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改良法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神经移位是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主要方法,其中隔神经移位术是目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据文献报道有效率达84.62%。经典的手术方法是将锁骨后松解,打通肋锁间隙,将移植神经通过该间隙桥接,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我们通过改良,简化了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膈神经移位接上干前股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40例采用膈神经移位接上干前股以恢复屈肘功能的臂丛损伤患者的长期随访,分析与疗效相关的不良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其疗效及选择最佳手术适应证提供基础。方法对2002年-2005年在我院进行膈神经移位接上干前股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其疗效及与疗效相关的因素。结果40例患者屈肘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2.5%,其中年龄大于40岁、病程超过1年、术前膈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LAT)衰减≥20%者,疗效较差。结论膈神经移位接上干前股手术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于臂丛神经股部无损伤的患者。但对年龄大于40岁、病程超过1年、术前膈神经LAT衰减≥20%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3.
比较不同膈神经移位术式重建屈肘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式将膈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后屈肘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取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开胸组,锁骨上组,移植组,对照组4组,每组30只大鼠。于术后1,2,3个月行大体观察,肌电检查和组织学检测。结果 开胸组于术后11-19 d,锁骨上组于术后12-21 d,移植组于术后17~28 d手术侧出现与呼吸同步的屈肘动作。经手术侧肱二头肌复合运动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延迟率和最大波幅恢复率,肱二头肌的肌湿重恢复率,肱二头肌的肌纤维截面积恢复率,远端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等5项检测结果证实,开胸组均优于锁骨上膈神经移位组和神经移植桥接膈神经组(P<0.05)。结论 大鼠经胸取全长膈神经移位至肱二头肌手术方式的疗效优于另2种膈神经移位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两种膈神经移位术后肱肌及肱肌肌支功能恢复的情况,探讨修复后肱肌及肱肌肌支再利用的可能性.方法 取SD大鼠48只,体质量150~200 g,随机分为两组,膈神经通过移植神经移位至上干前股组(上干组),膈神经通过移植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组(移植组).分别于术后1、2、3个月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学及组织学检测.结果 上干组于术后17~20 d出现与呼吸同步的屈肘运动,移植组于术后20~25 d出现与呼吸同步的屈肘运动.术后3个月切断肱肌肌支对两组大鼠的屈肘动作均无明显影响.两组肱肌复合肌肉运动电位最大波幅恢复率、肌湿重恢复率、肌纤维截面积恢复率于术后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肌肌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干组优于移植组.结论 两种膈神经移位术均可使肱肌及肱肌肌支得到恢复,肱肌的远期恢复程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肱肌肌支的远期恢复上干组优于移植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膈神经端侧吻合移位至肌皮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的可行性.方法 取雄性SD大鼠51只,随机分成4组:A组,单侧全臂丛神经撕脱组;B组,膈神经端端吻合组;C组,膈神经端侧吻合组;D组,膈神经螺旋状端侧吻合组(B、C、D组膈神经均移植2.0 cm腓肠神经至肌皮神经).并于术后进行肢体功能、组织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测.另取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F344大鼠9只,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膈神经轴突再生情况.方果 各实验组术后手术侧肢体功能逐渐恢复,术后神经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测表明,术后3个月,C、D组左侧肱二头肌肌张力恢复率和肌湿重恢复率,分别为B组的76.4%和86.3%、85.6%和87.7%,即端侧吻合组肱二头肌功能达到端端吻合组的80%以上,同时保留了膈肌的功能.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膈神经轴突通过端侧吻合口长入移植神经.方论 膈神经端侧吻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两种膈神经移位术后肱肌及肱肌肌支功能恢复的情况,探讨修复后肱肌及肱肌肌支再利用的可能性.方法 取SD大鼠48只,体质量150~200 g,随机分为两组,膈神经通过移植神经移位至上干前股组(上干组),膈神经通过移植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组(移植组).分别于术后1、2、3个月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学及组织学检测.结果 上干组于术后17~20 d出现与呼吸同步的屈肘运动,移植组于术后20~25 d出现与呼吸同步的屈肘运动.