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接血管成形术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血管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再灌注方法,它可以扩张血管和减少缺血事件再发,能用于不适于溶栓的患者。 6个中心报道了271例适合溶栓治疗患者的直接血管成形术的结果,其再灌注成功率98%,住院期间死亡率4%。6个月后继发事件中6%死亡,6%再梗塞,19%再缺血,1%卒中。综合资料分析表明行血管成形术治疗的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率减少(2.2%对5.8% P=0.023)和再梗塞率亦降低(1.9%对7.6% P=0.0008)。PAMI试验证实对于具有高危因素(年龄大于70,前壁梗塞、心率大于100次/min)的患者应用血管成形术有明显益处。死亡率明显少于组织纤溶激活物溶栓(2.0%对10.4% P=0.01)。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5年应用胺碘酮治疗的234例快速型心律失常。用药治疗的总转复率76.9%,梗塞后过早搏动控制率为73.1%,扩张型心肌病的转复率88.5%,心房颤动和扑动转复率75.6%,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6.4%。随访1-3年期间,还显示心功能呈不同程度改善.死亡率和/或猝死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对1990~1992年分布在河北省各地区42家省市县大中厂矿和解放军医院的1712例住院急性心肌梗塞病例进行分析,农民占40.6%,工人21.4%,干部28.1%。发病后24小时以内入院者仅28.5%,涉及前壁梗塞者56.0%,下壁27.5%,28天病死率为10.6%,老年人较老年前的死亡率高,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及再梗塞史者病死率高,主要死因是泵衰竭和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糖尿病,高血压、梗塞前心力衰竭及梗塞后心绞痛与老年人再发性心肌梗塞(MI)的相关性,并将34例老年再发性MI患者随机地与同期非再梗塞的42例老年MI患者作了对照分析,说明糖尿病,高血压,梗塞前心力衰竭及梗塞后的心绞痛是老年人再发性MI的相关因素。针对这些相关因素进行防治,才能减少再梗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对3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国产尿激酶进行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27例(75%)、未通9例(25%)。再通率有随年龄增大和梗塞发生至溶栓开始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尿激酶用量则与年龄和梗塞发生至溶栓开始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倾向。27例再通者中,出现再灌注性心律紊乱者24例(88.9%),ST段显著下移25例(92.5%),心绞痛明显缓解者26例(96.3%)。证明国产尿激酶具有良好的溶栓作用。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主支急性闭塞产生心室肌梗塞时,心房肌常常同时受累。由于孤立性心房梗塞的特征尚不清楚,其临床过程通常由梗塞的心室肌所决定。心房肌梗塞的诊断仅来源于心电图P波和 P—Ta段的微小和一过性变化,所以临床对心房肌梗塞的重视远远不足。1 心房梗塞的病理 首例心房肌梗塞的病理报告可以追溯到1925年,系一例右心耳出血性梗塞。急性心肌梗塞中心房受累率从0.7%到42%,相差甚远,一般认为10%到15%,与是否特别检查心房坏死区有很大关系。右房比左房或双心房梗塞率相对要高。Gardin等复习四组心房梗塞的病理,右房梗塞率占81%到98%,左房梗塞率占2%到19%,双心房梗塞率占19—24%。181例致命心肌梗塞中31例存在心房肌梗塞,其中6例竟是单纯心房梗塞,余25例为心房心室同时梗塞。该31  相似文献   

7.
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1991年2月至1992年12月用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观梗塞(AMI)共4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37-74岁,平均52.-8.4岁。梗塞相关的冠状动脉总再通率为65.0%,3小时内溶栓再通率65.0%,3小时内溶栓再通率78.3%(18/23),3-6小时溶栓再通率47.1%(8/17),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73.1%,再梗塞3例,  相似文献   

8.
无Q波性急性心肌梗塞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Q波性急性心肌梗塞进展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张志寿综述王思让审校急性心肌梗塞(AMI)按心电图上病理性Q波是否发生,可分为穿壁性心肌梗塞及非穿壁性心肌梗塞,二者临床病程,结果不一。非穿壁性心肌梗塞其梗塞面积较小,预后较好,但再梗塞率及远期死亡率高,亦有...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塞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过去病史、梗塞大小及其他并存问题,如心肌缺血、心衰、室性异位搏动等。前壁梗塞比后壁梗塞预后更差。梗塞早期或后期发生的左室衰竭均使死亡率增加。室早对整个死亡率及猝死率均有高度预测性,且与左室功能不全程度密切相关。射血分数(EF)低或室早均使死亡率增加2倍,如二者并存,则死亡率增加3倍。梗塞后将近一半患者的死亡是猝死。而猝死更易发生于梗塞后高频室早的患者。β阻滞剂通过降低心率、血压、改善心肌供氧,使死亡率下降。β阻滞剂可改变缺血性心脏病面临的两个主要危险:心肌缺血的发展与危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对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的影响,我们观察了45例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22例尿激酶溶栓治疗和21例心肌梗塞常规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其结果为: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对梗塞相关冠状动脉血栓自溶率为42.2%,溶栓治疗梗塞相关冠脉再通率为68.2%,常规治疗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再通率为14.3%。三组间有显著差异(X^2=12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1-12小时内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的患共70例。按发病后1-3,3-6,6-12小时三个时间段作溶栓治疗。结果:70例患中总再通率71.4%,其中发病1-3小时组再通率80%,发病3-6小时组再通率70.5%,发病6-12小时组再通率45.5%;再通组死亡率8.16%,未通组死亡率20%。结论:溶栓时间越早,冠状动脉再通率愈高,死亡率越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21例无Q波心肌梗塞(NQMI)的临床表现及2年预后分析,并与同期Q波心肌梗塞(QMI)患者做了比较。结果显示,NQMI多发生在前壁。其急性期症状较轻,短期预后较好,这与梗塞面积较小有关。2年累积死亡率也叫显低于对照组,考虑前者存在有良好的侧枝循环,从而再梗塞率不高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在急性缺血综合征患者中无Q波急性心肌梗塞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不同,前者的死亡率和再梗塞率较高。本实验旨在建立  相似文献   

