485,P<0.01],IL-4表达水平无差异。不同免疫状态的IL-17A表达有明显差异(H=8.870,P=0.031)。炎症活动状态CHB患者的IL-17A和IL-21更低、IL-2更高(P<0.05),IL-4无差异(P>0.05)。HBeAg阳性CHB患者、HBeAg阴性CHB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A、IL-2、IL-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7A:H=10.061,P=0.007;IL-2:H=6.576,P=0.037;IL-21:H=12.444,P=0.002)。初治CHB患者外周血IL-17A、IL-21、IL-4与HBV DNA无相关性(r=0.02、0.23、0.07,均P>0.05),IL-2与HBV DNA存在弱相关(r=0.32,P=0.01)。初治HBV患者外周血IL-17A、IL-21与ALT存在相关性(IL-17A:r=0.59,P<0.01;IL-21:r=0.49,P<0.01),与AST存在相关性(IL-17A:r=0.47,P<0.01;IL-21:r=0.36,P<0.01),而IL-2、IL-4与ALT和AST均无明显相关。ALT≥300U/L的初治CHB组、ALT<300U/L的初治CHB组与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A、IL-2、IL-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7A:H=27.557,P<0.01;IL-2:H=8.581,P=0.014;IL-21:H=21.438,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17A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AUC值为0.8933(95%CI:0.7930-0.9936),IL-21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AUC值为0.7600(95%CI:0.6227-0.8973)。结论 IL-17A、IL-2和IL-21参与慢性HBV感染进程:初治CHB患者无论HBeAg阳性与否或炎症程度高低,外周血IL-17A和IL-21升高,IL-2下降;IL-2与HBV DNA有一定相关性;IL-17A和IL-21与ALT及AST均存在正相关;检测IL-17A和IL-2有助于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血清中IL-2、IL-8及IL-10等细胞因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SAP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120只,分为三组。 SAP组:6%的L-arginine诱导大鼠SAP;IL-10组:造模后腹腔内注射IL-10;C组:各时间点给予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分批处死大鼠,ELISA检测血清IL-2、IL-8、IL-10的水平,并对胰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IL-10组血清IL-2、IL-8水平及胰腺病理评分在多个时间点显著高于C组并且低于SAP组(P<0.05),而IL-10显著高于C组和SAP组(P<0.05)。结论(1)血清IL-2、IL-8是促炎性细胞因子,与SAP的病变程度正相关;IL-10是抗炎性细胞因子,与SAP的病变程度负相关。(2)IL-10可作为潜代药物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彭洪  林中超  王程颉  杨祖奎 《西部医学》2010,22(12):2271-2273
目的探讨溃疡性直肠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及其在溃疡性直肠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0例经内镜证实的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的血清标本(A组)和3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B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4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血清中IL-4和IL-6表达水平与B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并与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 IL-4和IL-6参与了溃疡性直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溃疡性直肠炎病情活动性有较好相关性,可客观反映溃疡性直肠炎的炎症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慢性肝炎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80例慢性肝炎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和IL-10的水平.结果各组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L-6和IL-8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与慢性肝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细胞因子IL-6、IL-8和IL-10在慢性肝炎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炎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宝林  高惠萍 《医学综述》2007,13(8):634-635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与免疫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作者对66例哮喘急性期、缓解期患儿进行了白细胞介素18(IL-18)及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检测,以探讨哮喘患儿细胞因子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11月~2005年11月,本科住院哮喘患儿66例,其  相似文献   

17.
冠脉搭桥术对患者体内IL-6、IL-1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 IL - 6、IL - 1 0在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血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 ELASA方法对 1 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静脉血中细胞因子 IL - 6、IL - 1 0进行测定。结果 :患者冠脉搭桥术前、术中及术后血中细胞因子 IL - 6和 IL - 1 0的水平存在统计学意义 ( P<0 .0 0 1 )。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过程中存在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的释放在此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洁  谢华  曹建平 《浙江医学》2015,37(23):1920-1922,1933
目的 通过研究过敏性休克小鼠模型致敏组和对照组中 IL-4、IL-6 和 IgE 的不同表达,进一步探讨过敏性休克的免 疫学发病机制,为人类过敏性休克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雄性昆明种小鼠 60 只随机分成致敏组 40 只和对照组 20 只。致敏组 小鼠于第 1 天腹腔注射致敏原卵蛋白(OVA)0.25ml,1 周后加强注射一次,饲养 3 周后尾静脉注射 OVA 0.5ml 诱发过敏性休克;对照 组以同等量的 PBS 缓冲液代替。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致敏组和对照组小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 IL-4、IL-6 和 IgE 的水平。 结果 成功建立过敏性休克小鼠模型。致敏组血清 IL-4、IL-6 和 IgE 的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 3.59、2.49、2.83 倍。致敏组 BALF 中 IL-4、IL-6 和 IgE 的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 2.75、1.82、1.58 倍。致敏组血清及 BALF 中 IL-4、IL-6 和 IgE 水平两两呈正相关 (均 P<0.01);对照组血清及 BALF 中 IL-4、IL-6 和 IgE 水平均无关(均 P >0.05)。 结论 血清及 BALF 中 IL-4、IL-6 水平升高提 示细胞因子可能参与过敏性休克发病过程。IL-4、IL-6 与 IgE 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提示,IL-6 可能通过上调 IL-4 的表达在过敏性休克 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宫颈癌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白细胞介素-12(IL-12)浓度。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0例宫颈癌患者,25例健康成年人血清IL-10及IL-12浓度。结果宫颈癌组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宫颈癌组IL-1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浓度在≤50岁年龄组明显高于>50岁年龄组,低分化癌组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癌组,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晚期临床分期组(Ⅲ/Ⅳ)明显高于早期临床分期组(Ⅰ/Ⅱ),P均<0.01但在不同病理类型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2浓度在低分化癌组明显低于高、中分化癌组,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晚期临床分期组(Ⅲ/Ⅳ)明显低于早期临床分期组(Ⅰ/Ⅱ),P均<0.01,但在不同年龄组及病理类型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IL-10及IL-1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宫颈癌中高浓度的IL-10可能产生对IL-12的拮抗作用,损害机体肿瘤免疫,促进肿瘤发展,检测IL-10和IL-12可反映宫颈癌病期、判断疗效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2(IL-6)和白细胞介素-23(IL-23)的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47例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和100例健康人的血清IL-2、IL-6和IL-23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血清IL-2、IL-6和IL-23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IL-2、IL-6和IL-23水平检测在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和临床对症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