术后3个月切断肱肌肌支对两组大鼠的屈肘动作均无明显影响.两组肱肌复合肌肉运动电位最大波幅恢复率、肌湿重恢复率、肌纤维截面积恢复率于术后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肌肌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干组优于移植组.结论 两种膈神经移位术均可使肱肌及肱肌肌支得到恢复,肱肌的远期恢复程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肱肌肌支的远期恢复上干组优于移植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两种膈神经移位术后肱肌及肱肌肌支功能恢复的情况,探讨修复后肱肌及肱肌肌支再利用的可能性.方法 取SD大鼠48只,体质量150~200 g,随机分为两组,膈神经通过移植神经移位至上干前股组(上干组),膈神经通过移植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组(移植组).分别于术后1、2、3个月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学及组织学检测.结果 上干组于术后17~20 d出现与呼吸同步的屈肘运动,移植组于术后20~25 d出现与呼吸同步的屈肘运动.术后3个月切断肱肌肌支对两组大鼠的屈肘动作均无明显影响.两组肱肌复合肌肉运动电位最大波幅恢复率、肌湿重恢复率、肌纤维截面积恢复率于术后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肌肌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干组优于移植组.结论 两种膈神经移位术均可使肱肌及肱肌肌支得到恢复,肱肌的远期恢复程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肱肌肌支的远期恢复上干组优于移植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探讨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长期随访疗效.方法 回顾性随访2004年至2008年于我院行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23例患者术后肱三头肌肌力的恢复情况.其中16例患者诊断为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7例患者诊断为C5~G7根性撕脱伤合并下干损伤(非根性撕脱伤).患者受伤至接受肋间神经移位手术的时间间隔为5.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8.7个月.结果 肱三头肌肌力恢复优良率(肌力恢复至M3及以上)为39.1%,肌力恢复至M2的患者占30.4%,肌力恢复至M1及以下占30.5%.G5~C7根性撕脱伤合并下干损伤患者肱三头肌肌力恢复优于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使用2根或2根以上的肋间神经移位修复肱三头肌肌支术后疗效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可使肱三头肌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术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电生理技术研究肱肌肌支的神经根来源及探索肱肌肌支移位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10名臂丛损伤作健侧C7移位术的患者,术中暴露正常的臂丛神经,用Reporter四道程肌电诱发电位仪,刺激C5~T1神经根,在肱肌记录诱发电位并计算其潜伏期及波幅。对1例肩外展、屈肘功能正常而手部无功能的C7脊髓损伤患者,在右侧上肢行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术,术中将肱肌肌支移至骨间前神经,以恢复手指屈曲功能。结果10名行健侧C7移位者术中刺激C5~C7均记录到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muscleactionpotential,CMAP),而刺激C8T1则无CMAP出现。C5~7CMAP的潜伏期为[(6.32±1.50)ms,x-±s,下同]、(6.51±1.36)ms和(6.99±1.33)ms,波幅为(2.81±3.17)mV、(3.01±3.20)mV和(1.55±1.99)mV。其中以C6的波幅最大,提示C6支配肱肌的纤维数可能最多,但经统计学处理,各神经根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术后第2天检查屈肘功能正常,电生理检测肱二头肌为单纯相。术后1年半随访,术侧拇示指出现屈曲动作。结论肱肌同时接受来自C5~7神经纤维的支配,该肌支移位至C8T1为主支配的正中神经是可行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移植神经长度对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至2010年于我院行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治疗臂丛损伤的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其中17例需要做神经移植.通过检测肱二头肌肌力与体重指数(BMI)评定手术疗效.结果 17例患者的总体有效率82.4%,移植神经长度以及BMI与屈肘功能恢复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臂丛损伤患者尤其是全臂丛损伤患者中,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的临床疗效不受移植神经长度以及BM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全长膈神经移位不同路径选择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全长膈神经移位的路径进行解剖学研究为电视胸腔镜下切取全长膈神经移位奠定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新鲜尸体 10具 2 0侧 ,对锁骨上移位和锁骨下移位两种移位路径进行比较。结果 锁骨上移位 :右侧全长膈神经可移至锁骨中点以远 11.45± 1.64cm ,左侧可至锁骨中点以远 19.1± 1.42cm ,两侧均不能携带伴行血管。锁骨下移位 :右侧全长膈神经可移至锁骨中点以远 6.4±0 .74cm ,左侧可至锁骨中点以远 11.7± 1.5cm ,两侧均可携带伴行血管。结论 两种移位路径各有优缺点。锁骨上移位可以获得神经的最大长度 ,但不能带血管 ,且手术范围大。