14.
心脏危险的术前估计冠心病人作普外手术具有较高危险性,近来强调手术前新近心肌梗塞是最重要的因素。从1960~1970年三大系列研究中指出,梗塞后3月内手术者发生再度梗塞或心脏死亡者占30%,而梗塞后3~6月手术者占15%,梗塞后8月则危险下降至5%。最近资料提示由于手术麻醉的进步,新近梗塞病人外科手术危险已较前降低。如仔细选择病人,术前充分估计心脏问题的处理及应用血流动力学监测,则死亡率将降低。  相似文献   

15.
早期心肌再梗塞和梗塞延展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1106例,住院中发生梗塞延展和早期再梗塞分别有67例(6.1%)和11例(1.0%)。梗塞延展和再梗塞发生在初始梗塞后平均10±7天。梗塞后早期有心绞痛患者中,梗塞延展和再梗塞的发生,非常显著地多于无心绞痛患者(13.2%与3.7%,P<0.001)。梗塞延展和再梗塞患者与无梗塞延展和无再梗塞患者比较,Killip高级别者多,更多地死于心源性休克。早期再梗塞和梗塞延展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明显地高于无梗塞延展和无再梗塞患者(11.5%和5.0%,P<0.05)。结果提示,梗塞后早发性心绞痛患者是早期再梗塞和梗塞延展的高危者,对早期再梗塞和梗塞延展患者应持续或延长监护及充分有效的药物治疗或(和)行介入性治疗或外科搭桥术。  相似文献   

16.
<正> 急性心肌梗塞(AMI)伴发心电衰竭和泵衰竭是AMI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伴发症的产生及严重程度与AMI的梗塞面积有关。因此AMI的治疗主要是降低心脏负荷、改善缺血心肌的代谢和恢复冠脉血流以缩小梗塞面积。前两种方法虽可缩小梗塞面积并改善临床症状,但只有使冠脉血流再通才能达到缩小梗塞面积、挽救频临坏死心肌和降低死亡率的目的。一、冠脉血栓形成在AMI中的意义随着冠脉造影技术的普及应用,人们对冠脉血栓形成在AMI中的作用的认识也逐渐深化。有人对517例确诊为AMI的患者进行了冠脉造影和左室造影检查,发现在症状发作4小时内,90%的患者冠脉有血栓形成,而在发作后12~24小时内,血栓形成率为54%;采用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或钙拮抗  相似文献   

17.
肺梗塞是一种致命性疾病,抗凝治疗可能改善其预后。据报告,未经治疗的肺梗塞,其住院死亡率为30%,而经治疗的患者,其住院死亡率仅8%。关于肺梗塞的复发率说法不一,从2%到50%,上述资料来源于少量病例、小系列或尸检资料,收集的时间都在10年  相似文献   

18.
有人认为心肌梗塞预后与梗塞部位无关.最近有报告在相同梗塞面积,前壁梗塞较下壁预后差.本文研究初发透壁梗塞的住院病残率及死亡率,按酶浓度分组以评价梗塞部位本身对梗塞急性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105例初发透壁心肌梗塞.前壁梗塞包括前间隔、前壁及侧壁梗塞,下壁梗塞包括下壁及后壁梗塞.根据SGOT浓度,每一梗塞部位再划分为三个亚组:<120(低)、120~240(中等)、>240(高).比较两大组(前壁及下壁)及各亚组间的住院死亡率及病残率,并分析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史、心律失  相似文献   

19.
对老年组及对照组再发心肌梗塞(简称再梗塞)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初发梗塞后有无心绞痛者其再梗塞率差异显著(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再梗塞与初发梗塞后心绞痛有关,而与年龄无关。两组初发梗塞后有无高血压及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其再梗塞率差异均显著(P<0.05)。老年人再梗塞亦与糖尿病及精神因素有关。因此积极治疗梗塞后心绞痛、高血压及左心功能不全,控制糖尿病,避免精神刺激对预防再梗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最近的研究表明,溶栓治疗可使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下降20%~52%。但溶栓治疗的病例选择问题尚待解决,包括治疗时机、梗塞位置、心电图表现及年龄因素等。治疗时机最初认为,溶栓治疗应在冠状动脉闭塞后3~4小时之内进行,最近认识到,治疗时机可稍长些,至少可在冠状动脉闭塞后6小时之内,甚至更长时间内进行。许多研究证实,在4~6小时内给予溶栓治疗有效,或使生存率提高,或使左室功能改善。梗塞部位虽然许多早期的随机试验并未证实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与梗塞部位的关系,但不少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