锁骨下移位虽获得膈神经的长度较短 ,但能携带膈神经伴行血管一同移位 ,确保神经的血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的远期疗效,总结其手术适应证的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36例患者进行平均为29.2个月的长期随访,按结果评定手术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 手术有效率达94.4%,优良率达63.9%。影响手术疗效的6个主要因素为:损伤类型、受伤原因、手术距受伤时间、患者年龄、供体神经的选择及术后功能锻炼。准确判断患者的损伤类型,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 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术是治疗臂丛神经上干型根性撕脱伤的一种安全、可靠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膈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重建屈肘功能的临床应用及早期疗效。方法对8例臂丛根性撕脱伤行膈神经移位术,膈神经与上干前股的肌皮神经束直接吻合5例,膈神经通过神经移植桥接至肌皮神经3例,术后随访评定其屈肘功能。结果8例经10月-2年随访,肱二头肌肌力在2级以上5例,有效率62.5%。结论膈神经移位术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的理想术式,重视术前和术中膈神经功能的评估、神经移位时吻合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术后综合康复锻炼是提高手术疗效关键。  相似文献   

15.
Context: To describe for the first time a novel technique of thoracoscopic intercostal nerve mobilization and intercostal to phrenic nerve transfer in the setting of tetraplegia with the goal of reanimating the diaphragm and decreasing ventilator dependence.Findings: A 5-year-old female on 24 h ventilator support secondary to traumatic tetraplegia was evaluated for possible phrenic nerve pacing. Left-sided phrenic nerve stimulation did not result in diaphragmatic contraction indicating a lower motor neuron injury. The patient underwent thoracoscopic mobilization of the left phrenic nerve and 10th intercostal nerve while positioned in the left lateral decubitus position using four 5 mm trocars. The mobilized intercostal nerve was transected close to its distal anterior termination and coapted without tension to the cut end of the terminal phrenic nerve using fibrin sealant. Lastly, phrenic nerve pacer leads and battery were implanted in the chest wall and connected to the electrode placed on the intercostal nerve. One year following the procedure, the patient was tolerating phrenic pacing during the day while requiring ventilation overnight. Currently, the patient is 2 years post-operative from this procedure and does not require ventilator support.Conclusion/clinical relevance: We have shown for the first time a novel approach of thoracoscopic nerve mobilization and phrenic to intercostal nerve transposition to be both safe and effective for restoring innervation of the diaphragm in a child. This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 is recommended as the preferred approach to reanimate the diaphragm.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胸膈神经移位与锁骨上移位治疗臂丛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 SD大鼠 48只 ,按手术不同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2 4只。实验组 :开胸切断左侧膈神经远端后从第二肋间抽出 ,与左侧正中神经的指深屈肌肌支缝接。对照组 :锁骨上切断左侧膈神经 ,用同侧隐神经桥接后与左侧正中神经的指深屈肌肌支缝合。术后 1、2、3、4个月行肉眼观察并作肌电、组织学检测和图像分析。结果 实验组大鼠于术后 2 1~ 3 5d起出现与呼吸同步的屈腕、屈指动作 ,而对照组则在术后 3 6~ 49d出现。实验组指深屈肌的复合运动动作电位 (CMAP)潜伏期的延迟率和波幅恢复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 =6.84、3 2 .43 ,P <0 .0 5、 <0 .0 1)。肌肉截面积恢复率、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和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 ,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经胸切取膈神经移位的疗效优于锁骨上切取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